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扩建完成,接下来就是招生。
听说十四岁以下的孩子免收束脩,后面还想继续读下去,才需要支付束脩,十里八乡心动的人家不少。
万一家门出个十三四岁的秀才,将来的束脩还怕没有着落
至于不肯送孩子来书院,怕家里少一个劳力的人家,明溪暂时没有强求的打算。
书院开课那天,大门外围满了人。
身穿粗布麻衣的男孩们凑在一堆,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左看右看。
衣着华贵的富家小郎君被自家身材魁梧的家丁护在中央,脚边放着书箱,绷着小脸,一派端正严肃。
明溪来到书院门口时,放眼看去,来的尽是儿郎,无一女子。
“怎么回事”明溪拿着马鞭走到门口,看向被明浅推出书院的明三爷,“女子呢”
明三爷的手压着膝上的名册,解释道“富贵人家请的起先生,不愿女儿抛头露面;至于贫寒之家”
他停顿片刻,说的十分含蓄“他们能舍出一个男孩读书,已是大不易之事。”
正值农忙之时,已经失去一个半大不小的劳力。再失去一个,能不能忙得过来就不一定了。
再者,男儿读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女孩读书后终归嫁去别家,成为别家的妇。
既然如此,为何不趁女儿没出阁多帮衬家里。
几乎所有人都这么想。
明溪知道这不是他们的错,是自古以来的固有观念导致现在的局面。
她紧闭双眼,牙齿还是忍不住发颤。
隔着鬼面具,众人看不见她的表情,但从她身上散发出的气势来看,能知晓她此刻的心情不是很好。
明浅大着胆子劝道“将军,凡事慢慢来,急不得。”
明溪没有说话,转头看向一脸憧憬的贫寒子弟。
察觉到明溪望过来,寒门子弟挺直小身板,目光灼灼。
他们的眼睛亮如星辰,却不似星辰寒凉,眸中满是炙热情愫。他们渴望读书识字,渴望像贵人们一样仰望星空。
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他们分发到笔墨纸砚,能和贵人们同坐学堂,吟诵圣人之言。
明溪将他们的喜悦和渴望看在眼里。
这个由她亲手创造的美梦,也该覆于她的手。
明溪声音微冷“传本将的命令,凡有送儿未送女之家”
“将军,不可”明三爷从明溪没有感情起伏的言语中,察觉到她的意图,连忙出声打断她的话。
明三爷紧紧抓着扶手,手背青筋暴起“三思,将军。”
他能理解明溪想要女子读书的执念,但眼下才开始,人们的观念一时半会儿转变不了,需要徐徐图之。
“浅儿,你先带将军入书院。”看明溪有缓和的趋势,明三爷侧头对明浅说。
明浅做出邀请的姿势“将军,请。”
明溪沉默了一会儿,转身跟随明浅跨过书院的门槛。
“我不要来书院,我要阿娘,要阿娘”突然,口齿不清的童音传入明溪的耳朵。
她脚下一顿,匆匆回首。
众人循声望过去,只见一个面相温柔的农妇怀里抱着一个哇哇大哭的小姑娘,气喘吁吁地走来。
农妇身穿被洗的发白的衣裳,头顶簪了一支荆钗,怀中的小姑娘头顶扎着三个小揪揪,缠绕着红头绳。
贫穷,却又大方得体。
农妇将小姑娘放在地上,遥指着明浅说“雁儿喜欢那个姐姐吗”
雁儿停止哭泣,圆圆的眼睛好奇地盯着明浅。
她点点头“姐姐好看,喜欢。”
农妇继续道“只要雁儿进书院,就可以和那个姐姐在一起。”
雁儿眨了眨眼睛“我要阿娘,阿娘更好看。”
农妇又道“可是那个姐姐不仅好看,还认识好多字,读过好多书。难道雁儿不想像那个姐姐那样,又好看又厉害吗”
雁儿咬着手指头想了一会儿,脆生生回答“想,阿娘我想。”
农妇满含不舍地替雁儿打理细碎的发,然后抱起她慢慢走到石阶前。
她带着雁儿跪下,磕头道“妾身之女雁儿刚满三岁,她阿耶要把她卖给村长家的傻子做童养媳。”
“听说书院收女学生,还不要束脩,妾身想着带雁儿来试一下。妾身为她母,实在不忍看她三岁就为人童养媳”
“请将军和先生垂怜,收下雁儿。”
说到后面,农妇泣不成声。
明浅赶忙走下石阶,扶起农妇和小雁儿,温柔道“夫人莫哭。夫人肯带雁儿来,书院高兴还来不及,怎会不收”
“真的吗真的收女学生吗”农妇睁着大眼睛,满脸不敢相信。
她脸上的泪痕还未干,却不自觉咧开嘴笑。
明浅噗嗤一笑“将军就在那里,不信夫人自己问。”
明溪俯视茫然懵懂的雁儿,难得绽放笑容“真的。”
雁儿看不见明溪的笑容,她只能看见她脸上吓人的黑色鬼面具。
她一头扑进农妇怀里,哭的上气不接下气“阿娘,我怕怕,有鬼。”
明溪
好在书院开课之日收了个雁儿,否则明三爷都不敢保证书院开课,能不能顺利进行下去。
书院以前只有两位先生,如今扩招扩建,两个先生自然不够。
明溪亲自登门县内拜访退休的贤达耆老,将他们请来书院,现在书院共有六位先生,其中一位是女先生。
