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章 30.伟杰办公司(1)
    30.伟杰办公司(1)

    1976年,中国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三位开国元勋同年相继去世。1月8日,周恩来总理去世,接着是7月6日朱德委员长去世,9月9日,毛泽东主席去世。二是在毛主席去世前一个多月的7月28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24万多人在大地震中丧生。三是10月6日,中国共产党粉碎了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

    两年后的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一次拨乱反正的大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重新认识。嗣后,对文化大革命中的造反派进行了清理审查。

    陈伟杰虽然在文革后期因剪坏毛主席像,属于特殊年代的无意之为,被打成现行反革命有点过分,得到了实事求是的平反,但他在文革前期的种种造反劣迹仍逃不脱组织的审查和法律的惩处,最后被撤销一切职务,判处3年有期徒刑。

    从班房出来后,陈伟杰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样梗着脖子诈诈唬唬,而是见了谁都客客气气。这时候,农村已实行了联产经营承包责任制,每户农民都分到了责任田,还有口粮田、自留地。陈伟杰家里共有六亩地,他从班房出来后,只下地干了几天活,就又把田里的活留给了妻子和年迈的母亲。这并不是他不愿干农活,而是他有更重要的更能赚钱的活要干。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苏南兴起了办厂热,公社、大队、小队都办起了集体企业,一些胆大的有经济头脑的人还办起了个体企业。像陈伟杰这种人当然进不了集体企业,个体企业也没人敢要他。但他也不着急,你们都不要我,我就自己办。他虽说在班房里受到不少罪,但也结识了一些新朋友。这些人的路子都很野,消息也很灵。不久,陈伟杰就办起了自己的企业,当然不是工厂,如果他办工厂,就凭他文革中的劣迹,谁敢进他的厂?他办的是皮包公司,整个公司就他一个人,他既是老板,又是职工。没有固定的办公室,到哪里就在哪里办公,公司的全部家当都在他的皮包里。皮包里有一本发票簿。他到上家采购东西,再将东西卖给下家,常常是给上家付一点很少的定金,等下家的钱到账后,再付给上家,赚个差价。

    刚开始,这样的皮包公司还是能赚钱的,这是钻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双轨制的空子。即通过各种门路、用各种手段到掌有计划经济指标的上家拿到货,再按市场价销给下家。后来,因皮包公司办得太多了,通过层层赚差价,下家无法承受时,国家对流通领域进行了治理整顿,取消双轨制,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这样,皮包公司赚不了多少钱,就纷纷倒闭。不过,这时候的陈伟杰,已通过办皮包公司,积累了不少资本,又熟悉了流通渠道,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不少社会关系。到九十年代初,因大量乡镇企业已完成了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发展,急需资金,但国家宏观调控后,银根紧缩,企业从银行贷不到款,乡镇融资公司就应运而生。这些融资公司说是好听是融资,其实就是集资,用大大高于银行的利率吸引老百姓集资,然后再用这些钱发展企业生产。

    镇里看到陈伟杰这几年公司办得不错,他又利用手段与镇里有关领导搞好了关系,镇里就让他担任镇融资办负责人。

    开始,因不少人怀疑陈伟的人品,对他担任融资办负责人缺乏信任,影响了集资的进度,但后来还是经不住集资高利率的诱惑。虽然当年存银行利率也不低,三年定期的年利率高达12.24%,但与集资的高利率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集资年利率一般要有20%,甚至还有25—30%的,这样参加集资1万元,一年后就变成1万2千元,甚至1万3千元,而集资单上还盖有镇财政所的公章。一年后,参加集资的人,凭着财政所开的集资收据,真的兑现到了利息现金。这样,人们集资的热情就更高了,一些普通百姓把平时省吃俭用的钱,再加上刚拿到的集资利息放在一块,又参加新一轮的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