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又不是第一回见识朱至的巧舌如簧,指着朱至道:“你啊,一张巧嘴,死的都能让你说成活的。”
“真要是这样,那我可就功德无量了。我靠这张嘴能救上多少人啊”朱至感叹无比,甚是以为她有这本事是件好事。可惜,暂时她没修到那境地。
燕王眼瞳放大,朱至是当了夸赞和肯定吗
她还谦虚上了
燕王转头瞅向自家王妃,就想问问,有脸皮那么厚的人吗
燕王妃掩口而笑,难道燕王今日方知朱至不是等闲人脸皮厚,城墙都没她厚。
好吧燕王和自家王妃交流完毕,终于不得不承认,朱至这样的物种,万里挑一。
夫妻二人陪着朱至回到东宫,太子妃常氏正在门前来回跺步,更是张望着门口的方向,手不断地攒握着,很是心急。
可在看到朱至的那一刻,常氏眼睛都放光了,眼中的着急也终于消散。随之也注意燕王和燕王妃,第一时间打招呼道:“四弟,四弟妹。”
“大嫂。”燕王和燕王妃也赶紧见礼。
“娘。”朱至没忘赶紧同常氏见礼,乖乖立在常氏面前。
常氏额头青筋跳动,咬咬牙扬起手,想揍人,又想起旁边还有人,生生忍了回去。
“娘。”这时候朱至能不知道怎么对付常氏伸出手让常氏瞧见她红肿的双手,常氏哪里还顾得上责骂朱至,马上捧着朱至的手满脸的心疼。也不问朱至伤是怎么回事,赶紧吩咐道:“去拿些药来。”
宫人赶紧照办,燕王和燕王妃交换一个眼神,心知常氏是顾不上教训朱至了。
朱至装可怜地望着常氏,常氏捧着朱至的手一脸的心疼,还朝一旁的燕王和燕王妃道:“四弟四弟妹快坐。去请太子。”
燕王连忙阻止道:“大嫂,不用了。我们坐会儿就走。”
“没事。太子要是知道你们来了,一定高兴。”常氏也知道燕王夫妻过来是关心太子,太子也会想见见燕王。
常氏都这么说了,燕王也不好再拒绝。常氏不好丢下燕王夫妻一走了之,只能让朱至坐下,就这么给朱至上药。
朱至挨打的时候没吭一声,常氏给她上药的时候,她倒是一口口抽着冷气,哪怕没喊一声疼,却也让常氏心疼得不行,一边上药一边给朱至吹气,嘴里念叨道:“疼就喊出来,别忍着。”
“我不疼。”不喊疼可比喊疼更让人心疼,朱至懂。
“不疼那就拿戒尺来,我再打一顿。”太子行来,正好听到朱至的话,立刻接过,狠狠瞪了朱至。
看到太子,所有人都站了起来,连同朱至。
“太子,大哥,爹爹。”一众人起身纷纷见礼。
太子直接走到朱至面前,指着朱至严厉的道:“你爷爷打得你太轻了。无法无天了你。”
话,朱至这时候能接吗
低下头老实听着太子教训就是。
太子对她这态度能满意了他能不清楚朱至是什么人不过是装乖卖巧罢了。
“拿戒尺来。”太子目标明确,这事绝不能就这么算了。
“太子。”常氏劝道:“至儿手上有伤,要打还是等养好伤后再打。
朱至真是只想跟常氏说一声谢谢。伤好了再打,这是要让朱至痛两次
“等不等。”太子果断拒绝,吩咐人把戒尺拿上来。
燕王和燕王妃是不敢求情,更没办法求情是吧。
毕竟就朱至做下的事,朱元璋打她几戒尺罚得都是轻的了。太子也不可能就这样放过朱至对吧。
等百川将戒尺送上来,依然想为朱至求情地唤一声太子。
太子不由分说的一手抄过,同朱至道:“伸手。”
朱至能不伸敢不伸吗
双手伸出,朱至等着太子打。
太子下手比朱元璋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下下的抽下,抽得朱至的手肿了又肿,燕王和燕王妃看在眼里,心都止不住乱颤,也是被太子的狠吓得不轻。
