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7章
    听说颜值高的宝宝看不见我  李绮节见过杨天保几次, 对这个未婚夫的印象还不错,暂时没有找人私奔的想头。网值得您收藏



    几年前,杨家忽然走了大运,族里出了一位响当当的举人老爷。举人老爷虽然没有再进一步考中进士, 但因为很受知府赏识,顺利在县衙里谋了个职缺,此后一路平步青云, 成了瑶江县的县令。



    进士都不一定有官做呢,杨县令却能以举人之身封官,县里人都说杨家祖坟的风水好。



    杨家借此摇身一变,成了官家,而李乙只是一个操持酒坊生意的乡绅。



    杨天保的母亲高大姐开始左右看李绮节不中意, 碍于两家交情, 面上虽没露出什么不妥的神色, 但话里话外, 常常露出几分轻视。



    李乙是个外男,平时只和杨老爷来往,不会和杨府内眷高大姐打交道,自然不知道妇人之间的暗潮汹涌。



    李绮节却能明显感受到高大姐对她的嫌恶。



    这个淡漠严肃的未来婆婆,委实不好相与。



    高大姐没有辜负她的严苛名声, 看着李绮节的眼神冷冰冰的, 不带一丝亲和气。



    李绮节不由得想起上辈子逃课被教导主任抓住时的窘迫难堪,教导主任那看渣滓一样的眼神,和高大姐一模一样。



    孟娘子见高大姐脸色不好看, 连忙打圆场,“杨大少奶奶是自家人,三娘不必忌讳,快请大少奶奶进去坐。”



    李绮节忍住和未来婆婆翻脸的冲动,“表婶里面坐,宝珠去筛茶。”



    宝珠去灶房煮了一锅鸡蛋茶,狠心撒了一大把绵白糖,又舀了半勺桂花卤子搅开,分装在青花瓷碗里端出来,请高大姐和孟娘子吃茶。



    高大姐在堂屋坐定,脸色缓和了几分,“劳烦孟娘子了。”



    孟娘子端起瓷碗,默默数了数,见碗里有六枚荷包蛋,脸上立刻笑成一朵牡丹花:“李相公出门前嘱托我照应三娘,我们两家常来常往,亲如一家,大少奶奶不必同我客气。”



    按理来说,孟娘子是举人娘子,高大姐只是举人老爷的弟媳,孟娘子平时傲慢得很,不该对高大姐这么和气。



    可举人也是有分别的。



    孟举人是泥腿子出身,性子刚直,才学有限。当年侥幸考中举人,没钱接着赴京考试,又口无遮拦得罪了潭州府的学政,差点连功名都革去了,无奈只能返回县城,在葫芦巷赁了所宅院,开馆授徒,赚些花用糊口。



    同窗劝孟举人放下架子,去南面长沙府的藩王府谋个闲差,或是去北边武昌府的大户人家坐馆。



    孟举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把同窗骂了个狗血淋头。



    那同窗一气之下和孟举人割袍断义,此后再没人自讨没趣帮孟举人介绍差事。



    孟举人左性起来,六亲不认。而杨举人长袖善舞,四处结交达官贵人,前途无限,官运亨通,远非孟举人能比。



    两厢一比较,平时总拿下巴对着人的孟娘子见了高大姐,也得放下身段,殷勤讨好。



    高大姐和孟娘子应酬了几句,吃过鸡蛋茶,孟娘子才回自家院子去。



    等孟娘子一走,高大姐立即变了脸色,从袖中掏出一对鞋样子,往四方桌上一拍:“瞧瞧,闺女的鞋样子,怎么好随随便便给别人看见?又不是乡下蛮丫头!”



    鞋样子用米汤上过浆,硬邦邦的,摔在桌上,发出一声巨响。



    正是孟家五娘子拿走的那对鞋样子。



    李绮节吓了一跳,鞋样子而已,至于吗?



