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走马观花看西北
    走马观花看西北

    在格尔木兵站我们休整了一天。那时的格尔木,没有一条柏油马路,连棵树木也没有,荒凉的几乎连人都见不到。

    兵站附近有家很小的商店,面积不足20平方米。闲着无聊我们便去转了转。商店里各式各样的民族用品真不少,有喝酥油茶的小木碗,有牧民骑马用的马鞍子,在那里我看到了很早就想买的藏刀,那藏刀很讲究,牛角把柄配着牛角刀鞘,不仅刀刃锋利无比,而且钢火特好。我试着用刚买的藏刀削割自己的水果刀,没想到竟然像削铅笔一样锋快,虽然藏刀很好,但价格也不低,20多元一把,相当我一个多月的薪水。

    在回兵站的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听见身后传来“吱嘎、吱嘎”的声音,回头一看,原来是辆骆驼拉着的木轮车。以前看到骆驼是在动物园里,如今看到的骆驼,却像牛马一样被人赶着拉车,那“吱嘎、吱嘎”的声音正是从那木轮车的车轴里发出的。

    赶车的老把式,个头不矮,人挺瘦,看是上去有40来岁,头上戴着一顶小白帽,古铜色的脸上满是深深的皱纹,长长的胡须足有20厘米,深灰色的外衣里面套着件白色的衬衫,悬吊的双腿裤脚扎的紧紧地,手里一杆长长的鞭子忽悠忽悠地悬晃着,一路走着一路大声的吆喝着。

    笨重的木轮车上,几个看不出年龄的女人盘腿坐着,她们的衣裳也是深灰色的,一条黑色的纱巾紧紧地缠裹着她们的头部和脸颊,只有一双眼睛露在外面,她们的躯体随着木轮车的晃动而机械地摇摆着。眼前的一切真的让我很吃惊,在这么苍凉的地方,见到这么原始的运输工具,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我回到了19世纪?回到了木轮车的时代?

    虽然我们在格尔木仅仅逗留了一天,但却让我倍感大西北风沙的讨厌。上午出去转的时候天气还很好,回来的路上天气就变了,刚才还是晴朗的天空,北风一吹顿时变得天昏地暗,细小的沙粒打在脸上还挺疼。当我们灰头土脸地走进兵站的客房时,没想到床铺上、被子里到处都是细黄的沙土。格尔木啊,你给我留下的印象太凄凉、太原始了。

    离开格尔木一路风沙很大,一直到了都兰县,风沙总算小了一点,在一个叫香日德的小镇上,我们找到一家小饭馆,在那里,我见到了久违的鸡蛋、西红柿和青辣椒。当兵几年了,我从没有吃过西红柿炒鸡蛋和腊肉炒青椒,见到这么好的东西那能放过呢。我让厨师来了一大盘西红柿炒鸡蛋和两大盘腊肉炒青椒,虽然司机自己点了菜,但我还是坚持送了一大盘腊肉炒青椒给他们。

    大厨师是个麻脸师傅,看上去年龄接近60了,他的手脚非常麻利,不一会两大盘菜就端上来了。大西北的盘子可真大啊,直径怕是超过了35厘米,我不仅要了两盘菜,而且还要了半斤白面馒头,从年轻漂亮的女服务员眼神里看得出,她不相信我一个人能吃完,我对她说,“放心吧,不会剩下的!”她哪里知道我已经几年没吃过这么好的东西了,我不仅把两大盘菜一扫而光,半斤馒头一口没剩,而且还向她要了一碗菜叶汤。当我结账时,她带着好奇的神情问我,“你是从那来的?”我笑着回答说,“山上放出来的!”“山上放出来的?”“是啊。”她惊讶地看着我,也许我的回答让她感到莫名其妙吧。

    离开香日德后,我们来到了青海湖。以前我也见过一些湖泊,但却从没见过如此之大的湖泊,湖畔翠绿的草地上盛开着红色、黄色、紫色、白色的小花,放眼望去蓝蓝的湖面上波光粼粼,湖水连着蓝天,蓝天上飘动着一丝淡淡的白云,大自然的景色真是太美了。

