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25章 登岛未遂
    第525章登岛未遂

    11月10日,《天天日报》报导了玉郎机构旗下直营周边商店“玉郎acg”的开业,简单公布了这家周边商店开业一周的营收情况。

    一周时间,玉郎acg单店营收14.8万元。

    报导没有公布更详细的数据,但即便如此也已经足够了。

    第三天后的周一,资本市场反应迅速,恒生指数刚开盘,玉郎机构大涨15%。

    接下来两天,股价再涨7%。

    8月份,陶玉书在技术性收购明报集团后,又宣布将转让玉郎机构的媒体业务,消息一出,玉郎机构股价连续三天下挫,跌了12%。

    原因也很简单,媒体业务象徵了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代表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和股价的想像空间。

    冷不丁把媒体业务全部转让,这也就意味着以后这个方向玉郎机构都不会涉及了,潜力一下子少了一大块,跌了12%的市值已经算是少的了。

    之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玉郎机构股价涨涨跌跌,市值还算稳定。

    结果《天天日报》仅凭着一条新闻,不仅硬生生将玉郎机构的股价抬回了巅峰,还创了新高,

    市值一下子突破了25亿大关。

    资本市场向来是最真实的,玉郎机构的股价飙升,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机构和股民认可了玉郎机构新的开源成果。

    玉郎acg太古城中心店的开业一周营收近15万,一年就是750万,以香江的人口和城市规模,像这样的周边商店开上十家八家应该并不困难。

    而且《天天日报》的报导上还提到了一点,玉郎机构未来几年还会积极拓展海外渠道,扩大周边产业销售规模。

    一家年营收5亿港元左右的上市公司来说,一年营收多个五六千万,未来海外营收也有可能爆发,股价涨个20%多好像也很合理。

    但资本市场很多时候并不是理性的,尤其是在香江这里,玉郎机构股价连涨了三天之后并没有停下,而是一路狂突破了5元,市值奔着30亿港元就去了。

    涨幅之吓人,让陶玉书这个老板都忍不住冒出了一丝套现跑路的想法。

    可惜市场没给她机会,大涨之后有大跌,在即将摸到30亿市值大关之际,玉郎机构股价又跌了回去,市值重回25亿左右,显然是机构提桶跑路了。

    股价回归了正常范围,陶玉书反而安心了不少。

    她对林朝阳自嘲:“看来我真没有纵横股市的胆魄!”

    说完这话,她对林朝阳之前能在股市里纵横阖赚零花钱的能耐更加佩服。

    又过了几日,林朝阳发现香江竟然有媒体报导了林海音邀请他访问wid的事。

    报导这件事的是《香江时报》,这家报纸是wd控制的y派媒体。

    林海音为了请林朝阳来wd,跑了好几个部门,却始终被推来推去。

    无奈之下,她只好通过《中国时报》的记者向zf公开喊话。

    文章这些写道:

    ”—-1987年10月15日zf通过探亲方案,该法案通过的次日,大陆就立即释放善意。

    两岸之间近40年不通往来的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年以来wd民众多有受惠于探亲法案,与分别多年的骨肉至亲团聚。

    今年4月,三毛赴大陆探亲访问。1979年,大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wd小说选》,三毛的《哑奴》列选其中,受到了亿万读者的喜爱。

    三毛赴陆,走遍了大陆的大好河山,在各大城市的官方和民间都受到了极大的欢迎,所到之处,无不为之欢呼,媒体竞相报导,使得三毛的名气传遍大陆大江南北。

    我们在这里不禁要问,既然三毛赴陆访问能够顺利成行,并受到巨大的欢迎,为何大陆作家登岛却如此困难?

