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巷尾的顽童哂笑他,尚可以“仨多俩少不识数”为借口。
一个问道的路人竟也如此,何其冒犯不逊。
小小少年郎端端站直,不卑不亢,言说道“邻里顽童晓得那番话会令人不痛快,专程跑来说予我听,盼着我因为与常人不同而自卑、失望,从中取乐。我人小力薄,既打不过他们,又与他们讲不通道理,只好戏弄他们白跑一趟北庙,骗他们去看戏法只是,先生这般年纪了,还分辨不出什么当说,什么不当说吗”
有些道理本是要同顽童说的,正巧借着由头,对着中年人说了出来。
乔时为畅快了许多。
那中年人嘴虽笨,却是个好相与的,他臊红了脸,面上十分挂不住,作揖赔礼道“某的过错,给小郎君赔不是。”
乔时为了了搭手,回了一礼。
也不知中年人是吃了酒还是犯了癔,偏多解释了一句“某是见小郎君身世坎坷,想知道家人待你可好,才迷了魂问那样的话。”
都已经转身的乔时为回过头,晓得中年人并无恶意,他叹气道“先生又说错话了。”
“试问,倘若我说在家中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有依有靠,你说家人待我好不好听者必说好。”乔时为设问道,“可若是我问,家中令兄长穿绫罗绸缎,而我只穿寻常布料,家人待我算不算好听者比嗤之以鼻,为我打抱不平。”
乔时为最后道“可见人心不足,得陇望蜀是常事小子不解,凡事未能给予十全十美,只给了七八分,难道就算不得疼爱吗非要样样都是顶好的,毫无偏心先生方才说的话,倘若令小子有了心结、与家人生了芥蒂,那便不是为我好,而是诱我成为养不熟的白眼狼。”
中年人杵在那儿,讪讪不知如何应答。
这时,车帘撩起,一个异常削瘦的男子探出身来。男子约莫三十出头,脸色苍白,身上披着一件玄色绉面紫貂皮的鹤氅以御寒,双目显得有些乏了,但依旧能看出他的睿达。
一个身子骨不大好、穿着贵气的人。
“林某不便下车,在此给小友赔罪了,是我管教不当,令他失口乱言,还望小友见谅。”男子手扶马车柱子,本是沉厚的声线,说出来却有气无力。
“阿达,还不快赔礼。”
“请小郎君见谅。”
名为阿达的中年仆人深深鞠躬,直到乔时为应了一句“无妨”才直起身。
贵服男子又谦虚言道“虽已赔罪,但今日终究是扰了小友的心情,泥浊了心境,不可挽回这样罢,若是小友不嫌弃,且请收下这枚名刺,他日若是有林某能搭得上手的地方,林某必当尽力。”
名刺即后世的名片,常以七八寸的木片雕刻而成,寻常人家则用笔写在厚纸片上替代。
阿达代为递上名刺,乔时为犹豫,没有立马接下。
不过是拌了几句嘴,岂敢要人家答应一件事
结果阿达再来一次深鞠躬不起,名刺推至他的跟前,乔时为无奈,只好收下。
事了,车帘遮下,马车南行。
乔时为把玩着名刺,这枚木片光滑趁手,置于手心沉甸甸的,好似是紫檀木雕成的,上头用隶书刻着“东京开封府”、“草纸林家”、“林方旬”等字眼,再雕以竹簇纹样修饰。
对应了此人的籍贯、家业和姓名。
“草纸林家原是个豪商如今卖草纸这般挣钱吗”乔时为喃喃自语道。
那匹高头骏马一瞧就不凡,加之这位林方旬的穿衣打扮,绝非寻常商贾。只是乔时为尚未进过东京城,不晓得“草纸林家”在城内是个什么招牌。
某某家是大梁商贾介绍自家产业的话术,譬如造木桶的叫“大桶张家”,编草帽起家的叫“帽子田家”,很是直白。
草纸林家自然是造草纸的,最起码曾经是造草纸的。以麦茎、稻秆造出的草纸薄脆易碎,不韧,不能用作写字,常作为火纸或是包装纸,卖不上价钱。
“一枚名刺,答应一件事这人又不说如何寻他。”乔时为嘟囔,“莫非满东京城都知晓草纸林家不成”
一面之缘而已,他日未必还会相见,乔时为没想过求人办事,遂懒得深思,将名刺扔进书袋里,欢跳着往家走。
车厢里。
中年仆人垂首认错道“阿达混账,叫家主在外落脸面了。”
他喃喃道“我一听那小郎君是捡回家养的,便不禁想起升少爷,那伙贼人拐走升少爷后,正好是从新北门出的城心里一着急,嘴上便糊涂了。”
“不是他。”林方旬摇摇头,神情平静,但眼底添了几分郁郁,“方才那小子不过五六岁,算起来,我的升儿如今已经六岁七个月大了。”
“家主,我们一定能找回升少爷的。”
