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杨舒:爱上女主播
    踏入“说新闻”者的摇篮



    1998年,一个叫陈鲁豫的人在新闻界横空出世。这个知性恬美的女人在一个叫做《凤凰早班车》的晨早新闻节目中,以一种优雅的节奏,将世界风云变幻化成一个个小故事,从她嘴中娓娓道来。学术界说,她的“说新闻”为中国新闻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后来,又来了一个叫陈晓楠的气质美女,举手投足如行云流水,透出淡淡的书卷气。巧的是,这两位都姓陈的美女是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的同门师姐妹。于是,不仅《凤凰早班车》成了新闻界争相学习、模仿的样板,连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也成了怀有新闻主播梦的年轻人聚集的地方。



    2001年,一个叫杨舒的昆明女孩子踏进了北京广播学院,这时,外语系早已改名成了国际传播学院,杨舒是学院内英语播音与主持01级新生。因为喜欢英语,她报考了这个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才想到搜索这个学校的资料,了解后突然发现,天哪,原来我要走上电视这条路了,于是在心里埋下了一点点憧憬。



    不怕镜头



    这是个活泼开朗又有点敏感的女孩子,常会为细枝末节牵动情绪,把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在班里她属于调皮爱闹那一挂的,会在同学面前模仿不同的老师。回宿舍,跟舍友们拿个小DV自拍搞笑短剧,扮个夸张的角色,然后自己剪辑剪辑,自娱自乐。有时她也会静下来想一想,我毕业以后干嘛啊?



    大三的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中央电视台一档英语节目需要外景主持人。在广院这个广电专业的最高学府,总有些闲不住的年轻人,等不到毕业就跃跃欲试,找媒体打打杂也会有满足的喜悦。而眼下央视的这个机会却很难得:进国家电视台,一步到位做主持人,这是毕业也难找到的工作。老师鼓励学生们前去面试。杨舒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有机会就去试试吧,于是成为四五十个前去面试的学生中的一员。



    面试题很简单:模拟主持一个节目,无主题,自由发挥。无主题?杨舒在脑子里搜索了一阵,无端蹦出了刚刚学过的一篇课文叫做《转基因食品》,于是拿了两个苹果,在镜头前“手舞足蹈”起来:“欢迎收看今天的节目……吃午饭的时间到了……我手里有一个看起来很新鲜的苹果,一个已经腐烂的苹果……其实这个新鲜的苹果是转基因产品,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面试的工作人员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个女孩,她竟然不怕镜头,别的同学都是一脸的僵硬,唯独她跟没事人似的表情自然。既不夸张,也不拘谨,可以说是表现得不露痕迹。而且英文也不错,就是她了!一份让同学艳羡的工作就这样被杨舒“不露痕迹”地拿走了。



    少儿版《鲁豫有约》



    杨舒平时是个在班里不太出风头的人,突然露了这么一小手,同学们都有点讶异。杨舒自己倒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因为自己从小到大都是很爱演的人啊。



    小时候,杨舒基本就是在少年宫渡过的,早上一门课、中午一门课,下午一门课,学唱歌、跳舞、手风琴、钢琴、写作、滑冰……杨爸爸杨妈妈望女成凤,要把杨舒培养成十八般武艺,样样全能。虽然那时候小杨舒经常紧紧抓着自己的床角,杀猪一样的狂嚎,说不去、不去、坚决不去,但后来,随着天南海北地忙着去表演唱歌、跳舞,因此认识了很多小朋友,也见识了很多地方,小杨舒才渐渐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



    在还不知道主持为何物的时候,小杨舒就一不留神上电视了。她在电视台的少儿节目当小主持人,每天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站在摄像机前,也没有人告诉她流程怎么走,眼睛往哪看,就告诉她去和身边的小朋友聊天就好。于是,凭着小孩子的好奇,小杨舒本色地做着这个访谈节目,说起来,这也算是少儿节目中的《鲁豫有约》吧。



