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章(6、 7、 8、 9、 10)
    五、“古佛”献法



    观世音从云头跳下,落在括苍山顶,在巍巍的山上徘徊,双脚踏地,山峰晃动,所到一处,脚印鲜明,九个山峰瞬间梳妆,出落得比印度南边海岛上的“布怛洛伽山”还要秀丽,富有吸引力。



    他站在出顶,朝东方眺望,发现东方的天特别蔚蓝,与海水相倚,别有一番景象,天空中的海鸥在微薄的阳光中穿梭飞行。他兴味盎然,举起右臂朝天空招手,一只矫健的海鸥拍打着翅膀飞到他面前。他对海鸥悄然道:“快去,喊他来,我有话说。”



    海鸥“啁啾”几声后拍打着翅膀往西南方向飞去,没袋烟功夫,海鸥飞回来,它的后边飘来一位化现成“九头鸟”的比丘,那比丘便是观世音收下的其中一位弟子。观世音从印度“布怛达洛迦山”赶到括苍山,想起自己在此搬山填海,结庐设坛情境,略有所思,赶忙朝坛地走去,远远看见当初设坛的地方,边走边喊:“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再不走了。”他走到九峰顶,发觉东海边被他填平的辽阔大地,许多凡人正在忙碌耕种。他面对高耸起伏的“布恒洛伽山”,想起那些无辜死亡的阴魂,觉得应当带他们到此投胎,不知增添多少劳力,开发东海岸。他转身对名为“九头鸟”的弟子道:



    “咱们此次受阿弥陀佛重托,一面自我修炼,一面超渡亡魂,任务相当繁重。但我心里一直想着此处。为什么留恋呢?一是此处乃我们移山填海之地。在此出了纰漏,对不起当地生灵,我刚才念经,求那些活着的生灵活得更健康,向那些在填海过程中遭受伤亡者赔理道歉。第二嘛,我想在此长住久安,建个道场,给那些亡灵超度。”



    “师父,你真乃慈悲古佛。为救众生灵,不惜个人,从佛道回返菩萨位,你的恩赐令大地增辉,使山河添彩。你的想法太好了。既然师父有此诚意,何不赶紧动手,让活者更好,亡者早日转世?”



    观世音目光炯炯,左手搓腰,摆弄右手。只见“布怛洛伽山”旁边的山峰渐渐长高,几个山头之间出现平整土地。他指着那个最高的山峰道:“此为凤凰山,如一只睡醒的凤凰准备展翅,你看像不像?”



    “像,太像了,师父真神功也,能把山地作面团那样揉动、整编,了不起!”



    “你也学会拍马屁了,从今后,咱俩按照阿弥陀佛指令边修行边救苦救难,保你修练出成果。”



    “师父,你的三十二应身,指佛身,独觉身,缘觉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四天王身,四天王太子身,人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女主身,童男身,诸天身,诸龙身,药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紧那罗身,摩呼罗身伽身,人身,非人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恳求师父试教。”



    观世音笑道:“三十二身,皆在‘变’字,所谓动中求变,不变中变,变中不变,沧海桑田。佛在心中,救护生灵,谓之机灵解脱求救者之苦。弟子功夫还未到家,无法学会,待机再说。”



    “师父既然愿意恢复古佛时设坛之地,何不趁此机会盖起殿宇,招引香客供奉进香?”



    观世音又笑道:“此言差矣,设坛非为收取人间香火,实乃替天下生灵解脱苦难,为大批亡魂超度六道,让他们脱离地狱之苦。”



    “九头鸟”听了观世音的话,恍然大彻大悟,翻开携带身边的《楞严经》,急忙施礼:“师父,您在这里早已写上,‘我复以此闻熏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师父,你光彩夺目,为宇宙生灵忙碌,弟子真正佩服。”观世音摆手制止弟子说下去,吩咐道:



    “对那此亡魂,你要告诉他们,十四功德,有所求者,可向本菩萨求助。一令彼十方苦恼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二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三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四令诸众生鬼国,鬼不能害;五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六令诸众生药叉等鬼,虽近其旁,目不能视;七令诸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著;八令诸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九令一切多贪众生,远离贪欲;十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嗔恚;十一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十二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三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从人爱敬有相之女;十四能令众生持观音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观世音菩萨歇息片刻,接下道:



    “你知道吗,我曾对阿弥陀佛立下宏愿:‘观世音之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



    “哎呀,师父,既然我已拜你为师,咱俩同心共修,日后所得正果全归师父,成全了我对您孝敬之心。你看如何?”



    “不可,不可,我已本觉,当引领你进入菩萨道。”



    说毕,观世音伸手朝东方大海一挥。顿时,波涛万倾,海浪呼啸,天地阴暗,地动山摇,对身边的弟子道:“从今以后,此处便是我的法坛,以十四法、匡救当地生灵,更改往昔移山填海之过失。”



    “高山峻岭之上,哪来护法乡民?”



    “你双目往远处眺看,山梁小路上不是来了一位香客吗?既然有一,必有十,十必有百,不愁无香客,惟恐佛法不惊人。”



    “师父,凭你的佛法,不但惊人,而且佛界少有。听说阿弥陀佛对你都谦让三分,释迦牟尼是你弟子。师父,你通天通地通生灵哪。我自拜你为师后,也学到一点佛法,可惜未出正果。”



    “正果靠自身,你不也能腾飞上天吗?”



