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夜半敌台声
单晶炉试制成功,促使凤翔仪器厂领导决定向电子工业迈步,1970年厂里任命原团委副书记汪晓宏为电子小组组长筹办电子车间。我和舒青被调去参加筹办,小组的其他成员是刚从上海分配来的一帮大学生。我们先到北京酒仙桥的电子管厂参观了半导体器件生产过程,了解生产工艺和设备。到北京出差对舒青来说,是难得的机会。当时全国都供应一部分杂粮做口粮,唯有首都供应细粮。为了出生不久的孩子能有较好的营养,舒青用全国粮票买了两袋面粉和几袋动物饼干。我帮他拿到站台,放在座椅下面运了回来。
在电子小组我又结识了新的朋友,他是上海电工学院毕业的沈璋,当时小组只有一台本厂制作的单晶炉和刚购买的一组用来制作清洗用水的离子交换器,扩散炉光刻机等正在采购中,测试仪准备自己做,我正在绘图时,王组长领着沈璋介绍给我,从这天起我们就在一起干活了,我们自己裁厚玻璃,在玻璃上打洞、粘合制作无尘操作箱,纯净水制出了,合不合要求,我们根据原理用欧姆表(摇表)测相距一厘米间水的电阻来判断水的质量,几个大学生姑娘反复的在单晶炉上试拉单晶……。正当我们感到起劲时,突然厂里宣布电子小组停办。原来电子小组和陈伯达扯上了关系。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毛zx提出“批陈整风”,10月18日抓捕了陈伯达,据说抓他的时候,他大喊:“我要见毛zx!我救过毛zx的命。”但这位曾经的中国第四号人物,因为投靠新主子林彪,积极参加林彪集团的篡党夺权阴谋,先于林彪被抓了。陈伯达文革前就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曾两次在科学院提出过把发展电子工业放在优先位置。“批陈整风”运动使厂领导怕和陈伯达沾上边,就叫停了电子小组项目。
一天夜里0时,突然厂里的高音喇叭传出:“5.51.7671215.........莫斯科广播电台,现在对中国广播.........”在钢琴曲苏联军歌《音乐无国界》之后是苏联对中国的攻击,广播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响了几分钟后关闭了,这声音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当时偷听敌台都是死罪,转播敌台该当何罪啊?我再也无法入睡了,一夜我翻来覆去的想,这件事会不会把我牵扯进去。
我的朋友金森林是厂广播站的管理员,前十几天他让我帮他搞一套能自动控制收音机、电唱机和录音机的定时转播装置,我就答应了下来。我想了用电钟来做定时器,用几个继电器和延时继电器来控制电唱机、录音机和收音机之间的转换。我画了电原理图,让金森林领来了电钟和继电器,我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画好了一个表盘,让在实验室工作的祁玉英帮我腐蚀好了,又在电钟的指针上用环氧树脂粘上自制的小碳刷,这样当指针走到设定的时间点时,接通两个接点,继电器接通,达到定时控制的目的。这在当时的条件下也算是一项创新了,制作好了后我反复试了几次,可以用了才交给金森林安装在广播室,已经用了半个多月了,没什么问题呀?那么敌台广播是怎么回事啊?就这样我提心吊胆的等到了天亮。
第二天上班我没敢去找金森林,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又过了一天。第三天金森林来找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我:事发那晚上,他一夜没睡,他一听到广播里的苏修电台的广播就往广播室跑。打开门赶快把电源拉了,广播室一个人也没有。紧接着华国盛(厂宣传科负责人)等都来了,马上向凤翔市公安局报了案,公安局也来了人。金森林讲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又把这套装置演示了一遍,装置工作正常,收音机定的频率是宁夏电台。只是广播员操作出了点问题,本该白天12点才动作的装置晚上12点动作了。苏修电台怎么会出现呢?华国盛提出调查清楚再处理,第二天晚上关了扩音机在广播室又做了一次实验,收音机里本该是宁夏台的频段上又响起了苏修电台的声音。原来苏修台是趁虚而入,借用宁夏台频段搞反中宣传。在华国盛的积极斡旋下,公安局接受了厂里的意见,金森林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批评他这么重要的阵地怎么用什么自动控制来代替人。就这样我搞的第一套自动控制装置丢弃了。幸好没有牵进一场政治案件中。
1971年9月13日,叛逃出国的林彪,飞机坠落摔死在蒙古国的温都尔汗,一场批林运动在全国展开。清理阶级队伍和一打三反运动停了下来,上街欢呼毛zx最新指示的活动也消失了。紧张的政治神经稍松了一点。
25、上大学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决定废除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并决定先在以上两校进行试点。1972年春,北大、清华招生试点经验在全国高校大面积推广,岚山大学也开始在全省招收工农兵大学生了。凤翔仪器厂的电子小组停办之后,在汪晓宏的极力推荐下,厂子推荐我到岚山大学学习。我上大学的梦想实现了。
朋友们在舒青家做了几道菜,李子奇专门在供销社花5元钱买了一瓶茅台酒聚餐为我送行。
舒青举起酒杯说:“明天小韦就要去岚山上大学了,我们为他高兴,请大家举杯,为我们的大学生干杯!”