    就在什么都不懂中,杨舒不知不觉练就了身为主持人最重要的基本功——在镜头前表现出最自然的一面。就是这个当时唯一没花学费学到的东西,为杨舒在若干年后赢得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在宿舍里“说新闻”



    大学三年级开始,杨舒一边读书一边开始了主持人的生涯。栏目的同事优秀又团结,节目的氛围活泼又轻松,杨舒逐渐把这个工作当成了学习以外一项乐趣。作为外景主持人,节目给了她很大的自由度。杨舒尝试自己写策划文案,向摄像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回来参与剪辑、制作,电视节目的各个环节都让她走了一圈。在这两年中,对于她最大的一次挑战是去央视四百平米的演播大厅主持儿童英语大赛。面对那么大的舞台,面对台上的选手,台下的观众,要记得掌控现场节奏,调动现场气氛,相信这种压力和杨舒日后面对的新闻直播不相上下。在这个国家级大台,在最专业的团队里,配合着最先进的电视机器设备,杨舒完成了自己对电视行业的初级入门。



    同是大三这一年,杨舒的生活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宿舍里几个姐妹终于统一意见买了电视,使她的生活朝着现代化又迈进了一步。彼时,“说新闻”的先河已开六年,那位“始作俑者”陈鲁豫小姐早已抛弃新闻阵地,扎进她至今仍声名大噪的《鲁豫有约》,而《凤凰早班车》早已成为广院所有沾边不沾边专业研读的模板。



    有了电视后,每天早晨7点,伴随着一阵铿锵有力的小号声,杨舒搭上了《凤凰早班车》。电视上的陈晓楠一头利落的短发,大气端庄、口吻自然。大师姐的榜样力量促使杨舒有事没事都依葫芦画瓢,抱着张报纸,演练演练什么叫“说新闻”。只不过,每次基本都无疾而终,没一会儿就说不下去了。郁闷的杨舒怎么也想不到,几年后,自己就走进了面前的节目,有模有样地接过了师姐的班。



    改变命运的电话



    大四快毕业的时候,有一天,杨舒接到系里老师打来的电话。一个慢条斯理的声音问道:“在北京吗?”“在,老师,有什么事吗?”“没什么大事,凤凰卫视资讯台在招主持人,你不是一直惦记做新闻吗?去不去试试?”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真是改变命运的一通电话。



    2005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旁边的凤凰会馆内,前来面试的学生挤满了化妆间。其中包括面露自信的北大、清华新闻系尖子,有从嗓音和说话的方式上就能判断出的广院播音系学生。还有人选择一直在走廊里晃来晃去,一个个房间看,探头探脑。



    “会有凤凰主持人来面试我们吗?”“探头探脑”问。顿时屋子里面“哇”的一声,这里面有期待也有惊诧。大家开始叽叽喳喳说起自己喜欢的凤凰主持人。



    “面试什么内容啊?”大家面面相觑。



    “可能报新闻吧。”



    “那你太有优势了,你就是广播学院学播新闻的啊!”有人对“播音系”说。



    这场面试极为神秘,谁也不知道等会在哪里做什么,大家得到的唯一通知就是,准时到凤凰会馆报道。



    一个身材苗条,干练伶俐的女生走了进来,手里拿了一大打今天的报纸,本来乱哄哄的屋子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她的身上。



    只见她把报纸往桌上一摊:“《凤凰早班车》大家都看过吗?”环顾一周,齐刷刷的一阵点头。没看过的也会点头,大家生怕表现得对凤凰不熟悉而被淘汰。



    女生笑着说:“那太好了,今天的第一轮试镜就和早班车有关,每个人拿张今天的报纸,挑6条新闻,不看稿子说出来,模拟主持一段《凤凰早班车》。”话音刚落,就风一般的走了。



    “Whereareyoufrom?”



