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官府的想法不错,但这种所谓的登记制度也是属于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措施,海汉国民大部分都是来自大明的汉人,除了当兵的青壮和已经进入官僚队伍的干部需要剪短头发,身份特征会比较明显,大部分人只要换上大明服饰就根本无法从外貌分辨国籍。而极少数的穿越者若是要进入浙江沿海的城池活动,那安保措施的阵势只怕会比知府出巡还大,哪里还需要专门进行登记。
之所以要在协议中加上这相关内容,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大明和地方官府的脸面考虑。不管事后的实际执行效果如何,这至少能表现出官府对海汉人的出入境管理是有章可循的,一切皆在掌控之中,高官们也不会因为海汉人进入浙江境内活动而落下“监管不力”之类的话柄。
“王将军,协议签署之后,希望你能尽快执行,率领部下撤离杭州。”王畿签完字放下毛笔之后,对旁边的王汤姆沉声说道“早些了结这里的事,对大家都好”
王汤姆应道“王大人放心,我们会遵照协议内容,即日开始撤离杭州。我也希望浙江官府能够尽快兑现协议中对海汉所作的承诺,早日开放各州府的通商权。”
双方虽然已经签署了和平协议,但这也不代表他们心中就已经放下了之前的恩怨,能毫无芥蒂地与对方相处。不管在此之前是赢家还是输家,这份协议也仅仅只表示双方的关系跨入一个新的阶段而已,过去就有的利益冲突仍会继续存在,就算不会像这次一样撕破脸大干一场,双方在桌面下的过招也仍会进行下去。
如果算上动手之前的筹备期,海汉这次大动作前前后后花费的时间已有两个月,期间所做的准备工作着实不少,参与行动的人员规模也创下了过去一年之最,甚至远远超过了去年夏天从杭州绑架官员的行动。行动中担当主角的海汉东海舰队虽然多数时候只是维持着实战训练的强度,消耗比真正的战争时期要小得多,但要维持海军和杭州城外陆军的运转,每天的开销依然是十分巨大的数目,再对峙下去怕是要将舟山一年的军费预算提前耗完,早日收兵回营也是海汉自身的需要。
就行动效果而言,过程的顺利和最终的结果其实都已经超出了海汉军方在策划时的预计,一次虚张声势的行动就让浙江各州府紧张到不行,杭州湾沿岸所有的县城都是城门紧闭,唯恐被海汉军攻破。除了在杭州城外遭遇了两拨明军主动发起的攻击,海汉军在整个行动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包括水师在内的明军基本都是一触即溃,战斗意志十分脆弱。
王汤姆认为这也是跟浙江地区太平日子过得太久,军队疏于训练,久无战事考验所造成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何离大陆非常近的舟山群岛,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海盗和武装走私商人的乐园,而官方对此却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能将这些地区重新纳入治下。当然了,如今海汉已经成为了舟山群岛的新主人,官府想拿回这一地区的控制权更是希望渺茫,海汉只要不主动放弃舟山群岛,基本上今后就可以将这块区域定性为海汉国的海外领地之一了。
王畿心有不甘地看了看江岸处停靠的海汉战舰,对王汤姆道“贵国水师虽然厉害,但也莫以为凭此就可天下无敌,我浙江水师隐忍不发,只是不想将战事扩大,希望今后贵国战船不要再随意出现在钱塘江上”
王汤姆岂会让对方在言语上占得上风,当下便立刻反击道“王大人,我们到浙江已经有一年多了,请问在此之前我们的战船进过钱塘江吗如果不是大明治安太差,我们又哪会需要出动战船来为商人们讨还公道”
王汤姆撇清自家的同时,也顺便踩了大明一脚。王畿听得心头怒火乱窜,但当下也不是发脾气的场合,他就算对王汤姆不满,当下也只能先忍下这口气,否则这好不容易才达成的停战协议,可能墨迹未干就要作废了。
虽然双方在这签约仪式上貌合神离,各有打算,但最终还是没有影响到协议的签署和接下来的执行。在海汉集合人马拔营离开的同时,浙江布政司及下属的市舶司也将同步向各州府发出公文,宣布了允许海汉人进入这些地区通商的决定。
