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礼结束,接下来就是迎娶崔家慧君了,这在长安也引起轰动,年初迎接昭武四女,现在还要娶崔家二房嫡女,再也没有比这更荒唐的了。崔家的娘子军觉得没面子,结婚前先有四个小妾,这也太欺负人了!慧君的姐妹放出话来,这唐九郎要敢来,乱棍伺候!有的姐妹还说,唐九郎敢来,罚现场作诗,做不出来就抬空轿子回去吧!
这些话风传到唐家这里,大家都有点担心,唐九郎不怕作诗,就是这群婆娘的棍棒不好躲,有道是乱拳打死师父,两手难敌双拳,更何况这么多人呢?
唐志的狐朋狗友多,当然不会让他受罪,他们扬言,崔家的娘们敢出来,全部捉回去作压寨夫人!至于出题作诗,这是志哥儿的强项啊,潇湘馆的诗是怎么来的,谁怕谁呀!
唐志自己却是有苦说不出,这棍子自己倒是不怕,最多挨两下,受点皮肉之苦,就怕这当场作诗,还要现场版的,谁知道那些娘们出一些什么刁钻古怪的题目?
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这次当然要比上一次热闹,除了腰鼓队,舞狮队,还增加了军乐队。这次是军乐队第一次亮相,作行进表演,演奏的是《运动员进行曲》。
从汉朝到大唐,结婚的习俗和后世都不一样。古代行婚礼时侍儿以纱扇蔽新妇,新妇用扇遮脸,交拜后去之,曰却扇。用蒙头遮面,其用意有两种:第一是“遮羞”,第二是“避邪”。新娘盖面的东西除盖巾外,还有扇子。新娘自出阁大礼起,就要一直拿着扇子,用以遮面,直到跟丈夫单独见面时才能放下扇子。
侍女所执的扇子多寡也有讲究。六扇是说六个侍女开道,两扇只有两个,一般百姓是不能有侍女拿扇子的,只好新娘自己拿着。在古时普通百姓家都是开两扇门,大户人家开四扇,而官府和衙门一般是六扇,因此两扇代表普通人家,六扇是至高身份的象征。
东汉至唐朝的婚俗,贵族男女成婚时洞房都不在室内,而在“青庐”。青庐就是用布幔搭建的临时帐篷,一般设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踏入青庐。《孔雀东南飞》里的“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描述的就是婚礼的场景。
新娘盖红盖头这一个习俗的做法是新娘出嫁的时候,上轿之前,戴上红盖头。到了新郎家拜堂的时候,或者是进了洞房之后,让新郎官用秤杆子或者扇子等东西调开,这种做法,最开始的时候是源于东汉末年。
东汉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很多人来不及履行繁琐的婚姻仪式,遇到良辰吉日的时候,就快速的结婚。这种婚礼相当于裸婚,不符合当时的程序,所以用纱布蒙住了新娘的头,脸用来遮羞。这在当时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后人却把这些事情当做一个习俗,并且流传了下来。
唐朝的新娘也不是穿红衣裳,而是穿绿色的,这让唐志有点受不了。所以他想来了个移风易俗,把明朝婚礼那一**出来。
明代至近代四百年间,男子娶妻俗称“小登科”,可以穿状元官服,新嫁娘则用凤冠霞帔。状元服是由红色的九品官服变化而来,帽子为乌纱帽,插宫花;凤冠为古时妇人至尊贵之首饰,汉代惟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之首服,饰以凤凰。其平民嫁女,亦有假用凤冠者,相传谓出于明初马后之特典。
凤冠为妇人至尊首饰,这时新娘戴这个会引起物议。唐志当然不能自作主张,他写了一份密奏让李威交上去。奏曰:
男女之礼,人伦之本,风教之始也。礼经三百,威仪三千,乃谓冠婚、吉凶是也。故繁其文,隆其节,严男女之别,固夫妻人伦。男之得意,莫过于状元;女之尊贵,莫过于鸾凤。恭请圣人恩典,特许婚礼大典时,新郎着状元官服,新娘戴凤冠霞帔,感激涕零。
唐志七拼八凑弄出这篇奏折递上去,没想到李治居然同意了,还专门让曹力士送来状元服和凤冠霞帔,这让他大喜过望。
为了体现婚礼的庄重,唐志还把西式婚姻的婚礼誓言加进来了。当然没有牧师,换做婚礼主持人。
主持人:某甲,你是否愿意娶某女为妻,按照先祖的教训与她同住,和她结为一体,爱她、安慰她、尊重她、保护他,像你爱自己一样。不论她疾病或健康、富有或贫穷,始终忠於她,直到离开世界。某甲,你是否愿意?