    屋里顿时炸开了锅,只有十分钟的准备时间。只有杨舒有点暗自庆幸,多亏以前常看陈晓楠主持,还小小演练过,对节目形式不算陌生。杨舒默默在心里提醒自己,“抓重点,提炼新闻要素,把五个W(whowherewhatwhenhow)扩展开来,语言精炼,不要为了说新闻而说新闻”。后来杨舒才听说,面试那天,凤凰领导层全都坐在香港总部,通过卫星连线全程直击了他们的表现。



    那日面试,除了模拟《凤凰早班车》主持外,还有现场英语问答环节,面试官正是“与世界各国领导人风云对话”的凤凰首席评论员阮次山先生。当时他坐在香港总部,而杨舒他们则在北京,双方通过卫星连线隔空面试。



    那几天,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团长会议正在北京召开。前来面试的人群中一度盛传,阮先生会问到对朝核六方会谈的看法,包括怎么解读中国在六方会谈的角色。这可是全程英语作答,大家都有点坐立不安。



    进入凤凰后,杨舒曾与一同被招进来的同班同学任韧聊起这段面试经历。



    任韧问:“阮先生问你朝核问题了吗?”



    杨舒回答:“没有啊,你呢?”



    任韧说:“我也没有,阮先生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Whereareyoufrom?(你从哪里来?)”



    一年后,杨舒跟随阮先生前往美国华盛顿,进行关于美国总统奥巴马宣誓就职的直播报道。杨舒忍不住当面问阮先生:“阮先生,您当年在北京面试,有问到朝核六方会谈吗?”



    阮先生一脸错愕:“我这么善良,会这么问吗?”



    年轻是最大的本钱



    当杨舒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央视已经毫无悬念地准备与她签署正式工作合约了,这是多少杨舒的同学们梦寐以求的机会。然而也正在此时,凤凰卫视资讯台向她招手了。



    决定离开付出了两年心血的节目,杨舒当初不是没有犹豫过。节目组里太融洽了,大家感情很深,又有很多观众喜欢你,支持你,自己也小有成就感……而凤凰?一个陌生的环境,一个新的工作经验,更要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杨舒最终还是抑制不住自己对新闻的冲动,决定迈出这一步。她对自己说,年轻就是最大的本钱,大不了一切从头再来!



    即将离开北京的那几天,杨舒心情特别复杂。离开的决定是匆忙的,时间是紧迫的,还没来得及缅怀,一个生活了四年的城市,一份努力了两年的工作,瞬间就放手了,挥挥自己的衣袖带不走一片云彩。一种伤感弥漫心头,让她有点难以接受。那几天,杨舒坐在出租车里就忍不住拼命往窗外看,脑海中不断浮现着以往自己奔走于大街小巷拍外景的春夏秋冬,而现在一切已如往事如烟……



    杨舒头也不回地走了,甚至都没有向观众告别,就已经在香港开始了另一种节奏的生活。央视节目组不断收到观众询问,杨舒去哪了?



    “莫斯科首都莫斯科”



    挑战,杨舒做过充足的心理准备,只是没想到一到凤凰就彻底被击垮了。虽然是科班出身,但这里科班的少么?自己英语底子好,但这里会多国语言的都大有人在!一下子面对这个国际资讯纵横交错的平台,年纪轻轻、热情活泼的女孩突然丢失了成长中一直伴随的自信。



    夜班新闻直播是凤凰新人的训练场,从晚上10点到第二天凌晨6点,直播四档新闻:十二点,一点,三点,五点。这可是黄金时段!当然,是美国时间。



    第一次上主播台,早已习惯镜头的杨舒却还没开始就浑身冒汗。凤凰当时条件简陋,杨舒被推进一个小房间,在整面墙的绿色背景映照下,一个简单的没有靠背的小圆凳摆在中央。杨舒坐了上去,强烈的灯光照在她身上,抬头却只见机器没有人,导演们都在外面的监控室,通过屏幕注视着她,5、4、3、2、1……杨舒觉得心跳加快,脑中涌出一种强烈的紧张感,生怕会读错新闻稿。脸上挤出甜美的微笑,脚下却慌乱地控制着提字器……



