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情怀
1976年6月的一天早上,我们离开了生活学习一年多的重庆林园通信兵工程技术学校。当汽车徐徐开动时,一丝留恋之情暗暗涌上心头。再见了尊敬的老师们!你们的言传身教和无私奉献,使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去报效祖国和建设西藏。
走下朝天门码头长长的台阶,我们登上了重庆开往武汉的“东方红”客轮。早上8点30分,船员解开了缆绳,一声长长的汽笛响过之后,轮船迎着江面上淡淡的薄雾,缓慢地离开码头朝着东方前进了。桅杆上垂挂的五星红旗,此时,随着江风飘舞了起来,站在船尾望去,朝天门码头离我们渐渐地远了,山城重庆离我们越来越远,最后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
也许是第一次坐轮船,船上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放下背包后,我便沿着楼梯上上下下的整个把轮船走了一遍。我们乘坐的轮船共有四层,甲板以上有三层客舱,每个客舱都挺大,一顺排着20几个双层床,有的客舱只有十几个双层床。甲板下是普通客舱,因为是硬座,价格便宜,里面挤满了老百姓,由于通风不太好,浑浊的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烟叶味。
普通客舱的隔壁是轮机舱,那里发出的噪音很大,用手抚摸舱壁能够明显地感到温度很高,虽然我没进入轮机舱,但还是可以想象的出,在轮机舱工作有多么的辛苦。
轮船沿江而下非常平稳,当我来到驾驶室时,船长一点也不像电影里的那些船长,他即没戴大檐帽,也没穿白制服,胸前更没挂望远镜,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人,约有40多岁,胳膊上的肌肉很结实,一身浅灰色短袖衣裳非常得体,他稳稳地站在舵轮前,一手扶着方向舵,一手夹烟,两只眼睛注视着前方。
也许我的到来打扰了他,他偏过头来看了一下,见我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便很随意地朝我点点头。我也朝他摆了摆手,为了不打搅他的工作,我离开了驾驶室来到了船头。
站在船头朝前看,感觉客船开的并不快,但朝两岸看,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由于有了参照物,这时会感到客轮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我继续在船上转,餐厅里,厨师们正忙着准备午餐。在洗漱室,我打开水龙头,没想到水管里放出来的水竟然是热的,船上有免费的浴室,这让我感到非常好奇,看来坐船旅行比坐火车旅行舒服的多啊。
以前我没见过真正的长江,电影《渡江侦察记》里的长江,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江面很宽,眼前的长江不过几百米宽,比起西藏的雅鲁藏布江似乎相差不大,但水质就远不如雅鲁藏布江了,雅鲁藏布江的水是清亮的,而长江的水却是浑黄的。
中午我们到达了涪陵,当客轮靠向码头时,人们都拥挤到船的右舷,开始我还以为是大家想看看涪陵码头,后来我也挤到了船舷,这才看见江里漂浮着一具男尸。据说几天前,一名犯人企图跳船逃走,情急之下,押解犯人的解放军战士用刺刀狠狠地给了他一下,虽然犯人跳江逃走了,但几天后他的尸体还是浮了起来。
下午,我们继续朝着万县进发,没过多久就看见山坡上有一个明显的航标灯,航标灯的出现意味着长江航道开始变窄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离三峡越来越近了。虽说还没到山峡,但沿途的风光已是很迷人了,那雄伟的山峰连绵起伏,所到之处翠绿满目,山腰时不时出现一些民房,山坡上一些农民在耕种,一些放牛娃背着草帽,骑在牛背上相互打闹取笑,此情此景,我仿佛是在哪本书里见过,整整一个下午,我都沉浸在诗情画意里,长江、三峡风光真的很美。
抵达万县时已是傍晚,轮船要到第二天早上4点钟才开船,由于停留时间较长,于是我们决定到万县城里去转转。
当我们离开轮船双脚踏上码头的那一刻,脚下的震颤感突然消失了,那种感受真的挺好,就像世上一切都恢复了平静一样。当我们踏上一层层台阶来到街上时,已是华灯初上万家灯火了。