某甲:我愿意。
主持人:某女,你是否愿意嫁某甲为妻,按照先祖的教训与他同住,和她结为一体,爱他、安慰他、尊重他、保护他,像你爱自己一样。不论他疾病或健康、富有或贫穷,始终忠於他,直到离开世界?
某女:我愿意。
主持人:请新郎新娘交换信物。
男女双方交换戒指。戒子一般用黄金打造,圆形。黄金永不生锈、永不退色,代表婚姻持久到永远。是圆的,代表毫无保留、有始无终。永不破裂。
唐志前世对于电视电影里的西式婚礼誓言映像深刻,也希望有这么一个女人和自己朝昔相伴,至死不渝,可是太难了。后世年轻人的价值观极度扭曲,缺乏责任心,对于婚前誓言嗤之以鼻:“想到要和一个男人生活一辈子,那简直太恐怖了。”
娶妻意味着什么?家庭,责任,从此扛起一个家,这里有你的父辈,爱人,孩子。婚姻决不单纯是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家族的大事,它出发于家族的利益。婚姻乃是保持和延续家族的手段。古谚云: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男婚女嫁始能组成家庭,才能繁衍后代,家族长辈生有所养,死有所葬,家族的宗庙才不至断了香火。
西式婚礼中还有抛花束、切蛋糕、倒酒塔,特别喜庆,唐志全都加进来了。
这次唐志的家人很给面子,全部集中在公馆等待新娘的到来。前一日,女方遣人为新郎整理新房,当然那个青庐就不用了,一切按照后世的来。
迎亲当日天刚亮,唐志的父亲唐善识告知宗庙,端坐於正厅中间南向。唐志盛服,立於父位之西少南、东向。
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拜即是俯身行拜礼,兴即起身,拜兴两次。礼毕,执事者将酒注入酒盏中递给唐志,他将少量酒洒在地上用以祭祀,后将杯中剩余酒小饮。饮罢,将酒爵递给执事,起身,立于父前。
唐善识命之曰:“厘尔内治。往求尔匹。”
唐志对曰:“敢不奉命。”
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唐志一一照做。然后出家门,以二烛为前导,媒人带领唐志和迎亲队伍,骑马前往越王府。
当日,慧君的亲戚也相应作了出嫁的程序。
唐志一路吹吹打打,鞭炮齐鸣,来到崔家院子前,住在附近的住户都出来观看,他们的劲头比刘丹这个新郎还足,大家都想看看这女方家是如何为难唐九郎的,也想看看这新式婚礼是怎么回事。
崔家院门关闭,只留了一条缝隙,唐志的那帮哥们全都到齐,个个骑着高头大马,全副武装,威风凛凛,由李思顺带领。这帮家伙都到了发春的年纪,崔家女儿金贵,他们是真想抢个媳妇回去。
李思顺领着一群恶少来到门前,大声喊道:“新郎官迎娶新郎,快快开门。”
门后一群孩子闪着眼睛,大声嚷嚷:“给钱!给钱!”大家一看,全是小屁孩,都泄了气,这崔家的娘子军怎么没来。李思顺早有准备,从兜里抓出一大把铜钱往里一撒。
轰的一声,孩子们都撅起屁股抢钱了。如是三番五次,孩子们拿着钱一哄而散。这时一个大孩子嘶哑的声音响起:“作诗!作诗!作的诗不好不开门!”这声音大概处于变声期,像老鸭公叫,忒难听。
呃……就开始了?咱打架还行,作诗还得九郎出马。唐志来到门前,沉思片刻,吟言:
“银阙瑶台秋水长,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府门今始为君开。”
唐志一时间哪里去找这开门诗,情急之下把后世被网友玩坏的这首诗的上半阙搬出来了救急。当然这时不能说蓬门,人家杜甫说是自谦,你说是骂人。
门后一阵忙乱,叽叽喳喳一群女眷声音,等了片刻,这个鸭公的声音又响起来:“姑娘们说不行,这首诗只有上半阙,还有后半阙呢?”