    总算熬了过来,有惊无险,但令杨舒懊恼的是,特意提前背得滚瓜烂熟的稿子,却因为紧张就把“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说成“莫斯科首都莫斯科”。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为了锻炼新人,台里有意多制造一些直播感给杨舒,大事小事,只要有现场画面的,就直接切进来,逼迫他们发挥现场解说、现场翻译能力。每做完一次直播,杨舒就会去抓着前辈、领导问意见,凤凰人单刀直入,三言两语,你的弱点、缺点全部点明。杨舒像“海绵宝宝”般不断吸取着经验、教训。有时候,有些许敏感的她免不了患得患失,心情起伏跌宕,领导表扬了就美滋滋的,直播出了错就特别难过,甚至会大哭一场。这种日子在杨舒初进凤凰的几个月折磨了她好一阵子。



    被“逼”出来的凤凰人



    如果把不会游泳的人直接扔进泳池会怎么样?要么出现奇迹,要么选择灭亡。凤凰人都会是前者。凤凰员工从不分三六九等,关键时刻,无论你是老主播、新主播,谁当班就谁上。所以,凤凰人都说自己是被“逼”出来的。



    在夜班播了3个月后的一天,晚上11点,杨舒左手端着咖啡,右手拿着一摞即将播出的新闻串联单往化妆间走。发型师和化妆师同时在她头上忙活着,杨舒自己则抓紧时间熟悉新闻内容。



    11点20分,资讯台编辑部里突然传出一阵骚动,有编辑突然疯狂地跑来跑去,边跑边喊:“快!赶一条稿!”



    “先走滚动字幕!”



    “联系当地记者!”



    “叫graphic同事做地图!”



    资讯台的气氛向来是这么风风火火、咋咋呼呼,杨舒习惯了,没有特别在意。



    “闭上眼,画眼线。”化妆师在耳边对杨舒说。



    杨舒刚闭上眼,却听见一个洪武有力的声音说:“你怎么还在这里!孟买发生火车连环大爆炸了,11点半启动突发事件直播!还不快去!”急忙睁开眼,回头,资讯台台长钟大年正火急火燎的冲进来。



    条件反射般,杨舒倏地跳了起来,下一刻,顶着化了一只的眼线,吹了一半的头发往外冲。



    11点26分,杨舒坐上了主播台,耳机里传来导播冷静地声音:“Susie,4分钟,Standby!”



    夜班编辑飞奔递上了一张A4纸,一条来自美联社的短消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买,在当地时间18点24分发生铁路连环大爆炸,造成超过20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目前还没有组织承认责任。



    什么?这是唯一的资料么?四分钟后直播,跟哪个记者连线?有没有现场画面?镜头切到我,我说什么?从身旁编辑台到演播室,所有人都在“上蹿下跳”,杨舒两条腿在不住地发抖,脑子还没有从得到直播消息后反应过来,虽然有过直播经验,但这么短的准备时间,这么重大的新闻事件,这也太刺激了吧!



    当时身为凤凰卫视新闻总监的吕宁思一边整理领带,一边“飞”上了主播台,坐在杨舒身边。他刚刚做完《总编辑时间》,闻讯火速赶过来支援,他是这起突发事件直播的评论员。



    “别怕,慢慢来,咱们从印度反恐面临的挑战开始说起。”吕宁思的到来让杨舒安心许多。



    “中新社记者在线!郑浩在线!试声音……”导播通过耳机传来一条条好消息,有前方记者了,杨舒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10,9,8,7,6,5,4,3,2,1……”



    此时此刻的资讯台,尉迟琳嘉主持的《娱乐新闻报道》刚刚开始,活蹦乱跳的他还没说完开场白,就被《国窖1573突发事件直播》的音乐切断了。



    “各位晚上好,这里是突发事件直播,我是杨舒,印度孟买发生火车连环爆炸案,造成数百人死伤……”



    事后有一天,尉迟琳嘉跟杨舒说,那天晚上他正在家悠闲地吃着薯片,津津有味地看着自己主持的《娱乐新闻报道》,哪知还没说两句,画面就被突然切断,“再接着,你就出来了!”尉迟一脸郁闷地指着杨舒说,“这怎么回事?我眼睛都掉下来了!”



