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天光甚好,学生们正在校舍内打盹休息,祝枝山心痒痒想找唐寅说话,但是看着左右都睡着了,就写了个纸团向着唐寅的方向扔过来。
“嗖”的一下,纸团稳稳的落在了唐寅面前的书案上。
看到祝枝山扔过来得纸团,唐寅唐寅一边拆纸团一边想“嚯,我在古代学堂传纸条,这可是第一次,哈哈哈,祝枝山我记住你了”。
纸团慢慢拆开,上面祝枝山字体工整,看得唐寅赏心悦目,只见纸团上书“寅叔,咱们今天散了学,扎几个风筝吧,这大好的天气,放风筝多棒”
唐寅心下应允,就冲了祝枝山比了个两个指头,表示同意,却想起这不是自己之前的那个年代,向着祝枝山比两个指头,他大概是不会明白什么意思。
果然,看到唐寅兴高采烈地比了个两个手指,祝枝山心想唐寅比的是“二”么于是祝枝山也回敬着比了一下“二”,再看看两个比作“二”的手指,却又恍然不知何意。
唐寅看着祝枝山的呆样笑了半天。
祝枝山你这“二”样,哈
等到散了学,祝枝山和唐寅去跟沈周磨着去放风筝。
看了两个小家伙眼巴巴的样子,沈周决定好人做到底。
沈周那是神仙人品,当然也是神仙性格,他果真给了唐寅惊喜,他对唐寅说道“你们依据尺寸去画风筝的图样,画好的风筝我来扎,等我扎好了风筝,我们一起去放。”
唐寅听罢跳着脚直乐“师父实在是太棒了有没有,还会扎风筝”
万能的沈周,嗯
几日后,众学生把自己画的风筝一一拿给沈周看。
学生们有画金鱼的,有画蜻蜓的,也有的画的是小龙,祝枝山画了个老鹰,文璧画了个蝴蝶的风筝。
沈周都大加赞赏,风筝么,主要是飞到天上能看,所以画的夸张点的图案都不过分,虽然学生们的笔触都还稍显稚嫩,但是画风筝却是刚刚好。
“不错,不错。”沈周一一观看学生们自己画的风筝图案,很是喜欢。
王不读也把他画的风筝拿给沈周看。
一大堆花花绿绿的风筝图案里,王不读画的风筝有点与众不同。
沈周秉着自己多年画功,愣是没看出来王不读画的是什么,他有些纳闷地问道“不读,你这画的是”
众人都看着王不读。
王不读看看其他人画的,再看看自己的,也有点不好意思,他嗫嚅道“先生,我画的是饼芝麻烧饼,上面带小白点的是芝麻。”王不读说完,冲沈周调皮地眨了眨眼睛。
沈周“”这小吃货。
啊这,也行,也行,这么接地气的风筝可是头一回见。
嘿,你还别说,这芝麻烧饼看起来还挺香。
学生们虽然年纪小,但是这些天的表现已经十分不错,本来沈周想着这个年纪的学生应该不是很自律,但是这些天大家超乎想象的自律,想来也是真心的喜欢绘画。
所以唐寅祝枝山央求师父早些让去放风筝,沈周答应的是非常之痛快,他也是个响当当的行动派,说了立马就开始实践,扎风筝的材料已经准备了一大堆,竹木,剪刀,黏胶,线轴等等一大箩筐。
扎好了风筝即刻就去田野里面放风筝。
大家饶有兴致的看着沈周给扎风筝,还不时帮忙给他打下手。
沈周手法非常快的扎好了一个漂亮的大风筝,扎好一个就可以有两个人去结伴玩,也就半天功夫大家就都有风筝玩儿了,学生们高兴极了。
等到风筝都扎完,沈周也随着去看放风筝,大家都在打趣王不读在风筝上画了一道芝麻烧饼。
众人在欢笑中出了门。
书院后边就是那片茫茫无际的田野,大家心急放风筝,几乎是跑着就到了田野中,等到跑到了地方,祝枝山大喊“大家分队比赛,看哪一队放的更高更远。”
放风筝比赛王不读和董文学一队,祝枝山带着文璧一队。
唐寅把风筝让给了一个没画好风筝图样的学生,他觉得自己躺在草地上望望天空就是件畅快淋漓的事情。
沈周看着一群小短腿在放风筝,心道幸亏这风筝小一点,风筝要是大点,小短腿们都得让风筝带到天上去,今天放风筝真不错,天气蓝蓝的,微风尚好。
唐寅躺在草地上余光看见文璧从远处跑过来,唐寅刚要起身,就看见文璧把双手合起来靠在耳边,做了个休息的手势。
蝴蝶风筝放在身侧。
两个人一起躺在草坪上望着天。
唐寅私下里觉得这靖州府的天比自己前世的那个蓝天更加的湛蓝,在后世的时候,只在小时候看过蓝天,再大一些的年纪就没有非常蓝的天了,此际的蓝天,只是看着就觉得神清气爽,单是望着天空,就很开心。
唐寅侧过脸庞瞅瞅文璧,怎么以前没觉得的看天也挺幸福的一件事。
他伸手从怀里拿出一只草折的小兔子,逗了逗文璧的痒痒。
文璧睁开眼,看到小兔子,开心得笑了。
唐寅心想这家伙怎么笑起来跟那兔子一样可爱。
远处的田野里,王不读那个烧饼风筝已经飞的很高了。
祝枝山一个人组队,想用自己的老鹰风筝压过王不读的烧饼风筝。
祝枝山喊道“老鹰吃饼,吃饼,吃饼,王不读我要吃你的饼”
王不读也回应“好,好的,吃我的饼,吃我的,呸我让你吃才怪。”