    “还不是你教诲结果?那天,没有你的说法与教诲,我可能在‘布怛洛伽山’跌入大海,活活淹死了。”



    观世音菩萨没有声张,他把“九头鸟”轻轻托起,嘴巴朝他一吹。“九头鸟”飘飞起来,正巧落在山坡上走来的那位香客跟前,吓得那个香客惊惶失措,大声喊救命:“救命,救命哇,有鬼,有鬼哇!你什么人?敢拦我去路,我若在古佛面前告你一状,你将受死!”



    “你是什么人,口出狂言?”



    “我先问你,必须先回答我。”



    “要是不告诉你呢?”



    “那我告诉古佛,要他处罚你。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是古佛正法名如来设坛之地,不可在此胡作非为!”



    “九头鸟”那里把面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妪放在眼里,出手给她一巴掌,那老妪虽年大,但有几分功夫,她往后退了两步,顺手抓住对方一只手,轻轻一拉,弄得“九头鸟”狗了啃屎。“九头鸟”哪里服气,当即爬起,一个黑虎掏心,直取老妪,对方接住,双方扭打起来。



    观世音站在旧时设坛之地,右手食指朝相斗者一指,两人停在那里不会动弹。“九头鸟”横瞪着对方,朝观世音菩萨求救:“师父,不好啦,快来呀,这里有个野人,功夫了得。”



    观世音不慌不忙地朝两人走去,边走边哼:“大慈大悲救苍生,何必无端是非生?不该出手斗殴气,奉劝世人莫逞强!”



    六摇晃的结庐



    观世音看见他的弟子“九头鸟”跟上山的老妪斗起来,手指点穴,弄得两人都僵立那里。他走上前,看见攀登上山的白发苍苍老妪背上的筐子已丢在一边,筐里的砍柴刀与几根绳子飞出外面,头上梳得整齐的白发蓬松,正好被山风吹起,杂乱飘飞,补上破布的前襟在风里摆动,尽管她的身骨已佝偻,疲倦的面皮上布满皱纹,但她出手不凡,“九头鸟”难以占上风。



    只见观世音手指又一点,两人又动起手来。观世音道:“别打了,听见没有?”他一把拉开“九头鸟”。



    老妪也松开皮肤开裂的双手,拣过绳子与柴刀,走到一条叮当有声的山泉旁边,停下脚步,右手撸了几下飘到前额的乱发,将脑袋伏在泉水里,“咕噜咕噜”喝着清水,直喝得打嗝,站起来在身边的平地上转了一圈,取出筐里镰刀,往天空丢去,只见一道毫光划破长空。观世音悄声对“九头鸟”说:“孤陋老妪,身手不凡,我倒要打听清楚,她到此砍柴还是烧炭?”他走上前去,双手抱拳施礼道:



    “敢问老妈妈,你老来此何事?”



    老妪不清楚问她的竟然是是古佛正法明如来化身的观世音菩萨,爱理不理地反问:“你俩来此何事?”说毕,抬起头,盯着面前二人。接着,摇动着佝偻的身躯问:“我看你俩风骨不凡,有仙界之姿,佛界之骨。我倒要问你,你们从何而来,知道此为何地吗?”



    观世音作了一法,见山顶上白雾拔起,铺天盖地直扑下来,罩住那位老妪。老妪也有几年修炼功夫,摇身一变,变为一只活蹦乱跳的“白狐狸”,丢开筐子与柴刀,在九个山头上任意奔跑。



    观世音发觉对方非神即仙,便取出袋里宝瓶,伸出一个指头,溅了一点仙水,两手指头朝奔跑的白狐狸弹去,只听得“哇”的声响,白狐狸摇身一变,现出一位美貌绝色的女子,跪伏在观世音菩萨面前,苦苦哀求:“大佛,你一定是大佛,饶了小仙吧,适才我露身显丑,并非想跟你为敌,实乃见佛心动,略试小技。”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如此说来,你认得我吗?”观世音上前询问对方。



    “刚才,山上起雾,雾中发出凡尘没有的香气,我猜测准是佛界异香,故露出原形,吸纳香味,欲修炼正果。”



    观世音从内衣里取出一面镜子,朝老妪照射。镜子里现出一只白狐精,他收起镜子笑道:“既然如此,敢问你师父今在何方,姓甚名谁?”



    老妪跪地回答:“大佛有所不知,我家师父乃正法明如来,他虽没有接收我,我却视他为师,长年累月供奉他坛前。那年,此地海洋里出现九座山峰,烟海苍茫的**被岩石填没,幸亏师父略施保命之术,我才没被淹没。从那以后,我整天修行念佛,长年累月在山洞里修心养性,已有两千多年正果,倘若再修几千年,可以上天成佛。都说人间活千年,不如佛界活一天,师父已是古佛,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我不愿离开法坛,枉耗时光,故此等候大佛到来。”



    “这么说,你是狐仙?”



    “不错,被你猜中。”



    “走,到你洞穴看看,领略一下仙界风光。”



    白狐精当即拦住观世音与“九头鸟“。观世音性起,伸手抓住白狐狸精责问:“这是为何?怕我俩填平你的洞穴不成?”



    “非也!师父曾对我说,日后有高手来访,只可迎接,不许进洞,因洞穴潮湿,不宜安身。我与师父已在山顶扎起茅庐,带你们去那里好了。”边说边朝几里路外的山头一指。



    “看见没有,那个摇晃的茅庐便是。”



    观世音想起自己佛道时的情境。当时,确有一只白狐精要拜他为师,可是,他一直未曾答应。而今,她口口声声说古佛是师父,幸亏他记得前情。不然,被她诓骗,于是冷笑道:“你师父,是谁?”