或许是心头不太痛快的原因,王畿在完成签约之后,也没有再多花时间与王汤姆进行交流,便告辞返回了杭州城。官府早已经准备好了安民告示,待王畿回城之后,便由衙役去街头人多之处张贴出来,抓紧时间将舆论带到有利官府的方向。
这安民告示的最主要的内容,自然是为官府成功解除了杭州城的困局歌功颂德,同时将双方协商结果的一部分公诸于众。战争这种敏感词自然不会在告示中提及,之前关于明军在城外的行动也被解释为“剿灭制造了通盛码头大火案的匪徒”,而海汉军封锁钱塘江的行为则被解释为“协助官府查封水道”,如今海汉退兵,官府的解释是大火案已经告破,专门赶来杭州协助破案的海汉人员自然也就撤回到海上去了。总之在此之前的种种异象,官府似乎都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哪怕民众对于这些解释不会完全采信,他们大概也不能从官府那里得到更为合理的说法了。
不过民间热议的问题却并非海汉退兵,而是新进出台的开发海汉通商权的相关内容。这个东西表面上似乎是海汉武力胁迫之下的产物,但实际上在浙江本地的既得利益者们也是促其成事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围绕海汉通商合法化的游说与反游说,过去一年的时间里都一直在官场中不断上演,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牵扯其中,只是缺乏海汉军这么一个力度颇大的定音锤敲下来而已。
在双方签署最后的书面协议之前,协议内容其实已经由某些人官方剧透,开始在小范围的上层人士间流传开来。与海汉有生意往来的人无不弹冠相庆,这就意味着他们今后贩运海汉货物不用再偷偷摸摸地行事,也无需担心自家买卖会被官府查禁了。
按照去年两国间的走私贸易状况来看,这门生意的年贸易量计数单位起码是百万两白银,利润空间也非常可观。在此之前,浙江地区的海汉货物进口贸易几乎都是被少部分拥有代理权的商家所垄断,但大部分人当初在舟山招商会上花钱买到的代理权在今年就会到期,届时海汉肯定会提前召开新一届的招商会,所以错过上次机会的后来者也很快就会有新的机会加入到下一轮的游戏中。在这个时候海汉得到了浙江沿海各州府的通商权,不问可知,今年在招商会上争夺地区经营代理权和专营权的竞争将会比前次更为激烈。
这还仅仅只是进口贸易的部分而已,对海汉的出口贸易同样是一大块肥肉。江浙地区的纺织品、药材、粮食、矿产、瓷器、工艺品等等,都是海汉一直大批量采购的对象,甚至连制造这些货物的各类手工艺人和工匠也都成为了海汉网罗的目标。
海汉自1633年攻下舟山之后,一直在向浙江本地的商界灌输“贸易至上”的思想,以利益和资本来驱动人心,如今一年多过去,这种策略也逐渐开始产生了成效。民众的关注点已经不再是海汉在浙江的存在是否算是对大明的一种入侵,而是跟海汉通商之后,自己能够从中获得哪些好处。
杭州城中布政使王畿的府邸,在海汉撤军的当晚便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以此来庆祝此次事件的“圆满”解决。作为与海汉谈判过程中立下头功的大功臣,宁波知府曲余同也受邀出席了此次宴会,并且得到了极高的褒奖。
“此次有劳曲大人临危受命,最终力挽狂澜,救杭州于水火之中,本官且代杭州十万民众,谢过曲大人”王畿虽然对海汉仍有许多不满,但对“表现出色”的曲余同却已经完全转变了看法,丝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赏。
曲余同连忙拱手作揖道“保家卫国、安靖地方,此乃下官分内之事,王大人谬赞了”
王畿道“只是本官观海汉人自恃武力,行事莽撞,只怕日后遇到类似状况,还会采用这类蛮不讲理的解决之法。宁波府与舟山隔海相望,算是首当其冲的要地,今后还要劳烦曲大人多多受累,把守住这处国门才是”
既然说到了自己的辖地,曲余同就要借题发挥一下了“下官陆陆续续跟海汉人也打了快两年的交道,自以为对其还算比较了解。海汉人重利,只要让其安安稳稳地做买卖,他们其实也并不好战。听说他们去年已经在山东登州建了据点,开始在当地发展了。对他们来说,舟山只是一个由他们经营的贸易港,而非进攻我大明的桥头堡。宁波虽然与舟山一衣带水,但因为本地商人与海汉贸易关系甚是密切,宁波若乱,海汉利益必定受损,所以海汉人非但不会就近在宁波生事,反倒会尽力维护当地治安,保障通商安全。”