连着抽了十几下,朱至一声不敢吭,只敢生受着,直到手上见了血,太子才停下,却也厉声警告道:“你若是再无法无天,我便废了你这双手。”
可见太子也是被朱至气坏了,竟然连这样的话都放出来了。
“是。”朱至被太子下了死手打,哪怕一开始未必认为很严重,此时也明了,她打昏朱元璋这事,真的很严重。
太子总算稍感安慰,冲一旁的常氏道:“给至儿上药吧。”
常氏方才在旁边看着,纵然再心疼再不忍,也没有出声阻止。此时听着太子吩咐,不二话拉过朱至,赶紧帮她上药。
朱至乖乖听话,太子对于朱至没吭一声的反应,既是无奈,也是心疼。痛也不喊更不哭,将来如何是好
“我先带至儿进去,你和四弟、四弟妹说说话。”方才常氏是不能丢下燕王和燕王妃一走了之,如今太子来,她是不想再留下来让太子看着朱至添堵。
“去吧。”太子懂。
常氏赶紧拉着朱至走。
朱至双手都是血,还不忘跟燕王夫妻告辞。
燕王妃面对这样的朱至,不得不承认朱至如此坚强的性子实在难得一见,亦为之惊奇。
“大哥也太狠了。至儿的手都出血了。”等常氏领着朱至走远,燕王没能忍住嗔怪一声。
“我就是之前太宠着她,才把她养成这般无法无天。”太子想起朱至就脑门阵阵抽痛,也是拿她没办法。
燕王对此只想说,“确实胆子大了点,连父皇她都敢打。”
太子瞪了燕王一眼道:“此事以后不许再提。”
不提的原因燕王岂不知,连连称是。
“大哥身体没什么问题吧。”燕王终是关心问起,太子拧着眉头道:“都是父皇母后过于大惊小怪,只是些许小毛病而已。母后醒了,也没什么事了。”
燕王松一口气道:“那就好。”
朱至顶着出血的手被常氏拉回房,常氏一边帮她处理伤口,一边斥责道:“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胆大妄为。你知道我听说你做的事,吓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吗你是怎么敢的啊”
要不是因为太子都把朱至的手打出血了,常氏肯定要好好教训朱至。
可如今看着朱至出血的双手,常氏哪还能再对朱至做些什么,给她处理伤口上药吧。
朱至已经不想说话了,她做的事,解释一千遍一万遍都没有用。别管谁要打要骂要罚,她就老实受着。
常氏瞧着朱至分外老实的模样,也是难得。
毕竟朱至一向是别人说一句她能顶十句的性子,如今不发一言,怎么会不难得
瞧着如此乖巧的朱至,常氏心惊之余也知道该安抚安抚朱至,道:“知道惹怒你爹爹的后果了吧看你以后还敢不敢”
“不敢了,再也不敢了。”朱至连忙摇头表示,绝对不敢。
不过,朱至把衣裳提起来道:“娘,膝盖也痛。”
可不是,她被罚在雨中跪了一两个时辰,多亏马皇后醒了,否则都起不来。
常氏一看她的伤,倒抽一口冷气,这都红了。
“怎么没上药”常氏也知道朱元璋罚朱至跪的事儿,只是没有想到朱至竟然连伤口都没让人处理。
朱至解释道:“奶奶醒了,不想让奶奶担心,只好忍着。当着爷爷的面,不敢。”
与其刺激朱元璋,不如忍着,好在比起上回太子罚她的时候好一些。
常氏能怪朱元璋吗
咬住唇,别管有多少舍不得的话,都不能说。赶紧给朱至上药。
饶是如此,常氏嘴里依然挂着一句话,“看你以后还敢不敢。”
朱至嘴里不吱声,心里却笃定无比,绝没有以后了。
等朱雄英下学回来,看到朱至双手包扎着,问:“爷爷动的手还是爹动的手”
不用动脑都能猜得到,除了这两位再没有别的人。
朱至意味深长的扫过朱雄英道:“爷爷打了爹再打。”
朱雄英凑近瞄了一眼,“出血了”
“出血了。”朱至回答,朱雄英瞟了她一眼道:“看你长不长记性。”