    受林海音女士邀请的许灵均先生,不仅是大陆知名作家,在海外也拥有极高的声誉,作品畅销海外多个国家,还曾获得法国着名文学奖项勒诺多文学奖的肯定。

    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家登岛活动,与岛内文化界丶民众进行交流,本是一件大好事,不成想却遭到了层层阻力。

    据林海音女士说,邀请大陆文化界人士需要多部门首肯,可她跑遍了这些部门,却无人回应她的请求,被人以各样理由不断推脱—

    自jy以来,被压制了三十多年的wd报业支棱了起来。

    《中g时报》是wd地区第一份综合性中文报纸,创立于1950年,与《联合报》《z由时报》《p

    果日报》并列为wd四大报,是wd报业的龙头之一,在岛内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三毛赴陆炙手可热,大陆作家登岛为何却困难重重》文章一出,立刻在wd文化界引起了热议。

    七八十年代是wd文学的黄金十年和白银十年,作家们影响力很大,而且很多人最喜欢乾的就是击zf,以凸显自身的不畏强权。

    林海音在wd文学界拥有很高的声望,自六十年代以来,她家的客厅一直都是wd文学界最热闹的场合。

    因此她在《中g时报》上振臂一呼,wd诸多作家纷纷响应。

    陈纪滢丶叶维廉丶氩弦丶白先勇丶陈映真丶三毛等人也先后公开声援林海音,并对几个政府部门的推丶阻挠大加批判。

    三毛特地在《联合报》撰文,她在文章中如此说:

    “中国心,全是同胞骨肉,实在深深的爱着我的中国。方才从大陆回来不长时间,更想家。

    才读过许灵均先生的《入师》,感觉他像我的堂哥哥,亲切又温暖。

    想起那些在大陆的日子,眼中不由得冲出泪水来。

    我想,应该与他在tb的冬季见上一面,在雪中挥手告别。”

    三毛的文字风格充满感性,因而也受到了许多文青的追捧。

    若是林朝阳看到的话,道一声感谢后,还是忍不住会激起一身的鸡皮疙瘩。

    当然了,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wd文学界有些人对林海音邀请林朝阳很不以为然,甚至是抵触,在公开场合唱起了反调。

    一时之间,因为邀请林朝阳登岛交流的事,wd文学界变得热闹非凡。

    在wd文学界吵成一片的时候,沉默了好一段时间的wdzf终于发声了。

    11月14日,wd中y社就林海音邀请大陆作家登岛交流一事作公开表态,称:

    “针对邀请大陆作家登岛访问交流一事,xxx今天表示,交流应由官方核准,目前大陆作家登岛访问尚不具备条件。”

    wdzf沉默了好些天,给出这麽个答案。

    这自然不能让人满意,官方要核准,你倒是核准啊!目前不具备条件?那什麽时候能具备?

    文人扣字眼,是很让人头疼的事。

    林海音为了邀请林朝阳登岛,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不断在媒体上发声,但收获却不算大。

    中y社在wd的地位相当于大陆的新h社,这种媒体的表态就代表了zf的态度。

    即便林海音有文学界诸多人士的支持,也无法撼动当权者的傲慢。

    在wd文学界为了邀请林朝阳登岛而努力的时候,《香江时报》掺和了进来。

    报导这件事用的新闻标题极具挑性,如《大陆tz又出新花招,作家当先锋演戏登岛》《警惕岛内文化界有内奸》等。

    如当年濠江何控制的《工商日报》,在回归大事未定之前,立场一向亲右。

    84年一切尘埃落定,濠江何非常光棍儿的直接将报纸关了,向大陆纳了投名状。

    而像《香江时报》这麽跳的媒体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可惜他们的嚣张气焰并没有维持几天,先有《天天日报》率先朝《香江时报》开炮,怒斥其甘当政府耳目与鹰犬,毫无新闻人的担当与底限。

    《香江时报》发文章反唇相讥,却不想后面又有《大公报》《文汇报》《明报》等媒体集体加入战场。

    《香江时报》陷入了被围剿的局面,气急败坏的发文称zg对香江新闻界的渗透已经无孔不入,

    提醒gy政府应提高警惕。

    却被《明报》发文回:

