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章 到安县
    船行数日,四人先到了康州。因为没有直接行到安县的船,于是四人先在康州徐市登岸,尔后换车马去往安县。

    四人乘车马前行,最初还没什么感觉,但走着走着,四人瞧出几分不对劲。

    如果说出发之处的徐市还有几分鳞次栉比的繁盛气象,那么入了安县,就全然是一副破败景象。路窄,坑坑洼洼,估计是前几日落雨,此时路上又是泥又是石头。路边有农夫种植的稻田,四人竟然在稻田里还瞧见了一辆倾倒的车轿。

    不约而同,四人都开始担心,自家这晃晃悠悠的车马,怕不是也要栽到田里去

    所幸还没有那般倒霉,四人平安到达了安县县衙。

    县衙附近倒是比路上好许多,至少有一个小村镇的模样。客栈、商铺、医馆,一应俱全。虽然规模都不大,但至少是有的。

    因前任知县还没腾出县衙,四人先住在客栈。

    等放下行李,王伊让点墨和紫鹃二人先在客栈陪着黛玉,自己便拿着公函去找旧知县。

    知县当时没在正堂处理公事,接待王伊的是一位师爷。

    师爷姓陈,身量高,形容甚伟。头戴方巾,虽然瞧着只有三四十岁,但鬓角已经现出白发。面皮深黑,不多几根胡子,也隐隐有泛白之色。

    陈师爷见到王伊,问过来意后先是行礼,核对过公函后便同他说起县衙内的情况。

    和他聊过后,王伊方才知道,县衙里一般有四类师爷,刑名师爷、钱粮师爷、挂号师爷和书记师爷。如果是大的县衙,四类俱全,可能每类里还会由四五个人分担事务。但安县只是个小地方,便仅有两位师爷。一位师爷姓钱,管钱粮。第二位就是陈师爷,刑罚事件、日常接待、公文书信处理都由他兼管,可以说是领着一个人的钱,做着三个人的事。

    王伊客气道“陈师爷辛苦。”

    陈师爷笑道“为国为民,哪里有什么辛不辛苦的更何况,我至少还是个师爷,每日坐在县衙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何来辛苦真正辛苦的是田间的农夫,每日受风吹日晒,还要忍受三等灾”。

    王伊挑眉“何谓“三等灾”

    陈师爷道“第一等是天灾。水灾、旱灾、蝗灾,一旦遇上,年底便是颗粒无收。”

    王伊颔首称是,随即问道“第二等”

    陈师爷严肃道“第二等是官灾。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如果遇见一个务行清简的良官,尚且还能糊口。但如果遇见一个好大喜功、贪财好利的恶官,便只能艰难度日。小人恳请大人谨之慎之,万万不要让百姓在太平年间经历卖妻鬻女、易子而食之痛。”

    一言便可听出陈师爷的赤胆。

    王伊颔首,心底对这位陈师爷多了几分敬重。他行礼承诺“必不负所托”。

    陈师爷一笑,方才说起后面的话“第三等是商灾。商人牟利,分明已经家产千万,却偏偏在些微小利处与农夫斤斤计较,力图把购入粮食的价格压倒最低。最后直把农夫逼得无利可图,方才停止。”

    王伊不置可否,只听他继续说。

    陈师爷便道“这三等灾,如果遇见一样,百姓便苦不堪言。如果三等同时遇见,百姓便没了活路。望大人警惕,慎之又慎。”

    “说的有理,我必然再三警惕”,王伊郑重道,随即向陈师爷行礼道,“无论对错,但能说出这样一番话的人,必定是有大抱负的人。在下佩服”。

    陈师爷回礼笑道“不敢”。

    王伊摇头,笑道“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哪儿有什么敢不敢如果陈师爷不嫌弃,你我二人私下里不必以官职高低论等列,直接以叔侄相称可好”

