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长期以来作为首都、陪都积累了巨量财富和重要的政治意义。正所谓树大招风,虽然有众多关塞把守,但是当天下大乱时,进攻洛阳是产出远远大于投入的行为,洛阳在历史上多次战争的摧残,以至于几度被毁。东汉末年董卓从山西进入洛阳掌握朝政,后向西逃往长安,毁灭性的破坏了洛阳;此后,八王之乱爆发,洛阳分别在302和304年两次受到战乱的破坏。311年匈奴人刘耀进攻洛阳,晋军十二败,洛阳被刘耀、石勒的部队抢掠后惨遭焚烧,从此城头变幻大王旗,变成了各个强权之间的边界和互相争夺的战场,洛阳一度成为一座空城死城。
洛阳的最后一个大发展时期是在唐朝,特别是武周时期,很快唐朝由盛转衰,756年唐安禄山在洛阳称帝,757年郭子仪收复洛阳,760年史思明攻破洛阳,761年唐借兵回纥收复洛阳,回纥军队劫掠三日,之后洛阳开始边沿化了,再也没有占据历史的中心舞台。当然,很重要的原因是长江流域成为经济中心,另外一点就是北京代替西安成为抵御游牧民族的最前沿。
唐志在洛阳有很多店铺,主要是销售唐家镇出产的商品,这里是商品集散地,兴业银行,兴业报社都在这里有分行。因为广州的水稻和甘蔗种植遭受重创,白酒和白砂糖价格上涨,让泉州公司的各大股东狠狠地赚了一笔。
古丽带着孩子乘船离开洛阳走运河,唐志和慧君走陆路经过方城古道到南阳,这也是为了熟悉大唐的山川形势。
南阳盆地和河洛平原的地形差不多,也是群山拱卫,安居中国腹心地带,北为伏牛山,东为桐柏山,西依秦岭,南部为大巴山余脉,东南部为大别山,东南方通过随州走廊与江汉盆地相连。
虽然南阳盆地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但它东面通往中原的道路还是较多的。这主要是由于伏牛山脉与桐伯山脉在这里并没有严密的对接起来,双方之间仅仅依靠一些断续的丘陵相连。而这些丘陵之间就形成了多条道路,使南阳盆地与中原地区的地缘关系日趋紧密。连接伏牛山与桐柏山之间这些断续的丘陵,就是方城古道。
西周周成王时,封文武先师鬻熊之曾孙熊绎于荆蛮,为楚子,居丹阳,这就是楚国的来历。春秋时期楚国扫荡了南阳各地的诸侯国,和中原几次争霸都失败了,为了抵抗中原诸国的进攻,楚国在连接伏牛山与桐柏山之间这些断续的丘陵修筑长城,用于防守。楚人所修筑的马蹄形的长城被称之为“方城”,连接河洛和南阳的这些古道称为方城古道,其中最主要的一条经过后世的方城县。
除了方城古道,南阳盆地还有一个重要的道路,就是通往关中的“商於之道”,从南阳进入关中的武关就在这条路上,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在这里进行了很多次大战,丹阳之战楚国大败,加上后来的蓝田之战失去汉中,彻底排除了楚对秦国核心地区关中地区的威胁,并且掌握了对楚军事行动中的战略主动权。而对于楚,失汉中几乎等于失去了西边的门户,此后遇秦必败的恶性循环开始上演,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楚的最后败亡正是由丹阳、蓝田两战开始的。
南阳是唐家棉花种植基地,唐九郎的很多关系户都在这里置办了田地种棉花,还建起了棉纺织厂,唐志的三伯唐同人在这里负责。因为去年南阳棉花丰收,出产的棉布对南洋经济冲击很大,很多再加纺织的农户破产,所以纺织厂招收了很多年轻女工。唐志专门视察了车间、食堂和宿舍,因为唐志特别强调改善职工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加上唐志的父亲常常来这里检查,这里还专门成立妇联和工会,职工的权益还是能得到保障。
这里还有一些已婚妇女,为了让她们无后顾之忧,纺织厂还开办了幼儿园,学校,招收本厂和附近的工人子弟。为了防止物议沸腾,女工还有专门的宿舍和院子,请了一些老妈子守门,外围还有工厂的保安,暂时没有出什么安全事故。唐志特别强调八小时工作制,一般情况下不能加班,这也是为了保障女工的身体健康。为此唐志为了缓和劳资关系特别制定制定劳动法,就是为了防止发展出工人运动。
因为唐志手里有超前的黑科技攒积了大量的资本,加上大唐的市场够大,不需要经过西方工业的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去年南阳的棉花和桑树种植扩大了几倍,长安和南阳物廉价美的铁器、纺织品、丝织品等等依靠汉水,长江、黄河和淮河,辐射到全国各地,猛烈冲击着当地的手工业者,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兴业公司的商品完全占领了市场。
南阳纺织厂的麻布、棉布、缫丝厂的丝绸,河套和鄯州针织厂的毛衣质量比传统工艺好了一倍,价钱却少了一半,让很多心灵手巧的织女断了生活来源。现在一些大城市的布行和绸庄因为贩卖兴业公司的布料和丝绸被一些妇女堵过,有些地方甚至发生过纵火事件,可见人民群众对于这些物廉价美的商品是深恶痛绝的,也造成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因为这些商品打的是“九郎”的商标,她们连唐志也恨上了。唐志总想着避免尽量减轻原有的社会秩序的冲击,但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对于小农经济的冲击是怎么也无法遏制的。
大唐的南阳、汉中、安康和上庸,桑蚕、缫丝、丝织手工业都很发达,巴蜀地区就更不用说了,蜀锦天下闻名,这时的蚕桑养殖业主要在青、兖、荆、雍四州,刚开始传到江东。直到南宋时期宋室南迁,大批北方官民将北方的栽桑、育蚕技术带到江南,江浙地区才获得了中国最重要的蚕丝产地的美名。
南阳缫丝厂的蚕丝原料是不缺的,再加上唐志正在叫人研制滚筒印花技术,如果成功就能生产处更加低廉的花布和丝绸。滚筒印花的原理和印钞票差不多,用刻有凹形花纹的铜制滚筒在织物上印花,又称铜辊印花,刻花的滚筒简称花筒。铜滚筒上可以雕刻出紧密排列的十分精致的细纹,因而能印十分细致、柔和的图案。
大家对于唐志捣鼓出来的这些机器也是无可奈何,纺织机就不说了,还有什么手摇针织机,竟然可以编织毛衣,真不知道哪个缺德鬼想出来的,你让人家织毛衣的家庭妇女怎么活?唐志还给那些技术人员讲解了手摇横机的工作原理,让他们搞科研攻关,把横机搞出来,那样工作效率还会提高几倍。
