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里日报的记者怀揣着一颗悲伤的心走了。
临走之前他还深深地看了眼田蓝,心中泪流成河。
他跑了这么半天,又是钻防空洞,又是进大棚,又是看养猪,又是瞧磨坊,还是跟着收拾了半天猪饲料。
什么仔猪断奶后,饮用水里要加酸,将h值降到5后给小猪饮用,以缓解断奶后乳酸来源不足,胃酸分泌又不够造成的消化不良。
什么粗饲料粉要经过发酵,搭配青绿多汁的青饲料喂猪,可以让猪提前出栏。
什么粮食粗壳、树叶、干草及庄稼杆子这些味道差又不好消化的富含粗纤维的饲料,要经过变糟处理,把饲料变的又香又软,猪就爱吃了。
什么富含淀粉的精饲料经过糖化处理,把淀粉变成麦芽糖,猪不仅爱吃,而且好消化。
等等等等,还有青饲料和粗饲料、精饲料的搭配,如何利用酒糟和糖渣提高养猪效率。他林林总总记了一大堆呀。
单是养猪这一项,他就能写出一篇专题报道。
更别说风力磨坊、高粱壳子酿酒、玉米芯制糖,这些充分体现了知识青年学有所用,促进农村建设的项目,哪个不能拎出来做文章呢
分明就是留守知青先进代表的典型,结果他还没走呢,人家就自己塌台子了。
记者越想越悲伤,最后咬咬牙一跺脚,决定还是写报道上报纸,先把春风里的典型树起来。
不管了,高考要到夏天,距离现在还好几个月呢。
况且高考有那么容易吗过五关斩六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说的就是高考呀。
又不是说田蓝同志想参加高考,她就一定能考上。大学生可是天之骄子,万里挑一的人才。全省50万考生,大中专院校加在一起只收2万人,录取率只有4。里面绝大部分还是城里高中的应届生,从没丢过书本的应届生。
下乡这么多年,已经完全是双老农民的手的田蓝要怎么跟他们比又不是比种田。
她十之八九考不上吧,只能老老实实继续待在农村呢。
退一万步讲,就算考上了,那也起码是夏天的事了。
现在才是春天呢,春天有春天的先进典型,等到夏天来了再说夏天的事。
他点点头,毅然决然地走了。
田蓝虽是穿越人,却也不会读心术,不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季抛型先进知青典型,只配享受一个春天的荣光。
她追着公社干部问了两句,知道考试时间就定在今晚,顿时无语至极。
开什么玩笑啊现在太阳都要落山了。他们这帮知青必须得立刻出发,才能准点赶到公社高中拿到试卷开始考试。
这个过程中,吃饭自理,交通靠走,考完之后在哪儿落脚,也不归公社管。
前来通知的干部还振振有词“你们都是大小伙子大姑娘了,还把自己当成奶娃娃吗一点点困难都不能克服的话,还想考大学,不是开玩笑嘛。”
他还真不是存心为难赵家沟的知青,他对这群知青又没什么芥蒂。
相反的,自从赵家沟酿酒制糖之后,他们向阳公社在全县都出名了。他陪老婆回娘家,带的年礼都比连襟多,大大出了回风头。
只是在这个时代,乡下根本不会把高考当成什么大不了的事。也不是说不重视,就是绝对不可能全民关注。
还送考陪考呢,不管是公社还是学校都不会组织考生统一行动,大家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去年夏天,还有知青天不亮就出发,一路靠两条腿走去考场,结果太阳出来了,他脱力过度直接中暑倒在了地上,都没能参加考试。
比起他们,赵家沟的知青不过是走去公社,已经很轻省了。
大家伙儿不敢耽误时间,赶紧各自回家拿文具。
田蓝和陈立恒也换了件袄子,然后戴帽子的戴帽子,裹头巾的裹头巾。别觉得模样可笑就不想用,等到晚风一吹起来,你就知道为啥要温度不要风度了。
大西北的早春,那是能冻死牛的。
知青们一人一碗糖水蛋下肚,然后揣上包玉米花生糖就赶紧上路。
趁着天还亮,快点走,天黑之前赶到公社最好。不然就现在的道路状况,你摸黑走路简直就是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大家伙儿刚开始还说说笑笑。随着暮色渐起,西北风呼啸,所有人都识相地闭上了嘴巴,完全不想吃一嘴沙。
