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风和李东阳进得大厅,叩首问安。
正德帝是属狗脸的,说变就变。他横眉瞪眼“安,安,安什么安朕堂堂天子,九五之尊,万乘之躯,竟被一小小七品知县软禁”
“纵览史书,这样的事亘古未闻此等胆大包天的知县,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要知道。软禁皇帝不是意图谋反,而是现行谋反”
常破奴叩首“臣万死”
常风见正德帝龙颜大怒。心中暗道“不好”。连忙求情“皇上,破奴年少轻狂。臣绝不徇私臣会将他关进诏狱,严加审问”
常风这是在替儿子行“小杖受,大杖走”之计。
要知道,不管以什么理由软禁皇帝都是死罪。
诏狱是常家的地盘。进了诏狱常破奴受不了什么苦。到时候再找张太后、夏皇后为常破奴求求情。等正德帝气儿消了,最多革常破奴的职。
侍立在正德帝旁边的江彬却心知肚明,他的“父皇”根本没有惩治常破奴的意图。这样的好官,父皇重用还来不及呢。刚才那番话,也只是吓唬吓唬常家人罢了。
江彬多会做人啊,此时不给常帅爷卖好更待何时
江彬开口,为常破奴求情“禀皇上。今夜之事并非软禁天子。而是常县尊对皇上一片忠心,怕皇上在宫外出差池。”
正德帝怒道“把朕关在县衙客厅三个时辰,这还不是软禁”
“常破奴罪大恶极不严惩何以正纲纪若日后朕的臣子人人都学常破奴,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圣人礼法何在”
“常破奴,听旨”
常破奴叩首“臣悉听皇上处置。”
正德帝正色道“你囚禁天子,罪大恶极念常家两代侍主,颇有功劳。朕免你一死。”
“然而,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常风脑门上的汗“唰”一下子出来了。他猜测,正德帝至少要判常破奴一个革职流放充军。
千万别充军两广,充军西北便好。西北新贵仇钺是常家至交,常破奴到了西北不会受任何苦。
万万没想到,正德帝的所谓“处罚”更像是一种奖赏。
正德帝咬牙切齿的说“常破奴,你生于京城,长于京城。如今外放做官,是在离京只有区区五十里的大兴。跟在自家为官没什么两样,随时可以抽空回京里的家。”
“朕就罚伱去河间府做府同知,让你尝尝离家四百里当游子的滋味儿”
正德帝此言一出,常风父子都愣住了
这哪儿是惩罚啊
知县正七品,府同知正五品。这等于是连升三级
常破奴最近这一年,称得上大起大落四个字。先从正三品顺天府尹,自请降为正七品知县。借以从刘瑾案中抽身。
这马上又升正五品府同知了。河间虽比不上顺天,但亦是北直隶大府。
常风父子愣了半晌。
还是李东阳学着常风的腔调,高呼一声“皇上,圣明啊破奴,还不快领旨谢恩”
常破奴这才反应过来“臣,领旨谢恩”
正德帝笑道“行了,少来这套。哪个王八蛋刚才对朕的青云小侄说,朕名朱寿、字无谱、号野驴的”
“你来大兴县不及一年。大兴县境内肃然,颇有盛世太平光景。到了河间,你亦要像在大兴一样勤勉治理地方。”
“你虽是封疆大吏的苗子,但刘瑾对你那种破格的提拔乃是揠苗助长。”
“朕希望你能踏踏实实在地方历练。河间府同知一任三年,若干得好,三年后朕升你知府。知府三年干得好,朕升你做三司”
“你千万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常破奴叩首“是,臣一定不辜负皇上的期望,勤勉为官,为皇上结草衔环。”
正德帝又道“另外,常青云那孩子颇为灵秀。准其入大本堂读书。朕要给他请最好的老师。常破奴,你舍得吗”
大本堂是洪武元年,太祖爷钦定的藏书所、皇子学肆。
到了如今,正德帝无子。大本堂虽还保留着,但只剩下了藏书功能,失去了教导皇子的功能。
正德帝让常青云入大本堂读书,这是皇子的教育待遇。
