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正是易安感怀“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时景。
绿水行宫的宫人们已经开始着手收拾暖玉阁了。毕竟一入秋,天气寒凉下来的速度就显得格外的急切。早点做好准备,也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这日,正是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郭小舅起了个大早,晨练完毕,便去亲卫训练的地方巡视了一番。之后,又往来风阁行去。
关于亲卫的所有事宜皆已安排妥当,他得去来风阁告诉他姐一声,顺便也看看姜蝉的作息有了什么改动,他也好据此调整自己的时间。
且说姜蝉这边,自从郭小舅带着相关的教导先生回到行宫后,她便一改之前的懒散之风,认真地规划起了以后的作息安排。
她就是这么一个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得做到最好。更何况,她无比地明白,再好的天赋也得去开发利用,不然等待她的只会是泯灭于众。
别看她白天大多的时间都在痴玩儿,其余闲暇也不过是认认字,或者带着郭皇后他们一起修行一会儿,但她所有夜晚的时间,自入睡起,便会主动沉浸法则的参悟之中,未曾有一日懈怠。
现在,既打算好好学习,她便对自己的时间做了细致而合理的规划,毕竟学海无涯、知也无涯!
卯时初起床,洗漱用膳完毕,便至藏书阁翻阅记诵书籍,不拘书籍种类,毕竟她是打算将藏书阁的书看完的狠人。反正以她如今的资质,这也不过是小事儿一桩。
至午时初便返回来风阁,陪郭皇后他们闲话一会儿,再用午膳。
休息至午时末,又去新收拾出来的明理堂听所有先生讲课,直至酉时初。
之后再照样返回来风阁陪郭皇后他们闲话用膳,至戌时初,便一起去往静室修行。
修行至戌时末,大家便各自散去洗漱休息,姜蝉则继续参悟法则。
姜蝉与他们一同修行时参悟的法则是不同于自己深夜独处时所参悟的法则的。
与他们一同修行,她是处于师者的地位,她的责任是让他们进步。
基于他们修行的浅薄,她所参悟的都是她已经悟透的那部分,并且是其中最浅薄的部分。
毕竟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其实每次都要配合她的时间是不方便的,但现阶段她尚无法完美将自己领悟的东西烙印出来,只能如此安排。等她再进一步后,各人的修行便会方便很多了。
再进一步,那将是完全不同的天地,好多现在无法兼顾的事情都能轻而易举的解决,她也很是期待那天的到来!
姜蝉将自己的计划告知于郭皇后及各位先生,当然,见识过她本领的人都不会反对。他们相信,她对于自己的安排是最合理的。
所以当郭小舅从郭皇后那里知道姜蝉的作息后,便发现他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但这些时间用来干什么呢?想到姜蝉恐怖的学习能力,未免自己落后太多,他也还是一起学习吧!
于是,他转头就来到了藏书阁,在离姜蝉不远处拿了一本书看着。
刚看了一两页,便发现姜蝉已经翻完了一本。作为知道她拥有过目不忘、过耳成诵本领的人,他当然不会认为她是随意地翻着玩儿的,那么就只剩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她已经在那个极短的时间里记住了整本书的内容。
知道她资质得天独厚,但没想到如此的不是人啊!与她相比,就如庸人与神之差别,看不出到底差了多少。
被打击得奄奄一息的郭小舅,怀着满腔的羡慕,躲到了看不见姜蝉的角落里,默默努力去了。
虽然被打击得颇惨,但郭小舅韧性惊人,在姜蝉学神光环的照耀下,不仅没有瑟瑟发抖,反而更加斗志昂扬了。
做不了天赋者,那就做一只笨鸟,日复一日,总有所成。
好在,下午的名师课堂带来了无限乐趣。
这些先生虽然没有姜蝉那么变态的天赋,但也都是聪明人中的佼佼者,知识经验的积累足够的丰富,教导此阶段的姜蝉还是绰绰有余的,前提是姜蝉不提出超纲的问题。
前几天几位先生刚讲完了《论语》的相关知识,今天姜蝉便提出讲解《中庸》的各种知识。
第一位进行讲解的是姓傅的老先生,据郭皇后介绍,他是所有先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是一位老翰林,平生最为爱书,人送外号“书痴”。
他虽爱书成痴,但为人却并不木讷,相反他还很是幽默风趣,待人也是如沐春风,没有大多读书人拥有的所谓书生意气。所以,周皇很是喜欢让他侍讲,后来怜惜他年龄渐大,便没有再传他侍讲了。
此次为姜蝉选老师,想到她年龄小,课业也不重,才把他给选上了。从此处也能体现周皇的一点慈父之心,至少他对姜蝉应该是很满意的。如此,郭皇后的那些功课也没有白费。
傅老先生因学识渊博,为人处世又有德有趣,所以同一批前来的其他先生都很信服他。每次讲课都是以他为始。
傅老先生按照习惯,先是对《中庸》本身的意思大概讲解了一番,当然不是逐字逐句的讲,而是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讲解此书的中心大意以及自己对于它的深刻体会。
他说他最喜欢并且践行终身的两句话是:“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他说,“人之一生,都应有明确的追求,如此才不至于浑浑噩噩。那些尚无追求的人,不管他是富贵或是贫贱,也不管他是聪慧或是愚钝,他的一生都是虚耗的一生。一个人,只有有了追求,他才算是觉醒了自我。”
“不管你所追求的是什么,首先你得有追求。有了追求,你自然会尽各种努力去实现它。”
“当然,人的追求,总是与他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的,而这些都不是个人力量所能控制的。所以对于那些追求不怎么高尚的人,我也从不苛求。因为我没有经历过,便没有立场去评判。我能做的,不过是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让对方避免荆棘,走回阳世大道罢了。”
“我的追求与我的性格形成也是互生互助的,因为彼此都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往来循环,所以才有了还算对得起天地万物的一个我。”
“那么,你们呢?你们是否已经明了自己的追求,是否已对自己的追求有了明确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