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93、进场
    乡试之年, 礼部二月开春便物色八月的乡试考官,考官全部都要求进士出身,像许司业、王所思这种同进士的官员一辈子都没资格获此殊荣。入选人确定之后要通过礼部专门的考试才能进入正式名单,随后经过复杂的考核、讨论流程, 最终名单才会奏呈天子, 天子询问礼部尚书与相关大臣, 最后御笔钦点。

    皇帝会钦点一名正考官,一名副考官, 由于这两位考官是从京官里面选的,因此本身担任何种职务并不能明确, 没法像“提督学政”一样给他们一个统一的命名, 只能以“考官”称呼,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 当这两位考官离开京城赴任地方之后, 他们便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这就又回到了原先那个命题。

    科举始终是“人考”而非“法考”。

    两位主考官的文章品味与政治倾向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成绩, 特别是成绩优异的考生, 最后评定一定以两位考官意见为准,考生若能提前了解两位考官的喜好, 好处不言自明。

    林宁宴将这次两位考官的资料寄了过来, 对文靖安和陈崇章来说, 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有了加上林宁宴送来的考官资料,加上许司业送来的备考资料, 这就为他们的乡试创造了最佳的条件。

    当然了,毕竟那些出自世家大族的考生也能弄到这些东西,所以最关键的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能力, 这些辅助只是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

    林宁宴信中也提到了这一点,让他们不要过于依赖外力,自己的本事永远是最可靠的。

    读完这封信,这次他们就不等乡试结果出来再给林宁宴回信了,而是直接写了一封回信。

    内容是说他们的打算。

    如果乡试通过,不管会试有没有把握,他们马上出发去帝京参加明年的春闱,到时帝京见面;如果没有通过乡试,他们就会返回北昌府,在府学潜心读书,三年之后再做打算。

    写完回信,每日的流程便是读卷写文,两耳不闻窗外事。

    到了七月底,云州官府组织的赶考大队伍终于抵达安庆城,领头的自然是申知府了,这回王所思和宋教谕竟然也跟着过来了,不过他们另有要务在身

    因为今年永宁县在云州院试拔得头筹,王所思和宋教谕居首功,陆公台说到做到帮他们做了推举,王所思成为了今年乡试的“同考官”,宋教谕则成为了“房官”。

    何谓同考官、房官

    除了朝廷钦派的两个正、副考官之外,地方另外还要选取八名同考官、房官,这些同考官、房官一般在一州的府学学官、知县中选拔,要求举人以上出身,他们不但能负责协助正、副考官进行乡试准备工作,最后也是能参与阅卷的。

    能够主考一州乡试是无上殊荣,同理,能够作为一州乡试的同考官、房官也同样脸上有光,但也不仅仅是出风头这么简单,乡试搞好了,那是能记在功劳簿里边的,算是一份政绩,为日后升职打下了一般官员求之不得的基础。

    不过朝廷也不傻,王所思和宋教谕既然是云州官员,那么他们就不能做云州的同考官和房官,他们只能担任平州或者蒙州的乡试考官,实际上平州、云州和蒙州三州乡试都聚集在安庆贡院开考的奥妙正在于此。

    比如让平州考官监考云州考生、云州考官监考蒙州考生、蒙州考官再监考平州考生,如此循环错开,有效防止老师监考学生的情况出现,否则让王所思和宋教谕监考且批改文靖安和陈崇章的答卷,即便他们不会徇私舞弊,但其他州县可就难说了。

    因此王所思和宋教谕也不用避嫌,亲自登门拜访,对文靖安和陈崇章表示感谢,后面就都是些客套话了,两人走了之后便没再来,倒是申知府中间来了一趟,也是知根知底的老相识了,申知府勉励了一番,说他们依然是今年云州科举的希望,再说有任何需要随时过来找他云云,之后也不愿多叨扰,让文靖安和陈崇章专心备考,他自己欣然离去。

    乡试开始之前的一个月安庆城是热闹的,乡试开始之前的半个月安庆城便又安静下来,因为赶考的考生基本到齐,都在各自的住处安心备考,连街上的车马都萧条了许多。

    八月初八才是正式进场的日子,八月初五文靖安等人便要开始进行准备工作了。

    首先要做的去购买答卷纸。

    乡试的答卷纸是要考生自己购买的

    当然不是随便去哪家书肆购买,而是要去官府指定的衙门购买,答卷纸一共要买三份,一场考试一份,这种答卷纸不是一般用纸,它是官制纸,有固定的用量和讲究,每份答卷纸包括七张草稿纸和十六页誊写答案用的朱线纸。

