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的《乐章集》传词将近二百首。其中部分歌词写出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枫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迎新春》)的汴京使他流连忘返;“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娥画舸,红粉朱楼”(《瑞鹧鸪》)的苏洲,也使他赞叹不已。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的汴京、落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洲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荣两个角度真实地交错描绘出杭洲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这些都市枫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评气象,而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
相传金主完颜亮因此词“起投鞭渡江之志”,这则故事虽不可靠,却可以想见它的社会影响。
宦海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也是柳词的重要内容。他的《雨霖铃》词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枫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出了他飘泊江湖的感受;“此去经年”以下,又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此外如《八声甘州》、《夜半乐》等,也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作。
《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示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稍后的苏轼,即是沿着这种抒情自我化的而进一步开拓深化。
从敦煌曲子词看,慢词早就在民间流行,但词家仿作的一直很少。柳永长期生活在市民阶层之中,接受了当时歌机、乐工们的影响,大量创制慢词,这就为词家在小令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
柳词在艺术表现上也自成风格,大部分作品都以白描见长;凡铺叙景物,倾吐心情,大都层次分明,语意刻露,绝少掩饰假借之处。又大量吸收口语入词,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像下面这首《忆帝京》,就全用当时口语写成。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词的长短句形式本来比五七言诗更适合于通过缓急轻重的语气表达人物内心情绪的起伏变化,柳永由于多用口语,就更显出了词调在这方面的优越性,而且对后来说唱文学和戏曲作家在曲辞的创作上有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注:见叶梦得《避暑录话》),这不仅决定于内容,还由于这种表现形式更适合于市民阶层的要求。
柳永不仅创造和发展了词调、词法,而且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还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的情感,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他早年进士考试落榜后写的《鹤冲天》,就预示了这一方创作方向: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宕。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华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依红畏翠,风琉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此词尽情地抒发了他名落孙山后的愤懑不平,也展现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方不羁的个性。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的影响甚大。
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不学刘耆卿,则学曹元宠(组)”;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渠、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有佳句”,“源流从柳氏来”。
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着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收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一代新风。秦观和黄庭坚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只是因吸取了小令的含蓄蕴藉而情韵更隽永深厚。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今人夏敬观早已指出:“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针。”
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犹如一水中分,分流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