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皇帝要御驾亲征
顾四木的作品安分守己当昏君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朝臣们一时被震惊到沉默。
这,这又是从何说起呢
昨日朝上议论的不一直是如何给边境增兵,给哪几处、增多少兵、谁来领兵这些问题吗
有半个人半个字提过请皇帝御驾亲征吗
没有啊
况且昨日朝上之论并非没有成果。
军情如火,昨日常朝散后,兵吏两部并内阁已经统一了意见,呈上去了一份很稳妥的建议
令成国公朱勇在京师军伍中挑选四万精兵,增援宣府大同,尤其是也先亲自攻打的大同。
成国公是年近六十的老将,曾随太宗北征蒙古,对边境和敌情皆颇为了解。不但如此,这些年他还负责掌管南北诸卫所将士,由他来挑精兵再合适不过。
当然成国公的年纪是稍微大一些,驰援边疆打急仗或许有些勉强,于是由他总领此事,兵部又额外荐了永顺伯薛绶、平乡伯陈怀为副手,分别领兵昼夜不息赶赴宣府、大同增援。
奏疏一递上去,乾清宫那边几乎是立刻朱批做出了回复准
今日先锋兵都已经出发了。
怎么今日忽然又要御驾亲征,还要把京城三大营都带走
内阁与两部朝臣的目光不由集中在兴安脸上难道昨日的奏疏是兴安公公自作主张批的
兴安也懵了不是啊这般重要的军国大事,他又不是王振,咋敢自己批
而且昨日他拿给皇帝看后,陛下不但当即批准此项增兵事宜,还问了一句眼见快要进八月了,以后边关会越来越冷吧。
又道若是四万将士的粮草、棉服、靴履等物,外头官衙储备不足,就先从皇宫内府的广盈库和承运库挪用就是。
兴安欣慰之余,忙回禀了于尚书接任兵部来早预备着边关有变,小几万人的军需还是有的。
皇帝当时还笑了笑呢。
那今日怎么忽然要御驾亲征
是了昨晚陛下去看了一会抄血经的王振
姜离当然会立准昨日兵部之奏。
毕竟她只是在搭台子演戏,假戏做的再真也不能耽误了真事。
她信任于谦的判断大同宣府增兵后坚壁清野坚守城池,等到真正入了深秋寒冬,天气恶劣瓦剌粮食储备又不可能比过大明,敌军自退。
正因为兵部已经做出了稳妥的处置,姜离才会在这里向文武百官展示下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不行的人,而是不行的人非要瞎指挥。
且最可悲无奈的是,他还是那个唯一的棋手。
于是在朝臣发问后,姜离当即表示,成国公照原旨行就是,朕跟成国公出发的目的又不一样,成国公是领兵去增援坚守城池
皇帝陛下可就不一样啦那是要冲出城池,深入草原主动去征讨瓦剌
只见皇帝慷慨激昂发表
讲话“朕为天子,当为天下生灵躬率六军,征讨迤北,责无旁贷”1
朝臣们
“陛下”
大明内阁地位是动态变化的。在弘治朝阁部之争前,绝大部分时候还是六部的地位更高。而其中,又以吏部被称为天部。
故而明朝虽废除宰相,但此时吏部尚书还是被人私下称为冢宰。
于是,如今的六卿之首吏部尚书王直,自然要背负着满朝文武的希望劝阻皇帝。
王老尚书今年也是七十岁的老人家了。但脑子依旧转得比年轻人还要快,哪怕被打了个突击战,还是在皇帝话音刚落之际,就组织好了语言有条有理地苦劝陛下。
“陛下三思啊京畿六师怎能轻易出关”
“且如今正是塞外水草不丰之时节,经历的今年的旱夏,只怕塞外许多水泉都是干涸的。”王尚书说的很客观,史册上英宗的大军确实曾苦于无水可用。
“况且,便是不论塞外的天时地利不合,只论我朝今秋的钱粮也还未入国库,良马也绝不足支撑数十万大军出征若此时大举兴兵,可谓是兵凶战危”
一语惊醒噩梦中众人,在场群臣风行草偃一般纷纷发言附和。
陛下,听听人话吧
然而皇帝听了片刻朝臣力劝后,只是拿手里的铜杵敲了敲龙椅。
当下便有宦官鸣鞭示意朝堂肃静,群情激愤的臣子们只得暂时安静下去。
姜离也很心累要是从御驾亲征这个决定的第一步,你们就这么激烈震惊,拿出一百条正当理由反对,那今天这朝会得开到啥时候
速战速决吧,大家都还有事儿要忙呢
都别说了,先听我说完
“御驾亲征的日期,就定在”
姜离也不添油加醋,很标准地报出了答案史册上七月十一日也先攻破了大同,参将吴浩战死,消息传回京城英宗当即就下诏亲征。上百文武跪劝不成,最终十六日就被裹挟着跟大军一起出发了。
“五日后。”
那一瞬间,朝堂上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的声音,出奇的整齐划一。
五什么日
王直根本顾不得方才宦官鸣鞭示意肃静,他当即开口跟皇帝直接干脆地表示不可能办不到
兵部是预备了部分军需,但已经拨给成国公了,这部分已经下发不可能收回。剩下的,绝无可能支持数十万大军五日内就出征。
王直倒了口气,就着皇帝慷慨陈词时提到的效仿太宗,不懈劝导道“陛下,太宗当年亲征蒙古,可是准备了数月。”
他娓娓道来永乐七年太宗派淇国公丘福领兵征蒙古,结果丘福大败五军覆灭,朱棣震怒也是当即下定决心亲征。但哪怕有这样的败绩如火烧在心头,他也没有仓促出征丘福是永乐七年八月败的,朱棣是直到八年二月做好了所有战前准备,将士皆经战前操练,兵械亦充足,这才点齐北征军五十万
