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嬷嬷安顿好解炎,回到灵堂就见自家姑娘呆呆愣愣的跪在灵柩前,一动不动的盯着棺木,不由心里一阵酸涩,只觉老天不长眼,让姑娘小小年纪就失了父母依靠。
心里疼惜爱怜,面上越发柔和,走过去轻唤道“姑娘。”
林新瑶回过神,没精神的笑了一下,“嬷嬷回来啦,解二哥哥那边可安顿好了”
赵嬷嬷在她边上跪下,抱着她的肩膀,让她靠在自己身上,好有个支撑、省些力气。
“都安排好了,这两天表少爷着实费心了,昨儿结结实实守了一夜,白天又帮着应酬,都没怎么歇过,今夜他还要再守,被我赶去歇息了。”
林新瑶额头靠在她的肩上,闻言说道“二哥哥为人正直,最是重诺重信。”
赵嬷嬷又笑又叹,“我原先觉着,这孩子实在有些迂直,不如他哥哥知变通,如今看来,这却不是他的坏处,反而是好处了,这孩子心里的正气,才是真正贵重的。”
抚了抚自家姑娘的头发,赵嬷嬷心里想道最要紧的是,看解二爷那般敬爱老爷的样子,以后八成也会对他们姑娘多多照拂,不至于人走茶凉。
拥有原主全部记忆,林新瑶自然明白对方这话的由来。
解家兄弟的母亲,是林母的表姐,在解烁五岁、解炎两岁的时候去世的,解父后来又续娶了一位夫人,那位夫人连生了三男两女,很得解父的心意,这边妻顺夫怜,父慈子孝的和乐融融,就显得解家两兄弟有些碍眼了。
解家兄弟委实受了一段时间的苦日子,还是被林母发现后,时常接济、不时接到家里小住,这才好过些。
一开始林父林母只是出于同情和亲戚情谊,后来相处久了,也有了感情,难免为之多打算了一些,给延请了师傅,打点吃食衣物
解家兄弟少年时期,几乎一半的时间都是在林家度过的,直到解烁第一次下场就中了秀才,被解家重新重视起来,连带着解炎的日子也好过了,这才来的少些,但彼此情分还是比寻常亲戚亲厚很多。
所以赵嬷嬷才会以孩子称呼解炎,她是林母的陪嫁,一辈子没有嫁人,无儿无女,只一心守着林家母女,是真正看着解炎兄弟长大的人。
林新瑶说道“两位哥哥都有旁人不及的好处,嬷嬷先前太严厉了些,二哥哥虽然读书做官不如大哥哥,但他办事严谨、待人温和有礼,也是值得称赞的。”
比起解烁,解炎在某些方面的确少了点灵气。
解烁是二甲进士出身,三十多岁已经做到从四品知府,也算官运亨通,而解炎却止步于举人,考了几届都没考上,自觉科举无望,便想办法谋了一个七品笔帖式的缺儿,上升空间有限。
又说了几句,她话锋一转,问道“外面生意可有影响各处的掌柜来过没有”
许是因为林母本身就是个敢在外行走打点家业的古代女强人。对女儿的教导和外面大不相同。
人家闺秀启蒙用的是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什么的,林家给女儿启蒙用的却是律法典、账本和往来送礼的账务清单。
这画风清奇的,就像在琼瑶剧里插播了一段今日说法。
可细数林母对女儿的教导,其中却有不少经验道道,都让林新瑶新奇惊叹不已,觉得学到不少。
只可惜,原主天性不喜商务,并不愿意学习,林母对这个女儿爱如珍宝,不忍强加,又因心思纤细敏感,身体娇弱,自林母过世后更是悲春伤秋,小病不断,被爱女心切的林父掬在家中修养,并没有深入的学习。
赵嬷嬷“姑娘不必烦心,老爷这些年早把家里生意梳拢了一遍,繁杂的都处理掉了,只留些老牌子,那些掌柜都是咱家里最忠心的老人,这样的时候,他们只有帮忙的,绝没有添乱的道理。”
一边说着,一边细细打量林新瑶的表情,见她听的认真,面容严肃端正,眉目间隐隐露出两分刚气,心下一动,连日发愁的心里总算多了些欢喜。
她是林母的陪嫁丫鬟,是看过林母年少时是何等风采的,当年京城里谁人不知皇商唐家的大姑娘,多少人至今还叹服不已。
当年,林母也是家里独女,未出阁时就管着大半家业,后来自己选中林父,带着庞大的家业嫁过去,也并没有从此退居后宅,而是一边在外打理家业,一边又为林父打点后宅,同时各种官夫人交际也没落下。
她是个极聪慧又好强的女子,对自己最是狠得下心,无论处于什么角色,都拼尽全力做的最好。
有林母的先例在,赵嬷嬷对林新瑶还是有点期望的,虽不指望她能像林母那般惊才绝艳,却也是希望她能自己立起来。
