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林军看到铁鹞子出阵,高声欢呼,信心百倍。此时铁蹄飞奔,越来越快,犹如一排钢铁堡垒,卷起地上的草皮,蹄音轰鸣,排山倒海而去。“轰隆!”一声巨响,两队钢铁包裹的血肉之躯猛烈相撞,没有技巧,没有躲避,像两个搏命的野牦牛群。吐蕃具装骑兵丢下500多具尸体,只有60多匹马穿过阻拦,像御林军方阵冲来。御林军方阵当然不是这么好冲的,几百架床弩弓和蝎子弩瞬间把他们钉成了刺猬。
铁鹞子则倒下了300多具尸体,剩下的重骑兵转向朝敌人右翼的骑兵冲去,这股吐蕃骑兵刚刚和第二师对冲,剩下1万多,现在正在整队准备第二轮冲锋,没想到铁鹞子对准了自己。轻骑兵根本无法和重骑兵对抗,领头的吐蕃将领只好向战场外逃避,被第二骑兵师追赶驱离。第一骑兵师也结束了战斗,吐蕃左翼的骑兵被消灭干净。没有了骑兵护卫,剩下的吐蕃军队成了待宰羔羊。
禄东赞满嘴苦涩,他没想到御林军这么难缠,自己的具装骑兵也没有发挥作用,现在只有靠步兵翻盘了,他命令队伍继续前进。当两军相距500步时,御林军停下,弩弓兵全部坐在地上坐地排卵,开始张弓拉弦,几百家床弩弓和蝎子弩开始发威,一声令下,一根根密集的尖锐的弩矛打进吐蕃军阵中。站在前排的吐蕃人拿着沉重的木盾,上面钉着毛牛皮,根本挡不住弩矛的打击,连盾带人被钉成一串。霎时间哀嚎遍野,炙热的鲜血染湿了这片广袤的高原。
“冲啊!”对于御林军的床弩弓和蝎子弩禄东赞也无可奈何,只能尽快接近短兵相接。
250步,1万弩弓兵开始发威,一阵齐射覆盖,箭矢呼啸着如蝗虫横飞,疾射落下,惨叫之声、扑倒坠落之声连片传来,无数的吐蕃人中箭倒地。御林军的神臂弓吐蕃人早已了解,但是无法防御,他们最多的是牛皮甲,完全抵御不了弩箭,而且神臂弓比一般的弩弓射程延长了将近百步,这样就让本来可以发射三轮的覆盖打击增加到五轮。
五轮过后,本来排列整齐的吐蕃军队现在变得像个瘌痢头坑坑洼洼,眼看着距离只有30步了,穿过弩箭和弩矛的吐蕃军兴奋地大叫起来,大唐人,现在轮到我们发威了!
弩弓兵迅速跑回方阵内把弩弓交给辅兵,抽出唐刀列队准备战斗。随着一声令下,列队的长枪兵方阵前5排士兵的矛头对准前方,后面各排士兵握矛的姿势有的倾斜,有的垂直于地面,这是马其顿方阵!