    我们在香江办报,只是经营一家企业,并无做gm家的大志,自知亦无此本事。

    我们的读者都是中国人,人人关心中国的事务,而《明报》的读者又是比较关心政治的,因此我们有义务作为读者的耳目与喉舌。

    中国的事务是历史造就的,形势复杂,中国人人人说得,《明报》亦说得。

    《明报》向来自翊立场中立,面对《香江时报》的胡乱攀咬,一番辩词有情有理,赢得广大读者的力挺。

    反观《香江时报》,连续多日充满主观性偏见的报导让读者对这份报纸的观感大打折扣。

    他们嘲讽林海音没问题,香江人对她不熟可林朝阳不一样,这几年林朝阳可没少为香江争光,俨然已经是“香江之光”。

    《香江时报》毫无遮拦的挖苦林朝阳,等于是站在了香江普通市民的对立面上。

    《香江时报》本来就不算什麽大报,每期销量也就四五万份左右。

    结果骂战一起,不到半个月时间,报纸销量下跌1万多份。

    读者们用脚投票,让它闭嘴,《香江时报》也真就怂了。

    他们可以不在乎其他大报的舆论围剿,甚至可以不在乎销量的下降,却不能不在乎读者的流失一份为争取香江普通民众而存在的报纸,如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那麽等待它的必然是末日。

    尽管闭嘴了,但流失的读者却不是那麽好回来的。

    《香江时报》的主事人后不后悔无人知晓,但林朝阳如今在香江社会的影响力却通过这次事件展露无疑,让不少人为之惊叹。

    这两年,他隐身于陶玉书背后,不声不响,这次可算是大大的出了一次风头。

    而林朝阳本人在这次风波中,实际上没做任何事,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他不需要动,自然有人为王前驱。

    回想他和陶玉书刚来香江那一年,因为金像奖颁奖后的一句随性发言,便被推到风口浪尖,无人声援。

    今时,往日,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了,林朝阳也不是什麽都没做。

    比如,他就给林海音专门写了封信,他在信中这样写道:

    ”—-登岛交流一事无法成行,深以为憾。zf防备同胞骨肉如此,令人齿寒,幸有岛内文友声援。

    盼wdzf早日醒悟,为两岸三地文化交流广开大门,而非刻意制造壁垒屏障。

    请海音女士代我向诸位文友问好,向可亲可爱的wd读者们问好。”