    王伊说出这话,完全是出自对陈师爷的敬佩。

    可一听见这话,陈师爷的笑容却僵在脸上。他的黑脸一阵红,一阵青,一阵白,最后还是落为黑红。

    良久,陈师爷眼神空洞,笑容僵硬“王大人,小人今年二十有五”。

    王伊看看他沧桑的脸,又看看他鬓角的白,难以置信“嗯”

    陈师爷猛地点头“嗯”

    王伊“啊”

    陈师爷“嗯啦”

    王伊沉默了,眼泪差点就蹦了出来。他看着那张年近四十的脸,狠狠地共情了“陈兄,你辛苦了”

    陈师爷陈师爷已经习惯了,道“无碍”。

    解除了一场误会,陈师爷便引着王伊去见县太爷。陈师爷告诉王伊,说是县太爷仍在睡觉。

    边走着,王伊听见这话,很是疑惑“都快日上当中了,竟然还在睡觉”

    陈师爷抱歉道“老父母年纪大了,身子总是不爽快,因此一日之内要休息多次。您见谅”。

    王伊便不再多说,跟着陈师爷,直接去见县太爷。

    王伊进门时,县太爷正靠在床柱边,在一老妇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喝着药。他瞧见屋外有人,知道是通告过的王伊和陈师爷,便让老妇端走了药。

    屋内仅剩陈师爷、王伊和徐知县三人。

    徐知县疲惫而慈祥地笑道“王大人”。

    徐知县白发,白须髯,明显比王伊年纪大许多。但陈师爷在前,王伊也不敢确定他老人家是祖辈还是父辈的,便行礼道:“徐大人”。

    徐大人年纪是真的太大了,眼睛不好,耳朵也听不清别人的话。但老人家热情好客,性子又要强,哪怕听不清别人的话,也以一颗热情的心希望和年轻人好好交流。

    于是他笑问“一路怎么来的”

    王伊尽量简洁回答“水路”。

    “啊跑肚”徐大人一惊,白胡须颤颤巍巍地。他赶忙拉着陈师爷,“快带王大人去茅房”。

    陈师爷无奈,大声喊道“不找茅房”。

    徐大人一听,担心道“夜里着凉那可得注意啊”

    陈师爷道“王大人找您取官印”。

    徐大人一愣,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白衣,疑惑道“他说我身上有黑印没有啊”

    陈师爷不说话了。

    王伊大笑,拍了拍陈师爷的肩。说是说不清楚了,他便直接将公函交给徐知县,又用手比了比官印的模样。

    “哦,原来你们是要官印”,徐大人勉强猜中几分,也是哈哈大笑。随即却摇摇头,年老衰弱之感奔涌而来,笑容里带了几分失落感。

    他道“人老了,不中用。听也听不清,行动也不利索。你们去找我老婆子。之前就是怕忘,什么事都嘱咐给她了。”

    王伊笑笑,说了几句吉祥话,退出屋外。

    等到了屋外,陈师爷先告歉道“老父母年纪太大,给您添麻烦了。但请您别怪他。安县穷困,朝廷一直没有派新知县过来,他老人家便一直顶着知县的职位。您别看他现在精力是弱了些,但年轻时候是县里的一把好手。从而立30岁到古稀70岁,他老人家是把一辈子的血汗都洒在安县了。”

    王伊原本也正腹诽,徐大人耳聋眼花却还占着知县的位置莫不是贪那一份俸禄可听陈师爷说过,这才想起安县本就是无人愿意到来的地方。

    他老人家不能辞去知县的事务,正是有此为难之处。

    不过,如果徐老早就没了理事的能力,只是挂着个名头,那么实际的事务便肯定是由两位师爷在处理了。

    思及此,王伊笑笑,道“无碍”。

    二人便去找徐知县的夫人要了官印。

    照例,王伊问老夫人,徐知县有没有什么特别要托付的

    老夫人听过,一笑道“你不说我当真忘了。外子当初说有两件事,让我务必嘱咐你。头一件是说,安县地僻人稀,生活窘迫,请你务必清廉。不要为了一己私欲,害了安县百姓”。

    这话倒和陈师爷的话一样,王伊心想。

    他边分神想着,边听老夫人继续道“另外还有一事,那就是我们县里有一座女子学。那女子学办了近三十年,每月都会从县里公账支出一些钱粮。请大人多多关照。”

