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2章 永乐十五年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a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452章 永乐十五年

    “都动作快点,辰时以前我如果看不到你们收拾好进入河里,你们今天就都别想吃午饭”

    清晨,在一片叫骂声中,数以千计的昆仑人,疲惫从简陋的木板床上起身。

    他们走到了帐篷外,而外面是一副热带景象。

    热带的植被与一条三四丈宽,四五尺深的河流组成了这处简陋的营地。

    在营地里,高悬着一面旗帜,上书有明朝鲜四个字。

    整个营地被身穿铁札甲的上百名朝鲜士兵包围,营地内则是近两千名战败被俘的昆仑人。

    很快,两缸稀粥被打开,这两千多人开始排队喝起稀粥。

    当稀粥喝完,他们便被朝鲜士兵驱赶着走下河床,用简陋的工具在河中淘取砂金。

    在他们淘金的时候,营地里一名身穿朝鲜武官服饰的男子走出营地中为数不多的一间木屋中,他目光扫视了这群昆仑人,随后嫌弃的对身旁的另一名武官说道

    “这些昆仑奴淘金的速度太慢,两千多个人,每天只能淘到十两黄金,一年下来最多三千六百五十两,但是虞侯给我们定下的是四千两,如果他们淘金的速度太慢,我们不仅完不成任务,还赚不到钱。”

    五卫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所属人员平时为农民,战时为士兵,士兵所需衣食兵器等物资全部自给自足,国家没有养兵的财政负担。

    朝鲜的军队在昆仑洲日渐增多,掌控的河道和奴隶数量也越来越多。

    总旗官刘瑜闻言点头,随后掂量手中的钱,将贿赂的一贯钱装入怀里,至于另外一袋的税银则是提回了自己的船室。

    对于普通士兵来说,他们来到这么遥远的地方,一年的俸禄也不过才三两黄金罢了,哪怕是武官也不过七八两,因此不贪是不行的,更别提粮食了。

    他亲眼看着自家总旗官从对面海商手中接过了一袋沉甸甸的钱,随后掂量了一下后,检查了船上货物,正常收取税钱后便返回了战船,并对商船放行。

    至于“抗疟粉”,那是唯一能治疗疟疾的药材,但一份需要一两黄金。

    对于这种外快现象,类似杨展、陈瑄他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涉及军队机密,偶尔的外快倒也不至于被军法处置。

    不过这些黄金并非都能到他们手中,因为他们需要前往麻林地,在麻林地的明海军官场购买“抗疟粉”和粮食。

    七家雇佣奴仆和退伍的卫所战兵近六千人,手下掌握许多河道,光是奴隶就有三万之多。

    王武长得矮壮,皮肤有些黢黑,拿到钱的时候脸上咧嘴露出大白牙。

    哪怕每艘船只贿赂十几文,一年下来也有上千贯的收入,更别提不会有商人会用这么少的钱来贿赂人了。

    “满剌加里干三年,傻子也能衣锦还”

    这一套,显然是学习的中原制度,不过在明军卫所长期保持战兵的时候,朝鲜却没有保持战兵,因此从洪武年间开始,长期承平的朝鲜军队战力日渐下降,武官想要获得军功几乎是奢望。

    总旗官刘瑜叫嚷着,同时将那沉甸甸的钱袋打开,从中拿出一吊钱后,又将另一吊丢给了王二虎的堂哥王武。

    每天两斤稀粥,外加一些鱼干和杂菜便是奴隶一天的伙食。

    在海上,除了大明海军有实力一口气从北方运来十数万石粮食外,再没一个国家敢说能从海上运十几万石粮食。

    “我也是这么想的。”另一名武官点了点头,随后开始检阅起了营地。

    三方势力不断沿着河道深入内陆,依托河道淘金,其中势力最大的无疑就是江南七家。

    类似朝鲜武官们的做法并不少见,甚至就连明军也有外快来源,例如押运粮食便是他们的生意。

    在时间推移中,昆仑洲三方淘金势力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而他们带回的黄金也越来越多。

