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没有种菜的大棚,不象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也没有冷藏技术,冷藏技术使我们现在在超市和街头都能随时买到.那时候生产队会分给每户几分村子边上的平地做菜园.所以春天农历四月后我们就能吃上小白菜、菠菜、小葱,都嫩嫩的,象水洗过一样的颜色。夏天就吃上长豆角、黄瓜、大蒜等。秋天就吃土豆、大白菜、萝卜。秋天的蔬菜在冬天存不几天。冬天吃什么菜呢,就吃用萝卜干和很多盐煮出来的咸菜。用牙咬一点点咸菜,再咬一口地瓜干煎饼。有时候我上小学回到家里,饿了就往煎饼里抹上点花生油,在抹上咸菜沫,大口大口的地吃,觉得这种吃法美味极了!肉是一年吃不上几次,吃几次都记得清清楚楚。我记得我们一家七口在冬天围着热气腾腾的大锅小灶吃饭的情景:母亲盛到一片肉了,舍不得吃就叨给挨着她的一个孩子,孩子也很董事,他(她)也不吃,接着传给下一个,下一个孩子再传,最后又传到母亲碗里。母亲说,我活这么大了,什么没有吃过呀。说着就给最小的弟弟吃了。有时候我们也很谗,比如家里找堂叔们给我们家盖房子,晚上那顿饭我们小弟兄几个是要等的,堂叔们在那里吃,我们就坐在那里看,或者躺在床上装睡觉,等着他们吃完我们吃点剩的好东西。但是有肉的菜和贵的菜比如豆腐皮、藕等菜堂叔们吃剩了母亲也不给我们吃,因为盖房子不是一天两天,她要把这些菜藏到缸里,用花生饼等重物盖上,等到下顿掺到新炒的菜里。“一时不算计一时穷”母亲常说。房子盖晚了,她会把剩下的白面馍馍卖给卖馍馍的。吃不上这些难得的好吃的,我们也不抱怨母亲。我们总觉得大人做得对。
在我看来,我童年经历过一次家庭盛宴的,那是本家远一点血缘关系的二叔家的一只几十斤重的白猪病死了没有扔掉,二叔说给她娘们吧。我家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肉呀!那肥肉真香。我们吃了几天才吃掉。
关于童年时候的穿衣戴帽,给我印象最深就是家织布。家织布就是又厚又黑的那种布。其名字来源很早吧。我小时候还常见家庭手摇纺线车。把自己地里收来的棉花纺成线,再织成布,染成黑色。有的还印花,叫印花布。后来1978年改革开放后,农村里才见到华达呢、青纶,做成裤子还缝纫机锁上边,穿在身上,觉得美,觉得时髦。可是我们这之前穿家织布。一年四季都穿。那时候夏天没有凉鞋,没有背心汗衫,没有短裤。另一个深刻印象就是戴补丁的衣服,现在四十岁以上的人,谁没有穿过戴补丁的衣服呢。有句话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国家落后啊,老百姓穷啊。
那时候不仅穷,而且穷忙。造吃造穿的工厂少,老百姓要自己造。一年到头,拾材捞火,缝缝布布。种地修水库手提肩挑,撅刨掀剜。今天的打工也是累,但是改造生活,改造国家不一个等级呀。
小时候上学,穿了棉衣棉鞋,戴了棉帽,还是年年冻破手脚,冻破脸和耳朵。而且还虱子跳蚤满身。现在哪有这些情况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