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503. 第五百零三章红楼潜龙在渊117 最终……
    最终户部尚书被说服,上了那道折子,不是他立场不坚定,实在苏叶的计划戳中了他内心最深的期盼。

    当户部尚书十几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朝廷不用为钱发愁,自己也不用每每为钱头秃。

    可愿望终究是愿望,这么些年,国库年年用得精光,即便朝中无大事发生,有结余,也会被两位帝王以修皇陵和园子为借口,千方百计弄走。

    他几乎每天都想辞职不干,可背后与明面上三位主子都不答应,他能怎么办他也很无奈啊,只能一日日担忧头发变少,还未老就先秃。

    户部尚书这道折子,可谓把整个朝堂炸开了锅,人头税是千百年来一直有的税种,几乎形成理所当然的定式思维。

    现在竟有人提议取消,还是天天念叨着国库钱不够的户部尚书,这可太稀奇了

    百官第一反应,他没事吧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还是最近压力太大,人彻底疯了

    户部尚书无视所有人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的猜测,目不斜视,郑重其事道,“回皇上,微臣核查历年人口增长数据,发现已有近十年人口增长缓慢,其中江南和京畿之地增长最多,其后是山东和川地,其余皆出现人口不变情况,就连一向条件优渥的关中和汉中,人口都维持十年前的水平。”

    苏叶微笑看着下面,意有所指道,“江南和京城富庶,川地更是天府之国,这些年经济发展迅速,百姓有更多的钱,能养住更多的孩子,增加是正常的。”

    “是,但这数目放在全大楚并不突出,远远比不上十几年前的增长速度,”户部尚书道。

    “怎会我记得东北,大漠,西域都有不少人,加上南邵收服的,人口不说翻一翻,也该增加四分之一才对,”苏叶状似疑惑道。

    “回禀皇上,人口确实增加了,但相对于扩大的地盘,那些人口无异杯水车薪。拿东北三府来说,目前也不过开发了小半,还有大片土地,因为人手不够,白白闲置着。那都是能提高粮产量的优渥黑土地,没人耕种实在可惜。另外关外生长着许多珍稀药材,例如人参,但因为人口不足,无人采摘。”

    “关中人口多,或许可以迁一部分过去,江爱卿,你和吏部的官员合计合计,迁多少人过去合适,去了给哪些优渥待遇,比如分配土地,奖励银钱之类的,到当地了安排建造新房。想来有土地可以分配,一些无地无业的百姓愿意前往。”苏叶吩咐道。

    “皇上英明,可迁过去分配的土地是荒地,开荒已经不易,要是水利没跟上,出现水灾旱灾,对百姓而言就是灭顶之灾。”户部尚书连忙道。

    “这个,甄爱卿,粮商会还是你监管着,粮商会在东北开辟田地有经验,此事交给你去做,务必把东北平原的水利修建好,再把土地规划好,配合当地官府分地分产政策。”苏叶转向甄士韬,也是现任商务部部长。

    甄大人连忙出列,表示一定竭尽全力。

    户部尚书没想到苏叶突然拐到这里,愣了一下,随即立刻在心里衡量利弊,东北是个大粮仓,如果能开发完,大楚粮食产量能增加六分之一,确实是大好事。

    只是,“东北一向是各个勋贵大臣有钱人的庄子,采取大规模机械种植,给每个百姓分配土地的话,会不会降低效率”他连忙追问道。

    甄大人回答,“江大人不用担心,只要规划的好,可以统一解决机械问题,到时粮商会会在东北各地设立粮机站,百姓有需要,可以直接花一笔小钱雇佣器械,解决播种收割耕地等重活累活,可减轻负担。虽比统一大规模种植麻烦点,但也不会太过耗费人力物力。”

