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九四章 工业革命(十一)
    但既然是搞实学的,终究还是落在把“教而后富”变为“富而后教”。



    在权哲身等星湖学派的少壮派偷渡中土来寻找救亡图存的答案时,李瀷也告诉过他们。



    如果能够找到“道器合一”的办法,当然最好。



    如果找不到,那么也要学器,大不了道统一事,以待后来人嘛。



    朝鲜国对这些儒生偷渡管的比较严,大顺这边其实管的非常松,甚至其实非常欢迎朝鲜国来学一些种水稻的知识。



    刘钰也表示过,可以允许朝鲜国派遣留学生,来农学学习,改进种植技术,为江苏的近代化更多的稻米。



    至于别的技术,刘钰的态度也是无所谓,因为学了也没什么卵用。



    是以客船抵达上海的时候,下船检查非常的宽松,最多也就是走走形式。



    权哲身来到松江府的时候,并不是大顺对外贸易最繁忙的时候。



    去往欧洲的船,正月才走;欧洲那边来的船,要到过了端午才能到。



    不过码头上也丝毫不冷清,熙熙攘攘的人群,行色匆匆。



    然而很快,他就感觉到自己好像被冒犯了。



    才走了几步,就有人冲他喊道“兄弟,住宿吗要不要快活一下,解解乏新来的高丽解语花”



    权哲身皱了皱眉,回道“高丽乃旧名,前朝太祖皇帝赐名朝鲜,安可再以高丽为名此正逆交替之大事,岂可错置”



    拉客的人一怔,自己在这边干了五六年了,还真是第一次听有人纠结这个问题,心说这他妈什么玩意儿嘀嘀咕咕地骂了两句,便不再搭理权哲身。



    权哲身看了一眼远处被烟雾笼罩的城市上空,询问了一下,得知去南通天生港的正规客船要后日才发。



    便先找了一处客栈住下。



    他是两班贵族出身,自小学的是汉学,而且也在仁川学过胶辽地区的官话。手里拿着的钱,也是在江苏省通用的代银纸币。



    有钱,且认字,且会说汉语,那么在这种地方,衣食住行便都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哪怕不会说话,只要有钱,也一样可以。



    住的地方靠近码头不远,很是繁华,夜里也不曾有什么宵禁。



    住的地方是一幢楼房,砖木结构的。安的是玻璃窗,他在朝鲜国自然也见过玻璃窗,前几年朝鲜王室一次性就用稻米换了四千余块玻璃,本来这玩意儿是作为奢侈品被禁的,但在禁奢令被取消后,大家都不遵守,那也就毫无意义了。



    这些年浸染下来,暂时倒也没有看到什么让他惊诧莫名的东西。



    第二天一早起床出门,远远就看到一辆骡子拉着的平板车。



    骡子的屁股后面有一块破布做成的兜布,脏兮兮的,里面都是骡子的粪便。



    平板车上,横七竖八地装着一些尸体。



    两个壮汉估计是往车上装尸体的,正在那抬着一个蜷缩着已经僵硬的尸首。



    抬尸体的人显而易见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抬着腿的那个人,嘴里叼着一根烟。可能是因为烟有些呛眼睛,眯着眼,一边抬还一边用土语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权哲身万万没想到,自己怀揣着见证繁华的心态来到天朝上国,睡了一夜后醒来第一看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



    路上的行人很多,神色匆匆,却根本没有停下脚步的,甚至在装满尸体旁的骡车旁经过的时候,连露出摇头的神色都没有。



    只这短暂的一幕,就让权哲身生出来一种感觉。



    这天朝上国,似乎已经从夏变夷了,这最繁华地区的人,道德败坏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连一丝一毫的恻隐之心都不曾有了



    虽然老师说他在汉城周边的农村看到的景象,是经常饿死几十人、上百人,可终究老师还是有恻隐之心的。



    还会作诗感叹伤怀。



    然而看看这里的人,连同那些抬尸首的,都已经麻木至此。这就是自己要寻找的未来的吗



    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情绪,他靠近了那辆拉尸体的平板车,看了一眼车上的人,好像是夜里冻死的。



    虽然已是四月,但夜里多半也不暖和。



    倒毙的人身上只穿一条破成布条的裤子,身上挂着一个破口袋,里面似乎装着一点点吃的。



    见此情形,权哲身忍不住叹了口气,几句诗脱口而出。



    “不知汝姓不知名,何处青山子故乡”



    “蝇侵腐肉喧嚣日,乌唤孤魂吊残阳。”



    “一寸短褐身后物,几粒残米乞时粮”



    吟诵一半,冷不防后面有人附道“这正是高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权哲身猛回头,见他身后站着个二十七八岁的儒生,穿戴儒巾青衫。