常破奴怎么会舍不得他连忙喊出了祖传口号“皇上,圣明啊谢皇上恩典”
正德帝笑道“好,那就这样说定了”
常风听了正德帝的这道旨意,激动的要命
刘瑾没有子嗣,将常恬当成亲生女儿一般疼爱。
皇上、皇后膝下无子,张太后无孙。常家嫡孙进了宫里读书还不得被当成皇宫团宠
以后若皇上诞子,常家嫡孙便是妥妥的太子伴读郎等皇上百年之后,太子即位。常家富贵可以延之于第三代。
常风不是算命先生,自然想不到也不敢想,大明的下一位皇帝非正德帝血脉,而是正德帝的大宗堂弟。
正德帝道“此番出宫,朕虽未吃到心心相念的河间驴肉火烧。但朕却不是一无所获”
“朕有一感想。地方官代天子牧民。若正堂主官是清官廉吏,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地方”
“假若叛匪刘六、刘七是大兴县人。就算他们想造反,大兴百姓也不会放着太平日子不过,跟着他们谋反”
常破奴却打断了正德帝“禀皇上,臣以为地方官代天子牧民的说法,是不折不扣的胡说八道”
“牧者,放养牲畜也。说地方官是代天子牧民,岂不将百姓当成了牲畜会说话的两脚羊”
“百姓绝非牲畜,而是官员衣食父母。非牧也,应赡也。”
李东阳连忙道“破奴,不要胡说。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语出周礼。明礼承于周礼”
正德帝却摆了摆手“李先生迂腐了不是。朕觉得你女婿说得很对。”
“为何吏治从未清过贪官污吏年年杀,永远杀不尽就是因为他们以牧人自诩,将百姓视为牲畜予取予夺”
“百姓更是有民谚曰,灭门的知府,破家的知县。”
“若每个官员都有常破奴这样的看法,百姓是官员衣食父母。那朕这个皇帝就好当多了”
常风高呼“皇上,圣明啊”
正德帝道“罢了。天色晚了。朕进了海清河晏的大兴县,岂能不留宿一晚”
“朕今日就借常破奴的宝衙过一夜。明日一早返京。”
常风正要开口反对。正德帝打断他“不用怕,朕不跑”
正德帝嘴上说不跑,常风却捏了一把汗。正德帝是他看着长大的皇上的尿性,他比谁都清楚。
常破奴腾出了自己在县衙中的卧房给正德帝居住。
进了卧房,正德帝先让李东阳下去休息。
随后他问了一个之前在粥铺问过施粥老头儿的问题“此地可有美妇人乎”
常破奴听了这话,心里咯噔一下朱厚照你啥意思县衙里就我老婆一个美妇人难不成你要跟我当连襟啊
正德帝怕常破奴误会,连忙补了一句“听说你们这里有个胭脂巷。”
皇帝跟臣子要妓嫖,要的还是妇人妓。正德帝也算开皇帝风流史之先河。
常破奴严词拒绝“城中确有胭脂巷,青楼颇多。但臣不敢”
常破奴话还没说完,常风打断了他“啊,破奴你还不速带衙中官婆,去胭脂巷为皇上挑选陪侍之人”
说完常风把常破奴强拉出了卧房。
常破奴小声道“爹,你这不是逢君之恶嘛虽说官媒月月给胭脂巷的姑娘验身查病,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常风却道“破奴你糊涂啊。以皇上那野驴性子,万一半夜又跑了呢得找个女人拴住他。”
“你带个官婆去青楼,挑个尚未卖红花的闺女身。记住,来之前一定要用麝香。陪侍皇上之后,亦要用麝香。”
麝香是古代青楼女子用来避免怀孕的法宝。
常破奴苦恼“可皇上要的是妇人。送个闺女身进去,皇上会不悦。”
常风道“蠢啊。你让官媒挑人的时候带个圆滑些的木棍去。选好姑娘后让官婆给她落红花。落了红花不就成了妇人了”
常破奴倒吸一口凉气“爹,你好手段啊”
常风道“横竖选的姑娘今夜都是要陪皇上的。先给她落红花不算缺德。快去吧。”
常破奴开了句玩笑“用不用给您老也找个”
常风骂了一句“滚”
半个时辰后,常破奴将一个又沟沟又丢丢,刚成妇人身不及两刻时辰的女子送进了正德帝的卧房。
