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三百三十七 盐商的反击
    “梅之焕联合洪承畴奏报,外罕哈首领怯兔进军青海,与本地土著厮杀不休,其认为收复青海时机以至,请朝廷出兵援助。

    内阁与枢密院意下如何”皇帝问道。

    罕哈就是建虏口中的喀尔喀部,外喀尔喀大部被女真征服,怯兔却溜到了虎墩兔麾下。

    虎墩兔被杀,怯兔趁机收复了其残部,一路往西跑,发现打不过瓦剌诸部,不得不转头,正好卜石兔被强制留学,青海失去霸主变成了一团散沙。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干呗

    于是,有了梅之焕与洪承畴的联合奏请。

    恢复青海。

    别的不说,就个青海湖的盐就让人眼馋无比。

    皇帝同样想恢复青海。

    洪武六年,改西宁州为卫,后又设“塞外四卫”安定、阿端、曲先、罕东,覆盖范围西至柴达木西部,南至格尔木,北达祁连山北麓地区。

    整体上,青海全境属于大明。

    随着国势颓唐,官军势力范围一退再退,最终连青海湖都丢了。

    不论从恢复故土的荣誉感还是国防的实际需要,皇帝都是倾向出兵的。

    “陛下。”赵率教回道“单纯从军事考虑,收复青海,可将甘肃与乌思藏连成一片,甘肃南线改为青海西线,防线增加不多。

    可行。

    臣粗略估计,发陕甘兵五万,出京兵三万,可复青海。

    青海土著原为顺义王麾下,或可令其随征,以招募其部。”

    “陛下,收复青海势在必行。”袁可立说道“但是,如今已经九月,临时准备已经迟了,还是按照计划为好。”

    “首辅所言不虚。”郭允厚说道“本计划今冬往甘肃运粮二百万石,作为明年用兵的军粮。

    若是陛下提前到今年,则粮秣不足,即便拿下青海亦难固守,甚至会动摇甘肃防线。”

    “陛下,明年开春还要攻打沈阳,不宜分心他顾。”徐光启劝道。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陕甘用兵青海,就真切地体现了这条真理。

    距离太远了,若是不提前准备好,万一运输有个闪失,全军吃土,立崩。

    皇帝深吸一口气,道“传诏洪承畴梅之焕,可视情出兵削弱青海各部,京营出兵一千支援梅之焕。”

    “陛下圣明。”诸人应下。

    小规模的用兵还是可以支持的。

    具体战果也不奢求,只要不吃亏就行。

    这方面,明军已经相当有经验了。

    皇帝举起另一本奏折,问道“交趾行省奏报,郑柞被擒,东吁留下了万余安南兵,其心可诛,请求发兵征讨,如何回复”

    “再经营一年为好。”首辅回道。

    “枢密院亦认为当以稳为要。”林兆鼎回道“东吁周边,崇山峻岭,草木密布,进军困难。

    而阮氏勾结红夷,图谋不轨,待明年四艘战列舰下水,可击破红夷后,先取南端,再转头攻打诸国。

    花三年时间,毕其功于一役,全取中南半岛,实现长治久安。”

    “陛下,明年重心在辽东,不宜分心他顾。”徐光启再次提醒。

    一点都不委婉。

    皇帝也不生气,说道“朕觉得,沈阳还可以缓一缓。”

    今天的皇帝有些奇怪。

    打沈阳,是早就商量好的。

    根据杨御芳传来的消息,建虏隐忍着不支持朝鲜,全因为集中精力铸造铳炮训练火器部队。

    不计成本,不计人力,如今已经拉起了两万的火器部队。

    火铳火炮的性能比国朝的差一些,但是足够刚正面。

    若是明年开春不打,再拖一年,打起来的代价会比较大。

    而且拿下沈阳,把建虏往北赶,可以节约鸭绿江两岸的四万多兵力。

    疆域扩大,需要的兵力是越来越多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这思路是皇帝提出来的,略显清奇,但是很合理。

    把敌人都干掉了,就不需要那么多军队了。

    所以皇帝召集诸人来说一堆废话是为了什么

    首辅略略思考后,决定递给梯子试探一下。

    “陛下,建虏起兵作乱四十九年,建国称帝十六年,如今占据外蒙、开发奴儿干都司,侵入虾夷,又引马斯咔哇国为援,若不及早图之,祸患无穷啊。”

    “既如此,朕当御驾亲征”皇帝果断接住了梯子。

    果然,皇帝闲了半年,又闲不住了。

    首辅沉吟片刻,道“此时建虏不同以往,有大量火器,陛下若决意亲征,非得携带大量护卫部队。

    且火器凶危难以防备,难防意外,臣并不愿意陛下亲临前线。”

    皇帝正色道“朕不会亲临一线,首辅无需忧虑。”