那时的万县城街道不宽,两边的房子也不高,街上的人们不分男女都用布盘着头,装束就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那样。虽然是傍晚,但小街上仍然十分热闹。小酒馆、小饭庄的厨师们光着脊梁扎着围裙忙着炒菜,那阵阵飘来的酒香、肉香,还有那灶台前挂着膘白肉红的老腊肉和整条的大鲤鱼很是吸引人。
卖甜粑的商贩吆喝声不断,卖水果的农民却不大吭声,他们没有因为我们是过客,而在价格上狠宰我们一刀。他们卖的甜粑又糯又香,他们的水果也是又大又甜又便宜。为了让客人们拿着方便,他们还用自己编的竹篓帮你把水果装好。如果你嫌提着太重,卖水果的老人还会让娃娃们免费帮你送到船上去。
卖咸鸭蛋和茶叶蛋的老婆婆年纪怕有80了,见她衣衫补巴不少,恻隐之心让我一下就买了她十几个咸鸭蛋和茶叶蛋,老婆婆高兴的双手合十不停的作揖。
万县码头有许多卖藤椅的老乡,手工编制的藤椅特别好,手艺活真是棒极了,价钱也很便宜,几元钱就可以买一对。如果在成都,我非买上一对孝敬父母。
在街上我们转悠了个把小时后回到了船上,大家或多或少都买了一些东西。我们边吃、边聊、边在船上遥望万县城里的万家灯火,万县的确不愧为美丽的小山城。
早上4点钟,长长的汽笛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穿上衣服跑上了甲板,只见船上的探照灯把前方的江面和两岸照得雪亮,轮船在夜幕中驶离了万县码头,迎着江面上的晨风和薄雾朝着举世文明的长江山峡驶去……
上午8点过天已大亮,此时轮船到达了奉节,历史上有名的白帝城映入了我们的眼帘,那红色的廊柱和古色古香的庙宇就建在半山腰。如果不是跟着大部队整体行动,我一定会跑到白帝城的庙里烧上一炷香。现如今我只能站在船舷上翘首遥望了。
轮船在我们的盼望中驶进了美丽的三峡,从四川到湖北,要经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刚进入三峡时,江面就变的狭窄起来,许多礁石上都立有三角形的航标灯,有的航标灯是固定在小船上的,三峡最窄的地方可能仅有200多米宽,有些湾头比较急,有些滩头比较险,客轮之所以会在万县逗留一夜,原来是为了避免客轮夜间过三峡,看不清航道而发生意外。
对于长江三峡,还在上小学时,就听老师讲过诗人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今日有幸亲临此境,心里充满了无比的喜悦。美丽的三峡名不虚传,举目望去满山翠绿,陡峭的山峰一座连着一座,山峰顶部缠绕着薄薄的云雾,时而显露时而隐藏,就像美丽的姑娘,有意用轻纱遮盖漂亮的脸蛋一样,让人产生许多遐想。
客轮进入三峡后,船上的广播就一直在绘声绘色地播送着有关三峡的神化传说和动人的故事。乘客们抬头仰望着山峰,如痴如醉地随着广播中所说的方位移动着脚步。大家一会拥到船的左舷,一会又挤到船的右舷,生怕漏掉什么景色没有看到。开始我也像其他人一样,一会挤过来一会挤过去,后来,干脆就站在船头或船尾,把滔滔的江水和连绵的群山融合在一起去欣赏,这样一来,好像更能体会到三峡自然美丽的韵味。由于没有听到广播中的讲解,神女峰和仙女峰什么时候过去了,我也没能搞清楚。
在峡谷里,我们看见了不少的纤夫和木船。他们拉纤走的是上水非常吃力,长长的纤绳从他们黑亮的肩膀上连系到木船上,纤夫们脚穿着胶鞋,肩膀上垫着毛巾,一个个低着头,奋力地拉着纤绳,船老大也在努力的掌握着航向。他们的劳作是非常艰辛的,三峡许多礁石上可以明显地看到被纤绳磨出的道道凹痕,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纤夫为了生存,而血洒三峡崎岖不平的道路上。
当客轮走出了三峡后,狭窄的江面突然变的宽阔起来。两岸陡峭的山峰变成了缓缓的丘陵。我独自一人站在船头欣赏着长江的景色,此时,教导员来到了我的身边,他微笑地对我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经学校党组织研究,你的入党申请已经正式批准了,从今天起,你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了,我代表学员队党支部热烈欢迎你!祝贺你!”当时我激动地握着教导员的手,高兴的眼泪都流了出来。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人生的旅途上,在美丽的三峡,在长江的轮船上,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那天晚上,我在轮船的餐厅里,给父母亲写了一封报喜的家信。我相信爸爸妈妈接到儿子入党的喜讯,一定会非常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