    林朝阳的信不长,寥寥三四百字。

    直接将林海音等岛内作家和读者拉到了自己这一边,又把wdzf树立成大家共同的敌人,突出一个“茶言茶语”。

    在徵得他的同意后,林海音将这封信发到了《联合报》上。

    顿时又在wd文学界和读者群体引i起一阵热议,让这些人愤慨于zf的无耻,更加期盼林朝阳能够早日访问wd。

    一番舆论喧嚣过后,林朝阳没有去成wid。

    但在wd的名气却大大增加,连带着作品的影响力和销量也与日俱增。

    到12月中旬之后,整件事的影响才算彻底平息。

    香江电影市场一年一度的圣诞档到来,往年这个时候,各大电影公司的强片已经整装待发,即将火星撞地球。

    今年依旧如此,嘉禾丶新艺城丶寰亚等各家香江大中型电影公司的影片逐一亮相,影片的卡司都不弱。

    比如新艺城的《吉星拱照》,由周润发丶张艾嘉主演。

    但电影票房表现只能合格,但并不算亮眼。

    新艺城在去年年末来了一场大内斗,三大巨头不仅各自为战,还拉了其他竞争对手入局,已经毫无体面可言。

    彻底撕破脸面的新艺城,在89年制片量锐减,当年的香江影坛霸主之一现在完全是一副苟延残喘的状态。

    随着几家竞争对手的影片上映,林氏影业的圣诞强片也正式亮相,片子是周星驰主演的《逃学威龙》。

    自《赌圣》横空出世后,周星驰一发不可收拾,《赌侠》

    》《整蛊专家》接连大爆。

    在许观文奔着艺术家这条道路一去不复返之后,周星驰已然成为了香江影坛新一代喜剧天王。

    这次的《逃学威龙》,连刘德华这个老搭档都没了,完全是周星驰独挑大梁,可各家电影公司却没人敢小。

    果然,《逃学威龙》上映之后没有让大家失望。

    上映一周,先后打破“全港午夜场”丶“全港四点场”丶“开市第一日”丶“周六”丶“周日”及“上映第一周”等大部分票房记录,首周票房报收1964万港元。

    势头之猛,前所未见。

    电影市场是典型的零和博弈,大鱼吃小鱼,有人吃得多,就一定有人吃得少,甚至吃不到。

    跟《逃学威龙》同档期,也算这批片子倒霉,除了这部绝世猛片之外,其他影片票房均比预期低了不少。

    《逃学威龙》横行圣诞档期,林氏再次在与竞争对手中取得胜利,可公司里的气氛却十分平静没办法,这两年大家早已经习惯了这种胜利。

    如果哪天听到林氏出品的影片遭遇了票房滑铁卢,大家说不定还可能惊讶一下。

    “星哥!”

    “星哥好!”

    周星驰踏入玉郎大厦10层的片刻功夫,收获了一片热情的笑脸和问好声,他略显矜持的朝大家挥手打招呼。

    他问伍美珍:“阿珍,林太在吗?”

    “林太出差了,要下周才能回来。”

    周星驰有些意外,他平时大多时间都在拍戏,不常来公司。

    前几天又一直在宣传《逃学威龙》,今天刚过完元旦,他特地来公司给陶玉书送点自己老妈做的烧腊,还不知道陶玉书出差的事。

    “这麽长时间?回内地吗?”周星驰问。

    “不是,美国。”

    周星驰闻言来了兴趣,“美国?是为了之前投资的那部电影吗?”

    他早在4月份的时候就听说了公司要跟美国的哥伦比亚影业合作投资电影。

    “有这个原因,另外《寄生虫》要报送奥斯卡金像奖了。”

    “奥斯卡啊!”

    香江电影人对美国电影或者说好莱坞的观感有些复杂。

    一方面他们承认美国电影业的强大,香江电影也时常师法,一方面他们又着一股劲,认为自已是亚洲好莱坞,没必要将奥斯卡看的太重。

    当然了,其中更关键的原因是香江电影太过商业化,并不适合这种评奖活动。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的一段时间里,香江电影迷信过一段时间这些外国电影节丶奖项的评奖。

    后来老板们发现,香江电影得奖的概率太低了,参加电影节或者评奖活动大多时候都是劳民伤财之举,也就慢慢放弃了这件事。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只有香江电影严浩拍的《似水流年》报名了奥斯卡。

    86年《楚门的世界》本来也想报,但恰逢那时林氏和嘉禾关系不睦,遗憾错过。

    今年《寄生虫》拿了坎城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获得了港府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的支持,得以报名奥斯卡金像奖。

    “林太很重视这件事啊!”

    “是啊。林太现在很看重海外业务,香江毕竟地方太小了,如果能打入美国市场的话,以后公司完全可以有更大的发展。”

    周星驰点了点头。

    伍美珍又笑着说道:“对了。阿星,还没恭喜你呢,《逃学威龙》看样子又要破4000万票房了『运气而已。”周星驰说的谦虚,可嘴角的笑意却无法掩饰。

    伍美珍看了看周围,凑到周星驰身边,“有个好消息!”

    周星驰立刻精神起来,“什麽好消息?”

    “林太说,以后你也该自己当老板了!”

    “我自己当老板?什麽意思?”