常风还是怕出岔子。干脆在房门前侍立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正德帝满面红光,心满意足的出了卧房,吩咐常风“走,回京去”
常风都四十六岁的人了,在门口站了大半夜,两个眼圈都黑了“是,臣这就备驾。”
这是正德帝第一次抛开朝武、宫廷卫士的夜奔。但绝不是最后一次。
万幸正德帝夜奔到了大兴县,遇上了常破奴。不然常风、李东阳他们还要提心吊胆好几天。
过了半个月,常破奴到任后,派人来给正德帝送了一样贡物河间特产,驴肉火烧。
正德帝龙颜大悦,跟江彬夸赞,还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常破奴想着他。
此次正德帝夜奔,李东阳等人惊出了一身冷汗。获益最大的是常家。常破奴连升三级不说,常风嫡孙常青云入学大本堂。得以接受整个帝国最优质的教育。
常青云平日在大本堂用午饭,动不动就被张太后或夏皇后叫去赐膳。
正如常风预料的那样,常青云成为了继常恬、常破奴后,第三代的宫廷外姓团宠。
常府。
李东阳跟常风对坐喝茶。
李东阳笑道“青云这一生有了保障。且不说日后会不会得宠为官。皇上昨日吃了破奴贡上来的河间吃食,下旨命刚到吏部就任的王守仁做青云的启蒙师。还有一堆翰林院的大儒教一同教他。”
“有这么多好先生,还怕教不出知书达理、学富五车的好学生”
常风却道“青云这孩子是个有福之人啊唉,皇上以后要是隔三差五的搞什么微服出巡着实会让咱们头疼。”
李东阳道“江彬那人看似是你的人。实则一肚子自己的小九九。皇上偷跑出宫,他根本不会提前透给咱们信儿。的确让人头疼的很呐。”
常风点点头“的确,只是看似而已。如果说自己人,也只有敬武、巴沙算得上自己人。”
李东阳道“我有一策。为防皇上下次微服出巡不是往南,而是往北。应让宫廷画师多誊画一些皇上的相。分发给北边各隘口的守将。”
“若皇上要经各隘口去草原,让守将拦住他。”
常风道“成啊。武将有拜军神的习俗。不少武将家中都挂有中山王、开平王相。”
“咱们给武将发皇上的相不算越礼。皇上英明神武,军事能力不逊于中山王、开平王。实乃大明战神。武将争相设相而拜岂不是很合理”
“这话传到皇上耳朵里,皇上只会欢喜。”
李东阳又道“昨日我去找了杨廷和,跟他深谈了一番辅君治国的方略。杨廷和是治世能臣。”
“我在离开他家前,跟他挑明,明年我会致仕,向皇上推荐他接任首辅。”
常风道“杨廷和是贤臣,有能力当好首辅。但亲家当真要致仕”
李东阳点头“几十年的宦海沉浮,我太累了。如今奸宦已除,阉党一扫而空。”
“杨廷和、杨一清那样的贤臣、王守仁那样的好官陆续掌权的掌权、起复的起复。我也该急流勇退,归隐田园了。”
“唉。即便归隐田园,我依旧要挨骂谁让刘瑾当权时,我隐忍数年而不发呢。”
常风道“皇上赐了我三万亩地。我比谁都清楚,亲家公你为官数十年两袖清风,家无余财。”
“不如我转赠一万亩给你用于养老。就算皇上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
李东阳却道“不必放心,我虽家无余财,但有养活一家人的手艺。书画便是我的手艺。”
“实在不成,以卖字画为生。断乎饿不死。”
正德六年的春天,一切都向着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发展。
皇帝虽放荡不羁不靠谱。但他只醉心于军事,将政事交给了一群贤臣、贤宦。
李东阳、杨廷和、杨一清等人与张永、魏彬合作愉快,推行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德政。
九边因常风夸大刘瑾家财的计策,亦得到了短暂的平静。外部安定。
商品经济在江南、江北蓬勃发展,整个大明帝国稳中向好,前景灿烂。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