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249. 学生 与其久病成医,不如先学医。……
    腊月将近, 梧州城内的节奏变得稍快了一点。

    往来进货的糖商步履匆匆,他们须得进了货、贩运至预定地点,才好赶得上年前大量出货的时候。一年到头舍不得花钱的人家, 到过年的时候也会将节省下来的一些余钱、余粮换点平日难以吃用得到的“奢侈品”。

    梧州的砂糖质优价廉, 谁能早些贩运走,谁就能赚取更多的利润, 一旦大家都知道了这项买卖, 就到了价润平均的时候了。

    也有商人早先到过梧州,约略打探到了一些梧州的情况, 这次再来的时候就携带了一些梧州不产的物品,一来一往车船不走空赚它两趟的利润。梧州产糖、产福橘、产“蜜饯”,后一样是因其产糖而来的副产品

    地道的蜜饯是以蜜渍果品之类, 但是蜜又比糖贵, 更是一样穷人吃不起的东西了。梧州因产糖, 其地又暖热而多产水果, 于是又以糖代蜜,腌渍出不少“蜜饯”。而梧州又缺乏另外一些产品, 比如精美的丝绸,又比如一些书籍、精致的手艺之类。

    商人张兴拖着两车的货,带着几个伙计,一路风尘仆仆赶到了梧州城。距他上次往梧州城寻买家已有二十余年了, 那时他还年轻, 常为卖货走四方。后来生意做大了,就不常自己出门了。这次不同, 他想找个新财源。

    梧州城比记忆里大有不同了竟有了些与州城相仿的景象。张兴一路打听,来到了一家店前。

    何记绒线店,于主营的绒线丝线之外也兼卖点针、顶针、绣棚、素帛之类, 间门的店面,楼下卖货楼上住人,后面院子里有仓房。店主人姓何,家传的买卖,现任的主人叫何达,是个二十上下的年轻人。他见了张兴十分的惊讶“您怎么亲自来了”

    “活动活动筋骨嘛”

    “您里面请”

    两人一番寒暄,张兴就说自己带了货来,何达不敢怠慢。

    何达拿着个本子,与张兴点着货,点一样,就记一条。清点了完了,笑道“往年都是我们去进货,今年有劳张世伯亲来。”

    张兴道“客气了不是自令尊在世的时候就打我这儿进货,后来令堂管事,依旧照顾我的买卖,如今我过来送货又有何不可”

    何达看了看张兴的体格,张兴与自己这等开着小店,虽雇了两个伙计仍然要自家人不时看看店面的人不同,人家是州城里本行数得上号的大商人,五十岁、一个将军肚,等闲已不亲自出门办货了。

    害现在是梧州,不是南府了,咱这儿也是州城了原来的州城成了邻州了。

    何达道“您老亲自来,必是有缘故的。”

    张兴道“许久不曾走动了,梧州不远,我也出来疏散疏散,也拜会一下老朋友嘛。怎么不见令堂身体可好我这儿才得了几匹好绸子,正要赠她。”

    何达道“托福,她很是健朗。您太客气啦。她今日不在家,到番学里去寻朱博士了。”

    “哦”张兴正要寻话头,又听到外面铺子里伙计招呼客人的声音,指着这个事就说,“如今梧州可比以前繁华得多啦。”

    何达也陪着这位世叔闲聊“是呀,自从咱们祝大人到了这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前几年我每月总要孝敬那几个巡街的几百钱,自打大人一来,您猜怎么的将他们都拿了,问明了勒索是实,打了二十板子,尽皆黜落了”

    张兴道“早听说这位大人的名头啦。听闻自他到来,梧州也富裕不少,到哪儿哪儿有钱。别是个善财童子吧”

    何达道“兴许就是呢”

    “说来,梧州的糖是尽赚的,比橘子又好。到处都卖梧州糖,连贩子都赚了一笔,只是不知道进货的价是不是如他们说的那般”

    何达一挑眉,笑道“世叔你是做丝线买卖的吧”