    “原来如此,此事就劳烦甄大人了,”户部尚书笑的温和。

    “不麻烦不麻烦,是下官应该做的,”虽然甄大人已经是一部部长了,却是正四品,比户部尚书还差四级,可不敢拿大。

    加上他的商人出身,让朝堂这些考上来的官员们明显排斥不喜,就更要表现恭顺了。

    不是苏叶舍不得品级,实在稍微高一点,就容易惹来觊觎,四品是一个坎,跨过去了就是高官行列,能被人叫一声大员,以后升任一品乃至一品都有可能。

    但很多人一辈子无法跨越正四品,成为从三品官员。

    苏叶给商务部部长设立这个品级,恰好卡在这个关键位置上,正适合新部门部长。

    不仅商务部,其他新部门也是这样的,有的会更低一些,比如铁矿部,部长只是从四品罢了。

    “但国库没钱,无论是兴修水利,还是移民的花销,国库都拿不出钱来”户部尚书笑着笑着,立刻图穷匕见,直接卖惨。

    苏叶

    甄大人

    众人舒了口气,户部尚书还是那个户部尚书,果然抠门的性子一点没改。

    甄大人无奈,回禀道,“粮商会原是商人组织,按照皇上意思,已转变为粮食服务的机构,为保障大楚粮食安全,掌握大楚粮仓,目前正在资源重组,把研究,服务和粮食贸易分开,形成三个相对独立又互相合作的团体。粮商会原本赚的金钱,将会用于支持粮食研究和服务,农技站就是规划的其中一项服务。在农技站,百姓可以买到良种,化肥,农具,以及租赁机械等等。除此之外,农技站还培训服务,教导农民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和药材,套种预种方法等。”

    他仔仔细细禀告了粮商会拆开重组后的任务,务必让朝堂文武百官都知晓,粮商会真不是商人组织,而是为粮食增产,为农业服务的。

    “做的不错,既如此,那就在全国各地设立农技站,站长为从七品,受当地官府管辖,配合当地官府完成农业相关工作,”不等百官反应,苏叶一锤定音,直接把这农技站变成官府机构。

    这又增加了几千个有品级的官员名额,户部尚书抽了抽嘴角,官员越来越多,国库发的俸禄岂不是也越来越多

    越想越不是滋味,哎,只希望皇上那国企赚钱的法子有用吧。

    “臣遵旨”甄大人连忙答应。

    苏叶看了一圈,点名吏部尚书,“这件事康大人配合,尽快落实,农业是根本,不可马虎。”

    康驰站出来应承。

    “至于前期费用问题,甄大人,粮商会历年的收益是否能应付”苏叶直接询问。

    “回皇上,目前粮商会总收益有三百万两黄金,留下一部分做研究,以及今年秋收购粮运粮的资金,可挪出两百五十万两黄金,”甄大人说的时候,颇为得意。

    短短十年间,他就为粮商会攒了这么大的家底,要说能耐,称一句当世陶朱不为过吧

    果然,百官听完只觉讶然,竟有这么多吗

    比国库一年的收入还多出一半,虽说是十年的积攒,可已经很厉害了

    要不是这是皇帝私产,要不是皇上现在决心拿出来修水利,设立农技站,他们可真要弹劾这甄士韬,还不知道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甄士韬似乎明白他们在想什么,直接道,“这里面的每一分钱都是合法所得,粮商会这些年经营,除了钱财之外,还提高了粮食产量,开辟更多荒地,引进新的良种。在粮商会的带领下,粮食总产量是十年前的六倍皇上,微臣斗胆代粮商会众人求个恩典,这些年他们兢兢业业,既有功劳也有苦劳,尤其是那些兢兢业业搞研究,提高产量的研究员们。”

    “做得不错,是该论功行赏,甄大人下去列个名单出来,做出贡献的研究员给品级,就从正五品往下都可以分。”苏叶点头赞许。

    “皇上不可”当即有御史台大臣大惊失色,站出来反对。

    苏叶瞄他一眼,眼神锐利,“秦大人,司农官为几品”