原本排成列的队伍也变成了三三两两,关系好的人走在一起。
田蓝回头叮嘱了一句“都注意身边的同伴,不要随便更换团队,以免落单。”
1980年的向阳公社,虽然大家看不到了,但野猪出没并不稀罕。饿了一个冬天的野猪万一发狂,后果十分严重。
知青们不敢大意,赶紧聚拢了些,快步往前走。
陈立恒小声抱怨“应该弄辆自行车的。”
其实从穿越过来到现在,他去过不少次县城。如果存了心思弄工业票,也不是难事。
可惜他每次进城都有事情做,忙忙碌碌的,居然把这事给落下了。搞得大冷天的,田蓝还得跟他一块儿走夜路。
如果有车的话,他就能骑车戴着田蓝去公社了。
田蓝也被吹得难受,听他提到车的事,立刻追问了一句“能弄到拖拉机吗”
眼下在农村,拖拉机可是宝啊。它不仅可以运人运货,还能耕田,十八般武艺无所不能。
之前他们一直忙着农副业,倒没怎么关注拖拉机的事,就连榨糖厂的甜菜渣也是酒厂和食品厂来知青点拖糖的时候,顺带着给运过来的。
但凡是指望别人总归不稳妥,如果他们有自己的拖拉机,以后办事就方便多了。
陈立恒一愣,他还真不清楚现在拖拉机要怎么买。价格贵点倒不怕,就怕要票要指标。
田蓝想了想“那一会儿咱们去公社打听下吧。”
可惜到了向阳公社,其他大队来考试的知青看到他们就赶紧招呼“动作快点,已经开始考试了。”
众人大吃一惊,狠狠地在心中腹诽了一番公社干部。太过分了,明明知道他们赵家沟大队距离公社远,也不提前点儿通知。
大家伙儿不敢耽误,紧走慢走进了学校。
这时代的公社中学没有晚自习的概念,学生们放学就赶紧回家。偌大的校园空荡荡的,看不到楼房,只有低矮的平房,在暮色中显出隐约的轮廓。
一片青灰色的苍茫中,靠近校园西南角闪烁着昏黄的灯火,让人远远瞧见就心生温暖。
当然,前提是你不知道那就是你即将进入的考场。
大家穿过学校的学农田,又走过一排小树林,才到礼堂门口。
里面果然已经坐了不少学生,对着试卷正奋笔疾书。
监考的老师看了他们一眼,随手安排“你们几个坐这边,你们几个去那边。考试注意纪律,不许交头接耳。动作都快点,大家都是一个点交卷。”
田蓝都无语了,穿越三世,她还是头回见到这种选拔模式。
不过其他人都没意见,也没时间有意见。没听老师说吗到时候大家一块交卷。
唯一可以安慰田蓝的是,公社中学的条件要比村里小学好很多。最起码的,礼堂里不需要自带桌椅。
她找了张空桌坐下,拿出笔,缓了口气。
陈立恒将罐头杯子递给她,小声道“喝点水。”
水就是普通的白开水,也没加糖,可开水喝在嘴里本身就有种甜津津的味儿。
田蓝连着喝了好几口,又往嘴里塞了块花生糖,感觉舒坦极了。
监考老师过来发油印的试卷,看了她一眼,强调道“考试时不准吃东西。”
不过他倒没有要求田蓝把糖吐出来,这时代的人没这么奢侈。既然吃了,就赶紧咽下肚吧。
田蓝连连点头,丝毫没影响她继续品尝嘴里的糖块。她拿到试卷,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感觉十分稀奇。
这张试卷包罗万象,足足三张纸,正反两面都印了字,有语文,有数学,有英语,有政治,有物理,有化学,各种题目都有。
监考老师强调了两句“今年英语列入总分,虽然只占30,但看到英语题目你们也不能空着。就算看不懂,把上面的单词抄进去,说不定也能拿几分,总比空白好。”
礼堂里发出了窸窸窣窣的声音,老师又强调了一遍纪律,考场才重新恢复安静。
田蓝已经检查完试卷,拿起笔写上自己的名字,就开始埋头做试卷。
说实在的,这个时代的高考试卷不算难。尤其眼下这张公社补习班的选拔卷,简单的令人发指。
她看到的语文题目就是给一段话填标点符号,然后还有一篇作文。英语更简单,如果放在她穿越之前的世界,小学英语难度都要比这个深。
没办法,高考已经停了这么多年,教学秩序重新恢复,总需无论学校老师还是学生时间来适应。
考场安安静静,只有笔在纸上发出的刷刷声,听上去有点像蚕在吃桑叶。
每过半个小时,监考老师就会提醒次时间“抓紧了,要培养紧迫感。在考场上,千万不能在一道题目上耽误太长时间,要学会取舍。”