    张兴道“那也不嫌多。”州城里也有砂糖卖出,但是价格贵。他也不是要开铺卖糖,那确实也跨行,但是手头有本钱,亲自来看上一看,如果进价果如传说中的那样他就进一批,回去再转手,并不散卖。

    他就问何达认不认识大宗出货的糖坊,又问何处货好之类。何达道“要说起来,是项家的糖坊最好,那是老字号啦官糖坊的糖也极佳。其余虽不及这两处,也都是一个法子制出来的。”

    张兴道“官坊咝不知这项家糖坊在哪里贤侄是否有门路引见我不会让贤侄白忙一场的。”

    何达笑道“世叔哪里话您来送货,我就已经省了好些事啦,货又好,我为您跑个腿又值什么只是各处都来进,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存货。再来,听说他们都是现钱结账,不知您带足了钱不曾又或者,就用咱们这一次的货款,就从我这儿提到她那儿去”

    张兴道“使得有其母必有其子令堂就是个有条理的人,这铺子交到你手里,她可以放心啦。”

    “世叔取笑了,世叔稍等,我嘱咐他们两句就为世叔去打听。”

    张兴道“有劳贤侄。”又取了送给何母的丝绸,何达稍作推辞就收下了。

    张兴看着他的背影,心道何家孤儿寡母,也算是苦尽甘来了,等一下,梧州的糖这么抢手,他怎么有门路的

    因为何达有娘。

    何母孟氏,青年守寡,独立经营着丈夫留下来的绒线铺子,为人既能干又好强,更因寡妇不易,人到中年就落了病。何达上蹿下跳,病急乱投医,给孟氏找到了一个女郎中看病。女郎中不是别人,正是现在番学里头的医学博士朱紫。

    朱紫一个女人,能做个官儿已是罕见,她还另有一重身份刺史大人异父异母的姐姐。有这一重关系,何达和母亲不时往刺史府里送些绒线之类,府里折价给钱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到底没有说与他们没交情。

    孟氏又想自己上了年纪,病痛必会越来越多,与其久病成医,不如先学医。再来,自己如果有一点医术,连自家亲戚的病也能看一看,又能借着这一手拉关系,于自家买卖也有帮助这买卖做得

    提出的时候,孟氏心中惴惴,也怕人家不耐烦,她说“大恩大德,无以为报,以后娘子再有给人看病的时候,我愿来打个下手。”

    朱紫也同意了。

    起先以为人家只是说一说,番学一开,“獠人”各部都送了学生来,朱紫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以为贵人多忘事,忘了也就忘了,哪知人家没有忘。安顿完了番学,刺史府里就派了个女差,拿了张帖子来问孟氏还学不学

    孟氏当然要学

    于是孟氏与刺史府的关系又近了一层,虽没能见到刺史大人,却认识了一些刺史府的女眷。项家糖坊的管事项娘正是刺史府的“门客”,传说她的父亲当年死在獠人手里,后来是大人帮她家报了仇,她和她二哥就在大人府里听令行事了。

    项娘与朱紫,恰是熟人,何达有着这层关系便能凑合着小插一个队,得以见到项娘。

    何达不敢托大,见了项安十分恭敬,垂着手,先自认一个晚辈,继而说“我只做个穿针引线的人,成与不成,娘子看他一眼,生意上的事儿您比我懂。我并不敢置喙。”

    项安看着这个年轻的男子,何达虽不是那等美男子见之令人心折,但是一个踏实肯干的年轻商人又孝顺,项安还是比较愿意给面子的。她说“好吧,他要是有空,后半晌就见一面。你要与他说明白,我只收现钱,概不赊欠。”