    “这正五品,”秦大人迟疑道。

    “那这些年,司农官可做出什么功绩来朕不要求多的,提高产量啊,发掘新种子,或者改良农具,任何一项就好,这功劳可有”苏叶淡淡道。

    “这臣失言,”秦大人面色为难退下去,他也不是司农官,哪里知道司农官有什么功绩

    而朝堂上站着的两位正副司农则战战兢兢跪下,“臣无能,未立下寸功”

    两人额头冒出细细密密的汗,是被吓得。

    “起来吧,”苏叶无奈道,“朕也知道你们的职责,是督促全国粮食春耕秋收,尽职尽责就罢了,改良良种增产也确实难了些,朕如此要求就是为难你等。”

    这话一出,简直是在两人脸上扇巴掌,他们是司农官,想办法为粮食增产却很为难,相当于说,他们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

    但两人心里也委屈,改良种子和增产,哪个是容易的

    他们是科举出身,虽然不是五谷不分,但对地里的庄稼,哪有农民熟悉。

    谁想到皇帝如此厉害,弄出一个粮商会,垄断全国粮道不说,还整出一批莫名其妙的研究员,让粮食产量蹭蹭上涨。

    他们说做不到,就显得特别无能了,人家都可以,为什么你不行还配坐在司农的位置上吗

    两人心下难安,深觉官位怕是保不住,不由埋怨秦大人多管闲事,皇上要设立农官就设呗,人家立了那么大功劳,封赏个五品以下的官职怎么了

    所幸苏叶没打算拿他们开刀,瞥了秦御史秦一眼,直接道,“以后这些农业研究员就统归你们管辖,按功行赏便是,从九品级到从五品,你们知道怎么做。”

    两人闻言顿时大喜,立马磕头应下。

    不仅没有被降罪,甚至还增加了权柄,原本一个按部就班的司农官,管的就是一些给全国各地发公务,督促农耕之事的闲杂事。

    这都是年年做惯了的,当地父母官也不需要他们催促,因而都是闲事。

    现在皇上把一群能研究出新良种,新种植方法,提高产量的研究员分配给他们管,相当于增加了他们手中权力。

    当然了,两人有自知之明,知道研究方面插不上手,可作为顶头上司,研究员的功劳也有他们的一份,且研究员的升迁掌握在他们手里,这是实实在在的权利。

    苏叶如此做,自然是名正言顺让研究员获得品级,目前来看,好似是司农官手下的编外人员。

    等到他们因功劳获得官身后,一步步升上来,早晚会取代现在的司农官。

    以后,司农官的位置就不再是科举入仕的官员来坐了,而是在农业上有突出功绩的研究员们

    “甄大人,把之前那些研究员做出的贡献整理一份,交给司农官,由他们决定如何论功行赏,”苏叶吩咐道。

    “是”甄士韬立刻答应。

    秦大人还有不满,那些泥腿子出身的研究员,怎么能当官呢,却被身边同僚一把拉住。

    他们示意秦大人去看那两位司农官的神情,挡人前途的事千万不要做,不然啊,即便他是御史,也遭不住愤怒的炮火。

    何况两位司农官这些年兢兢业业,没有一点错处,秦大人要是反对害得他们失去到手的权利,甚至丢了官职,报复起来,够秦大人喝一壶的。

    这两位司农官可也是官僚家庭出身,家族世代都当司农官,因为不功不过,一直没机会提升。

    现在苏叶抛出橄榄枝,只要他们带领研究员做出功劳,一定会往上升一升。

    虽说是为了给人腾位子,可他们高升是事实不是吗

    秦大人看着恶狠狠瞪过来的眼神,面色不好,倒也闭上了嘴。

    苏叶在上头看得很满意,这种借力打力的方法果然很好用,给一些人利益,他们为了保住利益,自然会跳出来把反对之声压下去。

    解决完这桩事,甄大人重新回禀,“粮商会每一笔收入支出都清清楚楚,有记录可查,臣恳请皇上派官员调查,以免大家怀疑粮商会的用心,粮商会上下都在努力做事,不能寒了功臣的心。”

