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那边,在省委组织部小苏和江阴县委黄副书记的带领下,王国鼎一行已经来到了他们向往以久的华西村,并且见到了那个响响当当的村支书吴仁宝。
眼前的景象,让王国鼎一行都赞不绝口。华西村作为一个行政村,竟然办了一个工业园区,建起了8个工厂,农民们基本上都变成了工人。这里是清一色的瓦房,道路修的也很漂亮。
王国鼎他们参观了华西村刚刚建成的工业园区和钢铁厂,参观了这里的高产农田,参观了几户普通的农户。这几家农户,家家都有电视机,有摩托车,有一户还有一辆小轿车。
王国鼎他们无不感叹这里惊人的财富,华西村的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380户,人口不足2000人。但华西村的存款已经突破1000万了,户均3万,人均5千。
王爱民说,华西村是谁来也看不掉的真典型!服了,服了!
吴仁宝的地方口音很重,他给大家的讲解还需要有人同步翻译。吴仁宝说,华西村的发展目前来看,跨过了两大步。
一是70年代“造田”,实现农业现代化。1961年10月,华西建村时的一首民谣充分概括了当初的情景——“泥垛墙、茅草房,挡不住风、遮不住雨”、“高田塘、高田塘,半月无雨苗枯黄;低田塘、低田塘,一场大雨白茫茫。”面对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吴仁宝带领华西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围绕制订的《15年发展远景规划》(其实仅用7年时间,就提前实现了),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一天干上12—18小时,白天田间管理,晚上平整土地,不知夯断了多少把铁耙,磨破了多少双鞋板,硬是凭着这股拼劲,投入27万个劳动日,搬掉984条田岸,削平57座土墩,填平39条沟渠,完成110多万方土,把原来800多亩、1200多块七高八低的零星田块,改造成高产稳产农田,到1972年全村粮食亩产超过一吨粮(三熟),成为“全国农业先进单位”。
每当回想起这段艰难岁月,大家都倍感“华西村”的今天来之不易,它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小灶里煨出来的,而是绝大多数华西人流了汗,还有的人流了泪,甚至有个别人流了血,用生命换来的,用艰苦奋斗干出来的!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华西村建村初期,他们的农业在农村来说,管理水平还是比较高的,稻能超500斤,麦能超300斤。
二是80年代“造厂”,实现农村工业化。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华西建村的时候,没有一家企业。建村初期,他们以一个1000多斤重的大磨盘起家,办起了粮食饲料加工厂,致力发展村级经济。1963年后,我们又办起了废纺站、铁匠店。1969年,他们又顶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创办了小五金厂。其后,又创办了板网厂、塑纺厂等。到改革开放前夕的1978年,华西的工业产值已达到69万元,银行存款100多万元。“日积月累,聚沙成堆”,华西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壮大,1987年可以毫无悬念实现“亿元村”的目标,而他们的集体存款目前已经达到1000万元了。
大家争相问起了华西村的成功秘诀,吴仁宝笑笑呵呵地说,很简单,就四个字,实事求是。
但同时他也说,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实事求是最大的敌人,在基层工作的同志,要想从实际出发,为百姓干点实事,就不能唯书、唯上,也不能跟风、赶潮流。
唯上曾让华西村民吃尽了苦头,因而他们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科学命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坚持实事求是,让他们发展起了集体经济,又促使他们大胆试、大胆闯,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中,华西村以“战天斗地”的精神成为全国典型,它在1975年就作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对外开放,但是,贫穷的状况并没有因此改变。当地人为华西村编了这样一首民谣:“做煞(指蛮干)大队无搭头,干起活来累死人。有女不嫁华西去,宁愿扔在河浜里。”
华西村的领导人意识到,仅仅靠伺弄庄稼,是无法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所以,在上世纪60年代末,华西村就大胆开办“小五金”厂。这在当时,“小五金”厂属于“资本主义尾巴”的范围,他们只有偷偷摸摸生产,上级来检查就关门,等他们一走,机器又“隆隆”响起。
上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渐推开。华西村人多地少,工业已经起步,分还是不分?
当时,华西村的集体经济已有100万多元固定资产,在银行还有100万元存款。村民也搬进了村里统一修建的砖瓦房,且家家有存款。华西村选择了以统一经营为主,将全村500多亩良田交给30多名种粮能手承包,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上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尝到发展工业甜头的华西村,在苏南农村建起了第一个工业园区,创办了后来成为它经济命脉的钢铁企业。吴仁宝说,我们要办钢铁,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亿元村”使华西村再度成为我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吴仁宝总结这段历史时说,唯上只有自食恶果,但这绝不是说要发展就要与上级对着干,而是要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华西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老百姓也愿意走集体经济的道路,而中央也没有“一刀切”,而是说“宜分则分”、“宜统则统”,人家宜分就走分的道路,华西村宜统就走统的道路。
吃罢饭,考察团成员坐在一起开了一个短会。
王国鼎对大家说,华西村真是一方奇特的热土。当农业学大寨时,华西村作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对外开放。当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来时,华西村又成为一个“亿元村”,同样是全国学习的样板。吴仁宝书记说的好,他们发展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基本的手段就是大力发展工业。在这里,我们真切地看到,在农村,种啥都不如种工厂。
镇长吕宏伟说,种啥都不如种工厂,是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崛起的关键,是发展的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