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二十八章 松锦
    崇祯十三年,三月初一。

    夜幕笼罩之下的盛京城,在黑暗之中显得极为可怖。

    城内城外星火点点,黯淡非常,但是处于盛京城中央位置的皇宫内部却是灯火通明。

    一名名穿戴着重甲的甲兵正伫立在宫墙过道,他们皆是沉默无言,按刀执剑冷眼注视着远方的黑暗。

    在重重宫禁、道道宫门之后,一座与周遭宫殿相比更为高大的殿宇内部,一场军议正在进行。

    殿宇之内,一张巨大的舆图正被悬挂在原先应当是首座的位置。

    舆图前方,一众身穿马褂,外着貂皮的清国重臣分坐于两侧。

    殿宇之中一共九人,坐着的八人,无一例外都是满州八旗的旗主。

    而唯一站立的人,则是如今作为清国皇帝的黄台吉。

    黄台吉身穿明黄色行服袍,凭桌而立,面对着殿宇内坐着的众人。

    “如今山海关外,明国所控地域仅剩辽西走廊。”

    辽西走廊的问题,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

    黄台吉的声音沙哑,曾经他驰骋沙场四处征战,体魄颇为强健,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却是逐渐开始发福,再不复往日的威仪。

    但饶是如此,殿宇之中,一众旗主、固山额真仍是小心翼翼恭敬无比。

    黄台吉的目光从下方一众的旗主、固山额真的身上缓缓掠过,他的眼神疲惫,身形也不复过往挺拔,但纵使如此,也没有任何敢小觑于他。

    正是因为有黄台吉的统领,所以他们才能取得如此显耀的成就。

    征服蒙古、连败明廷、压服朝鲜、拓土万里。

    立国称帝、威扬四海,将黄台吉的声望推到了顶点。

    现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完全都是黄台吉乾纲独断,老汗定下的八王议政制度几乎形同虚设。

    没有谁胆敢忤逆现在的黄台吉。

    “明廷掌控辽西走廊,对于我们来说,便若食骨在喉。”

    辽西走廊就像是一把匕首一般,抵在他们的心腹之上。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如今漠南蒙古已经臣服、我们确实可以绕开辽西走廊,从漠南入塞。”

    “但是”

    黄台吉的目光逐渐的变得森冷的起来,语调也严肃了下来。

    “事实已经证明了一件事。”

    “无论我们绕开辽西走廊多少次,都始终无法在关内建立一个立足点。”

    殿宇之中、一众旗主和固山额真皆是神色严肃。

    明军在辽西走廊设置重兵防守,数战宁锦虽然都有斩获,但却怎么也没有办法扩大战果,拔除掉明军最后的防线。

    拿不下辽西走廊,明军对于他们的威胁就一直都在,而他们也就只能是一直被困于辽东。

    漠南难寻支点、难以囤兵囤粮,也并非是他们真正的势力范围。

    虽说漠南蒙古诸部现在已经归顺,但是亲疏有别,蒙古终究是蒙古,和他们并非是真正的一心。

    “一个国家也不会永远强大,就像人不会永远年轻一样。”

    大明很大。

    大到塞北烽火连绵,江南却仍然可以歌舞升平。

    大到连绵了十数年的灾荒、内有贼寇肆虐、北有边患之祸、朝廷腐败不堪、却仍然没有倒下。

    哪怕是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磨难,但直到现在大明仍然是一个庞然大物,仍然是一栋巍峨的大厦。

    而他们现在虽然以前屡战屡胜,但毕竟只有辽东一隅,与诺大的明国相比,就像是小孩与巨人一般。

    他们之所以能够一直取胜,也不过是因为手中握着利刃,而大明这个巨人正值病入膏肓之际。

    去岁的入关,他们集中力量在最初打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以优势的兵力取得了极大的战果。

    但是在随后不久,伴随着勤王令的坐拥,数以十万计的明军从明国的四面八方蜂拥而来之时,他们便开始陷入了泥泞。

    大部分的明军仍然是像他们的印象之中孱弱,但是已经开始有一部分的明军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

