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的当天,张济安在英雄楼大宴宾客,然而也只花掉了一百贯左右,这也让程咬金愤愤不平。
这小子还没有结婚,光棍一个,吃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家伙,为什么不能多宰一下?
看来,打土豪分田地自古有之,不患贫而患不均,这是中国人的通病。
尽管后世有人不停的说,这是中国人民在追求公平正义,但张济安总觉得这纯粹是红眼病,见不得别人好,要穷大家一起穷。
至少在他看来程咬金就是这样的家伙。
第二天是农历的十月初一,按照后来的习俗,这天可是要给去世的祖先送寒衣的。
对于张济安来说,在这件事情上他是有愧疚的。在父母亲去世的当年,他还给父母亲烧过一次寒衣。
后来又参了军,连续两年都没有举行过这个仪式。
一是部队上不搞这些,二来部队驻扎在新疆的一个山沟沟里面,即使想要烧也没有那条件。
而今年,又似乎有条件了。
一大早他就去了造纸厂那边,拿了一些纸,拿回来剪成了衣服的样子。
接着他又去了一趟匠作监,那边有的是雕刻高手,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就刻好了两个拓板,面值他想好了,就刻成一万元和一百元的吧,大面额和零钱都有了。
来他想着干脆刻个一千万或者一亿,是考虑到面额太大会不会引起通货膨胀或者什么麻烦,就免了吧。
他昨天就给那些学生家长说了,今天放假一天。
然后他从上午开始,就一直在不停的拓印冥币,一言不发。
当初,他在那个小县城也算是小康家庭了,父母都有固定的收入,他也无忧无虑,就等着考一个重点大学,好让父母脸上有光,自己也有点面子。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将这一切都终结了,现在想起来,真是人生无常啊。
事情过了三年多了,他却依然无法释怀。意外事故是谁也无法预料的,他无法释怀的主要是父母亲临死前的场面太过于惨烈。
秦怀道进来了一次,他同样一言不发,说实话,这一天他都没有心思。
忙忙碌碌大半年了,抽出一天的时间专门给已经去世了的父母,他觉得这并不过分。
不但不过分,而且还太少了。
明知道做这些没有任何用处,毕竟他也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然而,他做这些并不是因为迷信什么的,而是只求一个心安。
十月初一寒衣夜,家家门前化纸衣。
直到秦怀玉听说了,张济安今天比较异常的状态之后,在中午的时候也过来看了看。
张济安这才用满怀忧伤的语调讲述了这样做的由来。
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大唐虽然有烧寒衣的习俗,但是却并不是在十月初一。
一般来说,从九月份开始就陆陆续续有人开始给祖先烧纸衣了,具体的时间,纯粹看大家对于天气寒冷程度的理解。
翼国公府给秦琼烧纸衣,正是张济安北上打薛延陀的那段时间。
不过对于秦怀玉来说,她并不在乎这个习俗是什么时候,而是默默的坐在旁边,一边帮着裁剪纸张,一边听张济安絮絮叨叨的诉说往事。
在张济安的故事里,他并不是从小在师门长大的孤儿,而是有着自己的父母的。
这让她听得有点迷糊,也有点恍惚,真的有那样的世界吗?
至于事情的真相是什么,这已经并不重要了。
不管这个男人的来历有多么的神秘,但是她只需要知道这个人现在是她的亲人,而且也把她当成了亲人。
能够跟她说这些,这说明了一件事情,她是真正的走进了这个男人的耐心世界。
张济安能够感觉到,柔软的躯体从后面抱着他,这一刻他手里边拓印冥币的动作停了下来,轻轻的握住了从身后伸过来搂抱着他的小手。
“以后,你不是一个人了,我会一直陪着你的。”
轻轻的话语,却似乎是打开内心世界的密码,他第一次感觉到,脸上有热乎乎的东西流过,身后少女的身躯和他一起轻轻的抖动。
他感觉自己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
李世民对于他没有来上朝也并不在意,反正这小子的上朝也就是来签个到的意思。
李恪终于将大唐的地理书写好了,有了张济安之前按照大唐的情况改编的地理,他并不需要有太多的改动,只需要在那个基础上添加更具有这个时代特色的东西。
这个初稿是李恪直接交到了李世民手上的,而且是在早朝之后。
他觉得,该低调的时候没必要弄的天下皆知,只要他老爹明白其中的意思就行了。
至于书名,却并没有用“括地志”三个字,而是用了《大唐地理志》这个书名。
李恪送来了这么一本书,却是李世民千万没有想到的。
他知道李泰最近正在弄一本大唐的地理书,连书名都准备好了,据说叫做《括地志》。
本来李泰就擅长于文学,他的王府中就聚集了一大批这方面的人才,李泰自己这段时间也不停地往崇文馆那边跑。
那儿有大唐最丰富的图书资料,可以满足李泰编撰这本书的需求。
反观李恪,他的文学功底其实是赶不上李泰的,当然这家伙的灵气可是弟兄之中最好的。
如果给一个命题作文,这家伙要么写得最好,要么写得最差。
就其原因,归根到底一个字:懒。他更多的兴趣似乎是武功,而不是文学。
之前这家伙两次外放,第一次的时候少不更事,喜欢打猎游冶,甚至还因为踩坏了人家的庄稼。而被权万纪逼着向老百姓道歉。
第二次外放的时候,居然将重点放在了剿灭辖区内的山贼草寇上面。
当然,地方治理的也还算不错。
甚至,这家伙还是他的几个儿子里边性格最为像他的,尤其是对待世家的态度上也是最为激进的。
可是他就没想到这家伙居然整了一本地理书,虽然他没见到李泰写的那本书,但是从书名上看,毫无疑问应该是同一类型的。
怪不得这家伙不愿在朝会上拿出来。
看到儿子们互相之间有点竞争了,这才是他愿意看到的,也只有这几个家伙直接竞争起来,或许那个不成器的太子才会有危机感。
归根到底他还是更加愿意让李承乾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