    也许是我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动了苍天,老天爷非常善解人意,特意让我们的汽车在湖边抛锚了,借着司机修车的工夫,我来到了湖边,先是洗了把脸接着又洗了洗脚,然后敞开衣服坐在草地边的石头上,任凭着湖风轻轻地吹抚着我,这种美好的意境实在是太难得了。

    告别了青海湖,我们又来到了道淌河镇,在那里我们住了一夜。相传唐朝文成公主为了增进藏汉民族的团结,不远万里嫁给西藏的松赞干布,进藏路经此地时,河神被她的善举感动了,河水因此倒流,故起名道淌河。虽然这一传说无法考证,但文成公主的确是一位历史上很伟大的女性。

    道淌河的东北面有一座山,山上树木很多,汽车沿着柏油公路慢慢爬行着,快到山顶时,路旁的草地上有一块巨石,上面雕刻着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日月山”。从日月山上下来,汽车奔驰在枝繁叶茂的林阴大道上,那种感觉真的太好了,比起青藏线完全是两重天。周围的景色不仅优美,而且空气湿润。

    走着走着我们感到越来越热,直到这时,我才想起现在是内地的夏天了,高原和内地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我们一路走一路脱衣服,到达西宁时我们早已是汗流浃背了。

    以前没来过西宁,现在离开车还有几个钟头,何不借此机会上街转转,说走就走,提包、皮大衣寄存后,我就直奔市中心而去。在大街上转了一会感觉有点饿了,见到一家“工农兵”清真面馆,我便走了进去,“有羊肉饺子吗?”“饺子已经卖完了,只有手拉牛肉面。”“来一碗。”由于是第一次听说手拉面,好奇心促使我跑去看了一下,只见大师傅把一个醒在案板上的面团拿起来,左拉一下,右拉一下,三下两下,一个面团很快就拉成了很细的面条,师傅的技术真叫绝了,要是我学会了这门技术多好,战友们想吃面条就不成问题了。

    结账时我拿出的一张五斤全国粮票他们找不开,结果补了我四斤多青海省粮票,青海粮票离开青海是用不成的,当时没办法只能这样了,或许以后还有机会来青海吧。

    吃饱喝足之后,我来到了西宁市最热闹的地方,在大十字百货大楼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看的我眼花缭乱,真是见什么都想买,摸摸口袋除了借的路费外,真正属于自己的真没几个,当兵4年多总共存了两百多块钱,还是省着点到成都时再花吧。

    青海是回族群众聚居的地方,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很多,离开百货大楼后,我向路人打听什么地方最有特色,在他们的指点下,我来到了一个挺大的清真寺,那清真寺修建的很漂亮,雪白的墙壁,门和窗框都像树叶那样上边是尖的,门和窗户都是对称的小方格,绿颜色占了主调,房顶上还有一个弯弯的月牙,很是好看。由于时间很紧,好多地方都没去。

    在开往北京的火车上,一对50岁左右的教师夫妇,见我夏天还带着皮大衣旅行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和我攀谈起来。当得知我从西藏出来,他们感到很惊讶,提出了许多的问题,由于那时通讯落后,人们不了解西藏,西藏因此成了很神秘的地方,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我都尽可能地回答。

    当他们得知我当兵几年都没吃过新鲜辣椒、黄瓜、茄子、西红柿以及新鲜水果时,便把他们自己带在路上吃的苹果送给我,我怎么推辞都推辞不掉,他们的关爱,让我很是感动,这不仅仅是对我的关爱,而是对所有工作在条件艰苦地区人民子弟兵的关爱。

    十多天起早贪黑的长途跋涉,让我感到非常疲倦,不知不觉中我睡着了,而且睡的非常沉,一直到了宝鸡站,教师夫妇才把我叫醒,如果没有他们的关照,我怕是要睡到西安了。

    在宝鸡转车后,我终于回到了离别多年的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