    这并非是一个好的现象。

    黄台吉手扶着放置在兵器架上的宝剑剑柄,抬头看向了那幅高悬于上方的巨大舆图。

    明国的建立者叫做朱元璋,他曾经只是一名乞丐,身份卑微、不值一提。

    但风起于青萍之末,这名乞丐一步一步崛起,最终建立了明国,率领麾下的部众,击败了当时强盛到极点的元朝,气吞万里如虎。

    明国在彻底覆灭了北元王庭之后仍不罢休,在之后的长达数十年的时间之中,只要军事实力足够、国库充盈,便会不断的出塞北伐。

    只要视野所见、目光所及之处,所有留存的蒙古部族,都将会遭遇其毁灭性的打击。

    “你们应当都还记得成化年间的旧事,都还记得书中看到的故事。”

    仇恨,深深的铭刻在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心中。

    明国有一句话,这一句话已经在汉人的土地之上传扬了上千年。

    九世之仇犹可报乎百世之仇犹可报

    成化犁庭,明宪宗朱见深下令进剿建州女真,下达的命令是“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强壮就戮、老稚尽俘、鸡犬不留、寸草不生。

    他们先辈低下了头颅、跪伏在地上,才最终换得了一条生路。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明国人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黄台吉很清楚这一点。

    如果现在不在他们大清强势的时候扩大战果,夺下辽西走廊,稳固边疆。

    那么一旦等到明国重新复兴之时,明军便可以凭借辽西走廊直入腹地。

    “明国现在只是一时衰弱,你们应当都很清楚。”

    明国在历史上并非没有衰弱过,但是他们总能够重新振兴起来,总能重新站立起来。

    “这一次,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拿下辽西走廊。”

    黄台吉双目微眯,虎目之中凶光乍现。

    他已经下定了决心,这一次一定要达成目的。

    彻底的为子孙后代解除后顾之忧,换取今后的百年基业。

    只要拿下了辽西走廊,大清便算是真正的拥有了一番基业,可以慢慢的消化漠南和辽东。

    有了辽西走廊,战略的主动权从此就掌握在了他们的手中。

    到时候明军就算是想要反击,只能从山海关和漠南两条路进击。

    从漠南进击,有蒙古诸部作为屏障。

    从山海关进击,辽西走廊沿途的堡垒将会成为明军的梦魇。

    只要拿下了辽西走廊、大清的国祚必将长久。

    假以时日,必将会成为历史上犹如辽、金那般的显赫一时的大国。

    殿宇之中,一众旗主和固山额真皆是低头肃声、没有人敢反驳黄台吉的言语。

    黄台吉刻薄寡恩、喜怒无常,久居高位,威势与日俱增。

    在座的一众旗主和固山额真、没有人不畏惧于他。

    所有人第一时间思考的并非是是否应该进攻辽西走廊,他们思考的是应当如何进攻辽西走廊。

    多尔衮坐在座椅之上,余光在一众固山额真和旗主的身上轻掠而过。

    此前入关之战,最后在青山关战败,损兵折将,使得他在军中的威望大跌。

    不过好的一方面是,黄台吉并没有怪罪于他,甚至还罕见的对他露出了好颜色。

    细想之下,多尔衮也清楚了黄台吉为何在他战败之后反而是有了好脸色。

    此前他的军功赫赫,威望与日俱增,已经达到了足以影响朝政的地步,黄台吉自然是想要削弱他的势力。

    然而这一次,入关战败,正好促成了这一件事的发生。

    他手中的正白旗和多铎手中的镶白旗损失都颇为惨重,军中威望又降。

    因为此前利用蒙古兵殿后的原因,蒙古各旗对于他也是颇有微词。

    对于这一切,黄台吉显然是乐见其成。

    身处局中,很多时候难以察觉。

    这一次青山关之败,在多尔衮看来,颇有一种因祸得福的意味。

    多尔衮和黄台吉的关系现在缓和许多,眼下自然也是不会放过进一步拉近的机会。

    “皇上圣明,辽西走廊确实至关重要。”

    “臣愿率旗下健儿,为大军先驱,攻城拔寨,以洗耻辱”

    多尔衮话语之间慷慨激昂,面红耳赤,愤概不已,似乎真的是因为青山关之败而感到耻辱。

    “十四弟能有此心,朕甚感欣慰。”