    而且她们李家祖宅在乡下,搬来县里没几年,她原本就是个乡下丫头。



    高大姐气得面色紫胀,胸口剧烈起伏,眼神向下,钉在李绮节的一双脚上,“一双大脚,也好意思出去见人!”



    李绮节脸色一变:原来这才是高大姐生气的真正原因——嫌她没缠脚。



    在明朝,缠小脚是身份的象征。



    这个时代,人人以大脚为耻,以三寸金莲为荣。小脚缠得好不好,会影响姑娘家的终身大事。婆家上门相看,第一件事,就是让女方掀起姑娘的裙角,看姑娘家是不是缠了小脚。小娘子们的脚缠得越精致小巧,求亲的人家就越多。



    反之,大脚女人没人敢娶,至少门第高的人家不会娶一个大脚媳妇进门,哪怕女方家财万贯。



    明朝开国皇后马氏,因为一双天足,被老百姓们讥笑至今。以至于后人胡乱编排,用“露马脚”的故事取笑她。



    女孩子们四五岁时,用帛布紧紧缠住,熬个三五年,等骨头一步步彻底坏死,天生的大脚最终被改造成一双双尖尖翘翘的弓足。



    小脚女人,走不了长路,走不了远路,一辈子都离不开四方宅院。



    开始缠小脚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正常行走。穷苦人家的女伢子都要下地劳作,缠小脚的话等于少了一个劳动力,所以乡下姑娘一般不会缠小脚。



    只有家境富裕、不愁吃穿的人家,才能给家中的小娘子们缠脚。



    自然而然的,小脚成了身份地位的代表。



    用宝珠的话说,缠小脚的都是有钱人家的小姐太太,或是富贵人家的小妾姨娘。



    李绮节原本是缠了小脚的。



    原身五岁开始缠脚,因为身体太弱,脚背出现化脓和血块,几根脚趾严重溃烂,差点烂掉,最后引发急症,不幸一命呜呼。



    所以,李绮节降临大明朝的头一件事,不是打听朝代年份,不是装傻充失忆,而是抢救自己即将腐烂的脚趾头!



    亏得她当时反应快,不然现在就只剩下八根脚趾头了。



    李乙不知道原身已经为一双金莲赔了性命,看李绮节每天以泪洗面,十分可怜,心里不忍,思量再三后,同意让她放脚。



    李乙先去问杨家的意思,当时杨家的杨举人还没出头,两家门当户对,李乙又许诺会把一半家产送给李绮节作陪嫁,杨家便没有反对给李绮节放脚。



    李绮节花了几年时间,才把一双可怜的小脚丫子重新养得雪白娇嫩,十根脚趾头肉嘟嘟粉嫩嫩,一个不少。



    不想杨家祖坟冒青烟,一堆庄稼汉子,突然蹦出个光宗耀祖的杨举人。



    看高大姐的意思,分明是觉得李绮节的大脚匹配不上他们杨家的门第,想对她的脚趾头下手!



    李绮节握紧双拳,摆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架势,迎着高大姐挑剔审视的目光,“大脚怎么就不能出门了?庆娥表姐不也是大脚吗?”



    高大姐神色一僵:杨庆娥是杨天保的亲姐姐,高大姐的亲闺女。



    “再说了。”李绮节悄悄翻了个白眼:“您不也没缠脚吗?”



    ——高大姐娘家穷酸,她自己也是一双大脚。



    没能缠足本来就是高大姐心中的一大遗憾,李绮节这一句正好戳中她的隐痛。



    正如烈火上浇上一盆冷水,噼里啪啦炸得一片响。



    高大姐气得倒仰,霍然站起,一巴掌抽向李绮节:“没有亲娘教养的丫头,果然没规没距,看看你是怎么和我说话的!”