兄妹之间,话得说白了,朱至同朱雄英道:“别人也就算了,哥哥你要是也说这话,我就该让爷爷拖着你去砍人。爷爷发疯的时候跟他讲道理有用吗他听得进去吗”
朱雄英闭了嘴,他不是就因为没办法拦住朱元璋,最后只能抱紧朱元璋的腿,盼着朱元璋能够想起他这个孙子在他腿上挂着,别冲太快。
可惜,收效甚微。
朱至一看朱雄英老实了,略满意,话也得继续说。
“我伤了,菜你得管,浇水什么,你要领着两个弟弟一起。”朱至没忘记种下的菜,说好的体验种田的辛苦,不能半途而废。
“你就是没有受伤,有一身的力气不也让我们挑水”朱雄英控诉朱至。朱至脸不红气不喘的道:“我要是出手,活都不用你们干了。”
“对,苦头你吃得比我多多了,该到我们吃吃了。”朱雄英知道朱至的用意,也觉得朱至用心不错,他们该领受。
朱允炆和朱允熥两个小的啊,尤其要从小教起,别以后跟那些叔叔一样,整日惹是生非,无法无天,身在福中不知福。
亏得朱至不知道朱雄英的想法,否则一定给朱雄英竖起大拇指。多深刻的觉悟啊,她是不是应该感谢朱元璋养出那么多惹是生非的儿子,以至于让朱雄英深刻体会到,养了一群惹是生非的东西有多么痛苦,因此引以为戒。
朱至跟朱雄英达成共识,冲朱雄英一笑。
朱雄英突然问出一个问题,“你受了伤还能依约去魏国公府”
“不能,我不仅手受了伤,膝盖也受了伤。”朱至倒是想,可惜她爱惜小命,手上这点伤也就算了,膝盖上的伤要是不小心点,真想落下后遗症,受苦大半辈子
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尤其面对一大家子一个接一个的病倒,尤其让朱至更坚定一点,一定保重身体,别作废了小身板。
“要是魏国公因此改主意再也不肯教你兵法你怎么办”朱雄英有意刁难问,朱至挑挑眉头道:“真要这样,不学也罢。难道我要为了跟魏国公学本事,废了我这双腿没有魏国公就没有别人教我兵法了”
开的什么玩笑,朱至要学本事不假,又不是为了学本事宁可作废自己。
她都有伤在身了,不好好养着跑去魏国公府上,魏国公没准更怕朱至有个好歹。
朱雄英相当满意朱至的回答,上前揉了揉朱至的头道:“还好我们至儿不傻。”
朱至呆了半响,终于反应过来朱雄英的摸头杀和话里的意思,她什么时候智商沦落到须得朱雄英操心了
“哥,你这样有点过分了。”朱至抬头幽怨的瞅了朱雄英,朱雄英是怎么觉得她智商堪忧了
朱雄英理直气壮的道:“毕竟你对魏国公太过崇拜,看你对魏国公的执着,大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势头。”
所以,错在朱至,是朱至给了朱雄英这样的错觉,认为朱至好不容易得了魏国公的赞赏,爬着都要去学习
“哥,你瞧我有那么傻吗”朱至无奈相询。
“幸好你不傻。”朱雄英重重点头,庆幸无比。朱至觉得不能再跟朱雄英聊下去了,否则她觉得自己真成了傻子。
朱雄英叮嘱朱至道:“你好好养着,奶奶那里有我。”
嗯,朱至点了点头,想着听到的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对话,算了,不说了吧。朱元璋若有此心,自己会跟太子提。她别大嘴巴的到处喊。
朱雄英注意到朱至欲言又止,倒也没有细问,朱至是个心里有数的人,该说的话她不会瞒着,不该说的话,也就不会说出。只让朱至躺着,好好休息。
朱至难得听话,满脑子想的都是,朱元璋真要退位吗
第二日朱至醒来,听说朱元璋下诏,道马皇后病了,令各藩王回京侍疾。
朱至一顿,脑子又冒出了想法,朱元璋把出去就藩的儿子们全都叫回来,果真