    “不错,”苏叶赞许点头,“甄大人能主动提出,可见问心无愧,江大人,你就从户部调配几个官员和账房,去接收粮商会的账本,好好清查一番。”

    说完,不给众人反应机会,又下了一道命令,“至于粮商会里那些商人,只要查出没问题,就赐牌匾取之有道望他们一如既往,重诺守信。”

    这倒是没什么,一块牌匾而已,大臣们还不看在眼里。

    可当消息传到商人耳中,顿时沸腾了,有这牌匾,相当于有了金字招牌

    没想到加入粮商会还有这好处,一下子就在本地乃至全国出名了。

    这是许多商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也让那些一直被甄士韬压制的粮商们,顿时扬眉吐气。

    虽然赚的少了点,还时不时要参加这个捐款,那个慈善,总是被当羊薅羊毛,可拿到这牌匾,一切都值了。

    甄士韬忙代替粮商会的商人们跪下谢恩,同时心里长舒一口气,自己算是给粮商会上下有个交代了。

    中上层管理,删删减减都入了商务部,剩下的也得到提拨,成为粮商会的管理层。

    研究员们论功行赏基本都有个官身,哪怕是最低等的从九品,也算改变阶级。

    商人们获得想要的名誉和地位,以及作为商人最重要的肯定。有了这份肯定,未来做生意都容易些,百姓和其他商人也更相信些。

    如此,他这个管理者才算圆满退场,感谢皇上,皇上可真大方。

    他真情实意磕了三个响头,然后道,“那两百五十万两黄金都可投入到水利建设和农技站的建立中,绰绰有余”

    “好,爱卿做得不错,赏赐顶戴花翎,黄金百两。敕封甄老夫人和甄夫人四品诰命,还望甄爱卿往后尽心竭力,不要辜负朕对你的期望。”

    甄士韬感动的热泪盈眶,虔诚的磕了三个响头,娘啊,儿终于做到了,为您挣得诰命爹啊,我们一脉从此也是官身了,改换门庭,儿做到了

    弄到这么多钱修水利,也算大功一件,众臣不好说什么,只能羡慕的看着。

    未免他们生出别的心思,对粮商会生出觊觎之心,即便没想着做手脚,把亲友安插进去抢功劳也是一桩麻烦事,苏叶直接道,“粮商会以后的收益,都用来兴修水利,多余则赈灾,无论是洪灾,旱灾,还是蝗灾,都设立专门的款项,平时不许动。另外除朝廷的太平仓以外,粮商会额外设立粮仓,里面的粮食归帝王所有,可得给朕管好了。”

    其实粮商会早在各地设立粮仓,粮食也一直是满的。

    之所以不交给朝廷,是怕那些朝廷官员贪污,等到需要的时候,一点粮食拿不出来。

    还不如一开始就分开,需要用到的时候,当地官府拿不出来时,可以救急。

    当然了,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就要对官员进行处理了。

    粮商会粮食归属皇帝本人,相当于她一个人的库存,官员动一个试试。

    这就是皇帝的私库,你还敢从皇帝私库淘银子,不要命了

    这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百官再说不出反对的话,对于粮商会这样的民间机构,心下不满也不敢再说。

    对此,苏叶很满意,不枉费她一层层绕圈子。

    终于说回正题,户部尚书江大人上前,直接道,“关中能迁去东北人口有定量,填不满那广大地区,何况还有新接收的南邵,南海诸岛,勃固一半土地。都是地广人稀,又物产丰饶,如果无人耕种,实在浪费资源。因此臣建议,开放恩科,多招收进士,选拔更多官员。免除人头税,鼓励百姓多生。”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都思量开了。

