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2章 《大唐地理志》
    李世民之所以把已经去就藩的李恪和李泰叫回来,就是为了给太子一些压力,要不然这家伙还真的以为他已经稳了。

    如果不是看在他当年对于弟弟妹妹比较维护照顾的份上,李世民早就把他换了。

    尤其是坠马摔成了瘸腿之后。

    当时许多大臣也以为,让大唐有一个瘸腿的太子,真的不是一件有什么脸面的事情。

    但是老李却死活不愿意换。

    他内心有着自己的考虑,对于老李来说,当上这个皇帝,坐上这个位子,实在是太过坎坷。

    虽然说他当时不得不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全部处死,甚至连他们的子女也都没有放过,但是这毕竟成了他的噩梦。

    如果有选择,哪怕只有一丝的余地,他真的不愿意做出那样的事情。

    当时他不发动那场政变,恐怕死的就是他了,不仅仅是他,而且还有他手下的这些将士们。

    可以想象,假如当时他死了,他的老婆孩子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不会比玄武门之变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老婆孩子的下场好。

    再说了,他手下的这些将士如果受到他的牵连,大唐能够打仗的将军就不多了。

    说起统帅来,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一个李孝恭,至于李道宗,李神通,黄君汉,薛万彻几个人,最多只是优秀的将军。

    当时老李手下的将领可以真的算得上是猛将如云啊,大唐三分之二以上的优秀将领都在老李手下。

    李靖、李积和秦琼都是能够独挡一方的统帅,尉迟敬德,程咬金,侯君集,张亮,独孤彦云,段志玄……

    简直数不胜数。

    还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岑文本等文臣。

    假如当初真的让李建成获胜,这些人恐怕都活不下来,损失的是大唐的力量。

    李建成死了,他能容得下薛万彻;可是如果他死了,先不要说李建成,单单就是李元吉会让这些人活下来吗?

    那时候大唐的国力绝对会大幅的削弱。

    所以他不得不发动了那场政变,但是也在他心里面留下了阴影,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发生类似的事情。

    相比较起来,几个孩子之间,也只有李承乾才是最关心其他弟弟妹妹的人选。

    也许只有李承乾当上了皇帝,或许其他的兄弟姐妹才会过得舒坦,至少不会有手足相残事情发生。

    至于其他的,可就难说了。

    然而李承乾就总是让他操心,尤其是最近两年的所作所为,一点不像个太子的样子。

    所以他才不顾大臣的反对,将已经就藩了的李恪和李泰叫了回来。

    这样也算是给李承乾一些压力,希望他能够看到这种状况之后迅速的有一些改变。

    只不过李恪这小子前段时间有点不大配合,整天跟着那些开国功臣的儿子游冶宴乐,平康坊简直就成了他们每天都要去的地方,相比较而言家里边更像个旅馆。

    李泰这段时间配合的却比较好,尤其是在编撰《括地志》的事情上,让李承乾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一些压力,但是老李皇帝却觉得这还不够。

    可是没想到李恪这小子一直闷着不出声,一发力便是憋了一个大招。

    而且一下子就抢在了李泰的前面。

    虽然是朝会之后送上来的,但是他已经想好了,明天早朝的时候就将这个东西扔出去,让大家伙好好看一看。

    到那时候,他不相信李承乾还会风雨不动安如山。

    只是他只想着选择一个能够照顾弟弟妹妹的继承人,以免大唐再次出现骨肉相残的事情,却忘了同样的事情被他继续导演。

    人总是会变的,人总是有**的,人总是会有贪婪的,他李世民不例外,他的儿子也不会例外。

    当年就是因为李渊给了他一个飘渺虚无的希望,和一个丝毫不切实际的,只是出于政治目的的承诺,却让他为之一直在奔波和奋斗。

    终于在李渊的无法兑现这个承诺的时候,在这个希望即将彻底崩塌的时候,在因此带来的危机即将爆发的时候,他不得不面对着亲情,拿起了屠刀。

    而现在他的儿子们,同样的被他给予了缥缈虚无的希望,虽然还没有明确给予承诺,但已经很明显了,和给予承诺差不多了。

    老李似乎从来就没有想过,万一有一天,自己的儿子会由于同样的原因出现同样的事情,骨肉相残的悲剧,还再一次被复制。

    现在有这个想法的,不仅仅是李泰,还有没有进入他老李的计划的老五李佑。

    反倒是进入他计划的老三李恪,却似乎并没有入毂。

    然而今天这小子献上这一本书,顿时让他感觉原来并不是这小子没有入毂,而是这小子善于隐忍,在憋着大招呢。

    这就是好事情。

    老李也不知怎么回事,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都是一流的人,却在自己的子女的问题上屡屡犯错。

    大概也是因为他亲情缺乏的原因。

    除此之外,在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恪儿,不曾想你居然有如此大的志向,这是好事啊。”

    李恪显然没想到老爹思维的跳跃性居然如此之大。

    “启禀父皇,儿臣并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这是我大唐的大好江山,应当将它记录下来,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我大唐的河山是如此美好,也更加热爱我们的大唐。”

    什么?你这书原来只是一本爱国主义教材啊,似乎画风有点不对。

    这难道不应该是一个对着这个江山有野心的人,将这江山完整的描绘出来,为将来治理这个国家做准备的吗?

    怎么就成了激发爱国热情的东西了?

    “这书对于我大唐的每一个官员都有用,可以让他们知道什么地方有什么物产适合做什么,而且将来有了战事也好便于互相协调调配啊。难道恪儿没看出来这些?”

    老李皇帝还要继续进行启发式教育。

    然而这个不上道的家伙仍然在摇着头,“父皇,治理江山,那是父皇和大臣们的事情,儿臣只想做一个平安王爷,混吃等死。”

    “你是我大唐的亲王,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从明天开始,你就在这六部,开始好好学习如何处理政务。”

    这话让在旁边一直心里紧张的长孙无忌心里边更是一紧。好在他还没有开口,这么吴王殿下自己就开口了。

    “父皇,儿臣早已成年,今年都已经24岁了,再不就藩,留在京中,父皇难道就不担心吗?”

    “父皇担心什么?你是朕的孩子,朕是你的父皇,父子之间有什么可担心的?”

    “父皇误解儿臣的意思了,儿臣如此年纪仍然留在京中,不管是大臣还是民间,肯定会有看法的。儿臣不愿意父皇名誉受损,也不愿意背莫须有的名声。”

    “那你想干什么?”

    “儿臣想就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