岂不知朱元璋在召儿子们回来之前,当时就跟太子商量了。
“我打算退位。”朱元璋把太子叫过来,就是为了让太子知晓他的打算。
太子大惊,连忙道:“父皇,您春秋鼎盛,何以退位”
朱元璋看太子的表情问:“至儿没跟你说”
突然提到朱至,太子更懵了,以为朱元璋还要责怪朱至,赶紧解释道:“至儿回宫儿臣已将她狠狠责罚。至儿非是有心冒犯父皇,请父皇饶恕她。”
生怕朱元璋不依不饶的态度,让朱元璋不禁感叹道:“你如此,你娘如此。在你们眼里,我竟然连至儿为救你娘而对我动手一事都容不下了吗”
太子动了动唇,亦不知该不该说实话。
朱元璋的心有多狠,太子清楚,太子知道朱元璋不会对自己下狠手,朱至并没有他的份量不是吗
“看,这就是我要退位的理由。标儿,我现在越来越控制不住灭掉不听话的人的杀意。”朱元璋看着自己的双手,眼中竟然充血。杀,所有敢跟他作对,敢和他叫嚣,不听话的人,杀光他们,把他们杀到怕,这样一来就再也没有人敢跟他说半个不字,也不会再有人敢无视他这个皇帝。
“有时候我坐在上面,听着底下的人说话,他们每说一句我都在想,他们究竟有多少人说了真话有多少人心里正在盘算着该如何算计朕
“所谓忠,他们有几个真正忠于我有几个是真正的好官又有几个心里有百姓
“标儿,你娘看出我心中的暴戾,她知道我设锦衣卫是为了掌控天下,更为了将百官牢牢攒在手里,随时随地掌控他们。可是,果真盯着他们就能掌控他们”
朱元璋自己其实也不确定。可他心中既然不安,就不得不想想办法解决。锦衣卫就是他想出解决的办法。
“父皇,君臣相疑,朝堂不宁,大忌也。”太子相劝,若是君臣做到如此地步,上下难以一心,国必不宁。
朱元璋岂不知太子也不同意他设锦衣卫,用这种方式掌控朝堂,走到太子面前道:“所以,我得退位。”
太子一顿,当皇帝当到朱元璋这样的地步,胡惟庸都死了快两年了,他依然借此大肆拿人,拿得马皇后都看不下去了,可见朱元璋已经疯狂到什么地步。
饶是马皇后一劝再劝,朱元璋都没有听进去,直到昨天。
“你们猜得没有错,昨日至儿对我动手,醒来看到至儿的那一刻,我确实有杀人之心。”朱元璋终于不否认了,太子心下直颤,朱元璋别过头咬牙切齿的道:“是谁给她的胆子敢对朕动手朕是大明的天子,她就不怕朕不拿朕当回事吗竟然敢打昏我”
太子惊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却也明白朱元璋只是想让他听,并没有要他插嘴。
朱元璋同太子再一次对视道:“标儿,如果不是最后我还有一点理智,至儿必死。”
此刻的太子后背已经渗出一层层冷汗,饶是有些事太子早有预料,真正听到朱元璋承认,太子受到的震撼依然不轻。他更庆幸朱元璋在最后依然保留那一点理智。
“我连至儿都能动了杀心,标儿,下一次如果我控制不住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这个位我得退。”朱元璋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崩溃的边缘,继续手握大权,掌控天下,再不是一件好事。
“你好好养身体,我会把一切安排好。国家大事你都有数,养好你的身体等着我退位,别的都不用管。”朱元璋握住太子双肩,郑重朝太子叮嘱。
太子想再劝,朱元璋隐忍开口道:“我还能压住对至儿动手,万一有一天我连对你都起了杀心该如何是好。标儿,听我的。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