    江大人说得有道理吗那自然是有的

    地盘越来越大,可不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官员去治理,也需要更多的百姓去填补。

    不然地盘打下来都是无人区,能起什么作用,守边还麻烦。

    可不打怎么可能,皇帝可是提前给他们透露消息,那些地盘上存有的资源,都是大楚需要的,不拿到手岂非太亏了

    所谓仁义之邦,是因为无利可图。

    以前华夏是天朝上国,大部分好东西华夏都有,没有的也可以让别国进贡,因此大度一点,高高在上刷仁义的名声没问题。

    可现在朝臣们获知,那些土地下埋葬着许多珍贵资源,就连金矿都有,不去取就是傻子。

    就是再迂腐的儒生,在家国利益面前,也该衡量衡量。

    那些一心为了名声好听,为彰显大义,不顾国家利益的,早就被剔除朝堂了。

    因而目前朝堂虽有摩擦,可都是主战派,至少是以大楚利益为先的官员。

    所以开放让百姓生孩子这一条,他们知道是对的,即便对于随意取消祖宗规矩心下郁郁,也没跳出来反对。

    再有,户部尚书还提到开恩科,选拔更多人才。

    这是应该的,每位帝王上位,都有这么一遭。

    想到这里,他们突然意识到,皇帝就是今年的状元郎,从打马游街到坐拥天下,不过半年时间,实在变幻无常。

    想想皇帝,再想想家里的子侄,不由心生感慨,人比人气死人。

    相同的年纪,他们家的孩子尚且懵懂,大部分人连秀才都没考中,这位已经大权在握,权倾天下。

    想到这里,他们突然意识到,那个农技站,对自家孩子来说,或许是个机会

    农技站的官位不高,又要在全国各地设立,需要的官员相当多,自家安插一两个人进去,也不是问题吧

    品级和小吏一样,却是官,管着农业相关,有机会一步步升上去,即便比不上科举取中的官员,也比在家闲混着强吧

    现年头谁家里没几个需要安排的小辈,又不是各个子孙都出息,大多还是平庸之辈,靠着家族过日子,谋一份差事,也是一条出路。

    如此想着,大部分人竟都思考农技站会怎么设立,又要怎么往里面安插人,对于户部尚书的提议,没发表任何意见

    发表什么呵,打量他们都是瞎子聋子,不知道这就是皇帝,林如海和户部尚书串通好的吗

    算了算了,取消人头税就取消吧,也算是于百姓有利。

    这次取消因为没把税额摊派到土地上,是直接不征收了,因此当户部都不反对的时候,其他官员自然也没揪着不放。

    下朝之后,户部尚书没有离开,而是期期艾艾跟着苏叶去了议政殿,一脸我有事禀告,说什么都不离开的架势。

    苏叶瞥他一眼,示意梁源把设立国企的策划拿给他,“拿去内阁与诸位大人讨论,拿出章程来,再找几个负责人,去吧。”

    那资料可是厚厚一沓,户部尚书也不嫌重,两眼冒光接过,一话不说,立刻退出去内阁了。

    阁臣们见到他亲自搬着一堆资料进来,立刻明白是要事,上前帮忙,凑到一起看。

    看的过程,表情那叫一个精彩纷呈,时而皱眉,时而不悦,时而高兴,时而疑惑,到最后长舒一口气,怔怔坐在那里,脑子里宛若万马奔腾,转的飞快。

    场内一时沉默,半响才有人出声,“那钢铁真那么好”

    “我去看过京郊的水泥钢筋建筑,确实很好,”户部尚书道,那样规整亮堂的建筑,还能登高,连他都羡慕了。

    “那些农机大部分用的是钢铁制造的”其中一位阁臣道。

    “还有桥梁,船舶,建筑”

    “上面还提到什么车,钢铁那么重,马哪里拉得动”

    “不是,上面写的是蒸汽车,不用马拉,这蒸汽还能驾驶车假的吧”

    实在上面写的钢铁作用过于匪夷所思,让这些见多识广的阁臣们,都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了。

    户部尚书没说话,等待阁臣们回过神。

    他是相信的,自从知道水泥肥皂香水之类的都是皇帝搞出来的,就觉得没什么是她做不到的,那这钢铁的作用就没什么好惊讶的。

    至于那蒸汽车,不明白就不明白吧,造出来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对了,还有蒸汽船,可远洋,那也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真要成功了,帆船就该淘汰了。