他不说还好,一说考生更紧张。还有人发出巨大的抽气声,似乎喘不过气来一样。后来他实在吃不消了,索性站起身,在礼堂里跺起了脚。
毫无疑问,他被直接赶出了考场。
监考老师恨铁不成钢“你就是扛不住,也可以要求上厕所,怎么能扰乱考场秩序”
其他考生也觉得这人有点傻。算了,就他的脑袋瓜子还是别折腾了,直接放弃今年的高考好了,省得白遭一趟罪。
田蓝写的飞快,她从小到大都这样,只要是会做的题目,就绝不耽误时间,考完拉倒。
监考老师第3次提醒时间时,她就直接站起身,上前交卷。
搞的监考老师都忍不住看了她一眼,强调了一句“态度也很重要。”
旋即他又改了口,“算了,不浪费时间也好。”
他抬眼看台下的学生,“你们也是,这又不是高考考场。别磨叽了,会写的就写,不会写的早点交卷,我还好快点把试卷改出来。”
然而没那么多勇士。
就连陈立恒,他因为习惯控制考试节奏,所以到现在都没写完,只能老老实实坐在板凳上奋笔疾书。
倒是考场外面传来了喊声“秀英,快点,娃娃饿了要吃奶。”
礼堂里发出吃吃的笑声,好几人都抬起头看一位剪着短发的妇女。
从她的外表上来看,她就是大西北再普通不过的农妇。
但她面无表情,对着孩子的哭声也充耳不闻的态度又显出了她的不一般。
齐耳短发妇女没有动,还在拼命写试卷。
外面的人似乎已经等得不耐烦,直接抱着小孩闯进了考场。在大家都还没反应过来时,她直挺挺地冲到孩子母亲面前,嘴里抱怨着“娃娃都生了,考什么呀考去哪儿啦一个女人,连男人和娃娃都不要了,你这是想干啥”
礼堂里的气氛瞬间凝滞起来,然后快速爆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几个人都交换眼色,还有人皱着眉毛指着那位怀抱孩子的上了年纪的女人“我们在考试,请你不要打扰考场秩序。”
抱小孩的妇女暴怒,拼命将孩子往秀英手上塞“你耳朵聋了娃娃哭成这样你都不管赶紧给娃娃喂奶。”
秀英埋头不吭声,笔尖不停,还在写试卷。
她的态度终于激怒了婆婆,后者发出一声咒骂,抓起试卷,直接揪成团,往地上狠狠地一砸“写写写,写你麻痹地写”
考场里的人惊呆了,英子气愤地站起身,愤怒地指责那女人“你怎么能这样我们这在考试呢,考试的时候谁都不能打扰。”
女人不甘示弱“这是我儿媳妇,我们家的事轮不到你们管。女人生了娃娃就得好好过日子。”
英子叫气得够呛,下意识地寻找监考老师的帮助“老师”
没想到老师根本不管,只抬头看了眼闹钟,又提醒考场里的众人“还有一个半小时考试结束,请抓紧时间。”
他扫了一眼秀英,正色道,“没多余的试卷,交不了卷子就算0分。”
秀英被婆婆拉着,强行要求给孩子喂奶。
听了老师的话,她突然间猛地推开婆婆,从地上捡起试卷摊平。
她婆婆猝不及防,差点连怀里的孩子都一并摔倒在地上。
她勃然大怒,分手又要揪卷子“我看你是不想好了。你别做梦,甭想丢下你男人和娃娃不管。”
秀英突然抬起头,恶狠狠地瞪着婆婆“你再动一下我的卷子,我就下老鼠药,大家一了百了。我好不了,你们都别想活”
她婆婆吓了一跳,怀里抱着哇哇大哭的孩子,自己也跟着拍大腿哭“不得了咯,我这是讨了个祖宗在家里,不让人活哦。”
婆媳俩一哭一闹,考场里乱糟糟的,简直就跟菜市场一样。
然而监考老师充耳不闻,就像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听到一样,继续催促考生“抓紧时间,没有写作文的人,动作快点。考试的时候,不管会写不会写,作文一定不能放弃。”
秀英木着一张脸,继续埋头写试卷。
她婆婆还在哭“你就是安不下心,当初是你要嫁我儿的,看中我们家三代贫农。现在你又起了外心,就是不想好好过日子。”
陈立恒写完的卷子,起身去交,闻声到底还是劝了一句“高考是好事,是让国家挑选人才呢,你要跟国家政策作对吗”
上了年纪的女人又气又怒“你少拿大帽子扣。什么都是你们说了算,拿我们的贫下中农开涮呢”
一直不吭声地秀英突然间冒出了句“现在改政策了,离婚不行,要丧偶才能回城。”
她这话没头没脑,却吓得她婆婆再也不敢吭声。