    “明知故问。林太当然是要支持你开公司啊,以后电影怎麽拍,你自己说了算。”

    闻言,周星驰眼中闪动着兴奋的神采。

    从《赌侠》之后,他每部电影都是跟不同的导演合作,《逃学威龙》的导演是陈嘉上。

    公司之所以这麽安排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周星驰对电影的想法太多,已经干扰到了导演的创作。

    自嘉禾崛起后,香江的电影明星自己开公司变得越来越多,其中多数人都是背后有老板的支持,比如程龙丶洪金宝丶许观文。

    周星驰出道时间不长,但在本埠表现出的票房号召力比程龙还要强上三分,林氏支持他自己开电影公司也不奇怪。

    自己当老板?

    周星驰心中畅想着那样的画面,能更多的插手电影制作当然很好,但他一想到自己还要操心电影以外的事,就有些心里没底。

    伍美珍听着他这样的想法,笑着说道:“你怕什麽,投资和发行都有公司为你保驾护航,你要做的就是拍好电影就可以了。程龙丶洪金宝他们哪个不是这样?”

    周星驰信服的点了点头,认为她说的很有道理,这样对他更好。

    “谢谢你了,阿珍!”周星驰将手中的烧腊递给伍美珍,“林太不在,你拿回去尝尝吧。”

    伍美珍毫无负担的接过了东西,道了声谢,目送周星驰脚步轻快的离开了公司。

    距离过年还有半个月时间,陶玉书神色疲惫的回到深水湾75号别墅。

    在家休整一晚后,第二天一早她精神饱满的出现在了玉郎大厦顶楼。

    “林太!”

    “林太!”

    陶玉书一一点头回应员工们的问好,神色不苟言笑,气场强大。

    等进到办公室后,伍美珍赶紧递上热茶,然后事无巨细的将陶玉书离港期间公司发生的大事小情逐一汇报。

    听着几分钟,陶玉书打断了伍美珍的话,问:“阿星最近表现怎麽样?”

    《逃学威龙》上映半个月,票房已经达到了3200万,看样子又将成为一部本埠票房破4000万的影片。

    周星驰在香江影坛炙手可热,他现在是林氏的招牌之一,他的想法和动向陶玉书自然需要关注和了解。

    “您要给他开公司的消息我已经透露给他了,看样子挺高兴。最近永盛和寰亚都在接触他,他好像没什麽反应。”

    陶玉书微微颔首,“年前就把卫星公司的事办了,他自己当了老板,能更安稳一点。”

    “是。”伍美珍应了一声,然后又问:“林太,美国那边———”

    陶玉书这次去美国主要就是为了合拍片的发行问题,公司的这部合拍片投资1500万美元,换算成港元就是1.2亿。

    找了美国的独立制片公司新线合拍,说是合拍,实际上大部分的投资都是林氏掏的,新线只是象徵性的投了点资金,然后负责影片的发行。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林氏在美国毫无名气,这次的合拍片又是一部不被看好的漫改片,只能如此行事。

    “搞定了,电影3月份上映。《寄生虫》拿了纽约影评人协会奖和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两个前哨奖的最佳外语片奖,风评不错。”

    伍美珍脸上露出笑容,拍了两句马屁。

    “行了,马屁就不用拍了。把在公司的编剧都叫到会议室,我要开个会。”

    “好的。”

    回港第一天,陶玉书工作强度拉满,在公司忙了一天,走出玉郎大厦的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

    到家之后,林朝阳不在,快九点的时候才回家。

    “你今天怎麽比我还晚?”陶玉书问。

    “有人请客。”

    “请客?谁这麽好心请客?”

    “哪有好心请客的?都是生意。”林朝阳语气轻松,解释道:“利通图书的沈老板想把我的书发行到东南亚去。”

    陶玉书听到“利通图书”露出了然之色,利通图书是香江第一家专营代理发行书籍的出版公司,六十年代便成立了,渠道覆盖香江和东南亚各国。

    “这是好事啊,不过他怎麽突然会找你?”

    “他说是因为前段时间wd不让我去访问交流的事,那件事闹的东南亚都有媒体报导了。

    他觉得我的小说在香江丶wd都卖得不错,没理由在东南亚不行,就想试一试。”

    陶玉书笑了起来,“这麽说你还得感谢wd那帮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