    是错觉么?



    后来突发事件直播做得多了,杨舒渐渐爱上了这种刺激,爱上了这种从台长到编辑、主播、导演、前方记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里应外合的团结与默契。而每天都在主播台上看着世界的“热闹”,让杨舒的心里开始蠢蠢欲动。虽然工作是与新闻事件同步的,可以第一时间听到、看到记者们发回的一手资料,可这还是“隔岸观火”啊。于是一年中的那几天公司年假,杨舒格外的珍惜,把这当是“接地气”的好机会。那些平时挂在她嘴上的地名都成为了她度过年假的最佳首选。



    2008年11月4日,一个注定要在美国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日子:在这一天,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击败了他的共和党对手麦凯恩,美国由此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这件大事发生的时候,杨舒正在美国见证历史。她早早就计划好了这次的美国大选自由行,与10月底就迫不及待地跨上背包独自上路。



    在大都会纽约,她走上被金融海啸击垮的华尔街,看雷曼总部大楼的人去楼空,看聚集在街上的人们表达愤怒;在华盛顿,看国会山的草坪为迎接新主人提前修整,看贴有奥巴马贴画的汽车呼啸而过,看投票站的墨西哥裔选民对奥巴马的狂热;还有革命老根据地弗吉尼亚、宪法起草地宾夕法尼亚的费城,沿着这条雄心勃勃的路线,杨舒一边游山玩水,一边深切做了一番实地观摩。



    回港后不久,杨舒就接到通知,自己将在一个月后随队前往美国,参与奥巴马就职典礼直播报道。美国东部时间1月20日,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在华盛顿就职。再次回到这里,杨舒自信满满地坐在凤凰卫视设在华盛顿的演播室,带领全球华人共同见证这一历史。



    刚进凤凰的时候,杨舒天天都在苦恼,怎么能别在直播中出错?怎么让自己这个小丫头变得更专业?渐渐的,忙碌充实的工作让杨舒忘记了庸人自扰,直到有一天,她拿到了一组新拍的宣传照,突然愣住了,照片上的人是自己么?没有了像以前一样,嘴角咧到露出八颗牙齿的傻笑,微微收敛的面庞竟隐隐透露出一丝成熟与恬静,是自己的错觉么?



    “今天没有发型师”



    2008年,《凤凰早班车》改版,需要一个清新朝气的面孔,杨舒经过三年的兜兜转转终于和这个颇具缘分的节目合二为一。



    网络的发达,媒体大环境的改变,促使新闻节目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凤凰卫视的王牌节目,《凤凰早班车》决定大幅度加大信息量,除了保留传统特色版块“早班车读报”外,节目将加入一个集合网络新闻的新版块——“国际媒体扫描”。只是内容加了,人手可不加,《凤凰早班车》的编辑只有三个人,每天四点钟就到公司,开始为节目忙得不可开交。准备新版块……主持人上吧!



    于是,每天浏览《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朝鲜日报》、日本共同社等等东西方媒体网络版,挑选新闻,及时补充各类媒体的信息量和观点,编译新闻,记下要点,转化成语言……这些光荣的任务就都是主持人自己的了!