秀英继续往下说“你们家要是不捣乱,我父母还能再想想办法。如果你们要耍花招,那就等着瞧吧。”
她婆婆被下了脸,面子挂不住,又嚷嚷着强调“我们是外人,娃娃总是你生的吧你难道连娃娃都不管吗”
没想到秀英真狠人,表情漠然地看了眼还在哭泣的孩子,一字一句“我这辈子就只能生一个小孩吗”
天哪这是一个当妈的能说出来的话吗
秀英婆婆的天都要塌了。
然而做儿媳妇的人却面无表情,继续写试卷。
陈立恒看她婆婆不闹腾了,也不好再说什么,交了试卷就出来找田蓝。
距离高考还有好几个月呢,如果秀英不能做自己的主,就算她成绩再好,后面能不能顺利走上考场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田蓝一直没有远离考场,这会儿才问“他们家到底怎么回事”
大概的情况她能看出来。不外乎知青下放多年,以为真的要扎根农村一辈子,所以选择了农村配偶结婚生子。结果政策一变,知青们又有了回城的机会。
这个时代城乡差距极大,况且谁离家多年在条件艰苦的异乡生活,不怀念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呢
于是小家庭和原生家庭的矛盾就直接摆在了面前。
所以才在人前就闹成这样。
陈立恒和其他知青交往的多些,知道的情况也多点“她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当年被冲击了。她选择三代贫农结婚,也有改变自己阶级成分的意思。”
谁能想到呢当年无比光荣的三代贫农现在又不值钱了。人生的际遇还真是难说。
莫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田蓝不好评价女知青的选择,只能叹气“走吧,咱们去公社问问拖拉机的事。就以咱们知青点的名义买。”
公社早下班了,大瓦房里黑黢黢的,连个灯都没亮,显然没人值班。
好在这时代公家的单位职工就住在单位家属区。
他们随便敲开一间院子门,就叫人领着找到了公社革委会主任的家门。
主任家和一般的公社干部家并无二致,谈不上多宽敞,跟气派二字更无关系。
堂屋里不过摆了一张方桌和一架茶几,方桌上还放着咸菜,大酱里同样看不到多少油花。
革委会主任人挺和气的,听说他们的来意还大大夸奖了他们“是该搞拖拉机,现在要实现4个现代化,的确应该有拖拉机。”
可应该和事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他也希望向阳公社下面的大队,个个都配备拖拉机,最好每个生产队都有一辆,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运输的需求。
但事实不允许。
因为没计划。
现在拖拉机是紧俏物资,各个地方都想要。拖拉机厂的产能又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公社可以为赵家沟大队打申请,但什么时候能轮到他们买拖拉机,主任也不知道。
田蓝无语,拖拉机而已呀。他们又不是想买卡车,小轿车。
革委会主任叹气,苦笑道“没办法,优先也考虑不到我们。”
他话锋一转,开始指点留守知青,“其实吧,与其等计划,你们不如再额外想想办法。”
田蓝和陈立恒都有些反应不过来“什么办法”
主任看这两人满脸疑惑的模样,在心里埋怨了句,怎么愣头愣脑的
能把糖坊和酒坊盖起来,刷刷往外面卖糖酒,按道理来说应该是脑袋瓜子活泛的人啊,咋就这么老实吗
他不得不开口指点“找熟人啊,找关系。哪个单位计划外没指标呢只要找到了门路,肯定还是有办法的。拖拉机厂都在城里,你们本来就是城里人,认识的城里人比我们都多。找找门路嘛,托托熟人,说不定就能弄到拖拉机了。”
两人瞬间无语。
这都什么呀买个拖拉机还要走后门。
可惜他俩又想不到什么妙招,只能谢过革委会主任的指点,赶紧告辞。
临走之前,陈立恒还从兜里掏出玉米花生糖,请主任指点“我们试着做了点,也不知道合不合咱们向阳公社社员的口味。还请主任帮忙掌掌眼。”
