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和辽国就这样在一条黄河的南北进行了对峙,由于宋真宗御驾亲征,军兵们士气大振,这让辽国感到了一些压力,似乎宋朝的士兵有些不一样了。当然,辽国的打击还不仅如此,辽军先锋大将萧挞凛亲自在两军阵前观察地形,结果被宋军在城上的床子弩一箭射死。萧挞凛是辽军中智勇双全的著名主将之一,他的死对辽军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萧太后在他的灵车前痛哭哀悼,并为其辍朝五日。
按理说,经受了这样沉重打击的辽国,应该没有什么筹码和宋朝进行议和。可是这个宋真宗本来就没想着要攻打辽国,他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赶紧把辽国军队打发出自己的土地。所以当他听到辽国太后派原北宋的降将王继忠到宋营商谈议和之事的时候,也不想想自己现在占据优势,直接就答应了。
辽方提出了要求归还周世宗夺取的瓦桥关以南的领土,此时的宋真宗也明白了,自己是占据优势,于是也挺直了腰板,明确表示:“可以袭用汉代以玉帛给单于的故事,若是要求土地,则必决战到底。”
寇准一听,连忙站出来对皇上说,既然辽国如此过分,不如就趁着这次的优势,直接歼灭辽国主力部队,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够夺回“燕云十六州”,还能够确保百年无事。可是宋真宗哪有这样的魄力,就连御驾亲征都是被寇准连哄带骗的,让他出兵,简直是难上之难。看到宋真宗已经无心恋战,寇准只好退而求其次,他单独召见了奉命去议和的大臣曹利用,说:“皇上让你去议和,可有密旨?”
曹利用回答说:“皇上说了,如果双方都能达成和平,可以出资百万。”
寇准听后非常严厉地说:“虽有圣意,可如果超过30万,回来我要你脑袋!”
寇准毕竟是当朝宰相,他的话还是很有作用的。经过了双方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之后,终于签订了一系列的合约:
(1)宋朝每年给辽国银10万两,绢20万匹;
(2)宋真宗尊辽萧太后为叔母,辽圣宗称真宗为兄,宋辽为兄弟之国;
(3)双方各守边界,不得侵犯;
(4)双方不得收留对方的叛变人员;
(5)双方不得构筑针对对方的军事设施;
……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据说当曹利用签订条约回朝面圣的时候,宋真宗一听是曹利用回来了,连忙召见。可是见到曹利用之后,又面露难色,他很担心辽国狮子大开口,要个几百万、几千万。他问道:“对方要多少?”
曹利用笑了笑,伸出了3个手指。
宋真宗叹了一口气说:“300万,有点多了,不过要是能够解决问题,300万就300万吧。”
曹利用连忙说:“不是300万,是30万。”
这下子,宋真宗高兴坏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赶紧签订了合约,生怕辽国反悔。和谈一成功,宋真宗马上就离开了澶州这个是非之地,逃回了汴京那个温柔乡。殊不知这一次议和寒了多少中原抗辽志士的心啊,通过议和辽国不胜而胜,宋朝不败而败……
在谈论“澶渊之盟”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认为,宋真宗昏庸,寇准倒了八辈子血霉,跟了这样一个没有胆色的皇帝,甚至把这个条约看做是宋朝的奇耻大辱。
其实认为这是耻辱的原因,无外乎觉得辽国是外族。可是如果跳开民族这个概念的话,我们再来看看“澶渊之盟”对于宋朝本身的影响。
宋朝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发达的经济,与它稳定的环境是脱不开关系的,如果一旦和辽国开战,势必要将大宋王朝的黎民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此其一;其二,在前面我们已经说到了,就陕西一个区域之内的军费就要2000万贯,还是和平时期的,如果要是开战的话,就要翻倍,光是这笔军费的投入就已经超过了宋朝给辽国的岁币。只要你会算术,那就能知道究竟是给岁币赚了,还是打仗赚了。
在“澶渊之盟”之中,宋朝和辽国还签订了关于商业贸易的一些条约。辽国地处北方,很多物资都是奇缺的,比如丝绸、粮食、铁器、瓷器,这些恰恰又都是宋朝多产的东西。宋朝送给辽国30万的岁币,却能够从辽国赚回几百万的利润,这种“明亏暗赚”的方法也让宋朝越来越富裕。这笔买卖,宋朝做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