23.保根转为公办教师(1)
保根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保根报考的中文专业,大专共设十门课程。两门公共课是《哲学》和《中共党史》,七门专业课分别是《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现代文学》、《古代汉语》、《写作》、《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还有一门选考课《逻辑学》。当时每门课程报名费15元钱,加上课本教材费,也就是20元左右。如果都是一次性合格,获得大专文凭只需花200来元钱。这是个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也能取得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当然受到因文革耽误了上大学的高中生和部分基础扎实的初中生的欢迎。
每年的一月和七月报名,四月和十月中的两个星期六星期日上下午考试,每次考试两个半小时。因为这个专业是上半年就开考的,保根是下半年才报名的,实际上已比第一次参加考试的人晚了半年。按规定,首批参加考试的考生到第二年十月,如果门门合格,就可以拿到大专文凭。当然自学考试,即使有不及格的,以后还可补考,没有年限限制,直到全部合格为止。保根心里当然想一次性合格,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追上第一次参加考试的人,争取第二年底拿到首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专毕业文凭。
虽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很有诱惑力,但真正参加考试的人,才知道其艰难。首先是时间紧迫,从报名到开考只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最头疼的是,教材和大纲都是报名时预订的,刚开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那几年,很多事还做得比较仓促,往往到这门课要开考前几个月教材才出版或才确定,所以待考生拿到教材往往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了。为了早点拿到书本,保根和其他考生一样,一次次地往县招生办兼自考办打电话,因打电话的人太多,往往总是忙音。打不通电话,只好骑车一次次往县里跑,想早点看到教材,或往新华书店跑。而县里的新华书店根本没有这种教材。有一次,离开考只有一个月了,教材还没到,保根只好花了两个星期天到上海、苏州新华书店去买,最后终于买到,如获至宝地在程公共汽车上就看起来,结果车过太仓县城误了下车,到下一站下车后天已晚,只好步行回家,足足走了四个小时,不过回到家感到还是很值得的。
因为自学考试都是闭卷考试,考试非常严格,每人一桌一椅,分开距离,前后有老师监考。进考场必须带准考证、身份证或贴有本人相片的有效证件,没有作弊的可能性,只有靠真本事才能通过。批卷也十分严格,即使是59分,也不会照顾1分让你合格。因第一次开考合格率只有20%,为了提高合格率,县电大开了辅导班,虽然出卷不可能是辅导老师出,当时都是全国统一出的,但经过辅导老师指点,总是可以让考生少走些弯路,提高一些合格率。因此,报名参加辅导班的人很多。保根没有条件参加辅导班,一是辅导班要收价格不菲的辅导费,保根当年准备盖房,他舍不得再多花钱;二是保根家离县城有15公里路程,每次坐公共汽车听辅导显然没这个条件,就是骑自行车去,来回起码也要三四个小时,保根家里还有农田要种,那有时间啊。唯一的时间只有夜晚加班。
保根是个干什么事情都比较稳妥的人,第一次报名他不敢多报,只报了《文学概论》和《逻辑学》两门,因为下半年他家还要盖房,另外还想看看自己的实际考试能力究竟如何。这段时间保根家的灯都要亮到半夜以后,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复习,保根终于感到心里有些数了。第一门开考那天是星期日的上午,八点半开考,他六点钟就从家里出发了,骑车一小时四十分钟,七点四十分就提前来到设在太仓县中的考点。他走进这个环境优美的校园,心情无比激动。虽然女儿小华也在这所学校上高中,报到时也进过学校,不过那天他和小华一起忙着办入学手续,办完后又急着赶回自己的小学上课,没有时间在县中多待。今天就不一样了,虽然小华已经回家,但想到自己走进女儿同一个学校,说不定就在女儿的教室甚至女儿坐过板凳上考试,不禁感慨万千。想当年自己初中毕业后如果家庭条件好,肯定也能考上这所省重点中学的高中。时间过得真快,十八年倏然而过,没想到自己还能走进这所校园,不过现在参加的是大专考试。他看到不少考生陆续来了,不少人都比自己年轻,也有一些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甚至有几个明显比自己年长的,一位考生的头发已花白了。有的考生利用开考前几分钟还翻开书本和复习资料看几眼。保根是不想这样临时抱佛脚的,复习得怎么样,靠现在几分钟已无济于事了。预考铃声响了,保根和考生们提前十五分钟走进指定设为考场的教室。
这时,一位监考老师首先宣布了考场纪律,如开考半小时内不得离开考场,考试期间如发现作弊将取消考试资格,考试期间不得上厕所,等等。另一位老师则逐个检查准考证和有关证件并与考生面容核对。然后当场开封试卷,分发试卷,考生领到试卷后不能做题,只能在试卷的密封线外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