一锤定音,朱元璋再不给太子开口的机会。太子能说不怕吗
父子达成共识,朱元璋也就准备起来。
第一件事就是把就藩的儿子喊回来,一个都不能漏了。
朱至赶紧麻利的去见太子,结果看到太子顶着黑眼圈,朱至眨了眨眼睛,太子意味深长扫过朱至一眼。嗯,朱至是想当作什么都不知道。
太子同朱至道:“选建烈士陵园的地方我让人挑好了,得闲和你哥去看看,让百川带你去。”
显然有些事太子早想做的,如今是要真正操办起来。
朱至眨了眨眼睛问:“爹该亲自开这个局。”
对啊,收拢人心的事,太子不把局开好,谁能把人情记到太子头上
太子岂不知道朱至在用心为他经营,轻声道:“你们去看看,盯着点,学了有模有样事情才能交给你们办。”
换句话来说,太子是要朱至和朱雄英一道前往各地安排建烈士陵园一事,借此拢天下将士之心。
朱雄英不至于不知道烈士陵园一事,不过好像太子和朱至的话中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事。
“等应天的烈士陵园建成,你和至儿一起前往各地,督建烈士陵园,听好了,不能让人趁此机会剥夺百姓,更不能引起民怨民愤。趁你们小,该出去看看,长长见识,以后长大了,想走都走不了。”太子能坐镇应天,更希望儿女们能出去外面多看看多听听。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太子对朱雄英和朱至都寄以厚望。
朱雄英一顿,随后是惊奇的,不过,有过一回眼看出征都被扣下的事,朱雄英马上追问:“皇爷爷同意吗”
太子点头道:“这件事你皇爷爷亲自点的头。”
说到这里,太子目光变得幽深,朱元璋有了退位之心,更希望太子掌握天下人心。
要说最让朱元璋操心的莫过于军中的将士,淮西的功臣们啊,他们一个个自恃有功,连他这个皇帝都敢不放在眼里,更何况太子
按朱元璋的性子,他有心把眼里没有他的人解决掉,然太子却不认为这些人全都该杀。
功臣们多是出身贫穷,要说有多少坏心思并没有,只是没有规矩罢了。而且,想要天下安定有的是办法。
杀戮功臣,引天下人诟病,以为朱元璋不能容人,就连后世史书都会对朱元璋多有指摘,何必。
太子无心以杀功臣而稳天下,朱元璋杀心再重,既然太子不愿意用杀人的办法,他也唯有退一步,依太子。
不杀人如何安天下,朱元璋须得从太子处看到办法。
好在建烈士陵园一事早就定下,与之而来如何重新制定参军将士的福利,太子补充说明,换句话来说,死去的将士要厚待,如今正在为大明守卫边境,出生入死的将士,更要让他们知道大明对他们的看重。
自来都是重文轻武,有句话流传甚广,人尽皆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然天下读书人几何若只有读书人,天下能安
在前线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难道不值得世人敬重
或者,无人守卫于边境,天下岂安
文臣武将,于国各司其职,无分尊卑。
“读书人,他们能助大明安天下,将士们,他们能为大明守卫边境。大明绝不能忘了他们的付出,更不应该厚此薄彼。以前别人如何我们管不了。到我们家,在我们这儿,文臣武将一视同仁,只看本事。”太子目光坚定丢下这番话,朱至默默给太子竖起大拇指,就得这样
朱雄英一愣,随后道:“只怕文臣们要闹起来了。”
太子一声冷哼,不屑道:“闹,由着他们闹。闹起来的人心里只念着自己的利,并无为国着想之心,趁此机会一辨朝中臣子何人可用,可大用,或弃之,有何不可。”