,携粮二十万担,兵发京师
王直都不是暗示了,而是直接明示若陛下铁了心非要亲征,这才是正确的准备时间和流程好不好
反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陛下你要五天后就走,没有的军需就是没有
然而很快皇帝就给群臣们展示了下什么叫真的吗我不信以及办法总比困难多。
文武百官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皇帝表示成国公增援军的军需是完全不用动的。
坏消息是,皇帝拿出了自己的大军军需方案
粮食不够是吧先每个军士发上三斗炒面,当作一月的口粮什么,你们问一月后吃什么到时候差不多秋收了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吧。
军需不够是吧,没事,把库房里收着的那些兵械,能不能用的都先拿出来。然后给每个军士发件棉袄、棉裤再发两双鞋。
哦,你们说仓促出征没有操练士气不足,没关系,每个军士发一两白银,不过区区二十多万两,从内府出就是了。
战马不够运输辎重的牲畜也不够那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去搞点驴,就按照三人一驴的比例来搞,提高北征队伍的含驴率,这不就完美解决背负辎重的问题了嘛
姜离对着系统内她整理出来的备忘录,一条条有感情朗诵完毕。
王直听的眼睛都直了。
他终于沉默了。
这一瞬间,王老尚书忽然升起一种诡异的心情好好好,我倒要看看陛下还计划了什么
甚至心里还特别大不敬的暗骂一句家乡俗语难道还真能狗长犄角闹出多少羊洋事儿来
事实证明,真的能。
皇帝兴致勃勃分享完军需企划案后,竟然站起身来,亲自走到悬挂的大幅舆图前面。
舆图上已经用朱笔画了几道线路,还有模有样有实有虚。
所以方才看到这张舆图的老英国公才会欣慰。
但现在他是如临大敌提心吊胆看着皇帝走到舆图前,接过锦衣卫递过来的早准备好的一根长杆,开始指指点点
“出征的路线,就走这条出居庸关先到宣府,再去大同,然后直接从大同奔赴草原去抓瓦剌的军队”
“回来的路线,朕准备了两条。”
“东北线再入大同,至宣府,经过怀来土木堡附近,居庸关入京。”
“东南线走阳原蔚州,经过紫荆关回京。”
群臣如果别的先不说,皇帝起码想了两条回京路线,还是想的比较周
还没有想完,就见皇帝的长杆一头落在蔚州上,语气饱含深情厚谊“蔚州是王先生的老家,此番北征大胜后,王先生也当以战功衣锦还乡。”
死一般的沉寂。
英国公忍不住上前道“陛下难道要王振随行出征”
“自然”姜离斩钉截铁,指着两条路线道“
不然朕为何要预备两条返京路线王先生跟朕说过了,若是回京的时候正好赶上秋收,未免踏伤家乡田苗,就不必走蔚州了。”
“啊,王先生真是体恤百姓啊”
说起来,王振是真的很在乎他家乡田苗因许多良田都是他的。
就在史册上,原本英宗御驾亲征出师不利,准备撤退时走的就是将领建议的东南线,此线可以避开瓦剌的大军。
但走了一半后,王振忽然想起来不对,我家苗苗
于是当即勒令数十万大军硬生生转弯,转成了东北线,迎敌而去不说还选了土木堡驻扎。
也先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满朝文武已经是抑制不住的痛苦面具了。
王振,王振
过去七年的噩梦阴影重新笼罩下来。
因皇帝方才表示他说完前不要打断他,诸臣工都憋的要死,心思灵敏的腹稿都打了几千字,就等着一会儿突突突上谏。
而且中心主旨大同小异,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陛下您得听劝啊,要是执意带着王振执行这份作战计划,臣等怕陛下您此次亲征有去无回啊
就在他们翘首企盼皇帝那句朕言至此,诸卿可有异议的时候,却听皇帝说出了下一句话。
“到时候,你们也要多听王先生的建言。”
文武百官到时候你们
等等你们是什么意思
只见皇帝早有准备,从龙袍袖内取出一个扎着红色蝴蝶结的纸卷。
群臣眼睁睁看着陛下拆开纸卷。
纸上的字力透纸背。
站的靠前和眼神好的朝臣们,都看得出这纸上密密麻麻,大约写了上百行的东西,长度很可观。
以至于此时皇帝手里的纸卷完全展开垂下来,都垂到了皇帝的膝盖下方。
这是
这不会是
“咳咳。”姜离轻轻清了一下嗓子。
“下面,朕来亲自点一下,此次荣获扈从御驾亲征名额的文武官员名录。”
朝臣们
姜离在朗诵前,看着面前满朝文武,忽然体会到了一句歌词
他们的沉默震耳欲聋。
朝堂之上,面无人色者众多。
虽然皇帝说的是诸位随朕一起率大军出征,可是克绍箕裘,继承祖业,建立煌煌伟绩的荣耀之行
但落在群臣耳朵里的却是
朕活够了,你们呢
顾四木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希望你也喜欢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