    早在第二次下西洋结束后,海军和南洋陆军之中就传播着一句话。

    满剌加海峡作为大明最大关税来源地,驻扎在这里的满剌加千户所无疑是一个肥差。

    大明驻扎在忽鲁谟斯的波斯卫与西洋卫常年从帖木儿国内购买粮食,然后以三倍的价格贩卖给麻林地的各方势力。

    以后得便是满剌加联盟,拥兵两千余,奴隶两万多。

    战时,五卫赴前线作战。

    从一开始的一千人,到现在的五千人

    这句话说的一点不错,因为就从王二虎当下看到的情况来说,事实确实是这样的。

    对于手下有几万奴隶的各方来说,他们可不敢放纵奴隶们去打猎,万一跑了就没地方哭了,因此只能高价买粮食。

    这样的局面下,随着大航海的开启,昆仑洲淘金成为现实,得到回报的李芳远立马派遣了军队跟随郑和下西洋,并在抵达麻林地后向内陆探索。

    他们要付出的,就是每天起码五個时辰泡在水里淘金。

    凭借每年押运而来的几十万石粮食,他们能收获三四万两黄金,最后将黄金均分,普通士卒能多出五六贯额外收入,武官则是更多。

    他们三方掌控河道与一些被发现的矿场,每年都能开采数万两黄金。

    “王武你们五个过来,把钱给你们下面的人分一分”

    在错综复杂的昆仑洲腹地,当下以大明江南、闽浙的钱氏、郑氏等七大家为一方,朝鲜为一方,占城、苏禄、满剌加等国为一方。

    其次便是朝鲜,拥兵五千,奴隶两万之多。

    平时,五卫轮流承担宫禁警卫任务。

    五百文一石的粟米,他们转手一卖就是一贯五每石,关键不买还不行,不买就没吃的谷物了。

    每年过往这里的商船足有上万次,从中值得牟利的地方也不少。

    “过几天出兵再抓点奴隶就行,两千人不行就三千人,五千人”旁边的武官继续道

    “反正只需要三百两黄金,就能养活一千人,五千人的成本也就一千五百两。”

    朝鲜建国前期,军事制度以五卫制为主,分别是义兴卫、龙骧卫、虎贲卫、忠佐卫和忠武卫,数量庞大。

    “就一贯啊”

    很快,袋子中的一贯钱被五个小旗官各自分走二百文,他们留下一百文后,将手中剩下的一百文分给了下面的九个弟兄。

    每个人分的不多,也就十一文,但架不住数量频繁,一天下来总能遇到七八艘。

    王武将王二虎放到了最后分钱,如此一来,王二虎拿到了十二文。

    “哥,我这”

    “闭上你的嘴,装好就行。”

    王二虎有些慌乱,王虎叫嚷一声,随后拉着王二虎走到船尾巡逻。

    “哥,这么做不犯军法吗”

    “嘿,咱们又没有和他们要,是他们主动给的,干嘛不收下”

    王二虎的话很稚嫩,王武听后嘲笑道“反正只要保证税钱一年比一年多,我们这里就不会有事。”

    “把你塞入满剌加千户所,我可没少花力气,你小子好好干,上了岸别和他们去烟花巷,攒三年军饷和这个,回了泉州也不用回老家了,直接在府治买个院子,再买十几亩地。”

    王武话音落下拍了拍他“放心吧,吃钱的又不只是我们,上面的也吃呢。”

    “当然,这些话你别说出去,传出去要杀头的。”

    交代完所有,王武就带着王二虎继续熟络起了总旗内的其它小旗官。

    一个时辰后,他们又看到了一艘商船,而这次给的钱依旧是两贯,总旗官依旧分走了一贯,给众人留下一贯。

    两贯钱,这似乎是通航满剌加海峡的最低贿赂金额。

    对于这些船上货物数千上万贯的海商来说,他们心疼的从来都不是这点贿赂,而是海关收取的税银

    “不错,今年的关税比去年高多了。”

    “应该是昆仑洲淘金热的缘故。”

    海浪声中,旧港宣慰司治所的巨港城衙门里,海军都督佥事的崔均坐在主位,下面则是担任了两年旧港宣慰使的施进卿。

    梁道明已经致仕,致仕前得到了一个正三品昭勇将军的世袭散阶,起码能保他直系十代人不被饿死。

    施进卿的野心比梁道明的大,他想要的更多,因此付出的也需要更多。

    在过去几年里,他在大明派出吏员的治理下,将旧港治理的井井有条,关税也日渐增加。

    正如当下,由他手中交给崔均的文册便是最好证明。

    关税金八千六百七十二两四钱三分,银七万五千六百二十七两六钱二分,钱一百二十四万三百二十七贯五钱三分二厘

    田赋五十四万六千三百二十四石五十三斤

    矿税金二万六千四百二十七两三钱,银五千六百

    关税、田赋、矿税、商税等等税收合计后,摆在崔均面前的是折色后近二百万贯的税额。

    这样的税额,便是崔均这样的武官看后都十分满意,更不用说户部的文官们了。

    “旧港人口和耕地有多少了,这里记录了没有”