当年唐志跟薛仁贵说起马其顿方阵的时候,薛将军也留了心。马其顿方阵的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就是正面几乎无敌,侧面和背面就需要友军护卫了,如果从侧面和背面进攻,方阵马上土崩瓦解。所以运用马其顿方阵的时候,需要在对战场绝对掌控的前提下。
方阵的每个纵列的排头三人和末尾一人属于关键位置,因而选用骁勇而技术高强的士兵。作战时,整个方阵常常以坚固的密集队形跑步向前推进,就象一把攻城锤猛烈冲击敌人的队伍。
冲在前面的吐蕃人突然发现前面前无数支矛互相撞击,组成一堵矛的墙,都傻了眼,有的迟疑停下,有的继续冲锋,有的不知所措,还有的想退缩回去,后面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继续往前挤,前面的吐蕃军队瞬间紊乱起来。
“冲上去!冲上去!”队伍中的千户开始发号司令,但是没人听他的,大家都不傻,这么长这么密的枪,我上去干什么,串羊肉串?想死也不是这种死法。
吐蕃人迟疑不决,御林军可没有等他们。军乐队敲起战鼓,战士们端着枪不急不缓朝敌人行进,像一个移动的长枪密林。
“杀!”随着口令,长枪鱼叉般地攻向敌人,并且迅速收回,再刺出,如此者三。前面的敌人被刺了几个窟窿,倒地流血不止,硕大的吐蕃军被刮下一层。向前,再刺!马其顿方阵像一个冷血的战争机器,无情地收割着吐蕃人的生命。也有吐蕃人悍不畏死地冲破四层长枪,杀进方阵内,造成不小的骚乱,但是最后都被干掉,倒地的战士的空缺被后面的人补上,整个战阵始终完整挺拔。
于是那曲高原上出现这样一幕,一排排长枪如小麦收割机,不断地在高原上推进,吐蕃人则像被拦腰割断的小麦秸秆,铺满的大地,前一个方阵累了,后面的方阵接着冲杀,交替运动。冷血、死亡、恐惧弥漫在吐蕃军上空,勇敢奋起的都是都倒下了,剩下的人畏缩着、惊叫着往回跑,即使督战队砍下几十个脑袋也控制不住逃跑的人。
全局振动,好机会!在外围一直虎视眈眈的铁鹞子和第一骑兵师的战士迅速杀进吐蕃阵中。吐蕃军两旁护卫的长弓手急忙挽弓搭箭,锋利的箭镞射中骑兵的棉甲,霎时间“铛铛铛铛”的脆响声不绝于耳,可是没有破甲,只有少数射中骑兵的脸部造成伤害。
隆隆蹄声如滚滚惊雷,铁鹞子组成的锲形箭头阵狠狠插进了吐蕃军的方阵之中,像一个巨大的推土机,所向披靡,吐蕃军顷刻间直如轻巧的稻草一般被撞飞出去,骨骼碎裂,在滚滚铁蹄的践踏下不成人形。轻骑兵也不甘示弱,挥舞着细长的唐刀如割草一般收割着吐蕃人的生命。从高空看去,铁鹞子和轻骑兵如两个不断旋转的刀轮在硕大的方阵犁出两道血路。
“跑啊!”吐蕃千军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恐惧,掉头就跑,禄东赞坐镇中军,急忙命令长弓兵压住阵脚,朝败兵射击。射杀上百人后,乱兵转身朝两边逃去,没有冲乱中军,吐蕃军官急忙到后面去收拢败军,却被第一骑兵师再次冲散。
杀退了吐蕃前军,御林军迅速整队,一阵密集的鼓声响起之后,军乐队演奏起了《掷弹兵进行曲》,在坚定的曲调伴奏下,御林军长枪兵昂首阔步,杀气腾腾,整齐的踏地脚步、鼓音、笛声加上风吹军旗的猎猎声,在广袤的高原上荡漾。吐蕃人都静静地呆呆地看着御林军端着长枪越来越近,似乎被进行曲摄住了魂魄,生不起任何反抗的念头。
禄东赞一看大事不妙,对身边一个大汉下令道:“格桑,带领你的人冲阵。”
格桑为难道:“大论,唐军势大,我们还是先退回那曲城再战吧。”
禄东赞大声呵斥,“我们不能退,如果大唐掩杀过来,我们谁也跑不了。格桑,我们同时发起进攻,齐路并进,一定要把御林军拖入混战之中,这样我们才有一丝希望。”
“好吧。”格桑离开中军去召集自己的部队。
吐蕃进攻阵型很快布置到位,御林军的长枪阵也到了面前,禄东赞亲自敲响了战鼓,吐蕃的决死营队向大唐军发起疯狂进攻,前面的战士被长枪捅了个窟窿也死死抓住长枪,为后面的战士打开一道血路,在决死营前赴后继,奋不顾身的进攻下,前面的长枪阵被冲击得摇摇欲坠。
此时御林军的骑兵开始了第二波冲锋,当铁鹞子再次冲进吐蕃军中的时候,吐蕃人再也生不起任何反抗之心。首先脱离战场的是格桑部落,他知道事不可为,没有了骑兵护卫,吐蕃的败局已定。大唐要的是大论的人头,再说了,钦陵把噶尔家族的精锐都带走了,我为什么要给他陪葬?如果自己部落的勇士在战场上遭受重大损失,那么等待部族的将是悲惨的命运。