    他急忙拱手作礼,对面也拱手道“适才闻兄台做恻隐之诗,我已经数年不曾听闻这等情怀,人人皆以为常。想来兄台是第一次来”



    一看对面的打扮是儒生,权哲身顿时一阵轻松。那些码头上的工人说的都是土话、开店的老板也不是什么文化人,天下儒生是一家,亦算是论语一背,不论是在玉门关还是在江户城,总能找到自己的朋友。



    “正是第一次来。”



    “哦,怨不得。在下孟松麓,听兄台口音,似是登州府人士”



    权哲身不敢造次,只得先以自己假冒的身份回答,只说自己姓赵,亦不曾有功名。



    “却不知赵兄来此所为何事是为求学亦或经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若赵兄不嫌,旁边就有一家茶店。”



    权哲身对孟松麓的印象很好,又见他一身儒生打扮更不相疑,便道了声叨扰,一并去了附近的一处茶店。



    虽很早,里面早已人声鼎沸。



    刚进去,就看到几个捧着报纸的孩童穿梭在桌椅之间,叫卖道“天朝海军在苏禄国又剿灭了一股海盗,绞死一千四百余人。英圭黎国东印度公司向海盗武器的证据确凿,南洋都护要求英人明古鲁都督严加约束。”



    “从阜宁到南通的运河,进展顺利,预计端午之前就可以通航。所有船只免收通行税。”



    “今年第一批辽东豆期货已经交付”



    “自今年起,鄂州以西,俱用川盐。淮南最后一片盐区废盐垦荒”



    桌上的人都在讨论一些关于贸易的事,权哲身也听不太懂,只好跟着孟松麓去了一处雅间。



    坐下后,权哲身奇道“我见这里如此繁华,素来听闻苏南天下富庶第一。怎么人们竞对倒毙之尸如此司空见惯”



    孟松麓摇摇头,叹息道“此事说来话长。上海一县,自兴国公改革以来,人口激增数倍。扬州、淮安等大城皆已破败,数万人来此谋生。”



    “既来此处,最易做者,码头苦工。然而,你有所不知。”



    “这码头苦工,过了端午方才开始忙碌,到正月之后,便有时有活、有时无活。”



    “市井间皆言忙碌时候,力夫难求;闲散时候,无事可做。”



    “每年过了正月,一直到四月末,每日总会有那么几个倒毙的。他们新来,又无关系、又无人脉、更无住处。若是钱财花用没了、亦或者被窃贼偷走,便只能挨饿了。”



    “若不然,就只能去救济院了。然而去了救济院,也就意味着要下南洋在种植园做事,也非是所有人都肯去的。毕竟,下南洋,不是什么好事。气候又热、瘴气又重。若能熬到端午,货船一来,便都好说了。”



    “等着端午一过,货船纷至沓来,朝鲜的、日本的、辽东的、南洋的、西洋的,这活可就多了。这种周期性,非人力所能抗衡。”



    “赵兄新来,只见到此地繁华。若再往里面走走,到苏州河,便才知道涌入这里的百姓是何等生计。”



    “他们不过在河边搭建木棚,以为居所,就近做工。又赶上去岁一场大火,连绵一日,苏州河边皆为灰烬,五千余人无家可归。”



    “资本如今也发觉建房有利,然而有利可图者,多是那些大院宅门,都是些自扬州、淮南等地前来的豪商富户,方能买得起。百姓也只能搭建木屋、或以棉秸秆为棚。”



    权哲身心中涌出一种说不出的窃喜,心想原来天朝上国也竟有如此黑暗之处,远非想象中的三代盛世。



    这种窃喜来的古怪,为了压下这种窃喜,他还是感叹道“杜工部之言,虽隔千年,尤然在耳。”



    提到杜工部之名,两人不约而同地诵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然而孟松麓念完这句诗后,又忍不住摇头道“难矣难矣啊如今江苏税制改革后,不可随意加税。所有税收,一切归公,然后再分地方库与国库。”



    “兴国公素来对士大夫有意见,实则他也未必真的想解决这件事。但借着去岁苏州河贫民棚大火之事,又召集省内士绅,说是税不可增,如果诸位真有恻隐之心、不负孔孟之道,当把优免退税之银,挪为改造民居之用。他当时也引用了杜工部的诗句,所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然而一如当日扬州盐事,闹出偌大笑话。”



    “当日优免先收后退税改革的时候,先生便想到可能会有今日,便说兴国公迟早有一天要用退税来羞辱众绅。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至于财政所收,这几年又都忙于正事。如赵兄刚才听到的,报纸上说的,阜宁到南通的运河。”



    “如今各州县财政,俱要集中于省,这几年用度也颇紧张。好在今年过去,几大运河俱已修通,海堤竣工,日后会好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