王畿轻轻哼了一声道“你这宁波府倒是开了浙江先河,率先就自行与海汉通商了”
曲余同道“大人,海汉人所作所为,其实全都是为了贸易,将其拒之门外,不过是白白给自己树敌,他们若是要在沿海闹事,各州府今后都不得安宁。倒不如息事宁人,开门放他们进来做买卖,官府也能从中获取不少税赋。海汉尝到甜头,自然不会再兴兵闹事,大家各取所需,岂不美哉”
王畿应道“怕就怕这些海汉人得寸进尺,出尔反尔,说是做买卖,做着做着就生出别的野心了”
曲余同道“大人言之有理,下官也有这样的看法。所以要杜绝后患,下官以为还是需要以收服人心为上策。”
“那你给本官说说,要如何收服人心”王畿颇有兴趣地追问道。
王畿经过这次的事,已经认为曲余同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官员,所以对于如何处理与海汉的长期关系,他也非常愿意听听对方的意见,毕竟在座的官员虽然不少,但真正与海汉面对面打过交道的却为数不多,而曲余同常年在宁波执政,能够近距离观察海汉动向,所拥有的相关经验肯定是远远超过旁人了。
“那下官便斗胆说几句。”曲余同整理一下思路,便沉声说道“首先便是要设法对其实施教化,下官认为可派儒生到其辖区游学传道,设立书院学堂,向当地人传授我大明理学。只有明理,才能知是非,才不会再做出大逆不道之事。”
王畿深觉有理,点点头道“你接着说。”
曲余同便继续说道“其次便是要设法让其利益所在与大明共通,伤大明即是伤其本身。海汉国民中有不少都是以前逃难出去的明人,只需好好加以利用,这些人的人心很容易就会偏向故国。除了通商这个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之外,下官认为还可以让两国国民通婚联姻,待血脉相连之后,海汉想要再对大明开启战端,也很难得到其国民的支持了。”
王畿有些不以为然道“民间通婚能有多大作用两国之间每年能有多少嫁娶,短时间内哪能多到影响国策的程度曲大人此计未免有些想当然了。”
曲余同道“大人说得是,若只是民间通婚,那没十年八年甚至一两代人的时间,很难看到成效。所以下官以为此计要想迅速见效,还需社会上层人士带头示范,由两国高层联姻方可起到足够大的影响。”
虽然官府的想法不错,但这种所谓的登记制度也是属于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措施,海汉国民大部分都是来自大明的汉人,除了当兵的青壮和已经进入官僚队伍的干部需要剪短头发,身份特征会比较明显,大部分人只要换上大明服饰就根本无法从外貌分辨国籍。而极少数的穿越者若是要进入浙江沿海的城池活动,那安保措施的阵势只怕会比知府出巡还大,哪里还需要专门进行登记。
之所以要在协议中加上这相关内容,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大明和地方官府的脸面考虑。不管事后的实际执行效果如何,这至少能表现出官府对海汉人的出入境管理是有章可循的,一切皆在掌控之中,高官们也不会因为海汉人进入浙江境内活动而落下“监管不力”之类的话柄。
“王将军,协议签署之后,希望你能尽快执行,率领部下撤离杭州。”王畿签完字放下毛笔之后,对旁边的王汤姆沉声说道“早些了结这里的事,对大家都好”
王汤姆应道“王大人放心,我们会遵照协议内容,即日开始撤离杭州。我也希望浙江官府能够尽快兑现协议中对海汉所作的承诺,早日开放各州府的通商权。”
双方虽然已经签署了和平协议,但这也不代表他们心中就已经放下了之前的恩怨,能毫无芥蒂地与对方相处。不管在此之前是赢家还是输家,这份协议也仅仅只表示双方的关系跨入一个新的阶段而已,过去就有的利益冲突仍会继续存在,就算不会像这次一样撕破脸大干一场,双方在桌面下的过招也仍会进行下去。
如果算上动手之前的筹备期,海汉这次大动作前前后后花费的时间已有两个月,期间所做的准备工作着实不少,参与行动的人员规模也创下了过去一年之最,甚至远远超过了去年夏天从杭州绑架官员的行动。行动中担当主角的海汉东海舰队虽然多数时候只是维持着实战训练的强度,消耗比真正的战争时期要小得多,但要维持海军和杭州城外陆军的运转,每天的开销依然是十分巨大的数目,再对峙下去怕是要将舟山一年的军费预算提前耗完,早日收兵回营也是海汉自身的需要。
