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龙,徐州谋主,名望四海的人物,他策敌为盟的计谋近乎完美,只惜败于不详南阳战况,低估了韩、杨对文士的厌恶,以至于一句未言便被韩暹绑缚送去了寿春。
仲氏帝得知韩、杨之举,大肆褒奖,授予韩、杨大将之职,荣宠风头盖过了桥、张二人。
六月末,袁术的五万大军攻下邳,一日破城,夺了徐州治所。
败将吕布带着千余人马逃往彭城国,桥甤领兵追之,吕布又败,逃往东海郡,韩、杨领兵三追之,吕布失郯城,抱头鼠窜琅邪国。
至此,徐州大半壁入仲氏帝之手,究其取胜之因:就是韩、杨这份无可奈何的忠心。
继,袁术下令让张勋驻守东海郡,桥甤屯于下邳城,重置三郡太守,以助民生修复。
时见寿春城,皇宫。
袁术动用了六万余民夫修建宫殿宗庙,近日仲兴殿落成,袁术喜召百官议事。
高台之上,袁术着玄服,戴旒冕,体质远不如当年,被美色酒气消磨至骨瘦。那二丈长的木案上多垒卷宗,传国玉玺放置在最显眼的中心位置。
“众卿,今有徐州大捷,吕布已被朕之大将赶至琅邪方寸地,只叹谋划多年,一朝功成啊。”袁公路放声大笑,心叹:刘备也好,吕布也罢,都是无能之辈。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众官拱手称赞,这的确是袁术居淮南多年来的第一次大胜。
“朕立国初年,便受上天眷顾,谁还敢说朕不是真命天子!”袁术喜色难抑,连连拍手。
“陛下乃天命所归,谣言不攻自破。”众官再次附和,只有阎象数人频频向袁耀打着眼色。
袁耀微微点头,出列谏言:“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皇儿直言即可。”袁术就这一位嫡子,对其宠爱有加。
“父皇,今既有徐州大捷,父皇当需励精图治,以馈上苍百姓。
自仲氏建立以来,父皇大兴土木,设立冗官,国库已成危殆,淮南人竟相食,此非初国之景,而是亡国之兆啊。
今儿臣当殿死谏,父皇应停用民夫,缓修宫殿,剔除冗官,强军铸械,轻徭薄赋,以谋国强。”袁耀双膝跪地,抱拳微颤。
此刻袁术的目光阴沉至极,环视阎象众人:“皇儿,谁教你这么说的?”
“无人教授,是儿臣……”
“啪!”袁术怒拍木案,袁耀立即止声,殿中一片死寂。
约过一刻左右,阎象率先出列:“请陛下接受皇子之谏。”
杨弘紧随,袁胤又出,一众十数位文要纷纷附议。
“尔等这是要造反吗?”袁术起身指向众人。
“臣等不敢,臣等全是为了陛下。”袁术称帝已成事实,这些臣子改变不了主上的决心,但主上也应该做出符合帝王的表现。
袁术思虑了片刻,长叹了一声:“罢了,朕允准尔等所请,朕即下罪己诏,以示万民。”
袁术绝非愚夫,他也知道历代开国君主应该是什么模样,但皇帝这个位置选择太多了,称雄天下难如登天,庸肆享乐唾手可得,面对如山的政务哪有一婀娜玉体有趣。袁术只是做了刘宏一样的选择罢了,一旦有人敲打,他立即会忆起往昔,不过时间一久又做懒散,惰性使然,平常人耳。
…………………………………
再话陈国。
陈国之主姓刘名宠,乃汉明帝玄孙,属封国第六代君王,此人身材魁梧,喜马弓,勇武过人。
中平年间,黄巾大兴,汉家官吏多作弃城逃难,唯刘宠募兵自守,广开吏治,任用贤相骆俊,渐变民富国强,邻郡百姓纷纷投靠,兴盛时达数十万众。
继,董卓乱政,关东诸侯兴兵共讨之,刘宠也在其列,以重兵屯驻阳夏,自号辅汉大将军。
时至今岁六月,袁术兴兵征伐吕布,至东海郡营中无粮,袁术即向陈王求粮,遭到了陈相骆俊的严词拒绝,且大骂袁术是簒汉之徒。
袁术闻之大怒,派遣门客张闿前往陈国,暗杀陈王。
张闿,原为陶谦门下的都尉,也是杀害曹嵩的罪魁祸首,精通暗袭之术,会隐匿行踪。
张闿入陈县,夜探国相府,刺杀了骆俊,刘宠闻之大惊,立即增派护卫入府,但张闿在第二夜,轻松探入陈王居所,亦杀之。
陈王一死,陈国群龙无首,袁术即派大将韩暹、杨奉,连同龚都、刘辟合兵近五万攻入陈国。
黄巾军初入陈县,抄掠国库,火焚王府,以强兵入民宅,凡所见之财全收囊中,陈国豪强暗募兵马自保,却被龚都查觉,尽屠其全族,昭昭恶行广传陈、梁、沛等国。
沛国,沛县。
刘豫州自投靠曹司空后,募得兵员,又夺沛城,对徐州仍有执着念想。
此日,府堂中,刘备邀众将议事。
“列位,袁术入主徐州,又屠陈国,日渐势大,且此贼对沛国图谋已久,不可不防啊!”
刘备的隐忍可称世之一绝,若平常人开阔了眼界后,野心也会随之急剧膨胀,但刘备则毫不急躁,每日躬亲小沛政事,也常上街劝说乡勇加入自己的军队,说词十数年如一日,人人在他眼中都是奇异之辈,骁勇之将。
“主公,袁术倒行逆施,尤胜昔日董卓,此辈难以长久,主公无需忧虑,朝廷必会出兵剿之。”
孙乾,字公佑,北海人氏,由大儒郑玄举荐出仕,刘备领徐州后,辟其为从事。
“话虽如此,但若朝廷兵马未至,袁术先攻沛城呢?”
简雍,字宪和,涿郡人,少时与刘备相识,自刘备起兵之初便一路跟随,与关张同为帐下元老,为人善辩,常作说客。
“竺听闻谯县有位人物,此人姓许名诸,字仲康,以勇武闻名乡里,手下聚众数千人,若主公亲自去请,可为沛县添助一战力。”糜竺荐了一人。
“沛国境内还有如此豪杰吗?备今日便动身去请许壮士。”糜家的商队是刘备的消息来源,且糜竺对刘备有再造之恩,刘备自是对其深信不疑。
“主公仁义广传天下,想必许壮士也愿随主公匡扶汉室。”
人的名望是逐步积攒而来,今日的刘备虽一事无成,但已当得名声在外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