    想想到时能赚到的利益,嘶

    他耐不住了,提议道,“要不我们商量商量,该怎么把这些事安排下去”

    反正皇帝已经决定,与其商量是否可行,不如商量怎么做到吧

    五位阁臣齐齐看向他,眼里都是疑惑,你就这么信了

    户部尚书扯扯嘴角,“皇上做的哪件事,是没做成的算无遗策说的就是她老人家,”连天下都算计来了,这些小事,不值一提

    “哎”五位阁臣也无奈,他们原以为自己是皇帝的智囊,虽然权利小了,但也是参与决策之人。

    现在却发现,皇帝哪里需要他们的意见,那主意正的很

    他们这些阁臣只是工具人罢了,为的就是把皇帝天马行空的想法实施下去,就连顶锅都不用,皇帝直接绕过他们决定了。

    这样也好,到时候御史上折弹劾,皇上一个人去承受吧。

    如此想着,阁臣们任命开始研究,分析,并做计划,然后对文武百官一一筛选,看谁适合去主持资料上提到的各项事务。

    能做到阁臣的,那都得是全大楚最顶尖的精英,脑子不是一般的好使。

    在他们的努力下,很快列出一个章程,在下一个大朝会上向皇帝禀告。

    因为事情过多,要素过杂,朝臣们听完都花了两个时辰,要不是苏叶好心,让人上了座椅和吃食,他们大概就要饿着站一整天了。

    官员们在心里哀嚎,之前各种设立新部门,整改还没完成,又来又来他们是铁打的吗

    可即便累得精神恍惚,也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因为这次的内容涉及到各行各业,也意味着大部分部门都牵扯进来,由不得他们不认真记住。

    汇报完,苏叶不给官员讨论时间,直接按照阁臣们商量的结果,给文武百官下命令,命他们全力配合,另外还指定了负责人。

    像各个国企,就是正副两位,涉及道路桥梁和船舶,则是五人团队。

    这是负责的,剩下的办事人员,要他们自己去百官中挑,或者直接从新科进士中选。

    和苏叶同一届的进士中,除了少数几个被安排差事外,大部分还在静候,正好各个地方都需要人,直接安排上即可。

    包括前几科考中没捞到官职的,加上犯了一些小错被贬官的,全部起用。

    当然像贪赃枉法,行贿受贿,酷吏等就不在考虑范围了。

    而触怒太上皇和废帝,或者因为党争而贬官的,也重新得到机会。

    可即便如此,人还是不够用,怎么办呢,紧急加开恩科。

    有多紧,原本年后一三月会试,直接提前到今年秋末,不过两个月后。

    也就是说,有些比较远的,连消息都没通知到,恩科就结束了。

    这当然是不公平的,因此这次恩科分两次,今年秋末一次,明年春还有一次,每次录取三百人,总共六百人。

    另外就是,参加了今年秋天的,就不能参加明年春那一次,总要给偏远地方的举人留机会,不能你一人连续参加两次。

    可这就够了吗依然不够

    不仅是人员数量的问题,还有质量问题。

    科举选出来的新官可以在紧急培训半年后,去各个地方任职,有老官员带着,不会出现大问题。

    可目前需要的岗位,有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这些人压根不会。

    比如农技站,需要的人才必须是懂农业,懂农用机械,了解良种肥料,甚至气候,土质,水利等内容的专业人才。

    官员们安插一些人进去混个管理文书之类的工作没问题,但不能全是这样的,那就一点作用都没有了。

    因此农科人员必须要有,全大楚至少需要建上千个农机站,也就意味着至少需要几千农业人才。

    矿产业,船舶业,钢铁行业,乃至国企属商业,哪个不是技术性强,没接触过的人听都听不懂,能用那些读四书五经的人去干吗

    当然了,能过五关斩六将考上来,个顶个是聪明人,有些甚至能做到学什么都快,并且精通,但这样的人未必肯去那些新部门,估计更想在朝堂挥斥方遒。

    何况,这样的人才,阁臣们商定的负责人本身就是,有他们统领,剩下就是懂专业的人按照要求去实施,太聪明的,也没有他们发挥的空间。

    现实问题摆在这,缺人,大量缺人

    怎么办呢,还是一样的方法,考试。

    苏叶一连下了好几道圣旨,秋收恩科过后,举办女官考试,商贸考试,钢铁船舶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考试,考中就录取为官