王不读拉起风筝,往远了跑去。
“吼,臭小子哪里跑。”祝枝山一边扯风筝线,一边追王不读。
田野边上一座亭子里,沈周悠哉悠哉品着茶,吃着鲜果,看着大家放风筝,沈周也高兴,他闲闲地掏出个千里望看风筝。
这样的好天气,好心情不享受一下,更待何时。
却看到文璧的父亲文林从远处向自己走来,沈周想着文林是来接文璧回家的,没想到文林此番前来,却是来前来向沈周道别的。
曾经的文林,为了文璧不能开口说话的事,一筹莫展,到处寻访名师给自己的学生做辅导,甚至找到了曾经给太子辅导功课的先生,来做文璧的老师,但是效果甚微。
现在想想越是名师可能是学生会更有压力,因为他到底是和别的学生不同,不能说话,心中怕自己学不好,效果适得其反。
没想到这书院学画反而能更适合文璧的成长。
自打文璧去学画,小脸上逐渐有了笑容,文林非常感谢沈周,眼见着学生越来越开朗,他就放心的回到温州处理官府中事宜。
之前为了文璧能够受到好的教育,文林甚至直接把南京太仆寺丞的官给辞了,自己在家辅导文璧。
结果没啥用。
文林对沈周不住地感谢,直说学生这样就是极好,每天开开心心就行。
看到了学生的改变,相信自己,停止寻找所谓名师,他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遇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小伙伴和最好的老师,接下来会有好消息纷至沓来。
文璧自小在靖州长大,熟悉靖州的人和事,靖州是自己的故土,让他在熟悉的环境里生活,才能更好的成长。
文林从前在外为官的时候,本想把家眷带离靖州,但是又怕文璧换了新的环境不能适应。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我文林按兵不动,虽然文璧依然没有在言语上回答过他,但是越来越工整甚至脱俗的字迹,越来越值得品味的画作,已经证明了一切。
文林道别之后,没有再打扰沈周带着学生们放风筝的兴致。
他凝视了一阵文璧在田野上奔跑着放风筝的快乐背影,独自飘然而去。
只要他快乐就好,哪怕文璧一辈子发不出一个音节来叫自己父亲,但是只要他能快快乐乐的过一生。
文林就很知足。
一众风筝在天上恣意的飞着,各种花样中,王不读的那个烧饼,显得尤其与众不同。
王不读左闪右闪,躲着祝枝山的老鹰风筝,却没感觉到自己跑到了一棵大树旁,王不读着急往边上跑,一个不小心,风筝刮到了田野旁边的树上。
看到挂在树上的风筝,王不读郁闷极了“馅饼飞走了呀”。
旁边的董文学大笑道“王不读你那馅饼是有馅儿的么,不是只是芝麻烧饼么。”
王不读“哼,你懂个啥,芝麻烧饼里面还有油酥做馅儿,我这是馅饼,哼”
董文学哄他道“好了别闷了,回头给呢带个真的芝麻烧饼,我娘烙的,可好吃了。”
王不读听见有真的烧饼吃,稍微地高兴了一点点。
但是他还是心疼自己的馅饼风筝,小小的身影站在树下,眼巴巴的不住朝树上望着。
唐寅知道这董文学王不读两人感情好的一个人一样。
董文学是冷面热心,什么时候王不读真有难处了,不管有没有好吃的,最后还是该帮忙就帮忙。
王不读的父亲是个老学究,对课业追求尽善尽美,有董文学在替着王不读写字作画,王不读不知道少挨了他爹多少罚。
看着同伴没了风筝很可怜,董文学跃跃欲试,迈开小短腿儿,想往树上爬,给王不读够风筝,但是奈何腿儿太短。
沈周远远地望见王不读的风筝被挂住了,小跑过去,身手敏捷的爬上树,把风筝给王小短腿够了下来。
王不读美滋滋地看着失而复得的风筝,笑得两个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连连感谢沈周。
几个人正笑着。
远处的蓝天上,一个颜色大红没有任何图案的风筝,正飘飘摇摇地向着学生们的这个方向飞来。
董文学指着天空,声音带着惊惧喊道“师父,师父,你看那是什么。”
这个风筝的颜色犹如泣血,无声无息地飘着,仿佛风筝的线已经断了,下面却没有放风筝的人。
风筝不但是颜色犹如鲜血,就连形状也非常的不规则,像是人胡乱扯扎的一个半成品。
那红色的风筝飘摇着飞到学生们的头顶,王不读看到血红的风筝上面歪歪扭扭的仿佛写了有字。
突然,风筝的线好像被人凌空割断,在空中翻了几个圈,像个被击中的飞鸟,无力再支撑自己的飞翔,晃晃悠悠地直线下坠,落在了离众人不远的一处草丛里。
看到那个颜色血红的风筝,唐寅的心里咯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