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471. 第四百七十一章红楼潜龙在渊85 贾家……
    贾家可比林家热闹多了,除了来的当天有聚餐,此后的每一天都有大小宴。

    也不知道贾家为什么如此热衷开宴会,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且来来回回都只有自家人,难道都不会腻的吗

    不知道的还以为贾家自成一国,与外界都没什么往来。

    可实际住进来才知道,贾家的人情往来也不少,贾政和贾琏作为当家人,三不五时就要出去。

    尤其贾琏,因为生意的缘故,几乎不着家。

    贾赦倒是天天躲在东院不出门,只欣赏着自己的古董收藏。

    不过比原著里好些,有了张老太爷压制,他是不敢荤素不忌的,身边也只有几个正经姨娘罢了。

    女眷方面,贾母身边每天都热热闹闹的,贾敏每天都过去,刑夫人和王夫人上午都在。

    下午刑夫人回东院,王夫人料理家事,偶尔出门应酬,东府的尤氏和秦可卿会轮换着过来。

    不错,贾蓉依然娶了秦可卿,好一位婀娜纤巧,风流多情的美妇人,她的容貌之盛,让贾敏都不由吓了一跳。

    事后背着人询问贾母,“这蓉儿媳妇是哪家的”怎么娶了这样一位看着就像是红颜祸水的媳妇

    自古娶妻娶贤,蓉儿还是族长一脉独子,蓉儿媳妇就是未来宗妇,本该娶一位家世不错,温婉大方的姑娘才对。

    贾母倒是不以为意,“你是不知道蓉儿媳妇的好,再没有比她更灵巧的人了。”

    既然母亲这么说,又是娘家的事,贾敏自然不好再多说什么,只静静看着,倒也觉出几分秦可卿的好来。

    除了身世奇奇怪怪的,一个营缮郎家从养生堂抱来的养女,教养之精心,比之贾家第三代的小姐也不差什么了。

    秦可卿站在迎春等人身边,反倒更突出几分,这不是年龄的问题,纯粹秦可卿这个人格外突出,无论外貌,还是管家理事的手段,说话做事的条理,都让人挑不出错来。

    加上贾敏也打听到,秦家就一普通小官,秦业还清正廉洁,那她看起来颇为体面的嫁妆是怎么来的

    想到这一点,贾敏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联系到苏叶的身世,这位不会也是

    坐立难安了几日,始终放不下心,她找到苏叶,把这件事说了。

    苏叶倒是没感到意外,原著中虽遮遮掩掩没有提及,但很多人怀疑秦可卿是先太子的私生女,或者外室女。

    但这个世界明显不是,在知道京城还有一个秦可卿的时候,她就派人调查过了。

    秦可卿倒也是皇家郡主,但不是先太子的孩子,而是先三皇子的。

    这人自来风流,不仅家里姬妾一大堆,还在外面养了外室,以及经常出入风流场所。

    之前四皇子,也就是新帝跟在他后面,经常帮他擦屁股,很多风流债都是新帝给解决的。

    秦可卿是一位花魁生的,那花魁原本是个清倌,卖艺不卖身,徒栐被她美貌迷住,想要纳进府里。

    但当时正是夺嫡的关键时刻,徒栐要保持良好名声,于是就让跟班徒机帮忙安置在外面。

    苏叶有查到,徒机可也没表面表现的那么老实,看秦可卿容貌就知道了,这位花魁娘子容色之盛,没几个男人顶得住。

    他们之间有没有首尾,这谁也不知道。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秦可卿出生后没多久,先太子宫变就发生了,徒栐死了。