就行动效果而言,过程的顺利和最终的结果其实都已经超出了海汉军方在策划时的预计,一次虚张声势的行动就让浙江各州府紧张到不行,杭州湾沿岸所有的县城都是城门紧闭,唯恐被海汉军攻破。除了在杭州城外遭遇了两拨明军主动发起的攻击,海汉军在整个行动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包括水师在内的明军基本都是一触即溃,战斗意志十分脆弱。
王汤姆认为这也是跟浙江地区太平日子过得太久,军队疏于训练,久无战事考验所造成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何离大陆非常近的舟山群岛,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海盗和武装走私商人的乐园,而官方对此却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能将这些地区重新纳入治下。当然了,如今海汉已经成为了舟山群岛的新主人,官府想拿回这一地区的控制权更是希望渺茫,海汉只要不主动放弃舟山群岛,基本上今后就可以将这块区域定性为海汉国的海外领地之一了。
王畿心有不甘地看了看江岸处停靠的海汉战舰,对王汤姆道“贵国水师虽然厉害,但也莫以为凭此就可天下无敌,我浙江水师隐忍不发,只是不想将战事扩大,希望今后贵国战船不要再随意出现在钱塘江上”
王汤姆岂会让对方在言语上占得上风,当下便立刻反击道“王大人,我们到浙江已经有一年多了,请问在此之前我们的战船进过钱塘江吗如果不是大明治安太差,我们又哪会需要出动战船来为商人们讨还公道”
王汤姆撇清自家的同时,也顺便踩了大明一脚。王畿听得心头怒火乱窜,但当下也不是发脾气的场合,他就算对王汤姆不满,当下也只能先忍下这口气,否则这好不容易才达成的停战协议,可能墨迹未干就要作废了。
虽然双方在这签约仪式上貌合神离,各有打算,但最终还是没有影响到协议的签署和接下来的执行。在海汉集合人马拔营离开的同时,浙江布政司及下属的市舶司也将同步向各州府发出公文,宣布了允许海汉人进入这些地区通商的决定。
或许是心头不太痛快的原因,王畿在完成签约之后,也没有再多花时间与王汤姆进行交流,便告辞返回了杭州城。官府早已经准备好了安民告示,待王畿回城之后,便由衙役去街头人多之处张贴出来,抓紧时间将舆论带到有利官府的方向。
这安民告示的最主要的内容,自然是为官府成功解除了杭州城的困局歌功颂德,同时将双方协商结果的一部分公诸于众。战争这种敏感词自然不会在告示中提及,之前关于明军在城外的行动也被解释为“剿灭制造了通盛码头大火案的匪徒”,而海汉军封锁钱塘江的行为则被解释为“协助官府查封水道”,如今海汉退兵,官府的解释是大火案已经告破,专门赶来杭州协助破案的海汉人员自然也就撤回到海上去了。总之在此之前的种种异象,官府似乎都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哪怕民众对于这些解释不会完全采信,他们大概也不能从官府那里得到更为合理的说法了。
不过民间热议的问题却并非海汉退兵,而是新进出台的开发海汉通商权的相关内容。这个东西表面上似乎是海汉武力胁迫之下的产物,但实际上在浙江本地的既得利益者们也是促其成事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围绕海汉通商合法化的游说与反游说,过去一年的时间里都一直在官场中不断上演,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牵扯其中,只是缺乏海汉军这么一个力度颇大的定音锤敲下来而已。
在双方签署最后的书面协议之前,协议内容其实已经由某些人官方剧透,开始在小范围的上层人士间流传开来。与海汉有生意往来的人无不弹冠相庆,这就意味着他们今后贩运海汉货物不用再偷偷摸摸地行事,也无需担心自家买卖会被官府查禁了。
按照去年两国间的走私贸易状况来看,这门生意的年贸易量计数单位起码是百万两白银,利润空间也非常可观。在此之前,浙江地区的海汉货物进口贸易几乎都是被少部分拥有代理权的商家所垄断,但大部分人当初在舟山招商会上花钱买到的代理权在今年就会到期,届时海汉肯定会提前召开新一届的招商会,所以错过上次机会的后来者也很快就会有新的机会加入到下一轮的游戏中。在这个时候海汉得到了浙江沿海各州府的通商权,不问可知,今年在招商会上争夺地区经营代理权和专营权的竞争将会比前次更为激烈。
