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3章 堪比少年中国说!(元旦快乐)
    英雄。

    这是闻一多对这本机械制图作者张三的评价。

    作为生于清末之人,经历中华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及巴黎之耻,他深深明白当今中华为何弱小的原因,更懂得面前这本稿件的份量和意义。

    如果说国家弱小起源于清末,根源在于自身战乱和各国侵略,那么,国家工业无法壮大的原因,除去外部环境和政局影响,还有缺乏先进技术、完善的基础知识和优秀工业人才三者。

    没有先进技术和优秀工业人才暂且不谈,缺乏系统性的制图标准,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自清末诸多学子出国以来,习得文学、语言和哲学之生如过江之鲫,习得工业要领和科学精髓之生屈指可数,诸多关键性技术和重要基础知识,皆被甲午之战过后的日本予以封禁,系统性之制图标准便在其中。

    作为站在国内大学教授金字塔顶端的文学大师,闻一多对于理学类知识和国内工业状况了解照样不少,关于制图,国内懂得画图之人,不少,获取之图样亦不少,然,大多人基本停留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步,大家可以参照耗费重金购买的西方专利技术之图纸依葫芦画瓢,但却无法在这个基础之上衍生改进。

    原因很多,其中关键一点便在于这篇文章所言,缺乏系统性的制图标准。

    不懂标准和参数,何谈发展和改进

    这些年来,国内诸多顶尖高等学府的教授不断联合起来,试图构建属于一套中华的制图标准,其中就有国立清华内部为代表的机械工程系系主任庄前鼎,由于没有来自国外的资料数据可以借鉴,庄前鼎负责的制标队伍只能独自前行,一点一点借助新文化运动之后留存的图纸资料,构建制图标准。

    但构建一套属于中华的制图标准何其艰难,并不是你规定一个符号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制图标准是图样的灵魂,是工程技术界的语言基础,有属于自己的规律,构建时必须参考现实,与之结合。

    新文化运动之前,清末留存的图纸资料不少,新文化运动之后,象征着封建礼教的清末书本、文言文、诸多书籍资料被毁之一炬,其中就有不少隶属清廷的各种图纸资料被打入旧文学的坟墓。

    庄前鼎负责的制标队伍经过三年努力奋斗,不仅没有按照预期完成制标任务,甚至连一半进度都没有达到。

    若是这篇稿件正文,真如同第二页文章所言,蕴含一套系统性的制图标准和数据,那么,将是国内工业有史以来最好的消息之一,堪比当年侯德榜破解西方封锁的氨碱法制碱之密。

    当年制碱何其困难,原因便在于西方的封锁,曾经考了十科1000分的顶级天才侯德榜日夜刻苦,终究是突破了对方的封锁,建立属于国家的基础化工工业。

    而在这名作者张三的身上,闻一多同样看到了侯德榜的身影。

    上千个日夜心血,只为今朝无私奉献,其中艰难险阻和危险不知多少。

    张三先生,友三有礼了。闻一多心中默默对这位张三先生致以敬意。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篇文章是标准的社科文章,无论从行文节奏,还是格式,都不符合清华学报的收稿要求,但身为闻一多毫不犹豫级将它视为人生之中所读文章前三。

    时间缓缓流逝,不多时,编辑部房门敲响。

    “请进。”闻一多听到声音,回应道。

    下一秒,房门推开,只见身穿黑色长袍的校长梅贻琦出现“友三兄。”

    “没有想到居然是月涵先到。”闻一多见到梅贻琦,顿时起身,上前迎接,伸出右手,微笑道。

    “今天没出去,就在办公室里,接到小田通知就赶过来了,友三兄,今日怎叫我这大保姆来编辑部”梅贻琦伸出右手同闻一多握在一起,解释原因过后,好奇道。

    闻一多面容严肃“一篇绝世罕见之稿件,友三审不了,需要您、鸿眷兄、开一兄、鹤寿兄共同审稿,方可决定。”

    “绝世罕见”

    见到闻一多脸上的严肃表情,梅贻琦怔了一下,心头来了好奇之意“既然如此,那月涵就在这里等诸位教授到来再行读阅。”