    糖坊在急速的扩张,无论是雇人、进料、建新坊、买新牲口等等,都是需要钱的。且出的货有一些是自家直接往外销的,譬如往京城里卖的糖。

    大宗出货的东西,需要自己也有一个销售的渠道,否则就由着贩卖的大商人低买高卖了。所有的东西,产地收购的价与最终的零售价相差都会比较的大。纯给人家出苦力了。

    自己售卖,就又涉及到一个“回本”的问题,什么时候卖出去了,什么时候钱回账上。不比直接卖给来进货的商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两样都有风险,也都有好处,项安选择了两种都兼顾一些。如今十一月底了,按习惯,年底是各处结算的时候,无论是分红、发工钱还是结原料钱等等,她都需要现钱流转。

    这个道理何达也懂,大家都是内行人,一说就通。张兴虽是何达的熟人,项安又跟他不认识,也不知道他的信誉如何,所以开始交易必得是现钱。

    何达从中搭了个话,自己也有了点面子。张兴看了货,先进二百斤打算小试一下,讲定这趟买卖要是顺利,下次再来进货。如今钱货两讫,项安同意如果他过来,即便项家糖坊卖断了货,她也设法从官糖坊里给他调一些糖,张兴非常满意。

    项安又收回一笔成本,让人上了账,用这一笔钱支付了新买的四头骡子钱、又预付了新坊的水碓订金、整修了一处小院作为小女工的宿舍。学徒工价格便宜,几乎没有什么工钱,相应的就得包个吃住好点儿的还得给衣服。打育婴堂里出来的小女工年纪又小,又没个别的去处、搁在外头也不放心,不如自己一个宿舍,这样既防止她们受到一些额外的侵害,也方便管理,到点赶去上工就行了。

    他们将一笔买卖做完,孟氏还不知道哩。

    她正在番学里看自己的“宿舍”。

    这是一种极新鲜的体验,身为一个前府城、现州城的土著,孟氏对官学并不陌生,也知道官学会为一些学生宿舍。但那都是年轻读书人才享有的好事,她,一个半老妇人,孙子都有了,跟一群年轻的小姑娘一块儿念书

    她倒乐意,就是有点儿怪。

    孟氏抬手拢了拢鬓边发,她的行动已不如年轻时利落了,看着小姑娘们活蹦乱跳的,心道我哪怕再年轻十岁

    这些都是山里的女孩子,原就比人更泼辣些,说着些她听不甚懂的话,偶尔蹦出几个她知道意思的词。守寡后为了养家,她甚至动过往山里贩货的念头,像针、丝线之类的好货,山里人很难生产得出,走一趟都是重利。终因势单力孤、儿子又小需要照顾,不得不转而往更安全一点的州城进货到府城贩卖。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岁月不饶人呐

    孟氏又看了一眼这个“宿舍”,一间门房里几张床,也有桌椅、衣柜、盆架等物。除了一间门房里住四个人稍挤了一点,小康人家娇养的女孩儿也就住这样了。

    领她来的女役道“您、您晚上要回家呢,就得掐好了点儿,不好总进进出出的”

    这女役孟氏也认得,是街东头那个酒糟鼻子的闺女,酒糟曹子老姚在衙门里当差,衙门里选人,他就把女儿也弄过去参选,反正最后选上了。现在又被调过来看守番学了啊

    两个熟人,平常在街上见的时候是你叫我一声婶子,我叫你一句大侄女,身处番学,却不由自主地想说几句“官面上的话”。

    孟氏道“有劳,我省得,不会给学里添麻烦的。”

    两人客气了几句,姚小娘子道“您不住这里,也可以过来歇晌,只不许带外人进入,那是犯禁的事儿。”

    “好,明白的。”

    一一讲完,孟婶子摸出两块绣帕塞到姚大侄女手里,笑咪咪地道“我进来心就慌,见着了你才算安心了。”

    姚大侄女也不好意思了起来,道“我见着婶子也吓了一跳都说您是个厉利落人物,还真是的您敢想敢干。我以后要是能跟您一样就好了。”

    两人互相吹捧一回,孟氏趁机问一下番学的情况,上下学的时间门之类她都知道了,别的就得自己打听。以她的生活经验,凡事有一个规定,你就不能只看这个规定,要是以为看着几条面上的东西就什么都懂了、万事照着这个做,那就完了,离亏光本钱不远了。朝廷还说不许收受贿赂呢