所有学生分了三个班,一个班两位先生。
明氏姊妹和雁儿同在一班,先生是明三爷和女先生,好照应年幼独自求学的雁儿。
听明三爷讲完第一堂课,明溪点了两个亲兵出城巡视官道修建。
她巡视春耕和垦荒的时候,暗自记下县内每个乡的位置和地形。
返回府衙后她特意制作了一个沙盘,沙盘又请曾制作过县内地图的匠人修改过,保证没有一点错处。
明溪最终根据修改过的沙盘,规划官道修建路线。眼下所修的官道主要是为了方便粮食运送。
“将军。”见明溪骑着马过来,肩扛锄头的牙外军们精神抖擞地问好。
因是农忙时节,明溪从军营里调了千人来修建官道。
明溪望向一个个满头大汗的牙外军,关心道“晌午日头大,都去树荫下休息,喝碗绿豆汤。”
他们用挂在脖子上的帕子抹去汗水,摇头道“将军,俺们不累。修路是积德的大好事,俺们有气力。”
他们当中也有好些人来自这个县,新的官道要通向他们的家乡。
想到官道修好,家中的父母妻儿不用再翻山越岭,他们浑身都是干劲儿。
明溪摇头失笑,转头吩咐人多准备绿豆汤和茶水。
返回府衙时,夕阳落下,民坊内升起袅袅炊烟,飘摇直上,与万丈红霞构成天地间最美的画卷。
“听说将军今天吓哭一个小孩。”饭桌上,刘嫖姚无情嘲笑。
明溪白楞他一眼“你要是去书院,吓哭她的就是你。”
刘嫖姚眼带笑意“可是将军说过,没有如果。”
明溪淡然地夹了著小青菜,淡淡道“你明天可以戴着面具去书院晃一圈。”
“不去。”刘嫖姚张口拒绝。
用完膳后,两人沿着府衙内院的池畔散步。
前任县令是个奢侈的人,内院花园种满奇珍异草,园中的灯也是由玉石所制。
刘嫖姚盯着一盏玉灯,一字一顿“将军,我们没钱了。”
又是扩书院,又是修官道,今年的税还没收上来,是真的山穷水尽,一分不剩。
听到这话,明溪的一双丹凤眼直勾勾地土壤中的奇珍异草。
两人慢慢转头,视线于空中交汇。
他们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三日,花园中的玉石灯和奇珍异草打包装车,由乔装打扮的刘嫖姚运往江南。
刘嫖姚带着一车白银归来时已是盛夏,正好开始夏税的征收。
冬小麦产量比往年多出两倍,堪称大丰收,每个农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加上县令之位的诱惑,各个富户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拖欠夏税,夏税征收的无比顺利。
府库充盈,明溪又开始大手大脚花钱。
这次她将银子投在制作武器和开办惠民医堂。
武器方面,主要是制作攻城的三弓床子弩和神臂弩。一回生二回熟,明溪画起图纸得心应手。
惠民药堂,除了人参等贵价药物,户籍在本县内的所有人都可以享受低价看大夫、低价拿药的好处。
要办惠民药堂的告示一经张贴,众人奔走相告,拍掌称赞。
来本县做买卖的商人,听闻本县的一系列政策后,举家迁移至此。他们的迁移带动邻县、邻州,乃至其他军镇的贫农、商贾迁徙。
到收取秋税时,县内新增人口将近五千户,原来的三千牙外军也扩充到五千人。
眼见以前不如自己的邻县欣欣向荣,明溪下辖的其余两县县令连夜请命,自请一同变革。
明溪欣然同意,点了五十个亲兵给刘嫖姚,让他去督促另外两县变革。
刘嫖姚离去,县令一位就空置下来。
明溪公布上交夏秋两税,及其余商业杂税排名前十的富户名册,其中第一正是李氏富商。
县中人多知李家郎君德才兼备,他为县令众人没有异议。
李郎君成为县令后恪尽职守,夙兴夜寐,使明溪得以从县城军营两头跑的日子中解放出来。
排名第二的纳税富户,其家中郎君浑浑噩噩,女郎倒是通读经史子集,才富五车,品性优良。
明溪授予她地监院院监一职,掌管地监院。
起初那富户见是女儿得官差,多有不满,言辞上冒犯明溪。
他本以为会得到县内耆老的拥护,毕竟哪有女人做官的道理。
没想到不仅没人帮他说话,还大骂他白眼狼,不念明溪施恩的好。
他不敢犯众怒,渐渐没了声息。
女郎为官的风波归于平静没多久,另一个轩然大波悄悄钻进后院闺房之中。
不愿女儿入书院学习的富户、贫户之家,见女子可为官,当下又有了主意。
为官之人必然是要招婿的,谁说女儿就是别家的女儿一样可以光宗耀祖
女郎们闹着要进书院,长辈们又不忍自小疼爱的女儿嫁为人妇,一辈子操劳,二话不说同意女郎们的要求。
来年书院开课,书院中的女学生已由三人增加至八十七人。
百来个年轻力壮、还没出嫁的女子们过了入书院的年纪,想着既然文不行,那她们就来武。
她们围在募兵摊前,说要参军。
明溪曾经手把手建立起一支娘子军,她对这事不陌生。
娘子军直属明溪,由明溪亲自训练。
她们肯吃苦,有韧劲,入伍不过三月,精气神大变样。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