    崔均一边翻看,一边询问施进卿,施进卿点头道“记录了。”

    他话音落下,崔均就看到了旧港的黄册内容。

    户十七万四千六百二十七,口七十九万六千四百二十三,水田二百七十九万三千六百二十七亩半,坡地七十五万一千四百八十八亩三分

    “这近八十万人里,有多少汉口”

    “二十九万左右,这些年愿意南迁的人口越来越少了。”

    崔均询问,施进卿回答并解释原因,对此崔均也清楚,所以安抚道

    “这件事我和殿下说过,殿下说了,人口的事情让伱不用担心,随着中原人口越来越多,迁徙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的。”

    “你是广东人,应该清楚广东和福建、浙江这些地方的人口情况,也应该知道不是每个人都生活滋润的。”

    “当下朝廷的分地政策虽然能缓解一些问题,可顶多十几年,五口之家就会分家为三户,土地注定不够吃。”

    “到时候,南洋就是他们的去处。”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得完善好南洋的各类设施,例如修路。”

    崔均隐晦提醒着施进卿,施进卿连忙点头“侯爷放心,这些事情我心里有底气,旧港三府绝对能在十年内修通水泥路,各城的水利和下水设施我也在紧盯。”

    “行,有你这句话就行。”崔均站了起来,走出衙门时对施进卿道

    “不用送了,你要是遇到人力不足,告诉我一声,我让人对北边那几个不听话的土邦动手。”

    “多谢侯爷,侯爷慢走”施进卿毕恭毕敬的行礼,随后看着崔均走出了衙门。

    类似旧港不过只是大时代下的缩影,这样的缩影发生在日本、乌斯藏、朝鲜、三宣十慰及中南半岛诸国身上。

    不同于朝鲜,日本的足利义嗣根本不敢派遣军队前往昆仑洲淘金,因为他担心自己派遣军队前往昆仑洲后,便会遭遇关东和关西各国守护的围攻。

    为此,他只能紧紧配合胡濙传下的大明旨意,而这便是朱高煦需要的局面。

    时间在一点点过去,永乐十五年也如期而至。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似乎赶走了南京城的萧瑟,尽管此刻的朱棣兴许在北京进行正旦大朝会,但在南京城的正旦大朝会也没有落下。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

    朱高煦身穿许久未穿的冕服,手持玉圭走上了奉天殿金台,殿内二百余名正五品以上官员跪下唱礼,殿外的两千余名在南京文武官员也纷纷跪下唱礼,并在鸿胪寺丞的开口中起身。

    “臣户部尚书郭资,有事启奏”

    “准”

    冕旒后,朱高煦的表情模糊,让人看不透。

    “浙江新政推行已有一年余,人口及耕地情况已经查清。”

    “经核查,昔年浙江四千七百余万亩耕地实为水田一千六百余万亩,旱田六百余万亩,坡地二千五百余万亩”

    “昔年,浙江一千余五十万口,经核查,现有户二百九十六万四千三百二十七,口一千五百八十万九千七百一十二”

    新政推行,浙江的情况让人更加了解,而其中耕地最为朱高煦关注。

    他之前就很好奇后世最高也不过两千多万亩,为什么大明朝能统计出四千多万亩。

    现在看来,底下的胥吏是把坡地都算上了,但坡地往往因为产出贫瘠而不怎么交税,因此这种数据对于大明朝来说,着实是无用的数据。

    “三十余年时间,增长五百余万口,着实可以庆祝。”

    朱高煦缓缓开口,同时也继续说道“新政推行,十税一,浙江亦是如此。”

    “此外,今岁新政将在湖广、广东、福建推行。”

    “诸位可有异议”

    他缓缓交代,殿上却鸦雀无声,无人敢于开口。

    朱高煦见状,简单交代了一些东西,便起身离开了奉天殿。

    散朝声在他身后响起,而同样的画面也发生在了一千七百余里外的北京。

    不过不同于南京的一言堂,北京的庙堂就显得格外争吵了。

    “如今天下口数已经突破八千万,耕地反而在浙江新政后减少近两千万亩,这不符合常理”

    御史王回言之凿凿,不过他的话却被户部左侍郎孙铖打断“浙江多为坡地,产出甚少,此次将其划出耕地范畴也好。”

    “王御史若是不相信,可以自己前往浙江勘察,此事没有任何猫腻。”