    姚小娘子倒也不取笑她,对她也讲了些学里的事“都是小丫头,现在还看不出来呢,她们也还没学着什么,都先学说话和写字儿,一面背些药方。您一准比她们强您会说话呀还会写会算呢。”

    孟氏道“哎哟,还要背东西我上了年纪学得慢,是得赶紧开始了。”

    姚小娘子道“您别急,您今天先安顿了下来。您要有旁的事儿,再找我。”

    “慢走啊。”

    孟氏将这宿舍又看了一回,琢磨着自己也得添点儿东西。虽说告诉她学里会发些笔墨纸张之类,孟氏总觉得自己是个老人,不是“那样的学生”不好意思多占多用人家的,以后要是有年轻的学生来,她再占着就不合适,得自己准备些。

    本子得有吧纸笔得有吧药袋得有一个对了,还得识字

    她也零零碎碎认了些字,但是要上学,显然是不够的孟氏跑去问了姚小娘子,这些女孩子都怎么识字的,知道是通过识字歌。孟氏心道这个好办去抄

    孟氏将盘算打定,同姚小娘子讲好,又拿了腰牌,出了番学就回家开始办这个事儿。先回店里,将自己缝的一个老蓝色的碎花书包拿出来,比了一下大小,觉得正合适。要找儿子时,得知今天张兴来了,两人出去了。

    孟氏估摸着这是有生意,那不能耽误这生意,便对儿媳妇说“他们回来了,你们两口子管待张大官人吃饭。以后这家是你们的,你们就得撑起来。”

    婆婆肯放权,儿媳妇也乐意,情愿用支持婆婆上学,换一个“太后还政”。连孟氏取了点钱要买纸笔之类,儿媳妇都说“活计还不忙,叫杨儿去买吧。”

    孟氏道“我得自己去。”

    她不但买了纸笔之类,又临阵磨枪,花了二十钱,请人将识字歌给抄了下来,纸笔还算她的,算下来差不多五十个字就值一个钱了

    孟氏买了一书包的东西,也不用丫环跟着,自己提着一路回家。儿媳妇正抱着小孙子在店里,她笑眯眯地摸摸孙子的小脸你小子快些长大,长大了好好读书认字,以后给阿婆抄书就能省下这二十钱了。

    抄完了识字歌,她估摸着这些字能顶点儿用了,心也安了下来,就等明天去上学试一试了。

    晚间门,何达与张兴又回到了铺子里来,张兴没有忘自己是打着送货兼看望一下老主顾孟氏的旗号来的,仍是坚持过来与孟氏见上一面。

    这个厉害的掌家寡妇与一般人家女眷有所不同,她已闯出了名号,并无惧于“男女大妨”的指责。两下见了面,孟氏让儿子与张兴吃饭,自己则是作陪,且说“以后家里的事儿我都交给他们啦,我也该歇一歇了。”

    张兴道“娘子令人佩服辛苦一世,也该享享清福了。”

    “你年纪与我差不多,家资是我十倍百倍,令郎也能干,你想歇早就能歇啦。”

    张兴摇头道“今时不同往日了,自打来了个卞刺史,日子越发的紧了。”

    “怎么说”

    “先头鲁刺史,管得多,聚敛不重,因管得多,手下盘剥得也轻。冷刺史,虽收些孝敬,他不好下令折腾人。这个卞刺史,天两头的折腾,又加税贷他的钱利又高”张兴也是一肚子的苦水。作为一个商人,大家心里都有数,得给上头孝敬,一层一层的都得拿钱喂。出点儿血,只要能安稳赚钱,也行。

    最怕就是不但要你的钱,还要折腾你,让你没功夫赚钱的。

    烦死

    孟氏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卞刺史还能干几年呢熬走了,等下一个。”

    “但愿我这不得再找条新财路,好能接着熬下去么”

