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4章 九指太监
    周师的到来,带来了一个说不上好坏,但于大庆而言,相对正确的消息。

    那位帝后在经过朝堂辩论之后,虽然没有选择直接对东洋宣战,但是却也选择了派遣军伍,前往高句丽,甚至做出了遇东洋人则斩之的命令。

    这已然是长足的进步,之所以陈实庵认为其说不上好坏,只是因为与国一战,必有死伤,凡有死伤,对单独的个体而言,便决不能称之为幸事。

    可对于这个国家来说,这绝对是正确的选择。

    但陈实庵万万没有想到,他一时兴起,只是想要探查一下前往镇压高句丽叛乱的那支军伍是哪支,自己又能否有什么自己能够帮上忙的地方,却不曾想,竟然有这般发现。

    被帝后选中,从四海之地抽调,前往高句丽的,居然是东岛!

    “东岛之上有地火熔炉,是天然的炼兵之地,依此地势,东岛是少有的灵兵师之摇篮。

    在道兵不出的情况下,灵兵师本就是最适合军伍的一条道路。

    东岛的兵,也算是小有名气。

    在东岛岛主江心刚晋升劫境之后,更是精兵强将,如虎添翼。

    整个四海之地,除去四海之主的王牌私兵,如永宁王的七宝军外,能够与东岛相提并论的军队,寥寥无几。

    如果再加上东岛曾击沉东洋的钢铁战舰,多次与东洋交锋的经历的话,那东岛,的确是最佳的选择。

    而且东洋与高句丽,本就比邻,东岛又与东洋隔海相望,调兵遣将,却是也该是东岛。”

    陈实庵灵光转动,让自己的意识冷静下来,以理性来看,东岛确实是最佳的选择,在情理之中。

    “且再听听。”

    陈实庵继续施展流言风语道术,目光却不由地瞥向了江离。

    关心则乱,这件事情,还是先不让这小子知道的为好。

    “大庆王朝的人?”

    风声再度将流言传来,这次的声音,却浑厚而沉重,让人感觉纵然是千重海浪,也无法将其淹没。

    东岛之主,劫境的灵兵大师,江心刚!

    纵然是面对帝后的近侍,大庆王朝的大监,江心刚的声音依旧散漫无序:“怎么,现在东宁王不管事了吗?”

    东海群岛,归属那位世袭两朝的东宁王。

    名义上,东宁王是大庆的封王,但是其对治下之地,有着自治之权,相当于国中之国。

    所谓诸侯之卿非天子之卿,大庆的圣旨,是没办法直接命令群岛中人的。

    “江岛主误会了。”

    那位大监的声音再度响起,出乎意料,这位在大庆朝堂之上,都少有人敢招惹的帝后近侍,对江心刚的态度居然算得上是温和:“东宁王,是知道在下的到来的。

    这道圣旨,也不是要插手东岛之事。

    相反,这道旨意,是对东岛的赞赏。

    东岛中人,骁勇善战,一心为国,于东岛海战之中,挫败东洋威风,东岛少主江离,后又于京都之中,立下奇功。

    帝后与陛下,这才降下旨意,准东岛免去百年赋税,享通商之权,且赐东岛少主江离七品官身,因其尚在京都学院进修,为免其生骄躁之心,册封依凭文书,放于东岛留存。”

    “嗯?

    我们的陛下和帝后这是吃错什么药了。”

    这下子,江心刚的情绪终于发生了变化。

    百年赋税,这也就罢了,通商之权,这可就有些意思了。

    要知道,在东洋学会云海彼端的新术,击败大庆水军之前,大庆一直自诩天朝上国,行锁国之策,不与他们眼中的化外蛮夷交流。

    即便是如今开始正视新术,朝堂之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术派掌控话语权之后,锁国之策也没有完全放弃,只是在四海之地,开放了几个固定的通商口岸,用以与云海彼端交流。

    像眼镜,照相机,这些新术制造的新奇物件,都是从这些通商口岸传来的。

    在这种限量政策之下,每一个通商口岸,都可以说是吞吐钱财的饕餮巨兽,通商资格,足以让一个小港口,十年之内,成为一座城市!

    分明之前朝廷都准备好要放弃东岛,如今却将通商口岸之资格奉上,这其中的态度变化,才是让江心刚摸不着头脑的地方。

    “看来,实庵兄的风语文章,确是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若是能拿下通商口岸之资格,也能为我儿留下一份基业。

    相比之下,七品官身倒是不算什么了,但到底是我儿立下的功劳,我这个做爹的得帮他存好了。”

    江心刚沉吟半响,到底还是开口道:“那便谢过陛下与帝后隆恩了。”

    “江岛主多礼,只是在接旨之前,帝后还有一道谕旨。”

    大监缓声开口道:“近日,高句丽国乱,而东洋竟发兵,插手此事。

    帝后震怒,欲调军伍,前往高句丽,平定叛乱,驱逐东洋兵卒。

    若东洋兵卒不退,则将之斩杀殆尽。

    此事紧急,需从四海之地调兵,而此军伍,必须无惧东洋水军凶威,关键之时,真有斩杀东洋军伍之心。

    是因此,帝后才将目光放在了东岛之上,若岛主愿意接下这门差事,则旨意方可交托。”

    “这才合乎情理。”

    大监此话一出,身在东岛的江心刚和身在京都的陈实庵反倒觉得合乎情理。

    此次调兵,必须取东海之兵,方能尽快抵达高句丽,可东海之人,谁不知道东洋人出了名的睚眦必报,分明是他们理亏在先,却敢向大庆朝廷索要江心刚父子。

    这次前往高句丽,势在必行,可若是真的将东洋兵卒斩杀,东海之地,除了东岛,谁又能不惧东洋铁甲战舰的追责?

    是非东岛不可,而东岛又直属东宁王,需其自愿,方可调兵。

    故而经商口岸,作为奖励,亦是对之前对东岛的不闻不问做的补偿,这才合情合理。

    “不就是打东洋鬼子吗?

    老子最不怕的,就是这件事。”

    江心刚哈哈大笑,目光望向了那位大监的手:“还请公公,把旨意呈上来吧!”

    说来也奇怪,日暮余晖之下,那位大监握住圣旨的右手,居然只有四指。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