    闻一多点了点头,朝着梅贻琦露出一个微笑,转身泡茶。

    一个小时之后,陈寅恪、叶企孙和庄前鼎三位清华教授赶到编辑部办公室,身边跟随着气喘吁吁的年轻编辑。

    待所有人到齐之后,闻一多向年轻编辑田祁说道“小田,劳烦给三位教授泡杯茶。”

    “是。”刚刚歇了一口气的年轻编辑田祁,立即回道。

    “友三,是何文章,要叫我等来共同审稿”陈寅恪双眼露出一抹疑惑,来的路上,他已经初步了解相关情况,知晓这次众人齐聚的原因是审稿。

    疑惑之余,不免有些好奇,这篇文章究竟要好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包括清华校长梅贻琦在内的五位清华教授共同审稿。

    叶企孙和庄前鼎纷纷露出好奇之色,梅贻琦坐在一旁,面含微笑,静静注视着办公桌位之上的闻一多。

    闻一多站了起来,拿起读阅过后的第二篇文章,来到陈寅恪面前,目光环视周边诸位好友“堪比梁师之少年中国说,仅一份原稿,极为珍贵,请小心传阅。”

    堪比梁师之少年中国说

    陈寅恪微怔,眉宇一挑,面容浮现严肃之意,他当然知晓少年中国说的分量,这是近现代众多文章之中数一数二的存在,由梁师梁启超撰写,对于闻一多给出的这番评价,陈寅恪不得不肃穆以待。

    众位清华教授心头为之一震,互相对视一眼,有些难以置信。

    梅贻琦亦是愣住,心中吃惊。

    “月涵,这里你最大,给。”闻一多手握由轻飘飘纸张承载的文章,递向内心吃惊的梅贻琦。

    梅贻琦没有推辞,接过文章朝着四周众位清华教授说了一声“好,那就先由我来给大家看看。”

    话落,目光投向满是字迹的文章。

    仅仅看了第一眼,梅贻琦整个人便愣住,面容透出凝重之意,这番神态和表现令坐在周围的陈寅恪三人心中更是惊讶,要知道,校长梅贻琦可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平日里风轻云淡,从不喜怒形于色。

    今日,却被这篇文章给震住了。

    众位教授见到梅贻琦的表情,内心更是好奇,目光尽数落在梅贻琦手中的文章之上。

    在众人目光注视之下,梅贻琦表情不断变化,由凝重变为严肃,由严肃变为郑重,数分钟过后,梅贻琦双手放下文章,向右转头,颇为小心地递给了身为副主编的陈寅恪“鹤寿,小心读阅。”

    “好。”

    见到梅贻琦如此郑重,陈寅恪不敢怠慢,点了点头,双手接过文章,一双深邃的眼睛投向文章开头。

    论制图标准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意义张三。

    这是

    见到这个标题,陈寅恪眉宇微皱,极其聪明的他,立马就明白闻一多和梅贻琦此番态度的原因。

    心中猜测繁多,不去多想,静心读阅才做评判,抱着这个心态,陈寅恪目光向下移动,仔细整篇文章之段落。

    一旁的叶企孙和庄前鼎默默等候,并未催促。

    “呼”

    数分钟过后,静心读阅的陈寅恪吐出一口长气,满是严肃之色的面容化为平静,整个人一言不发,静静坐在位置上消化一番,过了半响,这才看向右手边的叶企孙,嘱咐道“鸿眷,小心。”

    话落,手中的文稿递向叶企孙。

    叶企孙抱着好奇和疑惑,右手接过文稿,仅仅前半段部分,便愣在原地,面容如同梅贻琦和陈寅恪那般,透出严肃和凝重之意,稍作休息过后,这才继续往下看。

    看着叶企孙的神态和反应,坐在最后一位的庄前鼎愈发好奇起来,忍着内心情绪,待叶企孙看完过后,不等对方嘱咐,便迅速接过文稿。

    “这是”下一秒,身为机械工程系和清华制标队伍领头人的庄前鼎,待见到文稿内容,立马发出难以置信的声音。

    难以置信

    庄前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

    双手微微颤抖,庄前鼎不断忍着心中的激动,强迫自己看完整篇文章,待看完之后,一双近乎血红的眼睛,第一时间投向了站在中间的闻一多“友三兄,图稿呢剩下的图稿在哪里”,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