    张兴在原籍不大敢说刺史坏话,到了邻州就将一些不满说出,说完了,轻松地回到了客栈,预备第二天返回。

    绒线铺里,何达问母亲“娘去番学看着怎样”

    孟氏道“就我一个外头的,别的都是些小娘子。”

    何娘子抱着孩子过来,看小丫头收拾桌子,说“那娘找个人就个伴儿去呗娘子不是也有些朋友么谁个闲着些一道去。”

    孟氏本身并不在意自己一个年长妇人混迹小姑娘堆里学习的,不过儿媳妇说得对,有个伴儿也好有个帮衬的。她恰有一个适合的好友未出阁时的街坊,王氏。

    王氏与她同年,不过人家运气比她好,没守寡,丈夫一直活到了现在。虽然丈夫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还不太会持家,好歹是个男人,他在家,没人敢半夜在院子外头鬼叫。年轻时让挑水就挑水、让劈柴就劈柴。除了劈完柴一地碎屑不收拾、挑完水洒湿了鞋面不在意,倒没别的大行病。不嫖不赌,也肯出力养家。

    王氏也小有点聪明,也吃苦肯干,养下一儿两女。孩子比爹有出息,识字,会写算,攒了点儿家业,儿子还当了个里长,女儿也识两个字,如今家里也能有两个帮工、雇一个丫环了。虽然不如何家富有,但也不算贫户。

    孟氏越想越觉得满意

    就她了,换了别人,得给家里做饭洗衣服带孙子。王氏家家务不大用她亲自动手了纵有要帮忙的,也不会都要王氏来做。

    孟氏一拍桌子“就她了”

    孟氏是个风风火火的妇人,说干就干。她第二天先进了番学,跟着小女学生们听了半天的课,还有小女学生问她某字的发音,向她学说话。

    小女学生本就语言不通,两下比划了一阵,她们指某个字,她认得的就读一下,居然沟通了下来。

    课间门,她找到了花姐,绷着劲儿叫了一声“博士”

    花姐问道“可是功课上有什么事儿”

    孟氏道“博士,咱们这学里,旁人都是小学生,就我一个老货,会不会给您招闲话”

    花姐道“并不会,谁要学,我就教。”

    “旁人也行”孟氏又问,追加了一句,“跟我年纪差不多的,也识几个字的。”

    花姐认真地点了点头,说“只要能学得下去。您身边有几个没有病痛的多个人学,能解些人的病痛也是好的。凡医学生,也要随我看诊的。你们学成了,也须看诊。您虽不是番学里的学生,但是寄读于此,也该与我同行。”

    官学里的医学生就是如此,官学有官府拨款维持,他们也就成为归官府管的“郎中”。也收取一些费用,但是不能拒绝看病这一条具体分人,也有拿乔不理会普通病患的。

    孟氏道“那敢情好”

    她当天从番学里一出来就跑去了好友王氏的家里。王氏的夫家姓巫,两进房子已有些旧了。

    王氏见她来,请她坐下,又叫女儿去倒茶招待。孟氏不客气地说“不用了哎,你如今干什么呢”

    王氏奇道“能干什么在家呗。”

    孟氏道“那多没趣儿我带你看个好事儿”

    王氏将身子扯远了一点“你要干嘛”她俩几十年的交情了,打小,孟氏就是个火爆的人,俗称“好事者”。王氏与她家境相仿,住得近,但总是被她哇哇。

    孟氏道“好事。知道刺史大人的姐姐不”

    “那是个好人。”

    “是喽她还教人些医术,机会难得我为你求情,你与我同去吧。”

    “”王氏从未想过还能有这种事儿

    孟氏催促道“你在家干什么孩子又都长大了,你家又还没有孙子,不趁这两年轻快轻快,想干什么且有这一门手艺,医术都是相通的,以后有了孙子,还能给孙子瞧瞧哩。咱自己也上年纪了,什么样的人家呀还能天两头请郎中不成”

    王氏心动了,她说“我跟孩子爹说去。”

    “甭问,你家的事儿,凡他拿主意的,什么时候灵过了不如你做主”孟氏丈夫死得早,自己当家惯了。

    王氏道“那也问问。”