    “正法明如来!”



    “是吗”



    “怎么,你不信?”



    “告诉你,别的事你可骗我,但此事,你瞒不住我。”



    “为什么呢?”



    “因为他没收你为徒,你欲拜他为师,他拒绝了。”



    “没有拒绝,我对天罚誓。那里,就在那个茅屋里拜师的。”



    “九头鸟”瞪大双眼,见山头上确有个茅草扎成的茅庐,在山风吹拂中晃动,便对观世音笑道:“师父,看来他没诓骗,那九个山峰说不定便是龙生儿子的风水宝地,咱俩何不在此住些日子,再回布怛洛伽山如何?”



    观世音不吱声,朝那个摇晃的茅庐走去。三人走近,见茅棚虽不大,但可容纳十多人住宿,屋前有个炉子,边上放着一个木桶,一根毛竹做的水竿,竿里流淌着清水,直往桶里灌,发出娓娓动听的响声。他们走进草庐内,白狐精现出本相,统身长出毛耸耸的白毛。



    “好啦,不必表演了,我们都已看见,还你本来面目了吧?”



    “神佛在上,受小女子一拜。”白狐对观世音菩萨和“九头鸟”施礼,装起既热情又虔诚的样子。



    观世音见之掩面而笑:“起来,起来,你在此修炼,好自在啊,真可谓世外桃源,清净逍闲、自得其乐。”



    “如此说来,大佛愿在此长住?”



    “没你那般清静,我与师父二人大慈大悲,担当救苦救难重任,福给世人得,苦从自身消。再说,我们长住此地,占你地盘,虽则土地老爷那里能够疏通,你未必点头同意。”



    “大佛若愿留此,我把神坛转让。”



    “哪你去何方?告诉你,只能造福予民,不可加害百姓。违此愿者,必将报应。”



    那只白狐当即跪在观世音面前道:“大佛之言尽是,我坚贞不渝念佛,就是欲得正果,请收我为徒!”



    观世音菩萨对“九头鸟”道:“弟子,你已向菩萨道靠拢。你去‘布怛洛迦山’替我布施佛法,让我长住此地,我需做场佛事,念七七四十九天超度经,让移山填海时遭受劫难的阴魂去西方极乐国,让亡灵早日超度。”



    观世音说着,聪明的白狐精将古佛观世音菩萨的俏像画下,发现画跟古佛一模一样,她断定对方是古佛化身,便把观世音拉到茅庐里,将他按坐在正中上方。然后,跪地便拜,央求道:“师父,我猜出你了,你是古佛化身,我要拜你为师,收下我吧!”



    “你怎么知道我是古佛化身呢?我至今还不清楚古佛是什么样子,你不要胡说八道。”



    “九头鸟”似乎想起了什么,显出原形,朝天空飞舞。然后,停在空中对观世音道:“师父,当初在此修道,好像有个……”



    白狐精看见“九头鸟”在天空中盘旋,旧情显现。当年,也是她指望跟“九头鸟”一起拜观世音古佛为师的,便朝空中喊道:“九头鸟,赶紧下来,咱俩一起拜他为师好吗?”



    七慷慨收徒



    约摸个把时辰,观世音瞬息万变,作法离开,“九头鸟”与白狐精慌了手脚,尽管“九头鸟”能飞升上天,但到处寻找,就是不见师父的影子。



    此刻,观世音腾云驾雾,在九个山头上空飘飞,当他重新出现时,发现白狐精与“九头鸟”跪地对他顶礼摸拜。观世音菩萨虽然口头上答应接收“九头鸟”为徒,但没有举行师徒仪式,白狐精要拜他为师,实在为难。他转念一想当初以“正法明如来”之名在括苍山出现时,曾经想接收聪明伶俐、美貌超群的白狐为弟子。因为在新搬来山上搭建茅屋设坛,急需帮手,而修道有成的白狐愿意在他左右服侍。当他因阿弥陀佛招呼回到西方极乐世界时,又十分需要有人在他坛前护法。所以,他打算接收随机应变、功夫了得的白狐为弟子,由她保护法坛。在旧情新事搅拌之中,他产生怜悯之心,伸手扶起白狐和“九头鸟”,并严正声明:“你俩听好了,既然拜我为师,不许违犯佛戒。我确实是古佛‘正法明如来’化身,你们不许告诉任何人,天机不可泄露。我以此为道场,你俩若要修行,每月逢初一、十五有坛前点三炷清香,念‘观音经’,不得有误。”



    白狐精当即磕头叩拜,满口应承,观世音扶起她,她激动得又跪下拜了三下,那只“九头鸟”更虔诚,脑袋啄米似的,嘴巴碰在地面石头上都不觉得,甚至前额磕出鲜血淋漓,仍咬着牙齿,不停叩拜。观世音问道:“你俩为何不起来?”



