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2月中旬,东加丹行省一如既往的炎热。
自从大年三十夜那一仗过后,同盟军在东线的索达依坎县与印军不温不火地打了20多天。
这期间大的战事没有,但各种偷袭与反偷袭战,破交战打了50多场。
与其说是打仗,还不如说是同盟军在练兵。
在东面无法正面击败索达依坎县的印国大军后,同盟军转而将进攻方向放在了西面。
短短三周的时间,同盟军连续占领了彭加不丹县以西、以南的5个县,直接将战火燃烧到了印国的中加丹行省、西加丹行省。
中加丹行省就算了,面积高达15.36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区区的180万。
说地广人稀都算抬举了,完全就是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
历来,整个加里曼丹岛开发比较成熟的只有沿海地区。
越是往内陆地区,越是荒无人烟。
除了少量的民兵,这些内陆的地盘基本没什么兵力驻守,这也是同盟军占领这么轻松的原因。
不过,西加丹行省就不一样了。
西加丹行省面积约14.6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40万。
西加丹行省是印国华人定居较早、人口最多的省,整个行省足足有50万华人。
在同盟军打到西加丹行省的内陆县后,大批华人蜂拥而至投军。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投奔同盟军的华人青壮超过了两万。
这些华人青壮不仅是极好的兵员,还是最佳的向导。
在他们的带领下,同盟军开始了高效的占领行动。
现阶段,同盟军基本上以掠夺资源为主,并没有浪费兵力占领这些地盘,而是不断向其他区域蔓延。
掠夺物资、摧毁基层统治、散播恐慌,进而搞垮印国对加里曼丹岛的统治,这才是进兵的目的。
同盟军现在对新兵的做法也很简单粗暴:青壮训练一周枪械和纪律,然后就跟在老部队后面去搬运战利品。
没错,阿成完全是把这些华人青壮当成后勤运输人员来用的。
说实话,同盟军也没有那么多武器将他们完全武装起来。
虽说是1万正规军+2万后勤运输人员的组合,单丝毫不影响同盟军喊出“拥兵5万”的口号。
而印国那边,几乎每周都能接到某某县失陷的消息。
高层不心疼这些荒无人烟的县,但底下的民众不知情啊!
群情激愤之下,总要有人出来负责吧!
这段时间,印国可是有好几个高层人物被丢出来背锅了。
巴鲁达城的指挥部内,阿成再次召集各部主官开会。
军事上无法战胜同盟军,甚至无法有效遏制同盟军在西线的蔓延,印国高层不得不再次祭出招安的打算。
印国无法接受成为老米小弟的核心原因,就是老米要在其领土上设立军事基地驻军。
这一点,印国无法接受。
打不过,又无法借力消灭同盟军。
留给印国的选择,只剩下招安一条路了。
说实话,同盟军内部也有些打不动了。
最大的制约因素,还是武器弹药。
兵员上万后,武器弹药基本上不可能靠缴获。
印军依靠海军和地面部队牢牢控制了索达依坎县的海岸线,武器弹药根本没法运进来。
以前,还能靠马、印两国的边界通道走私些军用物资。
现在大马将边境通道一关闭,无疑是断了同盟军的一条大动脉。
暂时,同盟军又没有跟两个国家开战的能力。
再打下去,就有崩盘的危险。
对于印国再次抛出的橄榄枝,这次阿成想接住的愿望很强烈。
但接受印国的招安,同样有让同盟军内部崩盘的危险。
所以,阿成必须先做通手下的思想工作。
然后,在通过这些手下逐层做通
捞彬先通报了内部的资源情况:“我们的武器弹药最多还能满足1万人打上5、6场高强度的战斗,虽说我们现在拥有简单的子弹复装能力,但基本上是杯水车薪......”
因为一直在打仗,加上缺乏原材料。
从毛熊和大陆弄回的二手武器制造装备,现在都成为了摆设,只能用于简单的武器复装。
自己生产武器弹药,那是需要配套工业体系的。
发电、挖矿、铁矿石冶炼、磨具生产、配套化学原材料制造......