    孟氏道“他去哪儿了我等他回来,帮你说”她与王氏的丈夫巫大也是认识的,两对夫妇,其实都是熟人。

    待巫大回来,不等他回神,孟氏先一套话砸了下来“都是女人,多么的好她学会了,自家人就都有人照顾了你家人口又多学里也有歇息的地方,也管两顿吃喝周围都是小女学生哎”

    巫大被说得头昏眼花,稀里糊涂就被这两人说服了。

    孟氏很高兴“哎,还要准备些纸笔,别怕,我那儿也有,分她一份儿那就这样说定了”只要有个伴儿,她就更加的名正言顺了

    孟氏得意地离开,留下巫家一家人在家里呆了半天,直到巫家儿子巫义回来。巫义问明了缘由,看了看爹娘,道“你们什么都没说就已经答应了”

    还真是。巫义又问他姐巫仁“阿姐,你也没拦着”

    巫仁道“孟姨一张嘴鸭子都不敢跟她对着叫,你又不是不知道”

    巫义道“我出去一下。”

    巫仁在他身后喊“你干嘛去”

    巫义跑去了何家,他与何达也是熟识,两人见了面,如此这般一说。何达道“我娘辛苦半世,她想干什么,又不伤天害理,就当解闷了吧。只是对不起阿姨,又要被她拖着去啦。要是阿姨不愿意,我劝劝我娘。你知道的,她要没这个脾气,也就没有我今天。”

    巫义道“你这话说的我娘也没说不去。”他忽然觉得,自己的母亲也是操劳半世,就当让她去玩儿了学医,比跟老姐妹就着伴儿跑佛寺上香被骗香油钱、骗解签、骗消灾,那可真是省钱多了。

    巫义仔细回忆了一下二舅母前两天才在一个算命先生那里花掉了一贯钱,大姑母两个月前为二表弟算命折了两石谷子。官府的学校,总不能是为了骗他家的钱,巫义果断地说“那就去吧。”

    巫义回到了家里,说与何达讲过了,问题不大,他说“只要不以此为业,倒也无妨。左邻右舍有些急症,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说话还带点儿文气,家里父母辛苦,倒是让儿子认真读了几年书,又顺捎让女儿学了点写算。

    在这家里,儿子年纪轻轻就做了里正,话说出来当娘的和当姐的都听他的,事情于是定了下来。王氏云里雾里地被老姐妹孟氏拖进了番学里。

    来的时候,王氏还有些忐忑。她打小家境小康,一些常识是懂的。凡收学生的,无不是想着收个比自己年纪小的,自己死后,一身本领也能经由这学生传承下去。来俩比自己年纪大的,搞不好要死在自己前头的,这是谁继承谁的遗志呢

    不想“朱博士”却十分的和气,道“您也有志于学,真是太好了。只是不知道家里方便么讲好了么用不用学里与你家里说一下”

    孟氏就不用这样,因为何家孟氏做主。这个巫氏有丈夫有儿子,糖坊那儿女人都能出来做工了,还有人闹着要多讹一份工钱的。现在这个

    孟氏道“她家都说好了哩”

    花姐仍是问了王氏“家里怎么说但凡有一点儿难处,都能说。”

    王氏道“家里还行,我、我先看看,听不听得懂。”

    花姐道“好。”又问她家里几口人,听说了她家还有一儿两女,又问儿女的年纪,上学了没有了。她看王氏的样子,家境应该尚可,如果不指望着女儿挣钱养家呢,番学还有名额,不知能不能拐人过来学医

    学习机会是难得的,但即使机会摆在眼前,也不是谁都有资本抓住机会的。譬如,家里还要你去打柴、放牛,随非天赋异禀,否则也只能放弃眼前的机会了。唯小康之上,不愁不急的,才更能接受让女儿到番学里来学医。不然,只有贴钱“雇”人来学习了。