    晨早节目的准备时间总是特别紧张,从凌晨报纸热乎乎地送到,到最后节目的播出,一分一秒都要计算精准,容不得任何人、任何环节自由散漫。



    七点钟的节目,杨舒每天要凌晨四点到公司,努力抗拒着睡眼惺忪,快速翻阅报纸,上网浏览世界各大媒体新闻。有时候一不留神,不自觉沉浸在一个个报道里看得入迷。只听编辑们一个个追魂电话打来:“喂喂~~喂~~杨舒,别沉迷在网络世界了,快把翻译好的新闻送过来!”立即回神,手忙脚乱地继续赶工。



    六点钟一到,杨舒一边进入化妆间,一边拿着厚厚的自己刚挑选的新闻,趁最后的时间理解消化,组织语言,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每一天,每一次,节目开播前,每个人的弦都绷得紧紧的,随时挑战着极限。



    这一天,杨舒如往常,左手拿着厚厚一摞报纸,右手拿着的是另一摞网络新闻,三步两步跑到化妆间,往面前的桌子上一放,准备最后的冲刺。杨舒刚坐下来抬头一看,镜子里是化妆师一张焦急又带着同情的脸,只听他说:“发型师karen凌晨重病送了医院,要晚一点才能到,今天没有发型师了!”



    什么?!杨舒霎时有点懵了,看着镜子里自己的脸,又看着手上小山一样高的报纸资料,有股热乎乎的东西从眼睛里流了下来了……



    从那以后,杨舒学会了化妆和弄头发,她自己评价:“至少看得过去”。



    瞬间记忆的疯狂



    2009年,凤凰卫视资讯台搬入了新的演播大厅。《凤凰早班车》再也不用挤在狭小的“狗洞”(凤凰人对旧址录影室的昵称)里录节目了。地方大了,也漂亮了,设备先进了,但也难搞了。



    新址新演播系统启动后开播《凤凰早班车》的第一天,连公司路都没太记熟的杨舒,好不容易七拐八拐地从化妆间摸上了主播台,一边试设备,一边和编辑、导演热烈赞叹着新大楼的气派,新系统的先进。



    因为都是在新系统初次上手,所有人都有点紧张,也格外认真小心,心中默念要领,祈求别出什么差错。



    导演和编辑显然对新环境有点陌生,时不常的出个小错,然后一惊一乍地在主播台和导播间跑来跑去。杨舒一边翻着刚递上来的新闻手稿,一边看着他们笑道:“要是今天机器不灵了就好玩了!”



    有没有人说过,人千万不能在关键时刻开玩笑!



    开播前五分钟,杨舒整装待发,气定神闲地等着导播的命令。通过耳麦,她听见导播间里正大呼小叫地说提字器坏了,抬头看看前面,提字词一闪一闪的,确实一直没显示出正常画面。



    杨舒通过耳麦,跟导演开玩笑:“你们别整我了,赶紧把提字器调一调。”



    导演突然很紧张地说:“我没跟你开玩笑,我特别严肃,提字器真的是坏了。”



    杨舒倒吸了一口气,只觉肾上腺素迅速开始飙升,手微抖着翻着稿子,大脑则陷入疯狂的记忆。这是老天作对么,怎么今天的新闻里,没新闻画面的这么多,数字也这么多!



    也许人在危急情况下记忆力是超常的,那一天,杨舒真的是靠两条新闻间隙的瞬间记忆,把一个小时的新闻背着完成的。节目终于完成的那一瞬,演播间的导演、编辑终于松了一口气,简直有点崇拜她了。



    在凤凰呆了六年,杨舒回头望望,有时感到不可思议。想想自己第一次上主播台时的惶恐,紧张到把“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说成“莫斯科首都莫斯科”,她只想哈哈大笑。



    这六年,亲身接触着世界风云变幻;用心地去思考新闻的深度背景和联系;对于自己一直很白痴的经济领域,她花力气、挤时间去学习相关课程;对于自己主持的专题节目,她拼命争取机会参与策划、拍摄、采访、文案……突然,她想起了多年前,自己傻乎乎地在大学宿舍里学着陈鲁豫、陈晓楠,经过亲身“说新闻”的体验,她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当年自己永远都模仿不下去。



    “说新闻不是凭空而来的风格,而是功力到家之后的行云流水”



    杨舒的父母曾经怎么也不相信屏幕上那个端庄大气的女主播就是自己的女儿。经过六年的历练,她在观众的目光下完成了向专业新闻女主播的蜕变,淡定从容,荣辱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