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章 27.国华留学
    27.国华留学

    国华到复旦大学报到那天,他提着三姐菊华送的皮箱,刘二贵和闵桂娣拿着小物件,三人一起走向在家北侧的鹤塘镇公共汽车站。本来刘二贵想把国华送到学校的,可国华怎么也不让,刘二贵也知道国华完全有独立报到的能力,再说家离上海只有50多公里,坐公共汽车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闵桂娣也没有像送国华上高中时还有些担心,他知道儿子已经长大了,可以放心让他上路了。于是,国华坐上了7点10分去上海的公共汽车,向父母挥挥手就出发了。

    国华在复旦大学学习非常努力,生活非常节俭,虽然当时上大学是免费的,但日常总要花些零用钱,比如买牙膏肥皂之类的日常用品,添置点新衣服。大学生已到了身心成熟的年龄,上海又是个花花世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女同学打扮得花枝招展,男同学都是西装革履,国华还是一身中山装,同学们都笑他是老土,可他并不在乎,生活上过得去就行,只把功夫下在学习上。自从上大学后,国华从没向家里要过钱,他通过家教和勤工俭学,不但解决了自己的日常生活花费,有时还要给父母寄些钱。

    复旦大学不愧是名校,不仅师资雄厚,教学质量好,教学改革也走在前。国华进校那年,学校推行学生修满学分就可毕业的教改措施,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一些优秀学生,都想提前修完学分早些毕业。但真想提早毕业并不容易,你必须花出比一般人多几倍的努力。可国华做到了,四年本科,他三年就修完了,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在他们本届国际金融两个班中,就两人提前一年毕业。而国华还成为本校保送的硕士研究生。

    上硕士研究生期间,有位上海姑娘走进了他的心中,准确地说,是这位上海姑娘主动向他射出了丘比特神箭。她是比国华低一届的中文系女生。那年6月底,国华参加本科毕业典礼时,她也混进来提前感受一下气氛。当她听到本届毕业生中,有两位是三年修完四年学业提前毕业的,就对其中的国华投来的敬佩的目光。然后,她找着借口接近刘国华。国华因为原来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对男女婚恋之事很淡漠,即使想找对象,也想找个家乡人,但在外上学多年,家乡姑娘与他学历相当的又不多,所以一直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总想等自己工作后再找也不晚。

    俗话说,男找女,隔座山,女找男,隔层板。国华很快成了上海姑娘的俘虏。相处一段后,上海姑娘还执意带着国华见了她的父母。当国华走进上海姑娘很窄小的家,才知道,这个上海姑娘出生在很普通的工人家庭,却是个独生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上海姑娘的父亲对国华还比较客气,但她的母亲就很俗气。她要求国华将来结婚后要做上门女婿,但住房要国华解决,家务事要国华全包。国华听着她母亲那大上海人对乡下人的口气,就下决心与上海姑娘一刀两断。尽管上海姑娘与他分手时哭得死去活来,但国华还是不为所动,仍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上。

    国华的三年硕士研究生学习,两年又完成了,并考上了公派美国的一所大学读博士。

    国华赴美国留学出发那天,银华从厂里要了一辆桑塔纳轿车,准备和父母一起送国华到上海虹桥机场。保根听到消息后也想一起去,车上坐不下五个人,只好将父亲留下。刚开学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上大三的小华也专门从学校赶到虹桥机场来送国华舅舅。

    虽然以前在电视里看到过机场的设施,但全家除银华坐过飞机外,其他人都没坐过飞机。虹桥机场内高档的设施,整洁的环境,给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使保根感慨万端。如果不是当年家里穷,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像保根这样素质的人,完全有可能走上与国华一样的人生路,但现在他只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小华小金身上了。

    三年后,国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顺利地获得了博士学位,并被美国花旗银行招聘为高级职员。

    在国华读博士期间,又有一位姑娘走进了他的心中,最后成了他的终身伴侣。多年后,国华和妻子回国衣锦还乡,当年那位上海姑娘的母亲在电视上看到了他们的身影,后悔得直跳脚,只怪自己有眼无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