革委会主任拼命推辞“不要不要,我可不能收你们的礼。你这有半斤糖了吧现在每个干部也就是半斤糖票。”
田蓝趁机推销“就是因为看到咱们向阳公社的领导干部还有社员总是吃不上糖,营养跟不上,我们才想办法做这个糖。可是吧,我们赵家沟地方偏,路也不太好走。社员们过去买东西不方便。我们就琢磨着,看能不能把糖摆在供销社卖,好歹能够满足大家的需要。”
革委会主任惊呆了。
合着是他自作多情了人家根本就没打算给他送糖
陈立恒又强调“所以我们想请主任您和您的家人都尝尝我们的糖。要是你们都觉得好,我们才有胆子和供销社提。”
主任清了清嗓子,这才做出勉为其难的模样,捏了一片糖放进嘴里。
好吃吗废话。当然好吃,又是花生又是糖,还有爆玉米花,又香又甜,能不好吃吗
他吃了一块,忍不住又拿起一块。直接干掉三块糖之后,他才控制住自己的手,点点头道“可以,就摆在供销社卖吧,也能给广大社员多加点物资。”
这时代的供销社一手供一首销。虽然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卖的商品都是从上级供销社拿来的。但有些农副产品,比方说蔬菜之类的,供销社也代专门种菜的生产对销售。
当然现在市场放开了,社员可以直接拿菜到街上卖,又新鲜又便宜。供销社的这项职能也就渐渐淡却了。
刚好,就拿糖抵上吧。
公社范围内自产自销的农产品一直都不用票,这回当然也用不上糖票。
革委会主任大包大揽,主动表示可以帮他们跟供销社说说。
田蓝和陈立恒都大喜过望。
其实过来考试前,他俩根本就没想到这茬。因为糖卖的好呀,他们不愁销量。
不过话赶话的说到这里,又增加了一条销售途径,他俩还是挺高兴的。
糖块卖给谁都是卖,如果能够卖给本公社的乡亲,那不是更好吗这样可以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生活越来越好啊。
他俩没在革委会主任家多耽误,谈妥了事情就告辞。
临走的时候,主任还特地将他俩送到门口,又叮嘱他们“广泛发动你们的社会关系,尤其是已经回城的知青。大家都是插友,同一个战壕的交情,他们不帮你们,谁帮你们说不定他们张张嘴,你们就不用跑断腿了。”
田蓝在心中腹诽凭啥我们跑断腿呀公社干什么吃的公社不想办法解决困难,就把责任全推给知青。啥都我们干了,要你们有啥用
可是当着人面,她还得笑容满面地感谢领导支持工作。
也是,真支持了,好歹帮忙卖了糖。
先从向阳公社的供销社开始,后面再往更多的供销社蔓延。这就相当于产品进入了主流销售渠道。
如此一来,今后即便食品厂和酒厂以及医院都改了主意,不从他们知青点直接进糖,他们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两人离开公社大院,再往前走,到了中学门口,刚好赶上大家写完考卷出来。
英子一路小跑上前,抱住田蓝的胳膊“你们怎么这么早就交卷了好歹多写会儿嘛。”
卷子太难了,她写的头都大了,到最后都没来得及写完。
“唐老师心真狠啊。中途都闹成那样,他也没给我们多放一分钟时间,到了点就收卷。”
田蓝诚恳地看着她,净说大实话“如果这种难度的试卷两个小时还写不完的话,那高考就悬了。”
周围的知青都吓了一跳。
这年代没五三,高考资料都得想办法自己到处收集。他们甚至不知道1979年的高考试卷到底考了些什么。因为知青点购买的资料里没这项啊。
现在听田蓝一说,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完蛋了,录取的人这么少,卷子又这么难,他们肯定考不上。
众人长吁短叹,小云喃喃自语“考不上,我估计最高兴的人应该是秀英的婆婆。”
她外婆家和秀英婆家在同一个大队,还算了解她家的情况。
其他人跟着点头“肯定的啦,她考不上不就老老实实留在村里,不会再回什么嘛。说实在的,她男人带着两个孩子,肯定找不到条件比秀英更好的。”
当初北京来的知青嫁给向阳公社的农民可是件大事,还是那会儿的革委会主任帮忙主持的婚礼,说是移风易俗,改变了千百年来的婚姻陋习。
