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目标决定胸怀
    什么是目标?目标就是行为所需达到的目的,又是引起需要、激发动机的外部条件刺激。心理学称之为诱因,行为科学称之为目标。根据勒温的观点,人们的社会行为往往是内在条件与外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动机要能引起行动,不仅要有内在条件,还要有一定的外在条件或环境作为刺激来引起需要,才能激发动机。目标就是这些外在刺激,它是行为动机的诱因,能刺激人们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行动。

    有成千上万的人,他们共同的悲哀是:“我无法决定”。这真是人生最大的遗憾之一。因为,“无法决定”的背后是对“成功目标”缺乏信心,它将扼杀人的希望、自信、进取精神和未来成就。埃德蒙斯认为:“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一个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树立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动力导致伟大的行动,伟大的行动必然会成就伟大的事业。小目标,小成功;大目标,大成功,这个成功规律永远不会改变。因此,只有拥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才能够高瞻远瞩,取得大的成功。

    古罗马哲学家小塞涅卡说:“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在行走,而是随波逐流。”

    有一位年轻人经历若干年的打拼之后,依旧一无所成,于是就去问他曾经当过船员的父亲,老父亲意味深长地说:要想让船过来,你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只要有足够大的码头,就会有足够大的船来停泊。人生也是如此,只要我们能够耐心铸造自己的“码头”,财富、成功沈会如约而至!对人而言,承载量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胸怀:一个人的胸·9·怀有多大,成就的事业就会有多大。

    那么,胸怀来自何处?胸怀来自人生目标。一个人的目标有多大,他的胸怀就会有多大。

    战国时的越王勾践当初有“吞吴”的目标,所以他能容纳范蠡与文种,可当他完成了“吞吴”的大业之后,他没有了目标,因此胸怀也就变小了,于是应验了范蠡的预言:越王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敌国破,谋臣亡”。范蠡悄悄带了西施去了太湖,文种舍不得拼来的“荣华”与“富贵”,结果落了一个“身首异处”!汉代刘邦当初创业时,曾经大声疾呼: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因为有了这种胸怀,刘邦才有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的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于是有了一统天下的大汉。刘邦实现了“取而代之”的“皇帝梦”,于是就没有了目标,也成就了张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名言。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能够让自己信服且为之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并不一定是个确定的值,而是自己设定的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点要达到的事业成就及社会阶层。

    在你生活的周围,你会发现很多人,他们的各项能力都很强,但是他们甘于平庸,他们信奉“知足常乐”,他们宁做鸡头,也不愿屈于凤尾,他们是平庸的一群人。

    目标决定着一个人的胸怀。小家子气立不了大志,小胜即满谋划不出大事。有多大胸怀做多大事业,有多大目标得多大才能。在今天这个鼓励人们创造财富的社会里,我们不必掩饰自己对财富的渴望,既然只活一辈子,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更加丰富多彩呢?所以,要做就做到最好,要富就要成为富豪,这就是你应有的心理预期。人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自我设限。就像鸡群中的两只鹰一样,一只已习惯于地面刨食,自得其乐;一只则不甘于现状,渴望谋求更大的空间。结果前一只身重·10·翅软,成了鸡中之鹰;后一只则振翅高飞,成了空中之王。对于每一个渴求财富的人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目标定得远大一些,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先做鸡中鹰,再做空中王。

    有旬古语讲: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所以,眼光一定要放远,不管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否一定能够达到,远大目标对我们的创业致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富人与穷人的区别就是富人总是能够因志向的远大而想得远、看得远,胸怀宽广,不为眼前事物所累。大多数富人还没有成为富人时就立下了成就事业、成就富豪的理想。

    李嘉诚初创企业时,曾先后取了几十个厂名,最后确定为“长江”,其寓意是: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长江之源头仅涓涓细流,东流而去,容纳无数支流,形成汪洋之势。果然此后长江塑胶厂的发展势头像长江一样,由小到大。李嘉诚为他的塑胶厂取“长江”之名,实已显示出犹如万里长江一般远大的抱负。抱负大了,才会全身心投入,为了目标不懈努力。抱负小了,目标很快就能实现,就会产生惰性,认为自己功德圆满了、该享受了,结果只会“无可奈何花落去”,“一江春水向东流”。

    志向大不仅有助于人成就大业,还可使人在面对困难时,不为绊脚石所困,不为艰难险阻所累。那些富人在创业之初,每前进一步都充满艰辛。一个人的行为受制于思想,当你的思想发生转变,你就会很大程度的改变你的处世行为、态度,甚至于影响你的整个人生。

    施瓦伯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三年后,他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施瓦伯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时候,施瓦伯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在闲聊,惟独施瓦伯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施瓦伯手中的书,又翻开了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施瓦伯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施瓦伯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施瓦伯就被升任为技师。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施瓦伯,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抱着这样的信念,施瓦伯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25岁那年,施瓦伯又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目标,不管你现在在什么位置上,不管你现在多大年龄,不管你现在事业顺利还是走背运,从今天起,制定自己的生涯目标并终身为之奋斗。一个人的目标有多大,胸怀就有多大,胸怀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