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章 潇湘楼馆
    唐志让张浩把徒弟们的执勤安排好,空出晚上的时间来读夜校。他自己胸无大志,却好为人师,想让自己的弟子有出息。刚好这帮家伙雄心勃勃,想出人头地,我就成全你们。古代读书人有三乐,其中一个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所以蒋委员长喜欢自己的学生管他叫校长。不知道为什么唐志也好这口,大概是习气作怪。还有桌椅板凳,因为学生不多,大概先做个20来张就差不多了。没有教室就先在自己的大厅,以后再安排其他地方。



    上午来福把庄园的管事李贵和铁匠老张头请来,唐志专门给他们讲解豆腐、豆芽、铁锅、折扇的制作方法,当然少不了课桌和自己的书桌。豆腐和豆芽可以在庄园里生产,早上拿到长安城里卖,得月楼、唐府和姐姐那里每天也会消耗不少,如何保密就是李贵的事了。



    折扇是装x利器,唐志也不可能放过,更重要的是后世有一个群舞《纸扇书生》,要用折扇。至于潇湘馆没有这么多男艺伎,那也不要紧,唐志那帮狐朋狗友正好可以派上用场,另外唐志还准备搞其他节目,都要他们亲自上阵。



    折扇可以用竹子和木头制作,因为没有机械,全靠手工,所以生产不易,好在唐志目前只要几十把,问题不大。折扇选用材料,越选越精,极奇穷巧。扇骨有用象牙的、玳瑁的、檀香的、沉香的、粽竹的,以及其他木料的。白纸折扇的制作流程之扇骨的制作需要经过削切、晒、煮、晾、钴孔、打磨等十余道工序。扇面最好用宣纸,不过现在没有,只有将就一下。



    纯手工小铁锅打造不易,唐志因为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对章丘铁锅映象深刻。它的优点在于有益健康,补血补铁,炒出的饭菜也格外香。一道简单的清水炒鸡蛋,便能看出其特点,不放一滴油,就能做到丝毫不粘。它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实在费力费时,一般需要至少四五个小时,经过12道工序,一千度以上高温锤炼,经过三万多锤锻打,才能打造出来。



    这些事都交代完毕,李贵跟唐志说起庄园的事情,对于唐志要求扩大养猪不以为然,现在的猪肉有一股腥臊气,大户人家都不爱吃,赚不了几个钱,还不如养羊,养牛。



    “隔壁上官家的猪养得不错,肉质又白又嫩,没有难闻的气味,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养的?”李贵道。



    “很简单啊,他们把猪阉割了。”唐志道,“阉割后的猪好吃懒做,不爱动,爱长膘,味道鲜美。”



    “原来是这样!”李贵一拍大腿,“我说呢,这上官家藏着掖着二十年,瞒得滴水不漏,没想到让九郎一语道破。”



    唐志这才发现自己说漏嘴了,心里默念:“老猪,老猪,千万别怪我,都是那上官家干的缺德事,以后断子绝孙就是他们家!”



    以前打屠佬杀猪前都会先念叨几句:“老猪啊老猪,千不怪万不怪,就怪供销社的王经理,是他要你的肉啊,以后有事找他去!”不是迷信,只是图一个心安。抗美时期打冷枪,老英雄开枪之前也会念叨一句:“活了这么久,你也要好好休息了。”呯一声,对方永远休息了。



    李贵兴奋不已,恨不得现在就回去把那些老猪都阉了。



    唐志道:“别急,这个猪饲料也有讲究。”



    听到这里,老张头赶紧道:“少东家,要不我回避一下?”



    唐志摆摆手,“不用,都是自己人,今后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你,不相信你相信谁呀?”



    老张涨红了脸,搓搓手道:“不敢当,不敢当啊!”李贵拍拍老伙计的肩膀,让他安静下来。



    唐志开始给李贵介绍猪饲料的轻度发酵技术。由于发酵料可以调理猪的肠道,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下降便秘和拉稀的现象,同时发酵料内的益生菌可以出产很多的消化酶,对饲料进行预消化,提高了饲料的使用率。这样的猪用料少,出栏快,今后唐志造肥皂的油脂就指望这些老猪了。



    还有高温堆肥技术,豆渣可以喂猪,猪粪和人粪可以制作堆肥。堆肥是利用作物秸杆、杂草、树叶、泥炭、垃圾等等为主要原料,混合人畜粪尿等,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经发酵腐熟而成的有机肥料。



    堆肥比后世的化肥强多了,化肥对于土壤的伤害很大,严重破坏了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让土壤中的微生物越来越少,相应的病虫害越来越多,所以需要用的农药也越多。造成的后果就是病虫害变异,对农药的抗性越来越强,于是需要更多的农药,这样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而堆肥就是利用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促进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本质上是一种发酵过程。堆肥培养土壤生物,增强植物的根系生长,而且完全是原生态的,这是西方农场花了很大的代价才吸取了教训。



    还有蚯蚓养殖养鸡技术?养蚯蚓?这算什么事?可以喂鸡下蛋?这个可以。唐志也是因为没有肉食大家营养跟不上不行,每天豆浆鸡蛋最好。



    唐志说了这么多,旁边巧云全部记录下来交给李贵,李贵小心翼翼收入怀中藏好,这都是值钱的宝贝,以后依靠这些,庄子里的收入就可以翻番。



    处理好庄园的事,送走二老,吃过午饭,唐志朝潇湘馆走去。潇湘馆如何起死回生,这个还得和管事的顾四娘谈一谈,该怎么办她应该最清楚。不过唐志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其他不说,唐诗宋词还是记得不少的,拿出来给姑娘们唱就是了。死亡经历的那次电影回放,前世所经历的一切都历历在目,纤毫不差,这些都存在唐志的脑海里。