    祝缨做事,如今进得出、花得也多,花姐不免要多做考虑,一文钱也不肯多花。

    王氏的儿女都没过二十岁,大女儿今年将将二十,这个年纪还没结婚,就有点奇怪,花姐没有细问。孟氏嘴快,说“孩子真是好孩子就是老天爷叫她多在爹娘跟前几年。”

    巫仁,看起来白皙清秀一个小康人家的女儿,能写会算也能做些女红,父母俱在,还有兄弟。放在哪儿说亲的都得踏破门槛,她就是没能嫁出去。原本都讲定了的亲事,说亲合八字,合了回都没合上。其中一回就是孟氏给自己儿子提亲。孟氏连聘礼都准备好了,一合八字,不成孟氏只有一个儿子,不敢冒险,两家客客气气地当没提过这回亲。

    第二次,原本人家不太在乎的,但有何家的前车之鉴,不免慎重了起来,于是作罢。第次,看着前两家这个样子,也偃旗息鼓了。次不成,提亲的人渐绝。

    巫义,十九岁,因读过书会写算也会来事儿,越过了一干邻居,今年做了里正。

    最小的巫信,十岁,一个刚刚不再于人前爬墙上树的黄毛丫头。

    花姐心中取中了巫信,预备同王氏再熟悉一点之后见一见巫信。她笑道“正好,你们可以同屋居住了。”

    番学里的小女学生们私下以自己的语言议论难道山下的学校都是收老人的还是男子学校收年轻男子,女子学校就收老年女子只有我们因为山里出来的是特殊

    自此,孟、王二人便杂在一群小女孩子中间门,开始了自己此生第一次的学校之旅。

    日子匆匆而过,转眼进入了腊月。山上不过山下的年,但是不免又被山下影响到,番学里以腊月二十日放假,因为马上就要祭灶了。番学生们也结伴回到山里,他们要到来年正月末才会回来继续上学。

    孟、王二人也不例外,二人也在这一天收拾了行装回家。她们二人上课比起小学生吃力但也更认真,一进一出,竟比年轻人进度稍快一点。

    二人回了家,路上,孟氏道“将过年了,咱们须得同去府里拜个年才好。”

    “不是年初一吗咱们去,能进得了门吗”王氏冷静地说。

    孟氏道“你这什么性子呀你不去,怎么知道进不进得了门年前不得给先生送点儿礼物初一再拜一回年呗”

    王氏道“这样啊”

    孟氏摇摇头,道“你可真是万事不操心的,不像我听我的,准没错儿”她还打算到时候带上儿子、儿媳,往刺史府的门房那儿混个脸熟也是好的。

    王氏咬咬牙,她委实比孟氏腼腆,但孟氏常年外面奔波,见识比她多,她说“好。”

    二人打听得刺史府封印了,才提起礼物,说是去拜见朱博士。

    才到刺史府,就看到几辆车停在外面,上面用油布盖得严严实实的。二人正看着,花姐同杜大姐从里面出来,二人躲之不急,只得上前问好。不等花姐问什么事儿,孟氏先问“是我们来得不巧了,不耽误博士的大事吧”

    花姐笑道“那是刺史先前的学生,如今在外面做官送了年礼过来的,这事儿归刺史管,我没什么事儿。来,咱们过来说话。”

    二人看着自己手上提的小礼物,再看眼前的几大车,有些微的局促。花姐似无所觉,一面走一面说“家里都准备好过年的事儿了么”

    又约她们过年的时候一起玩之类,还说没见过王氏的女儿们。孟氏心道可惜我没闺女心里虽然遗憾,离开了刺史府之后,还是提醒王氏“拜年时把孩子们带上。”

    王氏道“拜年当然要带上全家了。”

    孟氏道“行行行,你都知道行了吧”

    两个老姐妹拌了一回嘴,各自回家了,单等初一日抢着来拜年。刺史府初一必有许多人,但是她们是来抢着给朱博士拜年的,这总是可以的吧

    哎,刺史的学生也是官,也有这许多礼物孝敬哩,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