这里面,配套的工业环节多了去了。
粮食方面,倒是不缺。
最近,同盟军从西加丹行省缴获了不少粮食。
虽说运回来比较麻烦,好歹还能慢慢运。
加上他们手中的储粮,大约能满足全军4-5个月所需。
最缺的物资,还是各种救命的药品。
加里曼丹这边的人,有病基本上靠自身扛过去,最多用点草药。
所以,同盟军能缴获的西药很少。
眼下,随着印国拼命封锁海岸线,同盟军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物资。
印国海军已经被偷袭过一次,同样的错误人家不可能再犯。
在大马关闭两国通道的情况下,同盟军手里的各种军用物资只能越来越少。
等捞彬介绍完,阿成做了总结:“在武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咱们确实可以蔑视印国的军队,但如果手里的枪都成了烧火棍,谈其他的就是浮云。”
张祖辉提出了一个建议:“司令,我们能否放弃现在的地盘,转移到西加丹行省发展呢?那边开发了几百年,土地都是良田,加之人口众多,绝对是一个好的地盘。”
这个想法,阿成不是没想过,但最终还是放弃了。
首先,搬到那边并不能解决同盟军现在缺乏弹药的情况。
其次,虽说那边华人不少,但占主体的人口还是本地土著。
现在同盟军只是抢一波,普通民众很少反抗。
一旦同盟军露出要占领那边的想法,这些土著绝对会被煽动起来跟同盟军拼命。
几百万人口,这个人口基数能将现在的同盟军拖垮。
在21世纪的今天,同盟军也不可能把这几百万人杀干净。
要不然,绝对会惹得“五大善人”出手。
再一个,西加丹行省以沼泽为主。
虽说有利于种植水稻,但并不适合发展工业。
最后,西加丹行省是加里曼丹岛的核心地盘。
占了那边,印国绝对不可能继续招安同盟军,不利于为同盟军赢得发展军工业的时间。
综合考虑之下,阿成还是打算在东北部建立地盘。
张海林问道:“司令,印国很清楚海岸线对我们的重要性,他们真的可能把索达依坎县给我们吗?”
阿成坚定道:“能不能拿到,要谈过后再说,谈不拢就继续打,咱们没有其他的出路。如果能从谈判桌上获得,咱们勤炼几年基本功,以后怎么翻脸都不怕。”
阿成是计划用西线占领的几个县兑换半个索达依坎县,至少要保证同盟军能完全占据巴鲁达城、彭加不丹、索达依坎这三个县。
有三个县在手,足够同盟军开发好几年了。
只要同盟军能够实现基本的粮食、武器弹药自产。
让出去的几个县,随时能抢回来。
在清楚知道同盟军现在的困境后,所有人都知道继续打下去是什么后果。
正如阿成所说,先花几年的时间积蓄力量。
只要自己实力强大,以后随时可以翻脸。
在这边建了一个华人当家做主的国度,注定是一个长远奋斗目标。
那么,不妨先建立一个华人当家做主的自治区。
省的行政编制,印国肯定不会给的。
地盘还是这么大,叫自治区还是省都无所谓。
统一内部思想后,各个军事主官就回去做
手段也很简单:先说目前碰到的困境,再强调长远目标不会变。
大部分士兵,还是明事理的。
这边,孙逸祺作为正使、捞彬作为副使,二人代表同盟军与印军进行了第二次谈判。
在双方都不想打的情况下,这次谈判就顺利多了。
经过两周的谈判拉锯,双方初步达成了和平协议。
主要条款,大概有14条:
第一,印国划拨索达依坎、巴鲁达城、彭加不丹、万椰那县这四个县成立东北行政区,由同盟军自治,同盟军需认同印国这个国家主体,不再搞分裂。
第二,同盟军需要将部队缩减到一个旅7000人的规模,这支部队只能担任本地防御,没有国-防部的调令不得进入其他区域。
这一点,同盟军无所谓。
本来,阿成就只打算养1万左右的正规军。
其余的,转入预备役就是了。
把预备役当主力部队来练,也不是不可以。
第三,同盟军需要遵守印国的基本法律,对治下各族人民一视同仁。
第四,印国不得阻挠华人到东北行政区生活定居。同理,同盟军也不得阻止原来离开的本地土著回来生活定居。
第五,同盟军需接受印国海军、海警的共同监管,不得利用海岸线走私武器弹药,采购任何武器弹药需要报经有关部门的审批。
第六,......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