    潇湘馆是一栋装饰艳丽的三层建筑,门上挂着两个高大的灯笼,匾额上“潇湘馆”三个鎏金大字气势非凡。大厅的燕如姑娘见唐志进门,摇摆着娇柔的身躯,堆起抚媚的微笑迎上来:“九郎来了,前些日子听说九郎摔下马,可把奴家担心死了。菩萨保佑,几天不见小郎君越发显得俊俏了。今天想请小娟姑娘陪酒?”



    燕如梳一个涵烟笼雾灵蛇髻,插一支珍珠紥就斜飞凤簪饰,虽是不多几件,而珠光宝气晔晔照人。燕如的身份是大堂经理,整个大厅都在她的掌控维持之下,主要职责是调动大堂的气氛,让客人宾至如归,同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一般人可干不了这个活。



    小娟是潇湘馆的清倌,长得千娇百媚、仪态万千,嗓子哀怨婉转,动人心魄,把唐志的魂儿都勾走了。只是她性子冷傲,一般人瞧不上眼,唐志的前身也是个贱骨头,越是对他冷淡他就越来劲,花钱无数,竟然连小手也没摸到。



    “不用了。”唐志摆摆手,“我到三楼去,你让四娘和乐师吴先生过来一下,我有正事要谈。”



    燕如点头应承,发现今天唐志与以往不同,也没往心里去。找四娘?大概潇湘馆生意太冷清,唐九郎也有点着急了。



    唐志带着张浩在三楼一个包厢坐下,这里是他们几个纨绔专用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安排客人。潇湘馆大厅的设计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别处都是进门一个大厅,对面一个楼梯通向二楼、三楼,这里的楼梯都是在两边,前面一个大舞台,大厅摆了不少桌子,倒很像后世的戏园子。



    据说大楼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仿造拂菻(拜占庭)的戏剧院,所以成了现在这幅模样,居高临下,确实少了很多气氛。现在舞台上一个姑娘在弹琵琶唱小曲,旁边几个乐师伴奏。唐志仔细听了一会儿,唱的好像是一首诗歌,这个时候“词”这种长短句还没有盛行。



    在古代“伎”和“妓”是不同的,伎是技术、技巧的意思,古代将那些从事乐舞职业的艺人称为“伎”,只是“伎”重伎艺,不分男女,有伎艺人、伎乐师。后世日本还有歌舞伎。伎艺可以理解为文艺工作者,歌星舞星;青楼为剧院、歌舞厅,高级会所。



    只有娼妓是卖身的,歌妓舞妓卖艺不卖身的俗称为清倌人,如果两者都做的又叫红倌人。事实上在唐宋甚至元明时期,青楼都是风雅场所,直到清朝青楼才被等同于窑子了。而青楼的清官人都是青楼的主角,靠其名气吸金。那么意味着青楼很多时候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随便什么人都能见到青楼名角的,除了大把花钱,还要有才气,这样青楼才不会掉价。



    青楼作为一个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所,而唐宋时期,文人雅士把逛青楼作为一种风雅,导致很多诗词作品源于青楼。他们与青楼名妓关系密切,甚至惺惺相惜,彼此相依,相互欣赏。



    唐高祖设教坊,隶属太常寺,专门管理雅乐以外的乐舞百戏。设在长安的两个官方的“教坊”,是在普通人民中间传播这种“上流社会”音乐风气的主要机构。其中一个教坊专门从事歌唱,而另一个教坊则专门从事舞蹈。



    教坊里的那些天才的乐工、歌伎以及舞伎的社会地位与“官伎”——最高贵的一种艺伎——的社会地位很相似,她们被训练来演唱非正式的音乐,供人享乐。新音乐首先从教坊的乐人那里传播到那些独立的高级妓女当中,再由此传入下层娼妓中,最后通过市井放荡浮华少年,融进唐朝文化的洪流之中。



    这些从事演唱流行音乐的美女们潜心钻研最新的曲调,为原来受到欢迎的曲调填写轻快明艳的歌词。像《放鹰乐》、《泛龙舟》、《破南蛮》、《绿头鸭》以及其他一些流行的曲调,都是属于她们演唱的乐曲。她们演唱的乐曲在朝野上下备受赞赏



    随着大唐征服之地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异域音乐也进入大唐,特别是一些民间歌手和云游诗人,他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民歌和舞蹈,深深地扎根在长安这片肥沃的土壤中,形成另外一股最炫民族风。



    因为唐朝的时候私人开办的青楼大发展,急需大量的伎乐人才,教坊培养出的弟子太少,所以很多青楼开始自己培养,潇湘楼馆也买了不少童男童女。



    唐志等了很长时间才等到顾四娘和吴老头。这段时间顾四娘的心情很糟糕,这帮小子根本不懂行,也敢盘下这栋大楼。馆里的生意不好,隔三差五来骚扰,今天这唐九郎也来了,四娘不胜其烦。不过没办法,谁叫他们是股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