    白狐精声音鄙微而低沉地回答:“师父啊,你再次表明收我为徒吧,我永远供奉您,以表敬重之心。”



    观世音菩萨点了几下脑袋,拉起白狐精道:“好吧,我答应,白狐仙姑,你必须按照古佛要求行事,你如果违背本佛意愿,将受到严厉惩罚。你要苦守此法坛,就是对我的尊重。‘九头鸟’,你马上跟我去天竺‘布怛洛迦山’,这里由白狐仙掌管。”



    观世音在暂离括苍山时,对天高喊,“我是古佛化身,不许任何人违背佛规!”喊了几声后,山谷传来宏亮回音。他恋恋不舍地朝着被山风吹拂,不停摇晃的茅庐磕了几下头。然后,转身走下山坡,每走一步喊一声“我是古佛,天地皆知!”直喊得天动地摇,仍坐在茅庐里的“古佛”神像光芒直剌白狐精。



    白狐精当然深知古佛“正法明如来”已回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乃古佛之精灵。师父的每声呼叫,吓得她毛骨凛然。她跪在地上送观世音与“九头鸟”上路。



    观世音走了一段路程,回头朝白狐精冷笑,笑声震荡着山谷,惊得白狐精低垂下脑袋不敢正视师父与师弟,当她把师父与师弟送到山岔路口时,站在绕茅庐流动的溪边,站了片刻,连忙跑步追赶,追上师父,央求道:“师父,你与师弟今日离我而去,不知何时见到你们。师父,弟子实在舍不得你们离开,弟子一事要求,不知当不当说?”



    “什么事,说吧!”



    “师父,求你留下一件值得纪念的东西,一旦弟子想念师父,拿出那件物品观赏,以解弟子思念之情。”



    “九头鸟”附和道:“师父,师姐这点要求不过分,应当满足。”



    白狐精一面跪地磕头,一面手掩泪眼道:“师父,弟子真心央求,毫无一点邪念。”



    “也罢,弟子朝天空看,那上面有什么?”



    白狐精与“九头鸟”抬头朝天空观望,看了一会,天空除了阳光普照外,仅有几朵白云,白狐精问道:“师父,天空有光彩夺目的太阳。除此,只有几朵白云。”



    观世音双眼射出令白狐精吃惊的目光,他摆手冷笑道:“不错,天空有光芒四射的太阳,它扫除一切黑暗,给大地带来光明,你仔细观看,除了太阳与云彩还有什么东西?”



    “九头鸟”虽然比白狐狸精修道时间短,但他倒发现了几个文字,当即喊出声来:“师父,天上有几个字,弟子不认识。”



    “师父,我看见了,是有几个字。师父,我认得,不解其意。”



    观世音菩萨张大嘴巴,向天空吹气,几个字越来越清晰,他念出声来“嘛尼贝弥’。记住,此乃我今日留给你的咒语,从此以后,你除了每天坐在茅屋佛像前默念外,见到任何人想法教他会念。这样,你的功德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长进。”



    观世音还没说完,天空中出现五彩缤纷的“嘛尼贝弥”六字,白狐精仍不知其意,又一次跪伏在观世音脚边,乞求道:“师父,为徒难知其意,请师父赐教。”



    “这是我修练时形成的‘大明咒’,谁想修行出正果,须要天天念这六字,也是我修道秘诀。你既然拜我为师,我传授给你,务须牢记于心,六字真意为:,表示佛三身,象征本菩萨法界本体智慧,属于波罗蜜多;嘛:表明本菩萨慈悲之心,驱除嫉妒心;尼:表示本菩萨之语言,消除我著,我执;贝:表示本菩萨对天下生灵平等性,除却痴心;弥:表示本菩萨大慈又大乐之本性,除却贪心;:表示本菩萨大悲之心,除嗔本愿。”



    白狐精凭借好记性,念了两遍后,记在心中。观世音菩萨转身想走,迈了几步,回过头来,对白狐精道:“古佛长坐茅庐,虽属上位,但非本愿,弟子应引导护法者重建殿宇,重塑佛像。还有,你的塑像放在古佛旁,两者并起并坐,合适吗?”



    “我既然长期供奉师父,当与你一起,你要我搬往哪里?”



    “这事不必问我,你自想办法,我佛你仙,不可同坐殿堂,弟子当三思而行。”



    “不错,你佛我仙。师父,你身为古佛前修道,开始信道,道家祖师,后修成佛,作何解释?”



    “好一个善于狡辩的白狐精。我先信道,后信佛,修炼正果,成为古佛,你仍然道徒,还未成佛,岂可与佛相提并论?”



    “我既然拜你为师,难道不能念佛修炼正果吗?”



    “现在,我只问你一句话,弟子神像该不该与古佛同坐殿堂?”



    “我……”



    观世音走进茅庐,抓起古佛“正法明如来”旁边的白狐精塑像,往山沟丢去,一声巨响,山河晃动,落在几十里外的天柱峰上,撞得粉碎,白狐精当即现出原形,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哭丧着脸,绕着观世音菩萨旋转,呜咽道:“师父,我,我还能见到你吗?”



    “看你初一、十五在古佛像前烧香点蜡虔诚程度,念‘大明咒’是否真诚?如果合我心意,咱们还有相见之日。”观世音说毕,把一根头发放在古佛塑像身后,转身便走。



    白狐精修道还算真诚,每逢初一、十五都坐在“正法明如来”佛像前默念“大明咒”,至于能否再见到观世音?对她来说难以揭开谜底。



    八建造矮屋



    没多久,括苍山顶的“茅芦草房”被山风吹得只剩骨架,四周泥墙倒塌,古佛“正法明如来”佛像面目全非,护法的白狐精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以前,虽然她主张盖草房,但房顶上的茅草靠“九头鸟”嘴巴一根一根从山坡上含来,化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盖成。现在,她的师弟“九头岛”不在身边,跟观世音去天竺南方“布怛洛迦山”。她落得孤苦伶仃,既无帮手又缺主见,很想再见师父一面,求得办法,但又不清楚师父在何处。



    当日,白狐狸精坐在古佛塑像跟前,默默念诵“观音大明咒”,听得一阵清风吹来,茅芦上似有人说话声音,她连忙蹦出门外,往茅芦上观望,不见有什么动静,觉得奇怪。她正想返身回草棚,听到天柱山方向传来樵夫砍柴时的歌声,细听歌词很熟稔:



    “苍山自古多圣贤,众宝聚首溪流边;



    花果彩树胜天国,泉流池沼窥漪涟;



    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坐莲台;



    汝应往问诸功德,圣土指处谁徘徊?”