格桑部落的脱离引起吐蕃军的雪崩,本来这个时候大家都早有退意,现在有人带头,而且是势力强大的格桑,那我们还呆着干什么?正好禄东赞家族的部队在这里挡着,跑啊!格桑的背叛让禄东赞喷出一口老血,这个眼光短浅的莽夫!护卫队见事不可为,抱起他就跑,先逃出生天再说,再不走就晚了。于是整个吐蕃军队像一座沙子砌成的堡垒,在大水的冲刷下土崩瓦解。
一支败军的战斗力是不能用常理来来衡量的,前一刻还是牦牛般强悍的凶神恶煞般的吐蕃人,现在都成了逃避狼群的绵羊,只要你的度够快,能够追的上去,杀败军就跟屠杀待宰羊羔一样容易。御林军像一支草原上小心围捕黄羊的狼群,不断地驱赶、分割、歼灭,高原上到处都是四散的吐蕃人,当然,大多数人都朝着那曲城方向奔跑,只是没想到第二骑兵师在歼灭吐蕃骑兵之后,在就奔袭那曲,现在已经占领了这里。那曲城是吐蕃军辎重所在,薛仁贵当然要把它端掉。
那曲会战取得空前胜利,是役歼灭吐蕃军12万,占领整个那曲地区,御林军伤亡1万二千人。逻些传来消息,禄东赞没有回逻些,带着3000部族直接往藏南而去。吐蕃君臣惶惶不可终日,现在吐蕃最精锐的战士都倒在那曲高原,现在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阻挡御林军前进的步伐。现在吐蕃王芒松芒赞还小,把持朝政的禄东赞又跑了,群龙无首,大家这才想起寡居的一直没有话语权的文成公主。
御林军占领那曲之后,没有乘胜追击,而是转入休整。对于进攻逻些的策略,薛仁贵、唐志和朝廷早有定论,就是不怕吐蕃聚集兵力反抗。高原太辽阔,如果吐蕃人分散各地,反而不容易歼灭,让他们集中起来最好,有弩弓、骑兵和铁鹞子的优势,不怕吐蕃人多,就怕他们搞游击战。对于吐蕃王室和文成公主,大家也有结论,吐蕃王室必须全部迁到长安,王成公主可以成为女王,管理高原事务,在藏地高原一定要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把高原打造成一个坚强的大唐帝国的堡垒。
现在娄师德的那些工作人员开始对那曲地区进行摸底调查,那曲的形势很好,奴隶主的武装在这次会战中被基本摧毁,除了一万御林军驻守那曲,其他人都分派到各地配合工作队开展土改运动,这些对于御林军来说是驾轻熟路的,因为自从到了青海高原,这些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一个月后,驻守那曲的薛仁贵迎来了逻些派出的谈判人员,现在禄东赞逃离了逻些,文臣公主在主持吐蕃政务,吐蕃希望对大唐称臣换取大唐军队的撤军。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薛仁贵把御林军——也就是朝廷的条件告诉使节,必须宣布禄东赞为叛徒,吐蕃王室必须离开高原到长安,在高原进行土改——和青海一样。
逻些的使节带着御林军的答复回去了,马上就会大雪封山,第二次谈判将在明年进行。当然,也许是战争。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按照御林军的政策,整个高原迟早是大唐的地盘,至于那些躲在各个角落的反抗势力,可以慢慢清剿。
那曲大捷的消息传到长安,群情激昂,御林军真是神兵啊,在气候状况如此恶劣的高原能够全歼吐蕃主力,真是了不起,逻些现在就是砧板上的肉,可以随便宰割了。李治特地让人把大唐地形图挂起来慢慢仔细欣赏,看着硕大的青藏高原纳入大唐板块,心里说不出的开心。他还记得唐志当年献上的青藏高原战略,现在这个战略即将实现。接下来就是占据高原东部的康巴地区,再越过横断山,居高临下,发动对云贵高原战争,将云贵高原纳入囊中。
“国士无双”,李治脑海中出现这个词,真是国士无双啊!唐九郎不但提出一个战略构想,而且有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而且这个方案正在一步步得到实现,唐九郎是老天赐予我的孔明啊。
武媚娘看着在地图前不断傻笑的李治,心里觉得好笑。唐九郎也确实可以,真的把吐蕃拿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