    哗全朝震惊

    尤其是读书人,他们不满皇帝下的旨意,凭什么女人能当官凭什么那些人会那些所谓的技术,就可以直接不用考科举就当官

    不公平太不公平了群情激奋,一时间整个京城闹得沸反盈天,许多学子纷纷走上街头,聚众到贡院门口,各衙门门口,以及皇宫门口,要求给个说法。

    另外,他们还对百官不满,觉得他们尸位素餐,竟然没劝阻皇帝,甚至闹到围了这些官员府邸。

    百官

    我招谁惹谁了是我们不想阻拦吗是皇帝压根不给机会。

    皇帝给他们分配了大量任务,每个人都忙得团团转,还要求了完成时间。

    只要错过时间,没按时完成,评级就降一等,降到及格以下,直接扔去那些新部门。

    除了少数几个对这些奇淫巧技感兴趣的官员,没人愿意被贬,这样的地方,进入就会被同僚耻笑。

    可偏偏也是这样的地方打量缺人,那十几位负责人专门盯着他们挑,皇帝还答应,工作完成不好的就代表不适合,既如此,不妨跟着去新部门试试,说不定发掘出新才能呢。

    这不就相当于末位淘汰制

    为了不成为被淘汰的人,官员们无法,只能卷生卷死,生怕自己成为那个倒霉鬼。

    而分配任务的上官也是鸡贼,把每个人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一点空隙都没有。

    如此,他们连回府的时间都没有,哪还有心思提出反对

    算了算了,人真的不够用,选就选吧,那些学子不懂他们这些官畜的苦

    一些被围了府邸的官员,悄悄派人回去,得知他们只是围着,也不敢闹事,干脆不管了,也管不过来,都快累死了,睁眼就是工作,闭眼前还是工作。

    事情闹得轰轰烈烈,最后平息得也相当迅速。

    报纸上直接宣布了皇帝新旨意,朝廷如今很忙,学子们不认真看书复习,还在考虑这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事,说明此人没有大局观,没有为大楚未来考虑的意识,只注定自己得失,不适合成为现今发展中的,蓬勃向上,剧烈变化中的大楚。

    此等人不是大楚需要的人才

    因此,闹事的学子会被记录档案,直接取消恩科名额,等三年悔过自新后再来吧

    当然了,这些是总结后的意思,报纸上其实洋洋洒洒用了三个版面,阐述此次事件。

    从朝廷缺人的现状,到朝廷需求人才类型,到唯才是举的决心,说的那叫一个慷慨激昂,好似不如此做,就选不出最适合的官员,会对全天下百姓不利,反对者要么目光短浅,要么注重私利,不能与之为谋。

    最后,用整面篇幅总结苏叶这位新上位帝王的丰功伟绩,虽然才当皇帝半年,却早就开始为百姓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了,从肥皂到玻璃,从打天下到成立粮商会,让百姓们都有机会吃饱。

    每一个举措都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且从未出错,如此一位帝王,她的决策会出错吗

    既然她没有错,那错的是谁那些科举都没考过她的举子

    这话可谓扎心,却也是大实话

    从三月到现在,乡试还没开始,也就意味着现在闹事的那些举人,全都是苏叶的手下败将,他们凭什么以为自己比苏叶强

    人家不过十五,就已经是状元了,文曲星下凡不过如此

    你们呢

    报纸一出,谁与争锋,百姓都相信皇帝,学子们的闹腾成了一场笑话,怕真的取消考试资格,灰溜溜撤了。

    真可谓闹了个寂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