这还仅仅只是进口贸易的部分而已,对海汉的出口贸易同样是一大块肥肉。江浙地区的纺织品、药材、粮食、矿产、瓷器、工艺品等等,都是海汉一直大批量采购的对象,甚至连制造这些货物的各类手工艺人和工匠也都成为了海汉网罗的目标。
海汉自1633年攻下舟山之后,一直在向浙江本地的商界灌输“贸易至上”的思想,以利益和资本来驱动人心,如今一年多过去,这种策略也逐渐开始产生了成效。民众的关注点已经不再是海汉在浙江的存在是否算是对大明的一种入侵,而是跟海汉通商之后,自己能够从中获得哪些好处。
杭州城中布政使王畿的府邸,在海汉撤军的当晚便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以此来庆祝此次事件的“圆满”解决。作为与海汉谈判过程中立下头功的大功臣,宁波知府曲余同也受邀出席了此次宴会,并且得到了极高的褒奖。
“此次有劳曲大人临危受命,最终力挽狂澜,救杭州于水火之中,本官且代杭州十万民众,谢过曲大人”王畿虽然对海汉仍有许多不满,但对“表现出色”的曲余同却已经完全转变了看法,丝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赏。
曲余同连忙拱手作揖道“保家卫国、安靖地方,此乃下官分内之事,王大人谬赞了”
王畿道“只是本官观海汉人自恃武力,行事莽撞,只怕日后遇到类似状况,还会采用这类蛮不讲理的解决之法。宁波府与舟山隔海相望,算是首当其冲的要地,今后还要劳烦曲大人多多受累,把守住这处国门才是”
既然说到了自己的辖地,曲余同就要借题发挥一下了“下官陆陆续续跟海汉人也打了快两年的交道,自以为对其还算比较了解。海汉人重利,只要让其安安稳稳地做买卖,他们其实也并不好战。听说他们去年已经在山东登州建了据点,开始在当地发展了。对他们来说,舟山只是一个由他们经营的贸易港,而非进攻我大明的桥头堡。宁波虽然与舟山一衣带水,但因为本地商人与海汉贸易关系甚是密切,宁波若乱,海汉利益必定受损,所以海汉人非但不会就近在宁波生事,反倒会尽力维护当地治安,保障通商安全。”
王畿轻轻哼了一声道“你这宁波府倒是开了浙江先河,率先就自行与海汉通商了”
曲余同道“大人,海汉人所作所为,其实全都是为了贸易,将其拒之门外,不过是白白给自己树敌,他们若是要在沿海闹事,各州府今后都不得安宁。倒不如息事宁人,开门放他们进来做买卖,官府也能从中获取不少税赋。海汉尝到甜头,自然不会再兴兵闹事,大家各取所需,岂不美哉”
王畿应道“怕就怕这些海汉人得寸进尺,出尔反尔,说是做买卖,做着做着就生出别的野心了”
曲余同道“大人言之有理,下官也有这样的看法。所以要杜绝后患,下官以为还是需要以收服人心为上策。”
“那你给本官说说,要如何收服人心”王畿颇有兴趣地追问道。
王畿经过这次的事,已经认为曲余同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官员,所以对于如何处理与海汉的长期关系,他也非常愿意听听对方的意见,毕竟在座的官员虽然不少,但真正与海汉面对面打过交道的却为数不多,而曲余同常年在宁波执政,能够近距离观察海汉动向,所拥有的相关经验肯定是远远超过旁人了。
“那下官便斗胆说几句。”曲余同整理一下思路,便沉声说道“首先便是要设法对其实施教化,下官认为可派儒生到其辖区游学传道,设立书院学堂,向当地人传授我大明理学。只有明理,才能知是非,才不会再做出大逆不道之事。”
王畿深觉有理,点点头道“你接着说。”
曲余同便继续说道“其次便是要设法让其利益所在与大明共通,伤大明即是伤其本身。海汉国民中有不少都是以前逃难出去的明人,只需好好加以利用,这些人的人心很容易就会偏向故国。除了通商这个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之外,下官认为还可以让两国国民通婚联姻,待血脉相连之后,海汉想要再对大明开启战端,也很难得到其国民的支持了。”
王畿有些不以为然道“民间通婚能有多大作用两国之间每年能有多少嫁娶,短时间内哪能多到影响国策的程度曲大人此计未免有些想当然了。”
曲余同道“大人说得是,若只是民间通婚,那没十年八年甚至一两代人的时间,很难看到成效。所以下官以为此计要想迅速见效,还需社会上层人士带头示范,由两国高层联姻方可起到足够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