眼下见她形容跟以往略有不同,很是少了几分娇弱之感,倒也没有怀疑,只当她突逢大变,移了性情。
不由试探问道“姑娘若是想知道详情,明日我和李妈妈把今年的账本条文整理好,送来给你瞧瞧可好”
林新瑶眼睛一亮,她正愁摸不清外边情况呢,于是连忙点头道“好,麻烦嬷嬷了。”
若是原主,应该会乐意将这些交给赵嬷嬷等亲信打理,可林新瑶不行,她一个人长大,心气高儿,性子外柔内刚,只有保证自己的掌控力,才会有安全感。
赵嬷嬷眼睛也亮了起来。
哎呀呀,老天开眼,他们家姑娘这是开窍啦
“对了,”林新瑶抿了抿唇,又问道“我听说,爹爹从前的同僚来了不少”
赵嬷嬷点头“虽然老爷因病辞官已有三年,但彼时关系都很和睦,一直没断了来往,印象里叫得上名字的,几乎都来了。”
林父正经进士出身,曾官至正四品鸿胪寺卿,只是后来林母病逝后,他悲痛不已,折了心气,时常恍惚,身体迅速落败下来,便干脆办了病退。
这对夫妻,恰好应了一句话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林母印证了前半句,林父对上了后半句。
“既然如此,嬷嬷记得把名单记下给我,这都是人情,往后有机会是要还的。”
林新瑶这话说的真心,别人给林父多少尊敬体面,她就会回报多少。
这往后,她就是林家的姑娘林新瑶,无论是原主的责任,还是可能面对的历史遗留问题,好的坏的,她都全盘接受。
赵嬷嬷很高兴的应下了“哎,好,我一会儿就让人抄一份,明日和账本一起给你送去。”
屋内又安静下来,过了一会儿,赵嬷嬷犹豫着开口“今日杨翰林一家过来吊唁,杨夫人说要去看看你,被我推拒了,说你在休息,不宜打搅”
林新瑶愣了一下“杨夫人啊,不见也好,见了反而不自在。”
原主今年十七岁,按理说,寻常闺秀这个年纪基本都有了婚约,更有甚者,都已经结婚当妈了。
只是原主的情况有点特殊。
她是有过一段婚约的,虽然只是娃娃亲,并没有正式下定,但是也算人尽皆知,对方是从四品翰林院掌院学士杨学成的幼子杨灿,比原主大三岁。
杨父和林父是好友,又是一早定下的儿女亲家,两家关系极为亲厚,原主和杨灿也算青梅竹马。
要是没什么意外,这应该是一段不错的姻缘,两家门当户对,原主性格极好,杨灿看着也是个文雅少年,又有多年感情基础。
但在林母去世后,林父因病从任上退下,十二岁的原主既要深居简出的守孝,又要在生病的父亲榻前尽孝,难免就和杨家那边少了来往。
而杨灿却到了少年情窦初开的年纪,又恰巧,此时杨夫人的兄长一家调任回京,带回来一位如花似玉的表妹。
好嘛。
虽然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勾搭上的,杨刘两家长辈又是否真的不知情。
但闹出来的时候,已经是这边非卿不娶,那边非君不嫁的地步了,两家商议之后,最后找上林家,想把当初口头婚约作废。
可把当时病中的林父气了个够呛。
虽然这婚最后还是退了,杨家又一再登门致歉,也给了补偿,但这件事对原主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而且是精神、身体、名誉的三重打击,还为此大病了一场。
再加上当时林父身体已经很差了,既不放心把爱女随意托付他人,也无精力寻找一位品行能力都满意的女婿,便索性没有再为原主定下婚事,只能明里暗里多留些后手,只求爱女不至于落得孤苦无依的境地。
原主记忆中,对杨家和杨灿始终是带着怨恨的。
在这件事上,林新瑶无理由、无条件的尊重原主留下来的情感。
她是整个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受害者有权选择不原谅。
“若是杨夫人再来,嬷嬷也不必来回我了,找由头都推脱了吧,见了反而没意思。”她也不可能代替原主原谅他们家啊。
“明白了,姑娘安心就是。”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应该会发五章出来,因为家里事情的缘故,存稿没攒够,不过我觉得我逼一逼还是挺有潜力的,日更还是可以保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