    而新帝却没让人处理了这对母女,反而一直养着,虽然之后没再去过那安置的小院。

    等花魁去世,秦可卿被抱到养生堂,没几日秦业就去抱养了一儿一女。

    他一生廉洁,该是拿不出秦可卿那些嫁妆的,最后是谁出的,苏叶怀疑就是徒机。

    另外,她还查出一事,秦业这人是效忠徒栐的,当年新帝跟在徒栐身后,和他也有点交情,但不多。

    一来秦业过于耿直,不是好拉拢的对象,二他也没拉拢的价值,家世不行没靠山,当初凭借才华被徒栐赏识,但在宫变前,一直是个小官。

    后来徒栐出事,他没了靠山,当然就只能蜗居在正五品上,一直没有挪窝。

    也就是说,他的才华其实有限,唯一让人称道的,是对徒栐的忠心。

    这点从他这样一个固执廉洁的人,愿意收养花魁外室生的女子,可看出来。

    而他忠心的原因,苏叶也查到了。

    当年秦业还是一个举人的时候,进京赶考,屡试不中,又因为性格倔强,得罪了权贵,被人套了麻袋,握笔的右手险些被人打残。

    偏他家里没有余钱,是徒栐得知后,顺手帮了他,给了钱治伤,还帮他警告了那位权贵,不要再打他的主意,后来他才有机会重新进入考场,并最终考中。

    也因此,他对徒栐是真的忠心耿耿。

    但苏叶怀疑,他的忠心被人利用了。

    徒机跟在徒栐身边这么久,肯定知道秦业的存在,为了自己的名声,秦可卿这个孩子当然不能被人发现,反正徒栐已经死了,就顺势栽赃到他头上,然后让忠心于徒栐的秦业去抱养。

    估计他还假惺惺表示,这是自己这个当弟弟的,唯一能为三哥做的了。

    而秦业估计信了他的鬼话,真的以为秦可卿是自己旧主遗孤,尽心尽力抚养。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秦可卿就是徒机亲生的,但有一点可以佐证。

    那就是徒栐的孩子,没有一个好下场

    在死之前,徒栐一共生了三子两女,在他出事时,最大的八岁,最小的刚出生才几个月。

    这些孩子和他们的母亲一起,被圈禁起来,这些年陆陆续续都死了,只留一个小儿子,也是病歪歪的,预计养不活。

    某方面来说,太上皇也是心狠,除了对徒泽这个先太子遗孤疼爱有加,他对其余孙辈,一概不闻不问。

    想都知道,皇子们因为谋反出事,他们的家眷被圈禁,在里面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备受欺凌都有可能。

    但太上皇完全不管不顾,哪怕这些都是他的血脉,也都直接无视。

    他这个做祖父的不心疼,新帝自然也不会管,因此先二皇子徒棱只留一个女儿,如今十八岁,尚在圈禁中。

    先三皇子徒栐只剩一病弱儿子,未必能养活。

    先五皇子徒柘儿子十三,倒是长大了,身体也还可以,只是快被关傻了,另外还有一个女儿十二,身体也比较瘦弱。

    如果徒机真的对徒栐有感情,也不可能让他正经的三子两女都出事,反倒关照外面的私生女。

    苏叶的怀疑很合理,但秦可卿毕竟是无辜的,也碍不着她什么事,干脆就当不知道。

    告诉贾敏的,是先三皇子遗孤,上面两位估计心里有数。

    贾敏闻言,松了一口气,不怪她敏感,自家有苏叶在,她有时候午夜梦回,也会担心事情败露,从而让林家遭受灭顶之灾。

    只是苏叶实在很厉害,即便林如海没有多透露外面的事,她也知道,一切尽在掌握中。

    可有一个沧海遗珠就够了,实在不能承受太多。

    苏叶安抚了几句,让她放心便是,不会有事。

    贾敏对她的话很信服,闻言放下心事,每天都去陪伴母亲,待在她身边尽孝。

    时间长了,她对母亲养在身边的宝玉感官复杂,这真是一个好孩子,心思澄澈,对姐姐妹妹也好,温柔体贴,愿意耐着性子去哄。

    虽然以后前途有限,可成为大儒未必不是一条好出路,只要能坚持本心,姑娘嫁给他,日子想来也安稳幸福。

    但有一点,这孩子于女色上并不忌讳,对家里的姐姐妹妹亲近,对外来的薛宝钗和林黛玉史湘云也一样亲近。

    虽然贾敏看得出,宝玉对黛玉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但见微知著,他身边的莺莺燕燕绝对少不了。

    就像贾母说的,这样的大家公子,身边怎么可能没有通房伺候呢。

    要是以前,贾敏也会赞成,这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是如此,大户人家哥儿身边,不仅会有通房姨娘,外面也未必没有红颜知己。

    可在林家久了,她的想法也不知不觉改变。

    首先林如海就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好男人,原先还有两个妾室,可去的次数也不多,等到她生下长子,立刻打发了,自此守着她过活,夫妻恩爱插不进任何一人去。

    然后是苏叶,她对贾敏的影响太大了。

    一个女子,竟能做到如此程度,然而这远远还不是极限,她以后会是掌握整个大楚的帝王,想独霸丈夫轻而易举,甚至还能像男人那样,广纳后宫。

    黛玉作为她疼爱的妹妹,自小跟在她身边,耳濡目染,早就决定找个知心人,相知相守一辈子。

    如果做不到,她也有权利休夫

    这都是苏叶宠出来的,贾敏在一开始的不适应后,竟越想越开心,女儿有随心所欲的权利,她怎么可能不高兴呢,渐渐的也就接受了。

    随着外面的风气越来越开放,贾敏这个观念逐渐深入内心,因而看到贾宝玉,难免复杂。

    这是个不错的孩子,也能成为黛玉的知己,两人在一起是真的有很多话题可聊,没看这段时间,黛玉都不缠着她大哥哥,天天不是和姐妹们疯玩,就是和宝玉谈天说地。

    但贾家的氛围,贾母和王夫人的疼爱,加上贾宝玉本人也没这个意识,想要让他从一而终,几乎是不可能的。

    贾敏害怕女儿受伤,遮掩着试探黛玉的想法。

    起初,黛玉还没听明白,“宝哥哥啊,挺好的,他很聪明,学什么都快,就是有点惫懒。”