“希望如此罢。”
林方旬闭目养神,片刻后,语气严厉了几分“你不是第一回好心办坏事了,很该如今日这般,有人指着鼻子臊一臊你。”
脑中回想方才种种,林方旬轻敲木把手,分析道“你还没开口,他便猜到了你要去新北门。他问你为何不去看戏法,已有戏谑你的意思,可惜你非但没听出来,还径直往里跳好一个聪慧似妖的小子。”
“阿达,改日路过时,寻一寻这小子是哪家哪户的少年郎,家里是做甚么的。”
仆人不解“家主为何”
林方旬拉起窗帘,看着车外街边的稀稀疏疏的矮楼,道“小小一方县城怎能留得住这般妖才,总会在东京城里再遇见的。”
行商者富而不贵,往往比朝廷更看重读书人。
乔时为回到家中时,祖母正在指挥三哥、四哥拆开食盒,一屉一屉地摆上桌。
祖母确实只带三哥、四哥去了酒楼去拎食盒,当苦力。
“小安回来得正是时候。”没等乔时为解下书袋,老太太就把他拉了过来,得意道,“怎么样,小安,祖母这一桌不比你娘亲做得差罢”
原来,白其真、乔姝燕带着吴妈去城南打理铺头去了,事没办完,还未归家。
乔时为踮着脚闻了一圈,赞叹道“好香呀”既夸奖了祖母,又绕过了她的问题。
三哥、四哥争着告诉乔时为,哪个哪个菜是谁点的
“这道金玉羹是我替你点的,我记得你极喜欢。”
“酥骨鱼是给祖父点的下酒菜,你莫贪吃,当心上火。”
“”
乔时为边欢喜点头,边应道“谢谢三哥,谢谢四哥,都是我爱吃的。”
正厅里闹声大,睡眼惺忪的乔大胆裹着一张被子出来瞧了一眼,坐下好一会儿,才打起精神。
老太太替她理了理头发,道“这孩子,一下雪就跟黑子钻树洞了一般,整日睡得没精打采,既不出门,也不爬墙了。”
“祖母,怨不得我。”乔大胆说道,“我本就极怕冷,见了雪再更甚几分,这几日只想坐在灶头前烤火。”
正说着,老爷子闻着香味也走进来了。
“孟桂秋,你可算是学聪明了。”老爷子指着满桌子菜揶揄道,“这回不上灶头炼丹啦难得难得。”
“休要在娃娃跟前编排我上回,上回是不当心做坏了而已。”老太太心虚道。
老爷子帮着摆碗筷,道“总是要会做,才能说是做坏了,若是不会嘛,便与炼丹是一个道理,架了火直烧。”
老太太不认,辩解道“从前拉扯伯寻、仲常、姝燕他们三个的时候,不照样过来了,这几年手生罢了。”
“无怪他们早早便懂得体谅你的辛苦”老爷子忍不住噗呲笑出声。
乔时为听着祖父母拌嘴,觉得今日的菜格外下饭,连盛了两碗米饭。
刚过完年,乔家忙了起来。
四哥乔见川已学完竹南学堂的课程,纪夫子道“百尺高楼,为师已无法带你更上一层好好准备五月的县学考试,跟上兄长的步子。”
又叮嘱道“你是十一分的机灵,倘若能将多出的这一分机灵,改作勤奋、细谨,区区一场资格试难不倒你。”
三哥乔见山在县学已学满一年,有了参加发解试的资格,正巧赶上今年开科。
乔家人有些犹豫不决县学教谕对乔见山的评价颇高,觉得他可以试试国子监解试的路子,不必着急参加京西北路的解试。
虽都是解试,二者大有不同。
京西北路州府之解试,只要在县学读满一年的学子皆可参加,到官衙请解应举即可。
只是解额极少,一州一县不过几人,老少书生齐上场,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乔见山要比过那些深研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老儒生,不是一件易事。
而国子监解试,由朝廷为国子监单列解额,名额多,竞争小,中举比例大大增加。前提是要先考入国子监,成为监生,再一层层考核并拿到考试资格。
若是极出色的监生,还可由国子监推举,免解直接参加省试。
如此一来,若是能入国子监,机会更大,路也更广。
乔家人仍在商讨不决,乔见山先一步开始备考不管是选择哪一条路,学问总是要过硬才行得通。
父亲则在准备二期考满的事。
上回印纸上的春秋笔法,叫乔仲常吃了大亏,而同僚贪天之功,取而代之,令他愤然。
这一回,他更慎重了几分,不敢把注压在顶头上司的关照上。
听闻说,京西北路监司会委派京官到县衙里,当场核对功过,乔仲常觉得是个机会,悄然准备着。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