    王伊听过这话,心底讶异。

    当世的确有读书识字的女子,但大多都是家境富裕,家人请闺塾师上门教学。而此时,老夫人说有女子学,显然指的是和男子一般的私塾。穷乡僻壤之处,竟然还有这等开放的风气

    王伊感到意外,却也欢喜。前人已经栽过树,他再有所行动,也就方便许多。

    因此王伊承诺,说自己一定会办到。

    老夫人含笑,问过他几句话,便让陈师爷带他去交接事务。

    边走着,王伊问起女子学的情况。

    陈师爷犹豫半晌,还是说道“其实称女子学也都是好听的说法了。那女子学名义说是学堂,但教导的女子也不过十几个人,大部分都是孤女或穷苦人家的女儿,进学也只是为了蹭一口饭吃。小人自己也随着徐大人去瞧过一眼,教的是列女传女四书之类的东西,办的并不好。”

    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

    王伊听过后,问道“既然如此,为什么县里还要每月拨钱粮给女子学呢”

    “说来话长。这事还是徐大人的一点私心”,陈师爷叹气道,“徐大人一生无子,膝下只有一个女儿。那女子跟徐大人性情相似,热情,要强,从不承认女子比男子弱。于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她便和丈夫一起办了个女子学,教女子读诗书礼易,也教女子做科举文章。她认为,只要女子能做出比男子更好的科举文章,就能证明女子并不弱于男子。”

    也是个志气高的人,王伊心想。

    “但徐大人觉得荒谬,认为自己的女儿是在胡闹”,陈师爷顿了顿,补充说,“徐大人并非瞧不起女子。毕竟,如果真的轻视女子,他也不会教自己的女儿读书识字,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只是他觉得,安县穷乡僻壤,女子就算读书识字也换不来一口饭。所以,与此把时间浪费在文章上,不如多练女工和厨艺,至少能补贴家用,日后也能嫁个好人家。”

    也有道理。

    王伊点头,听他继续说。

    陈师爷叹气道“父女俩都是倔强的人,谁也不认为自己是错的。于是女儿和女婿一起办女子学,徐大人便有意打击。女儿和女婿为办学的钱披星戴月,一日冒雨赶路,遇上泥石流,早早地去了。徐大人心底愧疚,虽然仍不认同女子学,但还是同意从县里拨款。于是这女子学即便没什么用,但一办就是三十年。”

    有悲哀之感,王伊心底给女子徐氏上了一柱心香。

    陈师爷见王伊不说话,缓缓道“虽然徐姑娘志气感人。但小人以为,这女子学不办也罢,实在没什么作用。任它自生自灭,也可以为县里省去一份用度”。

    王伊摇摇头“此事先按下不提,后几日,我先去女子学里看过,尔后再决定如何处理”。

    陈师爷行礼称是。

    二人正说着话,点墨从外边儿找了过来。

    他进门,先是向王伊行礼,道“伊大爷”。

    随后,点墨的眼神落在陈师爷的身上。他一脸惊讶,真诚道“呀您看起来很是年轻”。

    如果是旁人,或许陈师爷还会以为这人在讥讽他。但点墨生得一副天真老实的模样,语气里也没有嘲讽的意思。于是陈师爷便觉得,点墨的确是觉得自己显得年轻。

    心底有几分感动,陈师爷正欲回话。但话还没出口,就听点墨笑道“旁人都说您六七十来岁,我瞧着最多四十岁。”

    陈师爷一怔。半晌反应过来,试探一问“你知道我是谁吗”

    点墨笑答“您和伊大爷一起商量交接的事。不是徐知县,还能是谁”

    如果拿徐老的年龄来比,陈师爷的确是“显得”年轻。

    王伊没忍住,哈哈大笑。

    然后主仆二人都被赶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