    贾敏皱皱眉,“那你喜欢和他玩吗”

    “喜欢呀,”黛玉毫不犹豫,说话的同时眉眼弯弯,似乎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噗呲一声笑出来。

    贾敏心下一沉,都不知道带着女儿来贾家是好是坏了。

    可随即,黛玉的话让她哭笑不得,“以前在家里,总是大哥哥二哥哥给我当老师,现在也轮到我当老师了,嘿嘿,宝哥哥很好玩,明明不愿意学,三言两语就骗的他肯学了,呆死了。”

    贾敏

    “你宝哥哥不是你的玩具,”她表情一言难尽,艰难吐出几个字。

    “妈你冤枉我,我才没有呢,”黛玉不满嘟嘴,“我是好心好意,宝哥哥以后是要当大儒了,现在这点学问哪够啊,我是为他着想。”

    贾敏抿嘴,“是嘛,你舅舅舅妈知道了,该奖励你的。”

    黛玉眼前一亮,“是了,我怎么忘了,该和舅舅舅妈说一说,如果他们赞成我,宝哥哥就没理由逃避了。”

    贾敏看着仿佛找到了新奇玩具的女儿,不由无语,她实在想多了,女儿还没开窍呢。

    顿了顿,她试探道,“就你那点微末学问,也就能在姐妹中比一比,还是别去耽误宝玉了。”

    黛玉觉得母亲的话怪怪的,一时又想不通,只条件反射道,“姐妹们的才情,比宝玉好多了。”

    她是真心这么觉得,姐妹们各个都好,薛宝钗通透读书多,作的诗也着实有志气。

    湘云天真烂漫,诗文里更是无忧无虑,清新自然。

    迎春姐姐擅棋,虽然性格沉闷了点,但才华是不缺的。

    探春妹妹和惜春妹妹虽然还小,却各有各的本事。

    宝玉也不是不好,只是比起姐妹们,太娇气了些,学什么都没有毅力,和她两个哥哥相比,差太远了。

    黛玉嫌弃的想,哎,没有她大哥哥的实力,偏有她大哥哥的懒病。

    不好不好,宝玉还是改了吧。

    听到女儿真心实意夸赞姐妹们,贾敏这才确定,女儿是真的没开窍,把宝玉当成了她能教导的学生,或者好玩的玩具

    这下子她完全不担心,这两孩子会产生什么情愫,叫未来伤心难过。

    只是,“你的学问尚且不到家,如何能教得了宝玉,他已经绝了科举的人,正该正经做学问,你可不要害了他,”贾敏是真的怕女儿把宝玉给祸祸了。

    这孩子不容易,因为出生含玉,天然就少了青云路,别被黛玉一弄,正经文人路子也走不了了。

    “才不会”黛玉不满的瞪大眼睛,“妈你怎么能怀疑我的能力我的学问夫子和父亲都认可的。”

    “我知道,但你宝哥哥要走的路不同,你”贾敏忙安慰眼中已经开始积蓄眼泪的女儿。

    “噗呲,”黛玉被母亲一哄,没忍住笑出了声,“妈你就放心吧,那学习计划大哥也看过的,他都说没问题,那就肯定没问题。”

