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的代价
在呱呱上初二时,我们搬了一次家。刚搬来,楼上的邻居来我家里道喜。在聊天中,她问起我们装修的费用。我刚要开口,女邻居说:“省什么都不能省装房子的钱,我们家装潢的材料全是进口的,国产的台布上档次。”邻居这样一说,我和先生都不说话了,因为我们的装修材料全部采用国产的材料。
女邻居接着说:“地板也要买国外的,咱们现在不缺钱。我们同事家都用的是欧洲进口的木料……还有家电,我们家买的是美国名牌的。你们还别不相信,价钱高的就是好用。”这下,女邻居的话停不下来了,接着说他们家人穿的都是名牌衣服,孩子的一双袜子都是多少钱。几个邻居听了下来,没有人接话了。从房子的装修费用到一双袜子的费用,女邻居都离不开别人用的是多少钱的,别人穿的是什么牌子的。
听了邻居的话,我没有发表任何观点。但我知道,这样的攀比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累。到中午时,女邻居的孩子给她打电话,说让她到某饭店结账。女邻居一听拿着电话开始训斥:“你才多大就去四星级酒店吃饭?我没钱,向你爸要去,看你爸不剥掉你的皮。”挂了电话,她生气地说:“你说说现在的孩子,怎么这样花钱?一点都不知道钱来得不容易,就知道享受。和同学吃个饭都吃到高级酒店去了。”
女邻居走后,我先生说:“大人花得多,孩子自然也就花得多了。”
呱呱从自己房间里走出来,说:“爸妈,你们讨论什么呢?”
我说:“你们同学之间会有没有人攀比谁的衣服更贵?哪个品牌的?”
呱呱说:“从来不参与。怎么突然问这个啊,你们要做研究吗?”
我笑着说:“看来呱呱没有攀比的概念。”呱呱说:“为什么要攀比那个啊?衣服穿上舒服就行,不过我要中国造的。”
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生活所需的各种商品可谓应有尽有,而在享有物质的时候,攀比的心里也开始慢慢发生作用。看着别人用的新奇的东西就想买,其实自己根本不需要,看着别人买的国外的商品,自己也要买,弄得最后负债累累。我想,攀比金钱的代价很大,而且不是让自己心累,关键是给孩子留下了这种观念。当自己有这种攀比金钱心理时,就莫怪孩子不心疼钱了。
在孩子花钱的问题上,有的家长持这样的观点:现在生活富裕了,家里条件好了,没必要让孩子节俭,想买什么就买,钱花光了可以再赚。
这样的观点肯定有不少家长表示赞同,因为家长都不想让孩子在物质方面受委屈,尤其是钱方面。但问题的关键是,有的孩子对花钱没有节制,让钱左右了自己的生活。
三四年前,我们单位新招来几个大学生,其中有个女孩后来离职了,但大家都还记得她。记忆里有她不是因为她美貌,也不是因为她工作能力强,而是因为她花钱很超出了每个人的想象。这个女孩一个月的工资刚发下来,只要去趟商场,肯定所剩无几,然后第二天会在办公室里不停地念叨:“什么时候发工资啊?”而每次她到商场买的东西都有一多半成为处理品。
在几次聊天中,女孩对我所持有的节俭观点大为惊叹,她不理解为什么现在社会还需要节俭,而且认为节俭是对自己的惩罚。
我想这个女孩对节俭有所误解。节俭并不是对自己的惩罚,而是一种对物质、对金钱的一种态度。
呱呱上小学时,他就知道经济富裕的同学所使用的东西都比他的东西花钱多,有时候也会提起这个问题。刚上一年级时,呱呱对我:“妈妈,班里张林的文具盒是100元买的,他说他的文具盒比我的好。”
我说:“你的文具盒能把你的铅笔、小刀、橡皮都装下了,这不是很好吗?文具盒只要能装得下你的文具,而且很结实就是好文具盒。”
呱呱若有所思,他接着说:“可是张林的文具盒也很好看。我也想要一个。”
看来,呱呱是被同学的东西所吸引了,而他并不知道商品是需要用钱购买的,但是我更在意的是不能让孩子从小就没有节俭的品质。我说:“张林的文具盒好看,可妈妈觉得你的文具盒也很好看啊。你看,妈妈的钢笔用了好几年,可还能用,而且用着很舒服,妈妈就很喜欢。”
呱呱拿着我的钢笔看了又看,说:“妈妈,这里有条缝。”我说:“是啊,这个钢笔妈妈都用了四年了,但是还能用,妈妈不舍得扔掉。你看,你的文具盒也是,能装下东西,而且图案很好看,我们就没有必要换新的。对不对?”
呱呱说:“妈妈,我的文具盒也能用四年。”我笑着对呱呱说:“当然了,我们好好珍惜它。”
之后,我会带着呱呱去菜市场买菜,给他讲述菜农的辛苦,带着呱呱去超市买家里用是商品。我经常对比价钱,让呱呱也参与。这样一来,呱呱买东西也会比较价格,买物美价廉的商品,家里用的东西,包括呱呱的衣服,他从来不都要求什么名牌,多少钱。节俭的作风在我们家已经扎根,但节俭并不等于吝啬。呱呱已经长大,他也和同龄人一样,喜欢电子产品,也喜欢看电影,但他会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他肯花二十元买一本书,也不会花一元买多余的无用商品。
呱呱喜欢集邮,我在他过十五岁生意时,用500元买了一套邮票,当我送给呱呱时,呱呱说收到礼物很高兴,问我是不是很贵。我说这套邮票是生日礼物,不在乎钱多钱少。呱呱明白我的心意,花钱不是花多花少,而是会用钱,不让自己跟着钱转,也不让自己成为金钱的仆人。
让孩子拥有节俭的品质也是让孩子以后在生活中能认识到,金钱只是交换商品的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因为高品质的生活不是拥有多少金钱,而是拥有多少智慧。我想呱呱长大后会以这种品质来面对自己的生活,去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