为臣者可以有私心,但不能全然都是私心,更要有为国之心。
朝堂上既分文武,自古以来就有,轻视于武人者,以为武人存在损及于文人地位者,鼠目寸光。既是容不得武将的人,连点眼界都没有,留之何用。
太子心里自有计较,朱雄英若有所思,他有一种局势大变的感觉。观太子和朱至的神色,怕是他们知晓。
朱雄英打量的视线落在朱至身上,终是没有问出。
从小到大,该让朱雄英知道的事,朱至从来不会瞒朱雄英。至今朱雄英都相信,若非有些事不能说出口,否则朱至断不会瞒着他。所以,他要耐心,不能急。
“至儿身上有伤,养几日再出宫。雄英你先随百川走一走,问问工部方面陵园相关的事。有不懂的再回来问我。”太子将心思放在朱雄英身上,尤其须得让朱雄英出去看看听听,最好能有所得。
“是。”朱雄英应下,明了这是太子对他的考验。他也不小了,从小跟着爷爷爹爹听政事,耳濡目染之下要是没有半分长进,太子得要失望了。
百川已然上前道:“小郡王,奴陪您出宫。”
朱雄英立刻同太子告退,乖乖跟着百川走了。
屋里剩下太子和朱至,太子叮嘱道:“你沉得住气很好。”
夸的朱至什么,朱至怎么可能不知道,不就是她没有把朱元璋有心退位一事告诉太子。
“这件事暂时对谁都别提。”太子又叮嘱一声,朱至乖乖应下。她连太子都没提,又怎么可能告诉别人。
太子走过去抚过朱至的头道:“知道你痛,但这件事须得给你一个教训,你皇爷爷”
朱至赶紧打断话道:“爹不用解释,我都明白,爹打我都是为我好。爷爷能留我一命已然手下留情。”
太子眉心跳跳,他自然不会跟朱至说出朱元璋的心理变化,但并不代表朱至没点数。
作为一个聪明的孩子,朱至其实比太子更清楚的知道朱元璋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为朱元璋最看重的儿子,朱元璋相信太子,从不对太子黑脸,对待别人,饶是朱至这样自小在他面前长大的孩子,却从来不会掩饰他的狠戾和暴戾。
因此,朱至最清楚自己做下的事会引起什么后果。
为此,不管是马皇后催促朱元璋责罚她也好,太子亲自动手打得她血流不止也罢,朱至明白都是为了她好。
“爷爷有心,爹就别推辞了。我看着爷爷有时候真害怕也真担心。”朱至直言不讳,刚松一口气的太子差点喘不过气,没能忍住瞪了朱至一眼,“说你管得住嘴吧,你现在又在说什么”
朱至耸耸肩道:“实话。”
太子一滞,要不是念着朱至手上有伤,身上也有伤,他真想动手再抽上朱至一顿。
不不不,他怎么能打人呢他一惯只喜于动口,不喜于动手的啊。都是被朱至传染了,他竟然也成了喜欢动手的人这不可以,须得改。
太子心中暗暗下定决心,绝对不能成为像朱至一样只喜欢动手不再讲理的人。
“实话也不能说。”太子不得不叮嘱,“你若是管不住嘴,以后同魏国公学兵法一事就此作罢。”
打不得,不许太子捏住朱至的七寸好让朱至乖乖听话
朱至幽怨瞅着亲爹半响道:“爹,您总威胁人不太好。”
“你打人就很好”太子完全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问题,反倒是朱至,动不动就喜欢上手,才是最大的问题。偏朱至没有一丁点反省的意思。
说实在话,朱至不得不跟太子道:“那是因为讲道理没人听。”
太子一滞,额头青筋跳动的问:“你是在提醒我应该直接给你上手。”
说别人不讲道理,不听话什么的。朱至现在不就是吗
所以,太子可以借鉴朱至的做法,抽上朱至一顿
“啊,我该去换药了,爹,有什么事以后再说。”朱至果断跑路,理什么的,讲不过不跑真要等着挨揍吗
看朱至就不是那么傻的人。