    贾敏闻言,果然放下心来,“说来,你最近怎么总找姐妹们和宝玉,不去找你大哥”以前不都是恨不得黏在大哥身边吗

    “大哥要考试嘛,”说起这个,黛玉就垮着脸,她已经好些天没见到大哥了。

    说是要考试,需要安静复习,谁也不要打扰,其实呢,黛玉知道,大哥肯定又有什么大动作了。

    还真是,苏叶来到京城后,就发现京城奢侈享乐成风,很多人为了购买海外来的奢侈品,几乎掏空家底。

    这股子歪风邪气,是从宫里开始的,起初还有大臣强烈不满,一再上书弹劾。

    可海外贸易,太上皇和新帝都沾了一份,每年上百万两银子入库,他们怎么可能舍得,自然闭着眼睛带头享乐。

    所谓上行下效,朝中众多官员,宗室勋贵,全都在海贸上,或多或少掺了一脚,京城越追捧这些舶来品,他们越高兴,只等着日进斗金。

    对于那些上折找麻烦,甚至要求开海禁的人,那是一千一万个看不顺眼。

    于是他们就想办法排挤打压,把这些人赶出朝廷,扔到地方上去当官。

    这下好了,朝中无一人反对海贸,也无一人警醒这奢靡成风的后果。

    不是没有聪明人看出来,是几乎大半的人都心里有数,只是朝廷的利益和自家的利益相比,大家都默契的选择无视了。

    而苏叶的人手,在这种环境下,也有一两个被腐蚀的,都很快处理了。

    剩下的人被狠狠震慑一番,小心翼翼不敢越线,但明面上,他们并不为此多说什么,而是选择一定程度的同流合污。

    只不过那些弄来的钱,都以另外一种方式,交到苏叶手里,而他们为了合群,买下的高价奢侈品,也会通过专门的渠道,再转卖出去,甚至还能赚点差价。

    言归正传,对于这种全民狂欢的盛状,苏叶自然而然想到了银行的妙用。

    她决定成立一家银行,专门做存钱和贷款业务。

    这个时代的票号,在全世界都属于先进的了,但毕竟是私人组织,且存钱需要付钱。

    银行就不一样了,银行给存户钱,而现在正是京城权贵们最有钱的时候,能获得好处,他们肯定乐意把钱存进来。

    毕竟这比放在家里库房划算多了,要是钱足够多的话,光凭利息,就够一家子嚼用了。

    别以为古人都保守,放利子钱的,还不是比比皆是。

    只是利子钱这个,实在有伤天和,还违反朝廷法度。

    他们敢这么干,只是仗着权势罢了,但也遮遮掩掩的,不敢明面上露出来。

    万一出了问题,这本钱也就收不回来了。

    苏叶这银行,是光明正大的,虽然利息比利子钱少一点,可它清清白白啊。

    我只是把钱存银行罢了,又没干什么坏事,至于银行把钱拿去做什么了,这关他们什么事

    当罪恶加了一道程序,不用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所有人都会变得心安理得,并暗暗窃喜。

    所以在收拢资金方面,苏叶完全不担心,有的是人受不住这诱惑。

    而银行收到资金后,自然得借出去,获得更多利息,才能发展壮大。

    借给哪些人,苏叶心里已经有章程了,其一就是那些有家有业的官员和富户,他们有房产在京城,有田产铺子,只要拿这些当抵押,就可以把钱借出去。

    等到偿还时,要是还不起,那些房产转头卖出去,可以获得更多的钱。还得起就更好了,利息到手,省时又省力。

    其二是想要在海贸以及别的经济活动中分一杯羹的人,这种人往往有渠道,比如某位低阶官员能接触到赚钱的上司和同僚,可碍于没有本钱,只能干看着。

    现在有了银行,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去借钱,钱生钱后再还回来就是。

    最后才是某些想要逆天改命,借钱开工坊和经商的人,这些需要仔细审核,但不得不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而经过苏叶改造的大楚,可不正是风口嘛。

    只要愿意走出去,哪里不是风口

    不说别的,去西域盘地种棉花,去南邵种粮食种树,但凡你愿意,哪哪都有机会。

    粮商会秉持着合作共赢的原则,支持了不少这样有想法的人。

    不过粮商会是入股,甚至股份占的比较多。

    肯定有一部分人,想要自己单干,把话语权和分红都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么银行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贷款时间长,利息也不重。

    认真写好计划书,苏叶亲自主持,调配人手,并向他们科普银行概念。

    为了一炮打响,他直接调配了两百能干的人手过来,还从粮商会选出一位最能干的副会长,专门负责此事。

    另外,她准备调集五百万两现银,比现在出名的那些票号,储备更多,这样也能防备过后可能发生的经济战。

    而银行的建造,她是专门设计过的,确保金库万无一失,至少百年都没人能钻到漏洞,金银存放在里面,一定相当安全。

    银行建筑,人员培训,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等几个最重要的环节,都是她亲自把关,可想而知有多忙了。

    会试都是抽空去的,考完回来直接抛到一边,继续监督进度。

    不过会试过后半个月,就是殿试,他不得不抽出时间待在家里。

    殿试要面见皇帝和百官,一举一动都有规矩,因而朝廷专门派了礼部官员过来教导。

    即便苏叶学一遍就会,仍然不得不耐着性子,跟着一遍遍重复。

    不是人家官员死板,而是他也担心,要是殿试和随后的唱和,琼林宴出了什么问题,他会受到牵连。

    因此不管考生们是否学会了,他们都会要求重复再重复,直到把记忆刻进肌肉里,即便再慌乱再不知所措,也不会出现差错的程度。

    因着这个,苏叶不得不暂时放下手头的事,应付完接下来的殿试再说,等考完进入翰林院,她就有时间了。

    然而意外往往猝不及防,打乱所有节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