    罕见的事情发生了,帮助朱高煦推行新政的孙铖,居然与他带出来的王回等人争吵了起来。

    王回等人认为浙江耕地少了两千多万亩很可疑,但孙铖却觉得十分正常,毕竟浙江也是山多平原少的地方,真有四千万亩才见鬼了。

    “陛下,臣请往浙江核查”

    王回闻言也脾气上头,立马要求前往浙江。

    这或许是新政派的优点,那就是他们不管怎么怼人,但遇到事情他们是真的会上,而不像清流一样,嘴巴已经到了千里之外,双腿还纹丝不动。

    “去看看吧。”

    坐在金台上,朱棣只觉得这样的氛围他还挺喜欢的,反正被怼的人不是他。

    简单揭过这件事,朱棣开始询问道“新作物推广如何,松江二府化肥产量如何,这些可有过研究”

    “回陛下”孙铖站出来继续作揖说道

    “琉球府开发顺利,松江二府土化肥也在去年成功使用,经过实地考察,松江与苏州二府的耕地基本增产二成,今岁增加田赋近百万石。”

    “好好好”听到土化肥真的有效,朱棣满意的点了点头。

    “臣,礼部祭祀清吏司郎中周讷有事启奏”

    忽的,礼部有官员走出,朱棣闻言点头“准奏”

    见朱棣准奏,周讷立马持着笏板上前,跪下上奏道“今天下太平,四夷宾服,民物阜丰,请陛下封禅泰山,刻石纪功,垂之万世。”

    闻言,不少官员纷纷下跪作揖“陛下圣德神功昭格上下,宜如周讷之请,封禅泰山”

    “封泰山”朱棣在心里想了想,有几分心动,可突然想起上一个封禅泰山的人,脸色立马一黑。

    隔着冕旒,群臣也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听到朱棣的声音传出。

    “现在天下虽无事,然水旱疾疫亦间有之。”

    “朕每每听说到郡县上奏,未尝不惕然于心,岂敢谓太平之世。”

    “况且圣经未曾言封禅,唐太宗亦不为封禅,而魏徵常以尧舜之事劝谏太宗。”

    “你们如此,岂不是欲使我居于唐太宗之下,与魏徵爱君之道迥异”

    “封禅一事休要再提,你们应以古人自勉,不负宗伯之责任。”

    朱棣难得文绉绉了一遍,群臣面面相觑,还以为坐在上面的不是朱棣,而是朱高煦。

    毕竟这种有文化的拒绝方式,还真不像朱棣的性格。

    “好了,可还有要事启奏”

    见群臣被自己镇住,朱棣十分无奈,他只是性格跳脱豪迈,不代表他真的没文化,他起码也在大本堂学了十几年学的人。

    “无事退朝”

    瞧着群臣没话说,朱棣也干脆起身离开了北京奉天殿里。

    群臣在他身后唱声退朝,朱棣则是来到另一面将厚重的冕服脱下,换上了轻便常服的同时,不免对为他换衣服的王彦说道

    “大明宫修建的怎么样了”

    “回陛下,刚好位于两湖中间,蒯祥经过选址大概绘好图纸,如今已经送往南京,只等殿下改良,便可以动工修建。”

    王彦解释着,同时也介绍道

    “大明宫占地四千亩,内有湖泽风光,殿宇百余座,大小院落三十余处,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三千多间。”

    “大约三月动工,年末便能修建好主要的大明殿和养心殿,此外殿下早先传了教令,将南直隶、浙江、江西查抄的古董字画搬入其中,供陛下您观赏。”

    “当然,若是太过便宜,您看不上的话,也可以贩卖资助国库。”

    王彦介绍着未来大明宫的一切,朱棣听后颔首“都搬进大明宫吧,国库现在可不需要我资助。”

    朱棣这话让王彦点头,现在的国库确实充盈。

    “国库的事情暂时放在一边,你询问一下老二,看看他什么时候来北京,另外问问他的意思,我想在北京见见老大和老三,看他愿不愿意。”

    “要是愿意的话就下教令,不愿意也没事,毕竟他爹年纪大了,也活不了多少年了。”

    朱棣故意这么说,他很清楚自己只要想,老二肯定都会帮自己完成,因此他借着看老大和老三,想让朱高煦提早规划建设东北铁路,以此方便从东北运粮前往漠北。

    如此一来,他兴许能在几年后再征漠北,毕竟就他的判断来说,阿力台胆小不敢造反,可马哈木不是。

    再休养个几年,马哈木肯定会南下入寇,即便不入寇,也会想着和阿力台交战,让瓦剌变大变强。

    这样的想法在朱棣看来绝对不行,上次只是把马哈木打疼,这次他要彻底铲除马哈木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