    进宝和宝珠勃然变色。



    宝珠冲到两人中间,不动声色搂住高大姐的胳膊,没让她捧着李绮节:“表太太当心些,站稳了,别摔着。”



    杨家跟来的丫头荷花也在一旁劝:“三娘还小呢,太太有什么话慢慢说,别吓着她。”



    李绮节置身事外,站着没动。



    高大姐收回巴掌,冷哼一声,“天保以后是要考科举做大官的,你既然是我们杨家的媳妇,行动就得有点好人家姑娘的样子!不是我爱说教,你自己出去看看,谁家小娘子和你一样不着调?就说间壁孟举人家的孟七娘吧,贤良淑德,又孝顺又本分,县里人人都夸,你和她住得这么近,怎么不跟人家学学?”



    李绮节心中冷笑一声,学什么?还不是看孟七娘是一双三寸金莲,想强迫她再度缠脚!



    做梦去吧!



    “要不是因为你是我们天保没过门的媳妇,你以为我愿意管你?”



    高大姐絮絮叨叨一阵,说得嗓子发干,端起青花瓷碗,咕嘟咕嘟几口喝完:“看在你生母早逝的份上,这一回我替你担着。以后你再败坏我们杨家的名声,我跟你没完!”



    李绮节暗暗腹诽:还什么杨家的名声,乡里乡亲的,谁不知道谁啊?您家兄弟偷邻居家的牛,被人抓去剥了衣裳游街,您怎么不和他没完?



    高大姐罗里吧嗦说了半车子话,看李绮节面上虽然倔强,但一直默默站着停训,自觉出了口恶气,心中畅快不少,抓起什锦攒心盒子里的果子,往袖子里塞,直把袖子里的口袋塞得鼓鼓的,一壁往外走,一壁道,“今天你阿爷不在家,我就不多坐了,等李相公回来,和他说一声,大后日老太爷大寿,县老爷也要出席,请他来府上吃酒。”



    语气有些纡尊降贵,仿佛多了个县老爷,他们杨家就成贵人了。



    宝珠嘴里殷勤答应着,客客气气送高大姐主仆两个出门。



    进宝收拾桌上吃剩下的盘盏碗碟,啧啧两声:“还说他们是大户人家呢,鸡蛋全吃光了!”



    吃鸡蛋茶是有规矩的。主人家给的荷包蛋越多,就越显示出对客人的重视。一般是一碗两个或是四个荷包蛋,八个是待客的最高礼仪。



    而客人吃鸡蛋茶时,不能全部吃完,必须剩下一两个,全部吃光是很失礼的。



    李绮节伸长脖子去看:孟娘子和高大姐吃过的茶碗都干干净净,连汤水都没剩下,倒是丫头荷花吃过的茶碗里头还泡着一枚荷包蛋。



    李绮节嗤笑一声:看来,杨家想改换门庭,任重而道远啊!



    婆子脸色一变,连忙关门:“我们这儿没有姓杨的,小郎君找错人了!“



    招财伸手,蒲扇大的巴掌挡在黑油门前,硬挤进小院子,粗声粗气道:“少废话,让姓杨的出来!“



    婆子知道来者不善,立刻转身往里跑,一边跑,一边高声提醒房里的人:“奶奶,来客了!“



    李绮节嘴角一挑:呦呵,看来那个叫小黄鹂的野心不小,已经成主子奶奶了。



    杨天保只是个学生,手头再宽裕,终究还是靠高大姐给零花,积蓄不多,仓促间赁的院子不过一进而已,窄窄三间房屋,浅房浅屋,略显逼仄,东边是起居坐卧之处,西边是灶房兼柴房。



    婆子刚才在扇炉子造饭,炉子上座着一只大肚砂锅,里头煮了一锅乌鸡汤,汤水咕嘟咕嘟,翻着油腻腻的水泡。



    婆子跑进唯一一间明间,哐当一声关上门。听得里头一阵窸窸窣窣的说话声,静默片刻,一个妇人站在房子里面,隔着一层棉纸糊的槅窗,扬声道,“郎君可是五郎的同窗?家中无人,小妇人不便招待郎君,请郎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