“小心腿。”太子能真要打朱至不过是吓唬她罢了。一看朱至跑得利落,生怕她跑得太快伤了腿。
“知道了。”朱至答应着,果然不再跑,乖乖的慢慢走远。太子无奈摇摇头,再低头看了案前的诏书,思量着。
朱雄英跟着百川出宫,朱至得养病,连东宫的门都不能出。
常氏领着朱允炆和朱允熥去向马皇后请安。别的人马皇后不一定见,朱元璋也不会让她见,常氏是例外。
等常氏回来,第一时间同太子道:“母后的气色看着好多了。”
太子点点头,马皇后昨天的情况着实吓坏人,好在人好转。
“父皇亲自照顾母后,母后不再跟父皇剑拔弩张,就跟以前一样。”常氏有所发现,一五一十告诉太子。太子抬眼注意到常氏闪闪发亮的眼睛,发自内心的欢喜,露出笑容道:“那就好。”
怎么会不好呢。
太子一直觉得朱元璋和马皇后夫妻情深,他们从最难的时候相互扶持走到今天。虽然宫里的女人在不断增加,马皇后的地位却稳如泰山,朱元璋容不得任何人挑衅马皇后,就像他不允许任何人挑衅自己。
太子其实一开始有些担心,多年过去了,就算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在朱元璋面前,朱元璋最看重的依然是他。
刚开始太子拿不准,更怕自己成为自古以来的那些太子,不得善终。
太子兢兢业业,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好太子,让朱元璋满意。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朱元璋给太子越来越多的权,不管是臣子的任用,或是军权,一应朱元璋有的,一样不差的全给太子配上。
甚至,朱元璋明明白白的告诉太子,所有的儿子,太子的所有兄弟,他们既是太子的兄弟,也是太子的臣子。
臣子,忠诚最重要,若他们胆敢犯上不敬,太子可自行处置。
成为太子的惶恐,随着和朱元璋越交心,太子便明白,那不是朱元璋对他的试探,也不是朱元璋对他欲擒故纵,而是在朱元璋的心里,他们是父子,是君臣,是一家人。
天下,朱元璋只会交到太子手中。谁也不能肖想。
如此相信他的父亲,太子若说心中没有感动怎么可能。
正因如此,太子更想帮朱元璋治理好这个天下,让这个天下变得更好。
朱元璋做的事,心存百姓,太子十分认同,也处处向朱元璋学习。而对朱元璋的暴戾,疑心重,太子尽可能相劝,有时候他们父子难免有争执,却从不伤感情。
朱元璋为天下,太子亦为天下,父子初衷一致,过程中方法相佐,各执己见,何尝不是为了让对方更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
至今为止,太子对朱元璋的作为都佩服的。
而朱元璋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为此生出别的打算,太子心下更是打定主意,绝不辜负朱元璋的信任。
对于马皇后,太子知道马皇后心思重,相比起太子更难以接受朱元璋的暴戾,杀戮,为此伤了身子。
太子一直也在想,该如何才能两全其美,才能让马皇后和朱元璋莫因国事而生分,生怨。
可惜,太子一直找不到好的办法。
眼下朱元璋愿意退一步,他的打算定是告诉了马皇后,马皇后心中的忧思便可迎刃而解。
父母和好如初,不再水火不容,太子岂不高兴。
“不过,母后让我跟你说一声,姚广孝留不得。”常氏高兴之余,没有忘记马皇后让她传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