    她朝四周观看,那人唱的地方不就是眼下的周围景致吗?此山此水何等清净,鲜花野果遍布山坡,溪流蜒逶拍岸飞溅,山里樵夫壮健勇士,更乃正法明如来设坛修炼,自成道场,降甘露与大地,佑六畜于农家,沟壑人丁渐趋兴旺,种植庄稼逐年丰登。她又一听,想起师父走时说过,他去的地方就是歌词里的地方,她断定师父仍在“布怛洛迦山”。她转念一想,对了,歌者不正是师父吗?难道师父观世音回来看望她,返回此山修道设坛?她转身回到茅庐里,跪在古佛像前祈求道:“尊师在上,求你转告小仙师父,能见我一面,他走时说过,只要我念佛供奉真诚,定有相见之时,助我修成正果,你替我作证,我供奉是否虔诚?您说,您说话呀!”



    这时,忽见离茅庐不远的山下出现黑压压一批人,他们肩挑,手提东西,有的拄着拐杖上山。白狐精当即化成一位年迈老妪,踩着小脚,细步前去迎接。她定神细看,原来是山下村子里几十个护法农夫,他们挑着箩筐,筐里放着不是素斋供品便是衣服被铺,还有十多付担里放着瓦片和建房用的工具。白狐精乘他们未到之时,摇身一变,变成一个美貌女子,她身穿黑色道袍,右手拿着一只光滑的木鱼柄,左手握个木鱼,坐在古佛塑像前轻轻地敲着,嘴里不停念着“大明咒”。有个后生挑在前面,大步走进茅棚,看见古佛神像前坐着一位绝色女子,惊得往后退了几步,朝伙计们喊:“哎,你们快来看呀,这里坐着一位漂亮姑娘!”



    那小伙子长得帅气,看上去一表人材,阔额方嘴,浓眉大眼,身板结实,人们都喊他“小峰”。大伙听到小峰喊声,不约而同涌进草棚,果然有个年轻的姑娘,长得十分标致。小峰走上前,大胆地伸出右手在白狐精肩膀上轻轻拍了一下,低声问:“姑娘,你家住哪里,姓甚名谁,怎么跑荒山野外念经?”



    “你管得着吗?”



    “我,我哪里管得着你,我不清楚,这样的野外荒山,你一人坐在此处念经拜佛,不觉得孤独吗?”



    白狐精站起,但她的尾巴来不及变化,只好拖着,幸亏边上的人只看她花容月貌,没注意下身。况且白狐精已经修行千年,善于使用“障眼法”,慌忙背把靠古佛“正法明如来”佛像上,没有暴露马脚,但她毕竟是狐仙,不是普通人,举止行状不同人们那样光明磊落,总像小媳妇那样怕挨打,尤其她放屁声音特别吓人,走路时身子摇摇欲坠,既不像妙龄女子的婀娜多姿又不像村姑秀气害羞,双手灵巧。她白狐精不会拿碗筷,笨拙得如出世不久的三岁小孩。不过,她长得奇美,美似天仙。



    众人坐在茅棚前吃过点心,喝足淙淙的泉水,准备备动工,茅棚里只有小峰与白狐精。小峰拭了几下嘴巴,提起衣襟在面前扇了几下,将一块饭团悄悄地塞在白狐精手里,笑着说:“吃吧,我看你也饿了。”



    “我不饿,我不要你的东西吃。”



    “为什么?我舍不得吃,才省下这点给你的,别把我好心肠当驴肝肺。”



    “请你回答,你们来此何事?”



    “哎呀,你没看见吗?这茅棚成了地当床,天当窗,下起雨来成水塘。前几天,我上山砍柴一看古佛茅庐破败成这样,磨了许多嘴皮才把他们召集起来,上山修理。这下好了,有瓦片,有钉子,有绳子,还带来造房的工具。我们准备在此住几天,不修好房子不下山。”



    “真的吗?”



    “谁骗你!”



    “刚才,我听见有人唱歌,你们听见吗?”



    “没有呀,歌声像谁?”



    “像我师父。”



    “你师父,谁是你师父?”



    “就是观世音呀!”



    “你脑子发热了吧,他坐在茅棚里,怎么会唱歌?”



    “不是他,是我的师父观世音菩萨。”



    “我看你脑子真有问题,观世音就是观世音菩萨,就是观音佛,称呼不同,其实一回事。”



    “你脑子有毛病,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古佛正法明如来化身,我是观世音菩萨的弟子,好了,不说了,我说给你听,你也听不懂。”



    “我不懂,我怎么不懂?观世音菩萨也好,古佛也好,都是佛。好啦,我不跟你争。“他跑出门外,朝着一起上山的人们大声招呼:”伙计们,干活,咱们干活。”



    不到个把时辰,摇晃的茅棚拆除,露出“正法明如来”的佛像。这时,天空上下起丝丝小雨。小峰怕佛像被雨水淋坏,脱下身上衣服,露出结实的**皮肤,将衣服披在佛像头上。天气当即转晴,山上奇香扑鼻,小峰身上散发出比山花还要香的气息。