李子奇说:“你好啊!有大学上了,真让哥们羡慕呀!好好上,给兄弟们争口气。”
我说:“你们有家有子有老婆,我到现在还是光棍一条,有啥羡慕的。再说啦,三年以后还得回来嘛。”
吃着聊着,很晚才散去,临别,舒青把大家送到门口,对我说:“我姐家你去过,有事需有她帮忙,尽管去找她。”
第二天,我到岚山大学报了到,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文化革命以来好几年大学没有招生,新招的工农兵大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起。所以,学院给新生补习半年文化。记得当初我们同学最大最小相差十多岁,有的已经十年工令,有的刚下乡不长时间。很多人只有小学文化,有人虽说是中学生,在学校尽搞文化革命了,文化知识一点没学到。
我是文革前的高中毕业生,所以那段文化补习时间对我来说是最轻松的。
我们中文系比较系统的课程一一开出来了:现代文学、现代汉语、作家作品……。王绍开教《文学概论》,文雨生教写作,秦慧生教《现代文学》,逐渐恢复的教学让这些有事业心的老师非常兴奋,上课时,热情洋溢,口若悬河。但学员们的学习是充满政治色彩的,既要参与学校的政治运动,如批林批孔;又要打起背包,野营拉练步行到工厂、农村、部队去学习和锻炼,还要参加战备劳动,用在专业学习上的时间被大量占用
来上学的的工农兵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各有不同,我们这些被推荐上来的同学,尤其年龄较大,文化底子较好的同学,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每天早晨六点不到,就有人起床去读外语,晚上熄灯以后,还有人在厕所里看书。每天,除了上课,就去图书馆。
但有些靠走后门进来的,原来文化底子薄,成绩又差的则非常自卑。班上有个同学学习困难,一度动过自杀的念头,有一次,她在考试中作弊,班主任找她时,她很痛苦。就说了实话:“自己根本就不能读书!”原来她的姐夫是县教育局局长,姐姐生孩子时候是她帮忙照顾的,作为奖励,姐夫就给了她一个上大学的名额。最后选择自动退学,打道回府了。
那个时代,对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对革命事业的责任,在每个青年人心中怦发,在每个时代子民身上担负。追求极度纯洁和对革命绝对信任,使我这个二十七岁的青年依然孑身一人。但班里的一位姑娘的出现,推开了我关闭已久的情爱心扉。
26、情书
甘晓秋是我的同班同学,我来校报到那天,我们在报到处相遇,我填写报到表格时,听到一个女声说:“啊!你也是中文文系的。”
我抬起头来打量了对方一下,说话的是位姑娘,两条乌黑的发辫垂到腰际,圆圆的脸,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嵌在深邃的眼窝里,两条蚕眉几乎连在一起,小嘴上方是一个高而直挺的鼻子,白里透红的脸上透着一股童稚,说话的口气流露着神气。“你也是中文系的,那我们是同学啦!我叫韦知春。”说完我向她伸出手。
“我叫甘晓秋。”姑娘轻握了一下我的手,“我先走了,再见!”说完转过苗条的身子风风火火的向前跑去。,不远处一位姑娘站在那里等她。
听同学们讲:甘晓秋是原省文教厅甘厅长的女儿,初中毕业后在朔方县插过两年队,现在和我们同在一个班。
在去朔方县拉练时,作为班长的我要照顾全班同学不要掉队,看到甘晓秋落在了队伍后面,我向后走了一段,抓着她的背囊带说:“给我吧!我替你背背。”我把她的背囊接过来摞在我的背囊上面,和她一起赶上了队伍。一路上我们唱着《打靶归来》《北京的金山上》……,虽然步行跋涉有点累,但心里只有毛主席的我们,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信念感召下,坚持完成了拉练任务。
那个时代,“恋爱”是资产阶级思想的自由化产物,“男女关系”是绝对要划清界限的个人守则,生怕别人误会自己有不正当男女关系。无论在图书馆还是在教室,男同学和女同学保持着“男女授受不亲”的原则,谈恋爱基本都是“地下活动”。
一天在图书馆阅览室正在看书的我,突然一个信封落在面前,我下意识的抬头一看,和甘晓秋打了个照面,她对我嫣然一笑,点了下头,向前走去。我从信封里取出信纸,把信封急忙装入裤兜,把信纸摊在书页上看了起来:
“毛zx最新指示:备战、备荒、为人民。
韦知春同学:你好!
你可能没想到我会给你写这封信,我也是下了几次决心才写出来的。入学以来,我看到你的学习是那么的优秀,懂的知识是那么广博,我好羡慕。尤其是在拉练中正当我累的掉了队时,是你伸出援手,把我的背囊摞在你的背囊上,使我轻装赶上队伍。那一刻让我想到你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值得交往的人。我们做个朋友吧!
致革命敬礼!”
虽然没有落下签名,但我知道写信的人是甘晓秋。我的心潮澎拜,再也无心往下看书了。我把书放回书架,揣了那封信回到宿舍,舍友们还未回来。我又掏出信来看了又看,里面的内容熟记在心了,才把信珍藏了起来。
这一天,我神情恍惚,人在课堂心不在焉,满脑子的甘晓秋。夜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甘晓秋的信,像一粒石子扔进我心灵的平潭,激起一层层波纹,打破了原有的平静。和甘小球第一次见面,我就惊叹这小妞这么漂亮,这么清纯。但从未想过去追求她,和她交个女朋友。从年龄看我比她要年长六七岁,从家庭背景看她的父亲是高级干部,而我的家庭出身是一介平民。我毕业了还要回凤翔仪器厂,而她毕业后很可能会留在省城工作了。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和她不般配啊!可是天上掉了个馅饼,吃还是不吃?甘晓秋的一颦一笑,说话时银铃般的清脆声音老是盘旋在脑际,挥之不去,在两种选择的反复较量中,我失眠了一整夜,最终我决定和她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