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联想到自己和万科,王石似乎感觉到: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一身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产物,万科正在驶上规范化的轨道,继续兼任下去,显然不利于万科的健康发展。
所以,已经跳出了如来佛手心的王石自然明白,企业发展过了求生存的阶段,要想健康发展,就要培养成熟的管理方法,逐渐弱化创业者的权威作用。
“新兴企业早期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权威。但是我曾经反复指出,新兴企业要做大,就必须摆脱权威的阴影,走出人治的怪圈。”王石说,“中国内地目前不是缺少老板,不是缺少有产者,而是缺少职业经理人,缺少律师、会计师、设计师、规划师——万科致力于培养的是职业经理人,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职业经理”’。
于是,1999年的2月,王石经过长期周密的思考之后,做出了上述的万科重大人事安排。
不久,就在2001年,上任时间不长的姚牧民因身体欠佳,辞去了总经理一职。时年35岁的郁亮顺利升任,成为万科成立以来的第三任总经理,而同时得到提拔的还有两位副总经理。
随后,以郁亮为代表的万科新一代领导层开始全面掌管万科的经营管理事务。用业内权威人士的话说:“他们与原有富有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一起,组成了一支稳定团结、新老结合的万科管理团队。万科也完成了从第一代职业经理人向第二代职业经理人的成功过渡。”
王石本人则于2004.年在中城房网联盟年会上谈到企业交接班时说:“国内很多企业就是在新老交替的时候出了问题,尤其是一些国营企业。不是有‘58岁现象’之说吗?我表明这个态度,就是要告诉社会,看万科是如何解决高层领导转换问题的。这个企业没有你,运作的仍然会很好。”
至此,万科这个职业经理人的“生产流水线”终于卓有成效地运转起来了,王石打破“人治”的战略思维也开花结果了。
而万科也就不再是王石一个人的万科了。3.被逼出来的“第二代”万科的“第二代”无疑是以郁亮为代表的。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的郁亮,1994年出任万科董事,1996年任万科董事副总经理,1999年任万科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2001年,35岁的郁亮成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深有体会地说:“我是被逼出来的。”
郁亮在加入万科前,曾在深圳外贸集团工作,1990年加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王石回忆说:“从深圳市万科财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可以说,他一直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沉稳作风和出色的专业能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实上,在第二代管理层中,和郁亮一起跃人万科最高层的,还有原公司企划总监丁长峰、原物业总监陈之平等人。这些人的年龄多在35岁左右,而在万科的履历却平均在10年左右。
有业内人士就此认为,与万科第一代人包括王石的经历相比,万科第二代领导人明显多出了“文人”的色彩。另一些评论人士则认为,在第二代经营者的眼中,王石更多的是“权威的老板,有点类似父辈的角色”。
事实上,立志于规范化发展的王石,考虑到万科年轻人众多,为使他们尽快成材,也是考虑到万科的规范化能够早日成形,王石确实严厉地“逼”自己的下属。例如,重要的工作,王石既放手让员工去干,但绝不告诉你具体如何去干。倘若有人领受任务后再回头问他“我该怎样做?”王石的回答通常是冷冰冰的:“这是你的事,你应当知道如何做。”为使这种“逼”的效果更好,王石还要不断地挑拣下属工作中的毛病,还常常毫不留情地“敲打”下属。知情者说,王石此举让下属时时会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而用心良苦的王石也确实把一个个年轻人“逼”得会干、能干了。另据知情人士透露,也许是与王石的个人性格和管理风格有关,王石心情不好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胆战心惊。但在严厉的同时,王石对管理制度却赋予了绝对的权威。如万科“职员手册”中明确规定:辞工必须经职委会咨询;同时明文规定了辞工的条例。这在“上海分公司员工辞职事件”中即可见一斑。
也许正是王石的如此用心,今天的阶梯式职业经理人才能在万科体系中得到快速成长。而如今的郁亮等人无疑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当然,王石如下的一番话也显现出了他对自己接班人包容的一面:“职业经理的运作是按部就班的,一步一个脚印。此外,西方现代企业按规则办事,感情se彩比较淡,我们的企业则不一样。情理情理,有情才有理,理反而在情之后,经过正规培训后的职业经理到中国企业后往往遭遇到许多障碍。所以给职业经理人一个创造性的成长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包括合理的体制环境和严格的法律环境,如此才会不断有职业经理脱颖而出。”说到此,笔者又不禁想起了王石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过的一段话。当时,一位媒体主持人询问他当时是怎么选郁亮作为接班人的,王石则回答说他并没有特别的选他。因为万科已经比较成熟,不再要靠一个人,他自己的辞职和郁亮的接班,一个很大的理由就是“他们是第二代,第三代……”。笔者认为,郁亮等人的登台,除了他的“北大经济高材生背景”,以及郁亮在万科10余年的工作表现和他本人年龄优势外,王石随后的表态是一大核心。
“他们没有受过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所以思路上没有什么包袱,操作模式上也没有什么毛病,就可以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去管理操作。而像我们这一代,应该说优点很明显,缺点也很明显,虽然承受力特别强,但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所以操作当中很容易出毛病,毛病多了企业形象就不好,企业也就损害了。”王石如是说。
正式履新的郁亮则表示,“作为总经理,其实我也有很多东西不懂,”“不懂没关系,我们当中有人懂就行了;现在的领导班子搭起来,感觉我们各个环节都不缺人了。每一个环节都有很优秀的人,剩下的就是沟通问题,把每个人的长处凝聚成企业决策层的优势。因为到了老总这样的层面,遇到的问题很少只是涉及单个环节的事情,大多都要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大家相互之间沟通、配合。值得自豪的是,我们这个团队在沟通上从来都没有障碍。”
王石则对郁亮有着自己的评价:“这是一个进取心和自律能力很强的人,而且是一个在很多方面想在我前面的人,有时是他在引导我前进……别看外表文质彬彬,其实他是一个很倔强的人,一旦开会决定了的事,即使是上司要改动,他也会据理力争坚持到底,不怕得罪什么人,而事后往往证明他的坚持是对的。”4.基业如此长青
如果从时间上看,王石辞职万科总经理,到郁亮正式接此重担,以及随后的经营班底全部到位,前后经过了三年左右的时间。
这期间,王石在2000年1月28号举行了万科集团一季度例会后曾表示,他“感到了欣慰”。因为,万科自1999后进行的一系列高层人事调整顺利完成,而北京、上海和深圳公司并没有因为第一把手的调整而影响正常运作,他更是看到了大幅度的人力资源重新配置带给万科的新气象。
而对于媒介持续关注的万科“经理人”流动,王石认为,媒体对职业经理人事变动报道的增多,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中职业经理队伍的不断壮大,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力在逐渐加大,是对职业经理的一种肯定,有着相当的正面作用。
鉴于自己和万科所倡导的“尊重每一个人”的理念,王石对外界称呼的万科“人事调整”一说,更正为“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
他认为,置身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必须遵守市场规律来调配资源,人力资源也不例外。他进一步解释说,万科通过这次调整,给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调整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这是万科的职业经理建设走向专业化、制度化的一个标志,说明万科的理性力量正在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