    诸人无力反对。

    国内依旧天灾频发,但是有交趾运来的粮食,应付起来算是游刃有余。

    至于各项改革,内阁足够推行,军事上,枢密院也彻底进入了角色,其实无需皇帝操心太多。

    所以皇帝在不在京城没多大区别。

    那就去吧。

    赫赫威风是建立在赫赫武功之上的,还有能比御驾亲征更显战功的

    最主要的是,诸人不觉得建虏能给皇帝造成威胁。

    想去就去吧,反正辽东河流众多,后勤运输方便。

    计议已定,各做准备。

    皇帝直奔京营,宣布了明年御驾亲征的消息。

    全军振奋,三呼万岁。

    训练结束后,诸兵纷纷围到了本部主官身边。

    “我们要写请战书,这次一定要跟着陛下出征。”

    “陛下养我们这么久,这個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

    “你要是抢不到任务,别怪我不讲义气申请去别的营。”

    各营官压力山大。

    皇帝亲征辽东,不代表老巢就会空了,总计六万军队,南京还要调来三万。

    不可能所有人都去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请战书是必须写的。

    十万大军,二百多个营,近一千个队,全部写了请战书,而且不约而同地写了血书。

    摞起来有一人高。

    皇帝招来赵率教,道“枢相以为如何”

    “士气可用,出征者必勇往直前,然而留守者必然沮丧,陛下当好好开解一番。”赵率教说了很正确的废话。

    “朕要是有办法,招你商议什么”皇帝没好气地说道。

    “臣无能为力。”赵率教低头。

    皇帝翻了个白眼,召集诸营官队长,做思想工作。

    手心手背都是肉,不是说偏袒,而是各有任务,真不可能全部带出去。

    好在时间很长,可以慢慢开解。

    留给盐商们的时间不多了。

    各大盐场被盐商们包围了,大把盐引撒出去,一车车盐运出来。

    大明是正统,不是后来的强盗政权,不可能说一纸政令把盐引作废的,更不可能直接抢。

    任何一个正统政权都不可能直接强。

    狗急尚且跳墙,何况财雄势大的豪商们呢,哪怕预期收益大于豪商们造反造成的损失也不能干。

    所以盐商们兑盐,来者不拒。

    但是,市面上盐价不但没有降,反而涨了五成还多。

    先涨价捞一笔,等竞争对手入场,再降价击溃他们。

    屡试不爽的竞争手段。

    新盐法已经公布,但是还没正式实施,因此这种手段不道德却不违法。

    保定城里,昨天盐价四十二文一斤,今天六成了四十四文。

    翻了一倍。

    百姓们每天都去盐店看价格,越看越绝望。

    “陛下何在”

    “官府也不作为,真该让陛下来看看。”

    “实在不行就去告御状,就不信治不了这帮奸商。”

    怨声载道中,衙役们敲着锣上街了。

    “官府运盐进城,十五文一斤,每户限购一斤,可往县衙购买。”

    “朝廷提前开始银票兑换,有志于贩盐者,可兑换银票去盐场进盐,各承兑局有盐场分布以及交通图。”

    往返循环,穿村入乡地叫喊,确保百姓们能收到消息。

    一瞬间,各县衙被挤爆。

    “大家别急,盐足够,正在运来。”

    “各大盐场的盐堆积如山,朝廷正在安排车船转运,限购只是暂时的。”

    “不要挤,不要抢,一个个来。”

    衙役兵丁们努力维持着秩序。

    普通百姓忙着抢购食盐,而小有身家且觊觎盐利的,则在忙着抢兑银票。

    朝廷的信用值得信任。

    即将作废的盐引都给兑换,更不要说刚刚发行的银票了。

    张胜寒从天津承兑局出来,直奔天津盐场。

    只见大门旁边有一间房子,挂着购盐处的招牌,前面排了好长的队伍。

    都是盐商派来的,意图搬空盐场的。

    这能排的上

    张胜寒犹豫时,有小吏迎过来,问道“客官,可是来买盐的”

    “是。”张胜寒回道。

    “敢问是银票还是盐引”小吏又问。

    “银票,打算买十两银子的。”张胜寒回道。

    “客官里面请。”小吏躬身伸手邀请。

    “那边那么多人”张胜寒还是犹豫。

    “盐引跟银票是分开的,不妨事,客官请随我来。”小吏解释了一句,引着张胜寒进了盐场里。

    真的堆积如山。

    从辽东到交趾,适合开盐场的地方都开了,加上井盐池盐,大明百姓们把自己腌了也绰绰有余。

    不过盐场出盐只收银票,一两银子起售,一百二十斤。

    其实百姓们没有认识到,朝廷通过盐价固定的做法,把铜钱价值也固化了。

    张胜寒买了一千二百斤盐,无需自己买车马,直接找驿站租船走水路,八百里只要五天,运价五两。

    也就是张胜寒没想着贩卖,不然自己搞条船,运费能压到两千斤二两。

    还是挣个辛苦钱。

    但对大部分小商贩,有稳定的辛苦钱就够了,这也是朝廷新盐法的核心所在。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