    草稿纸一片空白,朱线纸每一面十二行,每行只能写二十五个字,那么算下来一场考试最多能写9600字。

    买到三份答卷纸之后,文靖安要去收卷衙门上交,出示自己的供单、院试结单,衙门书吏在名册上核对他的身份和信息,确认无误之后在三份答卷纸上各加一份新写的供单,上面的内容也是文靖安的姓名、籍贯、容貌、祖上三代等等信息,然后盖上印章,这三份答卷纸便算生效了。

    也是在八月初五当天,关了三年的安庆贡院大门再次打开之前修缮打理贡院走的是小门,但这还轮不到文靖安等考生靠近,而是先由各州的正、副考官领着同考官、房官、受卷官、弥封官、誊录官、对读官等等上百人的队伍先行进入贡院。

    这些考官进入贡院之后,大门再度关闭,直到考试结束,否则他们不得离开考场

    交完答卷纸之后,文靖安和陈崇章都是看不下书了,也没法做到心如止水,反倒有些焦躁,正如高考前夕,说一点不紧张那是假的,好不容易挨到初七晚上,也就是初八凌晨,整座安庆城的气氛终于随着一声炮响得到了缓解。

    初八凌晨零点,安庆贡院那边正式发出第一声炮响。

    这时安庆城中的考生便全部醒来,收拾笔墨,陆续往考场出发。

    过了半个时辰,贡院发出两声炮响,大门前已经挤满了密密麻麻的考生。

    蒙州两千,云州三千,平州五千,上万考生连夜前行,似黑夜行军,场面何其壮观

    文靖安看到的场面非止壮观,还有一种繁盛的美感贡院前门与广场四周点了一排排的灯笼,那些灯笼挂在高达数丈的木架上,像是在空中烧红的一团团的火,将每个人的皮肤照得红而透,像是灯下的玉器或白瓷。

    凌晨三时,连续三声炮响,贡院大门正式打开。

    前方瞬间涌动,文靖安差点被裹入人群之中。

    眼见着其他考生都汇入了人潮往大门缓缓行进,文妙安赶紧跟文靖安和陈崇章道“再检查一遍,看少什么东西没。”

    她一边说一边帮忙检查,确认无误之后,抬头道“行了,那就去吧,这几天我啥也不干,就吃斋念佛保佑你们了,做回信女。”

    文靖安“这肯定是二舅妈跟你说的。”

    文妙安“别贫了赶紧的”

    她推了一把文靖安和陈崇章,但看两人入了人群,又忽然喊道“小哥哥,你可以的胖表哥,你也可以我等你们”

    文靖安和陈崇章笑着跟她挥了挥手,随后彻底融入人群,无法辨出身形了。

    乡试严格,要进考场一共得经过三道门三次搜身检查。

    第一道门叫做“头门”,此处最查得最严,四位搜查官一同搜检一位考生。

    等到文靖安和陈崇章时,头上已经天光大亮了,头门一共有三个检查点,他和陈崇章就此被分开,两人彼此交换了一个坚定的眼神,各自往头门走去。

    文靖安放下考篮举起双手,四个搜查官围了上来,他任由四人施为,四个人将他身上能搜的地方都搜了一遍,考篮里的馒头和包子都要掰开检查,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考生要提前一天,也就是二十四小时提前入场了,上万考生每一个都要如此细致地检查,没有足够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完成。

    更别说后面还有两次检查。

    过了头门,文靖安领到了一块竹制的小牌子,有普通令牌一半大小,拿着这块牌子才能来到第二道门,第二道门叫做仪门。

    这一关单人搜查,流程如第一次检查一样。

    过了仪门,终于来到第三道龙门

    这里有专门的书吏核对考生信息,验证通过之后才会在竹牌背后写上考生座位号。

    文靖安的座位号是“玉九十九”。

    他还没弄懂这是什么意思,前边的书吏投来恶狠狠的目光,催促道“快走快走”

    文靖安“”

    提着考篮拿着竹牌,迈步跨过龙门,进门之后,文靖安倒吸一口凉气

    眼前是一条四五米宽的竖直主干道,干道左右是两堵高墙,墙上开了不计其数的仅供一人出入的小门,每个小门后边是一排排横着的狭长建筑,这些建筑白墙黑瓦,覆盖着上万个座位,被分割成一间间小房舍,像是无数个密集并联的牢笼,对密集恐惧症患者很不友好

    文靖安定了定神,站在原地放眼看,也并非看不到尽头,大约五十米开外,一幢高楼在主道上拔地而起,那楼门头挂有匾额,但距离太远他看不清楚上面写的字,只能看到左右两边小门旁的大字。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这是千字文上的内容,一个字加上后面的数字便是考生的具体座位。

    文靖安的竹牌上写“玉九十九”,玉字出自“玉出昆冈”这一句,相对靠后,他便继续往里走,也就是越来越靠近那幢拔地而起的高楼。

    走近了才看清楚,那楼的匾额上写着“明远楼”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