    几十人忙碌盖房。干得最卖力的是陈小峰,他肩扛横条,背着栋柱。然后,爬到房顶盖瓦,干得浑身是汗,站在旁边的白狐精看在眼里想在心上,双眼盯着他,眼睛里闪烁着莫明其妙的泪光。



    九白狐精“破戒”



    小峰长得英俊潇洒,仪表堂堂,腰板结实,走起路来快步如飞,脚下生风。如此出类拔萃的后生一下子慑住白狐精的爱心,令她在情感漩涡中难以自拔,她见小峰干活又如此出力,藏在心里的隐情猛然表露。她捧着一碗凉水递到他手里,含情脉脉地说:“看把你累的,喝口水,歇一会吧。”



    他瞟了白狐精一眼,正巧被白狐精眼中射出的锐利光芒接住,四只眼睛相视,彼此心心相印,通过目光传递心中的隐情。陈小峰被白狐精的执著目光瞧得低下了头,喃喃地说:“不累,这点活算得了什么哟?”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对白狐精的关爱产生了感激之情。他接过对方手里的碗,激动得双手不停抖动,凉水喝在嘴里,心里觉得比蜜糖还甜,当他喝完水,将碗递还给对方时,两人又相互对视着,不慎“咚”的声响,把碗掉在地上。她羞红着脸,转身想走,还没迈出一步,又折回去,对他轻轻地说了句:“今夜初更月,月光更迷人”。



    那小峰虽不识半个字,连自己的姓名也不会写,但他心灵手巧,对白狐精说的话自然心领神会。他坐在屋背上,唱起山歌:



    “初更明月哟,亮堂堂;



    小妹与哥赏月光。



    青山到处唷,闪金黄;



    小妹哟,梳理打扮会新郎。



    初更明月哟,亮堂堂;



    哥带小妹赏月光。



    原野遍地唷,披新装;



    哥哥哟,何时牵妹入洞房?”



    白狐精听后,知道小峰领悟了她说的暗语,心里一阵兴奋,也忙不迭地参加递瓦的行列,在她的帮助下,一间崭新的木质构矮房出现在括苍山峰前的平台上。



    太阳一个跟斗翻下西山顶,人们挑起东西纷纷下山。唯独陈小峰迈不动步子。他在人们催促下不得不挑起担子,还没迈出两步,把肩膀上的担子放了下来,双眼瞅着新房门前的白狐精。



    具有惊人魅力的白狐精使出混身解数,她那亭亭玉立的体态、温柔腼腆的容颜,不卑不亢的仪表,隐情不露的风彩,嘻笑而彬彬有礼,启唇而茑啼柔声,举步而婀娜多姿,睇盼目光吸引住异性,柔软的身段更让小峰丢魂失魄。她发现小峰走不愿留不能的矛盾心里,便轻柔地而婉转地喊了声:“小峰哥!”



    一声喊不打紧,却把小峰的阴魂勾住,他更迈不动步子。小峰当即回应:“妹子,我走啦,你有空下山,到我家走走。”



    “好的哟,你欢迎吗?”



    “怎么不欢迎,请也请不到。”



    “你家娘子,她,她如果赶我出门呢?”



    “哪里话,我光棍一条,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哪来娘子?你若愿意去我家,我的老娘不知有多高兴,说不定乐得笑掉牙呢!”



    “是吗?那我一定到你家拜访。你可得说话算话,不能诓骗我。”



    “我小峰在村里什么样的人,你去打听好了。说出的话丢在地上都会发出响声,别看我家里穷,但我的心地实在。”



    白狐精看见小峰的同伴都已离开,只他一人站在她面前,便故意挑逗说:“小峰哥,你这么年轻,长得又英俊,为何不找个……”



    “你别提这事,我不爱听,我一个老娘都养活不了,哪有钱找女人。我娶女人,养活不了,还不活活把她饿死?”



    “这你就不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女成婚,天经地义,谁也不能反对。你还没娶妻生子怎么知道养不活他们?你也太小看自己了。我看你身强力壮,干起活来没个停,一定有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谢你金口。你也知道,如今姑娘双眼长在头顶上,像我这种男人,到哪找女人?”



    “这不难,只要你说句实话,要什么样的女人?我帮你找,怎么样?”



    “人家不嫌弃我上上大吉了,我还能挑剔人家吗?”



    “哎,她,你喜不喜欢?”



    “谁?”



    白狐精的右手食指点在自己的心窝上,笑着问:“她,你喜不喜欢?”



    “你?”



    “对!”



    “你说真话?”



    “真人面前不说假。”



    小峰不清楚他面前这位天姿国色的女人是白狐精化身,当即跪伏在白狐精膝下求婚:“姑娘,说实在,我一眼看见,就喜欢你了,嫁给我吧,跟我下山完婚,好吗?”



    “不急,既然姻缘前世定,五百年前定终身,咱俩问问屋里古佛,听听他怎么说?”



    “他,他又不会说话。”



    “不难,我有办法叫他开口,请你把脚上的草鞋脱下,我有用。”



    “一双破草鞋,什么用?”



    “叫你脱下就脱下,快哟,我真的有用。”



    小峰脱下脚上那双草鞋,闻到鞋上发出的一投臭味,不好意思地递给白狐精手里说:“给,拿去!”



    只见白狐精低下脑袋,双手捧住两只草鞋,嘴里默念着什么。念毕,突然将草鞋朝“正法明如来”像前丢出,连忙拣回来又丢出,如此重复三下后笑道:“小峰哥,缘份,咱俩有缘!”