女人经济独立又造成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就是夫家想要把妻子的工资全部领走,未婚的则是父亲和兄长。有些女工当然不肯,最后官司打到府衙上了。其实在后世改革开放初期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出去打工的女孩都把钱寄回家中,然后父兄用这笔钱盖房子娶媳妇,女孩也没有话说,直到2000年后那些新生的女孩不干了——凭什么?我自己赚的钱自己花,为什么要给你们用?
明末清初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新的族群“自梳女”。那时,广东省顺德地区的种桑养蚕行业的发展日益兴盛,女性透过从事种桑、养蚕、缫丝渐渐握有养活自己的经济能力,不少农村女子,为了摆脱夫权的束缚和虐待,宁愿牺牲青春,矢志不嫁。
现在南阳这里办了很多的纺织厂、针织厂,缫丝厂,招了这么多女工,这个问题也就出来了。唐同人对于这个问题也很头疼,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咱们处理这个问题就是两边都不讨好。孝敬父母、公婆都是应该的,钱肯定要拿出一些,但是究竟拿出多少,这就有讲究。”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人家都说是兴业公司伤风败俗,那些御史也会趁机要求朝廷取缔招收女工了。
唐志道:“这件事情确实要处理好,因为今后男子要当兵打战干农活,女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劳动力,织布也是一笔重要的家庭收入。佛家说众生平等,我们虽然不强调人对于那些畜生平等,但是也要做到男女平等。妇女和儿童是弱势群体,我们乘着这个机会制定一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从各方面规定妇女儿童的权利和义务。
就拿这个事情来说,女人要不要拿出钱来养家糊口?对于能够自食其力的父母或者家公家婆,可以规定不需要,对于不能自食其力的,父母的抚养费子女一起分摊,还有长辈生病了丧失了劳动能力的就需要出力,治病的费用大家分摊。至于自己弟弟妹妹的抚养费,原则上是父母负责,谁养的孩子谁负责,没道理要人家来养,当然,父母生病没有能力又是一回事。
还有婚姻法,除了提高结婚年龄之外,我们还要废除包办婚姻,结婚必须取得男女双方的同意。当然,不结婚也不行,女子25岁,男子30岁还没有结婚的,必须强制结婚。
这个时候妇联和工会要出面协调职工和亲属的家庭矛盾,对于不听劝告无理取闹者,咱们到府衙跟他们打官司,这笔钱咱们替那些女工出了。今后我们的工厂会越开越多,这样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我们先要把这些事情理顺好,把这些细则做好,以后照规定办理。”
说到这里,唐志干脆把自己酝酿已久的想法说出来:“咱们以后还要把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这一块做起来,今后职工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没有收入怎么办?都靠孩子养着,如果没有孩子呢?这样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会出现很多社会问题。我们可以从职工的工资里面扣掉一部分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今后干不动了,可以拿一份工资保证自己的生活。年纪大了病疼多,有一份保障补贴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这件事情暂时在我们兴业公司中施行,给其他的企业做一个榜样,这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将来有条件的话还要推广到农村,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
还有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现在朝廷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了人丁税,我们会迎来一波生育高峰,孩子的营养和教育将来会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的企业要把这个工作做起来,除了兴办学校,还要成立敬老院和福利院收留孤寡老人和孤儿,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宗旨是为百姓服务,努力让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他们能够安居乐业,我们的政权才会稳固。这件事情我会和公司的董事会商量,但是首先我们唐家的企业要做出表率,这样才能获得当地民众的认可。”
唐同人点头赞许道:“《礼记》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九郎真能做到这一步,为万世开太平就不是一句空话。”
唐同人是个老派儒生,儒家的理想社会就是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儒生讲究修身治国平天下,而唐志所倡导的发展经济也许能实现这一目标。
唐志经常把一些西方民主、平等的观念写成社论在报刊上发表,他很清楚,如果没有这些,工业社会新型的生产关系建立不起来。还好佛教在震旦传播开来,众生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没有这个,科学技术在震旦的发展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就像俄国的彼得大帝强力推行的社会改革虽然把俄罗斯变成一个近代国家,但是农奴制终将沙皇帝国的统治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