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阅读636
    己还是强硬不起来啊。若高颎在,陛下和晋王至少能老实半年吧。

    两位弟子能把重要的会试老实过去就行。第一次会试太重要了,可不要出差错。

    虞世南无法,只能给两位弟子的其他老师写信。虽然可能没什么用,但他心里会舒坦一点。

    李世民和李玄霸知道虞世南老师的郁闷。

    两人丝毫不在意,还凑一起嘀咕虞世南老师和其他老师写信后,其他老师可能的回信内容。

    “高老师肯定会骂我们。”

    “长孙老师大概会让我们悠着点,别把虞老师气病了,朝中没有真正刚直的老臣帮衬我们。”

    “宇文老师会委婉劝谏吧”

    “薛老师会说我们做得好,没错,哈哈哈哈哈”

    兄弟二人勾肩搭背,李世民狂笑,李玄霸浅笑。

    李智云趴在一旁死鱼眼。

    第一次改革后的科举如此重要,群臣都绷紧了神经,对一丁点动静都紧张得不行,几乎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地步。

    李世民和李玄霸两人却仍旧散漫,让群臣又担忧又嫉妒,雪花般的抱怨飞入太上皇和太上皇后的宫里。

    太上皇和太上皇后一如既往已阅不回,令人叹气。

    民间不知道朝堂的“争斗”。他们仍旧在回味秋闱的隆重气氛。

    清河崔氏自诩守业本宗的清河大小房、清河青州房三支没有子弟参与科举。

    虽然他们看出了李唐对他们的不以为意,听了姻亲范阳卢氏的劝,不再矜持地等着李唐征召他们入朝。但越辉煌的宗族思想就越传统,他们认为功勋荫蔽入朝才是正道,科举是寒门士子晋升的途径。

    世家子弟应当是优雅从容的。一群人挤在一起考试争夺名利,真是浮躁丑陋,不应当为世家子弟做官正途。

    朝中许多人也是如此想。他们与原本历史中的房乔等人思想一样,认为科举让士子公开竞争求官,就像是斗鸡一样,选出来的人都太过浮躁,可能会过分追逐名利,才华可能有一些,但品德一定有瑕疵。

    清河崔氏中郑州崔氏、南祖崔氏、许州崔氏却都派了优秀子弟科举,对“本宗”的约束嗤之以鼻。

    他们派出的人少,只是因为担心有子弟马失前蹄,科举失利。第一次科举,参与的清河崔氏子弟必须全部中榜。

    同为崔氏郡望,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同气连枝,对科举的反应与清河崔氏相同。

    博陵崔氏支脉不多,博陵大房到六房都自称本宗。支脉中仅有安平房比较显赫。

    自称李玄霸大弟子,留下“李门立雪”美名的崔仁师便出身博陵崔氏安平房。

    崔仁师虽然已经在晋王府中任文吏,在禀报了老师李玄霸后,辞官参加了此次科举,就在京城应试。

    乡试会试都分经义列五经魁首,五经魁首中第一为解元。崔仁师没有给李玄霸丢脸,治尚书魁首,并京城乡试解元。

    晕乎乎地参与完了乡试后所有官方活动后,崔仁师闭门谢客,连族人都一概不见。

    今日,他却见了客。

    来者是自称博陵崔氏第二房的崔敦礼。崔敦礼也参加了京城乡试,虽没成为魁首,名次也不错。

    但此次崔敦礼只是一个牵线的。他的客人是一位寒门士子,名为张君政。

    之所以说崔敦礼是“自称”博陵崔氏第二房,是因为崔敦礼一家在北魏时,即一百多年前就已经迁居关中,除了族谱,与本家几乎没有联系。

    这等迁居百年以上的族人,若显赫起来一般会自立一支,如博陵崔氏安平房,仍旧自称原郡望的,都是没闯出名堂的。

    这样的族人,虽可以对外自称自己为“xx郡xx氏”,但也就是口头上自称而已。当他们中有人地位显赫,所自称的郡望才会派人联系他们,正式确定他们与本宗的关系。

    所以崔敦礼虽然族谱上是博陵崔氏第二房本宗,但与本宗的联系还没有崔仁师强。他与博陵崔氏第二房子弟的关系,还没有与已经坚定不移地站在李唐这边的博陵崔氏安平房深。

    崔敦礼的情况与张君政类似。

    张君政祖辈早年在衣冠南渡中就已经离开了祖籍范阳,虽自称范阳张氏,汉相张良之后,但与范阳张氏几乎没有联系。

    他那一支在张九龄时才与范阳张氏的子弟正式称起了族兄弟族伯叔。

    虽范阳张氏的郡望远不如清河崔氏,因境遇相似,张君政在买科举书籍时偶遇崔敦礼并攀谈后,两人就成为友人。

    张君政见到李玄霸后一直惶惶不安,被崔敦礼发现,很是担忧地询问。

    张君政原本不敢告诉他人,但想起崔敦礼曾提起与解元崔仁师有交情,崔仁师又是晋王李玄霸的弟子,他便将自己可能偶遇晋王,晋王还给自己相面的事告诉了崔敦礼。

    崔敦礼吓了一跳“当日我们以为落榜的士子是晋王殿下你还疑似看到了皇帝陛下皇帝陛下就在我等科举士子中,与我等一起跳舞甚至皇后和晋王妃可能都在太荒唐了”

    张君政苦笑“所以我才不敢说。”

    崔敦礼惊讶后,很快冷静下来“是也没什么关系,何必忧愁偶遇贵人是喜事。”

    张君政道“我本来不该忧愁,但晋王殿下似乎为我相面,说我该去岭南。”

    崔敦礼看着友人忧愁的模样,又是想笑又是羡慕。

    岭南蛮荒之地,谁都不想去,他可以理解友人的忧愁。但晋王殿下的谶纬相面本事声名在外,哪怕博陵崔氏本宗那些清高之人也盼得晋王殿下一句点评。

    晋王殿下的点评,可比魏晋时那些士人点评风光得多。

    后者普通百姓可能会心生向往,但世家子弟都知道是互相吹捧。晋王殿下的点评,那可是直指真正的未来。他所评之人,无一不功成名就。

    虽然也有人说这不是晋王真的会识人,而是他甄选的人才被陛下重用,所以他们功成名就。

    无论事情背后真相如何,但世人追捧晋王殿下的点评是事实。

    张君政居然偶遇晋王殿下,还得到晋王殿下主动透露天机。若是自己,哪怕岭南蛮夷之地令人畏惧

    也不是很畏惧。崔敦礼的偶像是苏武,以及那群秉承节义,愿意为大汉赴死的汉使。他入朝为官后就会寻求往西域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如果换作南疆也没什么差别。

    崔敦礼半开玩笑道“你不想去岭南,换我去。我帮你完成晋王殿下的谶纬。”

    张君政愧疚道“我虽然畏惧艰苦,但也向往青史留名。如果当日贵人真是晋王殿下,我就该为去岭南准备了。我如此追逐名利,让崔安上看笑话了。”

    崔敦礼摇头“岭南瘴气弥漫,向来是官员流放之地,你不愿意去很正常。我怎可能笑话你而想要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