    “什么方啊圆的,你愿意嫁给我,咱们就下山。不然,天暗了什么也看不见,我只好在山上过夜。”



    “在这过夜,愿意吗?”



    “我,我跟你在一起,当然愿意!”



    她把小峰的行李提回屋里,放在古佛塑像面前,重新铺床在地,两人虽没有吃喝,但饿着肚子做了男女之事。观世音离开茅庐时留在“古佛”身后的头发动了一下。顿时,古佛神像双眼闪着锐利的光芒,一道闪电,一声响雷,狂风吹开了房门,将白狐精与陈小峰掀出门外。白狐精猜测得罪了古佛,双手使劲抱着小峰,跪在古佛前面求饶:“古佛失怒,小仙已犯戒,此事跟他无关,罚我好了。”



    天黑得如锅底,地上泼着豆粒大的雨点,山风狂吹,吓得小峰呼爹叫娘。天空中似有观世音的斥责声:“妖狐,你身为仙女,假意修行,欺世盗名,如此彰显自己,罪该万死!”



    “饶了我俩吧,从今以后,我夫妻二人好生供奉古佛。”



    “我不要你俩供奉,你该入地狱!”



    小峰跌倒在雨水中,也向古佛求情:“佛啊,饶恕我们吧,让我们结婚,我们会好好做人。”



    “你是凡人,不知佛道之规,容你一次,快下山!”说罢,一道电光闪过,闷雷声中,小峰被掀起,一阵狂风将他刮往山下。



    白狐精气得冲进房子,抓过地上一根棍子,三两下捣毁古佛神像。然后,冲出门外,仰天呼喊:“罚我,罚我吧!”



    观世音身影在天空出现,责备声撞击白狐精耳膜:“大胆妖狐,敢砸佛像!佛像砸破,自有后人雕塑。你犯了天条,减你五百年正果,速回天柱峰,面壁思过!”



    “师父,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却为何如此苛刻,夺我五百年修果?你修道成佛,难道不知修炼之苦吗?修成五百年正果多么不容易!求你看在师徒情份上,容我改过吧。”



    “不必多言,犯戒当罚,自古如此,你心无道规,长此下去,法道越高,危害越大。你不提师徒之事倒也罢了,还有脸提起。我对你不能迁就,从此跟你断绝师徒关系,将你逐出仙界!”



    十苦命仙子



    当晚,陈小峰在闷雷声中像长了翅膀的笨鸟那样任风飘荡,落在自己和家门口。



    他老娘站在篱门旁边,倚杖等候多时,古井般双眼在黑暗中闪动微弱的幽光,似乎一盏没多少油的灯火在晃动,头上的白发飘到前额,凌乱不堪。她没看清落在门前的儿子,伸出右手摸索,失去门牙的嘴巴轻轻嗫嚅着,淌下丝丝涎液,好奇地问:“你是谁,怎么还不回家歇息?你知道我儿子小峰吗?村里人说他跟一个美女好上了,把老娘都忘了。你听说吗?”



    “娘,我是你儿子小峰呀!”



    “小峰,我的儿,你回来了,为娘快愁死啦,告诉我,山上真有美女,他是哪家女子,怎么露宿野外?”



    “娘,别听信听信胡言乱语。我不是回来了吗?山上活多,我们干得晚,才回来,快进屋,有吃的吗,我饿了。”



    “锅里还有几块冷蕃薯,拿去吃吧。哎,我倒要问你,他们都把东西挑回来,你的东西呢?怎么不拿回来,丢在山上吗?”



    “娘,这些东西,丢了也就丢了,又不是好东西,以后我撑钱买回来就是了。”



    小峰的母亲生气地跟儿子进门,边走边喃喃地说:“你说得轻巧,那条被子是我过门时做的,一直舍不得盖,你说丢了就丢了,真是站着拉尿不腰痛,做一条被子要多少银子,起码十两。你不想想,赚这么多银子容易吗?跟娘说实话,把东西送给谁了?”



    “没送给谁,是我丢在山上,要不,天亮后我取回来。”



    “隔壁邻居说,山上有个挺标致的女人,对你喜欢,劝你别回来,有这事吗?我问你,一个女人家,跑到荒山野地住宿,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你问她没有,她那里人氏,姓甚名谁?”



    “娘,别多问了,没有的事,再有这事,我也不会告诉你。”



    “为什么?”



    “我也不清楚她家住哪里,叫什么名字,问她,就是不说。”



    “这么说,你真的碰到漂亮女人?”



    小峰不吭声,只是默默地吃着冷蕃薯,他的母亲举起拐杖,朝着他的后背打去,这一下不打紧,小峰没被打着,却敲在一个女人的背上。小峰娘看见面前站着如花似玉的年轻女子,惊得手里的拐杖落在地上,当即道歉:“哎呀,对不起,打错了,我并非打你,我打我的儿子,你是哪家姑娘,怎么跑到这里来了,找谁呀?”