    黄台吉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的笑容,他很是满意现在多尔衮的态度。

    “既然十四弟请战,那朕也不好阻拦,此次攻明,便由十四弟作为先锋。”

    当下多尔衮便站起了身来,敏捷地掸下袖头,左腿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头与身略向前倾,打了一个千,应下了命令。

    其余的旗主和固山额真见到这样的情形,也是向着黄台吉纷纷请战。

    一时间之间,殿宇之中倒是显得军心可用。

    黄台吉面带笑容保持着不变,一一安抚,但是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有些事情并不像是看上去那么简单,就像现在请战的这一些旗主、固山额真,心中其实并不想这个时候开战。

    去岁入关各旗皆有伤亡,死伤的兵丁不少。

    而劫掠而来的物资和奴隶也使得很多人的家庭富裕了不少。

    安逸使得不少的人都起了懈怠之心。

    而懈怠,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在犹豫斟酌了许久之后,作为正红旗现任旗主的杜度,最终还是出言发出了疑问。

    “辽西走廊不下,对于我大清确实如同食骨在喉一般难受。”

    “只是此前我大清数次强攻辽西走廊,都是徒劳而无功。”

    杜度知晓这个时候说这种话丧气的话,可能会得罪黄台吉。

    但是作为旗主,这个时候他必须要为自己的旗负责。

    “辽西诸城城建池固,便是红衣大炮也难以摧垮,云梯地穴又难以建功,强攻恐怕难以奏效。”

    杜度言语一出,殿宇之中其余的旗主和固山额真皆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沉默不言。

    去岁他们入关之时,黄台吉在辽东领兵进攻辽西、作为策应,亲自率军攻打松山。

    松山、锦州、杏山呈一个三角形分布在辽西走廊的东北端,互为奥援、是辽西走廊的第一道防线。

    松山则是往东伸出的角,若是能够攻占松山,那么便可与孤立锦州和杏山。

    但是要想攻占松山却是并不容易。

    一是松山城建池固、守备兵马良多。

    二则是一旦他们进攻松山,锦州和杏山的明军绝对不会

    松山作为明军在辽西走廊最为重要据点,明军绝对不会将其放弃,他们的进攻必然招致明军的疯狂反扑。

    崇祯十二年的进攻,是以他们的失败告终。

    先是动用了数十门红衣大炮对着松山狂轰滥炸十数日,而后又是云梯地穴百道并进、皆是未能够取得什么战果。

    在激战了四十余日,丢下了大量的尸体之后,最终还是未能攻下松山。

    黄台吉神色未变,心中却是阴沉了不少。

    在他的心中其实一直存在着一根签刺满洲的八旗制度。

    作为皇帝来说,他对这个制度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权力从来只有独占,没有分享。

    八旗制度,八王议政这样的制度,极大的削弱了皇权。

    黄台吉心中冷然,他花费了不知道的多少的时间,才逐渐掌握了决策的权力。

    但是哪怕是走到如今这一地步,在决定国家命运的时刻,这些原本支持着他的旗主,最后还是选择了以本旗的利益为先,而放弃了国家的利益。

    黄台吉面上表情如常,放下了手,背负于后,淡然道。

    “强攻辽西确实不妥,所以这一次的进攻,朕决定改变以往方针和策略。”

    大明体量虽大,极为富庶,这是优势,也是劣势。

    如今的大明腐败不堪,便若一个臃肿的胖子。

    每日都有许多的吃食,但吃的东西没有让大明强壮,而是全都变成了无用的肥肉,堆积在无用的地方。

    逐渐堆积的赘肉,使得大明的行动越来越迟缓,加重了大明的负担,还为其带来大量的并发疾病。

    “如今明国的局势,用内忧外患四个字来形容,无疑是极为贴切。”

    “流寇在明国的南部肆虐,大量的兵马往南汇聚而去,明国又再度加派饷银,更是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黄台吉走上前去,举起了放置在一旁的长鞭,指向舆图。

    殿宇之中众人目光也随之转动而去。

    长鞭所指的地方,正是介于广宁与锦州之间的大凌河畔的义州

    “时间,现在站在我们这一边。”

    “大明,已是病入膏肓”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