嗯?这都能听出来?唐志当然不能把杜甫的下半阙念出来,那是款待客人的。于是搜肠刮肚,编吧编吧,把下半阙凑了出来:
“红衣一袭怜娇软,梨靥双涡惜嫩香。
天公酬得佳人意,嫁个多才好婿郎。”
众人一听,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自卖自夸。过了一会,门内脚步声响起,几个仆人把门打开,刘丹一行进入院内,来到主楼之下,慧君的父亲崔彬、母亲郑怡、越王李贞和宾客在一旁等候。
执事将雁和礼物陈放在寝户前的厅中。唐志上前行晚辈礼,曰:“某受命于父,以兹嘉礼恭听成命。”
崔彬答曰:“某固愿从命。”
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唐志如令行礼。崔彬和众主人全都离开入席。
下一步就该由赞礼引导去见新娘了。这时崔府的娘家女眷把唐志一行团团围住,不让他们进去。慧君的姑姑道:“我家的君儿正在洗漱打扮,还得很长时间,你看怎么办?”
其他人都叽叽喳喳起哄,姑娘还没有收拾好,要不你明天再来?一时间唐志的耳边突然好像有几百只鸭子叫唤,满头黑线。
“停!”这不是要催妆诗吗?其他诗没有,催妆诗要多少有多少。
“我作催妆诗,让慧君快点,你们看如何?”
“三首,要三首。”
“行,三首就三首。”
……
三首催妆诗做完,慧君还没下来,大家都不耐烦了。于是程伯信四个傧相指挥大家齐声吼叫:
“新娘子,催出来!”
声音整齐划一,显然是事先操练过的。不久,慧君顶着红盖头,在伴娘的扶持下款步姗姗下楼来。
接到新娘子,车队调整好,还有很多送亲的队伍跟在后面,那些山东世家和添过妆的家族又来送嫁了,几十辆车跟着,让崔家觉得倍有面子。
车队开动不久,前面女方纠结一大批人,挡在道上,不让新郎的车子过去,想过去也行,留下买路财,谓之“障车”。于是臭铜开道,十贯钱散出去,大家都让开道了。
唐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折腾一天,总算把慧君娶回家了,接下来就是还有流程要走:
1、新人走上红毯之后,金童玉女在其身后开始抛撒五谷杂娘;
2、跨火盆:新郎和新娘共跨火盆,表示去除身上晦气,福气会从天降;
3、跨马鞍:新郎和新娘共跨马鞍,可保一世平安;
4、跨米袋:新郎和新娘日后生活丰衣足食;
5、三箭定乾坤:新郎以射三箭来肯定这份姻缘;
6、却扇之礼:即使新郎掀起盖头,新郎却扇也不能撤去;
7、婚前誓言,交换戒子。
8、三叩九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9、结发之礼:双方将头发剪下一缕,然后用红线绑起放入同一个锦囊;
10、交杯酒:交杯同饮,一生相随。
这次唐志唐志的婚礼搞了不少新花样,文工团的乐队奏起了《婚礼进行曲》,因为玻璃杯造出来了,还特别搞了一个红酒杯塔,现在的玻璃杯可是个稀罕物件。就是交换戒指的时候出了一点状况,本来是恬恬把戒指送上来的,可是恬恬走路慢慢吞吞、磨磨蹭蹭,最后还是在元珍的催促之下才不情不愿把戒指送上来。
唐志的酒席摆了几百桌,因为来的人太多,别墅基本都摆满了,每桌两瓶白酒,让那些老酒鬼心花怒放,有人才第一次品尝到唐家的白酒。老一辈由唐志的父亲敬酒,来的乡亲由李贵负责,唐志只敬自己这一辈的,即使是这样也转了几十桌,累得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