    当白狐精被观世音赶下山后,她虽失去五百年道行,浑身觉得当年的法道几乎全忘却,但她毕竟修了千年,还有五百年妖法在身。当时,她见小峰被风括走,好生心痛,准备返下山,但她又不敢离开,当“古佛”动怒逼她走时,她才朝“古佛”跪下,声泪俱下,说出自己最大的心愿想见师父一面。她愿意认罪,痛改前非,求师父饶恕。



    不过,白狐精毕竟是狐仙,正如“古佛”说的,“你只能做仙,成不了佛!”白狐精当然不相信“古佛”对他下的结论,她相信自己一心念佛,必然走进佛国,成为佛徒。她来到一个村口,闻到小峰身上气息,妖性大发,不顾一切朝前走,寻找令她痴情的男人。她施法掩身,看见小峰与他母亲,母子俩的谈话她听得清清楚楚。小峰的母亲举起拐杖朝儿子打去,白狐精显出身影,拐杖敲她后背,弹了回去,反而把小峰娘差点弹倒地上。小峰娘顿时从生气转为吃惊,从吃惊转为微笑,又从微笑转为放声大笑,高兴得前后判若两人。



    “哎呀,姑娘,没把你敲痛吧,你呀,莫往心里去,千万别计较我这老太婆,我也是一时之气。其实,我家小峰挺孝顺的,村上人都说他是孝子。坐,请坐!”



    “不啦,我走了,大娘,以后,千万别打你儿子,小峰确是个好男人。”



    “哦,你怎么知道,你俩认识?”



    小峰把白狐精拉到身边,让她坐在凳子上,朝母亲笑。然后,吞吞吐吐地说出真相:“娘,她就是我在山上认识的姑娘,娘,我与她……”



    “与她什么?”



    “娘,别再问了。”



    小峰娘当即领会儿子话之意,气嘟嘟道:“这哪成,家里最穷,也要请隔壁邻居喝杯喜酒,这么大的事不能马虎,我要把你俩的事办得风风光光,让全村人都高看我老太婆。”



    白狐仙听了小峰娘的话,有些感动,但她从小峰的眼神中看出,他是不愿大操办的。于是,说了句透底的话:“好啦,我也不会留下。”



    “你,去哪里?”



    “去天柱峰老家。不过,每月初一、十五,我还要上山烧香点烛的,会路过这里。”



    “你们不清楚,山上那尊佛很灵验,我上去过,我家小峰也是从那里讨来的佛子,你俩既然好上,赶紧办理婚事,让我早些抱孙子。”



    小峰被他娘说得差红着脸,连忙制止说:“娘,说什么呀,我连她的父母亲都不认识,又没把她娶进门,哪好生儿子?”



    白狐狸精心里十分清楚佛界与仙境不可能让她跟凡夫俗子陈小峰张灯结彩办理婚事的。便强颜欢笑说:“为节省计,不办酒席也行,咱俩不是……”



    “哎呀,你真是懂事的姑娘,省了我许多心。也罢,今晚上,住我家,由我作主,把你俩的事办了,明天再向邻居报喜。”



    “不行,我得赶紧回家。不然,父母亲会急出毛病的。”



    “话是这么说,在我家住一宿又能怎么样呢?不急,住下,住下!”小峰娘拉住白狐精的手,说什么也不松开。但是,她看见对方手臂上长着毛耸耸的白毛,心里一惊,马上把目光落她脸上,见她花容月貌,温文尔雅的样子,高兴得笑出声:“儿啊,你真是好艳福,上山一天,菩萨给你一位仙女,明天一大早,你俩啥事也不要干,带着香烛上山道谢,给菩萨许愿,如果送来佛子,我家生生世世护法,保山上寺院香火旺盛。”



    小峰娘嘴还没停,转眼功夫,白狐精不见踪影,惊得她喊出声:“哎,人呢,人哪里去了?”小峰娘气得昏过去。小峰急忙将母亲抱进门,把她喊醒。他娘睁开双眼,开口问坐在床前给她喂吃的儿子:“儿呀,她,她人呢?”



    “娘,她走了,你别生气,再说,我也没那福气。”



    “噢,我记起来了,她说自己每月初一、十五上山进香,路过咱们村口,你信她吗?”



    “怎么不信,娘,我相信她不会欺骗。”



    “你信,我死也不信!”



    白狐精突然离开,弄得小峰娘大病一场。她躺在床上,脑子里时时隐现白狐精的身影,经儿子一日三餐送吃喂喝,精心调养,病体才逐渐好转。那天,她独自坐在门前晒太阳,看见门口走进一个挺着肚子的女人,眯起双眼打量对方,问道:“哎,你是哪家嫂子,进来坐坐。”



    “娘,我是小峰女人。”



    “小峰女人?身上有喜啦?”



    “娘,我有了,已有八个多月了,马上给你生孙子。”



    “真的,你身上真怀上我家小峰孩子?”



    “娘,我不会骗你的,那次在山上修房子,我俩……”



    “好哇,我也娶到儿媳妇了。你坐下,小峰才出去,我马上喊他回来。你走后,连我都病了一场。他整天惦记你。”



    “娘,你不要想东愁西了。我家父母已开口,待小孩断奶,我把他抱来交你们抚养,好不好?”



    “好,好的呀,我家小峰真有福,马上做父亲了。”



    “娘,告诉你,我今天不能待你家了,要上山,不能误了点香念经。”



    小峰娘好奇地看了一眼面前的白狐精,心里想起什么,突然冒出一句话:“哎,听说没有,不知哪个作孽的,把茅庐里那尊佛像敲掉,不得好死,作孽,作孽哪,佛是保佑生灵的,把它打碎,你看吧,这种人早晚要遭报应。”



    白狐精突然感到肚子疼痛,说了句:“娘,快别说了,喔唷,痛煞我了,娘,快喊小峰,快呀……我,我要做产了……啊唷,娘,我痛,我痛呀……”



    小峰娘既焦急又高兴,在房间里来回走着,不知干什么好?她走到门边,冲着门外喊:“小峰,小峰,快回来,哎,你在哪里?”她跑出门外又大声喊着,就是不见小峰的人影,急得她拍打着双手,哭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