结果才过了几年啊,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世界都不一样了。
田蓝冒了一句“不是世界不一样,是他们一直都不一样吧。”
大家面面相觑,点头表示赞同。
的确不一样。
生活习惯各方面都不一样。
就说他们吧,还是城里的知青到了赵家沟之后,他们才知道要天天刷牙,每天晚上都得洗脚。
不住在一起,社员和知青都能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可住到了一处,肯定就有矛盾啊。
知青们笑嘻嘻地围着胡长荣问东问西“你跟你老婆谁听谁的呀”
胡长荣笑骂了一句“你们管得倒宽呢,你问你们什么事儿”
废话。当然是他老婆听他的了,他老丈人一家都听他的。因为他从城里带来的生活习惯是高级的先进的健康的,哪有落后的战胜先进的道理呢
小云摇头“那可未必,起码秀英婆家不这样。她结婚当天晚上,她丈夫就打了她。因为她让她丈夫洗干净脚再上床,不然就不准上床。她丈夫不愿意,就动手打了她。”
田蓝震惊“就为这点事”
小云点头“是啊。我以前还觉得是秀英小题大做,为这点事情跟她丈夫吵什么吵呢后来我觉得是她丈夫不对,本来就应该注重个人卫生。他做不好,别人给他指出来了,他不仅不改正,还要打人。这种人真的好落后。”
秀秀皱眉“他到底在想什么呢洗干净脚不舒服吗”
田蓝叹气“因为他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如他老婆呀,起码在个人卫生习惯上。有的人因为清楚自己糟糕,所以自卑,反而就表现的特别傲慢,不允许任何人说他不对。”
英子撇嘴“她咋不离婚呢我倒觉得她应该离婚回家,待在她婆家没意思。”
她哥急了“你别张口闭口就让人离婚啊。离了婚,她孩子怎么办”
这倒是个难题。老话说的好,有了后妈就有后爸。亲妈都不疼的孩子,还指望谁疼啊
再说了,就她丈夫的条件,跟她离了婚,还能找到条件多好的呀。人家肯离才怪
陈立恒提醒他们“你们没听秀英说吗现在离婚也不行了,除非丧偶。”
妈呀,别说这茬。一说这茬,大家后背都发凉。
众人紧走几步,上了大路准备往赵家沟的方向去。
小云一抬头,瞧见前面人的身影,立刻示意大家看。
是秀英。
她走在前面,脊背挺得笔直,两手空空。
她婆婆跟在后面,怀里抱着孩子,一路走一路小声地咒骂“让你喂个奶怎么就这么难当妈的心这么狠,我看你以后怎么过。”
秀英充耳不闻,继续大踏步地往前走。
她婆婆只能一边咒骂一边追。
田蓝叹气,感觉这孩子也是时运不济。别看奶奶时时刻刻把他挂在嘴边,估计也没真的多爱。
最简单的道理,这大冷的天,西北风呼呼直吹。别说小孩,就是大人都不愿意出门,何况这种奶娃娃。
非要抱过来给妈妈喂奶吗明明晓得儿媳妇要来考试,为什么不带孩子待在家里呢就算小孩饿了,也可以喂点面糊糊。
这时代的人因为普遍营养不够,真正能够依靠奶水满足孩子的母亲并不算多。大家都是拿糊糊之类的给孩子当辅食。
秀英的步子极快,简直是迫不及待地逃离。跟在她身后的婆婆和孩子身影也渐渐远去。
赵家沟的知青转过身,往自己的方向走。
刚考完试,即便风吹得人张不开嘴,还是有人会忍不住问“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成绩。”
田蓝想到了一件事,开口吐槽“把题目这么混乱的摆在一起,真不合适。改卷子的老师还得挑自己的题,不是在增加工作负担吗”
回乡知青们全都转过头,默默地看了眼田蓝。
英子满脸惊讶“不用挑啊,所有的卷子都是唐老师一个人改。”
田蓝不赞同“虽然有标准答案,但还是专业老师改最合适。每个题目都有不同的解法,外行来改的话容易出错。”
秀秀笑出了声“唐老师都是内行,语数外政治物理化学,他都教,他还会说英语呢,就比你和老九差一点。”
妈呀。
田蓝瞳孔地震了,原来语文是数学老师教的,不是段子,而是事实。
这位唐老师还是个全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