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76. 乾隆:混账!! 乾隆避开了所有正确答……
    一般来说, 诗人很少会在诗里插入数字。因为写数字会破坏美感,显得非常大白话。如果必须要写,也用得非常讲究。

    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种时候,数字反倒成为点睛之笔。

    可乾隆明显在堆砌数字, 有些不知所谓。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他好像说了什么,又什么都没说。

    李白没忍住, 笑出了声。

    杜甫一时间沉默住了。明明天幕公开处刑的是乾隆, 但是他感觉自己也挨了一刀。

    因为乾隆说杜甫是他的老师,徒弟水平如此,老师脸上无光。

    他听到李白的笑声, 不晓得乾隆尴不尴尬, 但这一刻,他尴尬了。

    杜甫赧然“太白兄别急, 这首七言还没放完呢,最后一句说不定不错。”

    紧接着, 天幕将最后一句放了出来。

    飞入芦花都不见。

    相比前面, 这结尾简直天神下凡, 拯救了整首诗。让它不至于成为废诗,综合下来, 勉强达到及格线的水准。

    杜甫望之,稍稍松了口气“太白兄,我就说吧, 这乾隆写诗没那么差。之所以写得这么简单,很可能是他幼年写的,会越写越好的。”

    他自幼早慧又性格和善, 小时候兄弟们都向他请教问题,杜甫欣然解答。现在乾隆认杜甫为老师,杜甫当然对他好感满满,希望乾隆越写越好。

    杜甫相信乾隆的水平,乾隆的家人更是如此。

    另一个清朝的世界中,康熙带着文武大臣,望着天幕。他腰杆挺得笔直,与有荣焉。

    这个时候,他的孙子还没出生,可是他对孙子的好感已经爆表了。听说孙子生辰八字好一生顺遂,还是未来学生最喜欢的诗人,这多厉害

    想不到,他大清皇室居然出了个诗坛宗师,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康熙怎么看乾隆怎么觉得顺眼,这首六十分的诗也被抬到了八十分。

    “这小子,年纪轻轻,就能写出这样的诗,算是很不错了。将来大有可为”

    文武百官纷纷恭贺,气氛无比和谐。

    乾隆如果知道杜甫和爷爷这么说,估计说不出话。

    因为这首诗是他成年之后写的,而且最后一句也不算他的。

    乾隆那时已是一国之主,冬天特意带着大学士们来到湖边游玩,银装素裹,飞雪飘飘。

    他诗兴大发,于是说“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然后卡壳了。

    气氛无比尴尬,这时有一位大学士跳出来说“飞入芦花都不见。”

    乾隆高声赞扬,群臣尽欢。

    普通人如果看到不是自己写的诗句上榜,估计会很尴尬,但乾隆一点都不在意。

    他在乐善堂全集说“自今以后,虽有所著作,或出词臣之手,真赝各半。”

    古代没有知识版权。他写完诗之后,基本上都会交给大学士润色,这种合作写诗的事情有什么可稀奇的

    他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合作写诗。

    乾隆捋着自己的胡子,笑着说道“昔日,有卓文君写下怨郎诗,就是一首数字诗,朕写的没她长,含义没她丰富。但是应该能比上那首山村咏怀吧,都是童趣盎然的佳作啊。”

    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和珅和纪晓岚等文人嘴里夸赞的话和不要钱一样往外冒,夸得这首诗天上有地下无。

    乾隆以前听着觉得很舒服,现在却觉得有些腻味了。他眯着眼睛,试图看见那蝇头小字的弹幕,心中暗道“让朕看看这些未来人是怎么夸朕的。”

    弹幕如果遮上名字,我怀疑是我侄女写的。

    乾隆big胆,拖下去斩了

    这首诗入选了小学课本,是我背的第一首诗呢,小时候还以为他是什么大诗人,谁能想到

    我们这边的小学教科书根本没有乾隆的大作,教育部,把陛下的大作放上来,搞快点

    乾隆缓缓收起笑容,他虽然自大,但是也有脑子,非常精明。他怎么感觉这些人有点阴阳怪气是他的错觉吗

    他于是问“和珅,这些人什么意思除了这首咏雪诗之外,未来的书本都没有选朕的诗”

    和珅吞了口口水,背后冷汗直冒,连忙找补“这小学应该是蒙学的意思吧陛下写诗用典堪比李商隐跟辛弃疾,内涵非凡人所能及。

    蒙学的小孩子怎么能看得懂呢。那些学识渊博的人才能品味得出御诗的真味啊。”

    乾隆面色稍霁“哈哈,爱卿说得有理。”

    除了这首诗之外,乾隆其他的诗水平怎么样

    戴逸老师曾经写了本书,评价乾隆的诗。

    影视剧中的乾隆穿着黄袍,拖着辫子,今天夏雨荷,明天香妃,好像非常风流,想必有人觉得,乾隆写的诗应该很风流,其实不然。

    他的多数诗是述职报告,像是领导在朋友圈讲话。

    某天,他接到了一首北京下雨的报告,于是写了首诗。

    “阁报例应隔日至,均称二寸雨欣滋。然斯乃谓十八彼,料彼未知旬九斯。”

    明明没有一个生僻字,但愣是不知所云,不看乾隆的注解,都不知道在写什么。

    写诗有很多忌讳,其中有一条,就是得以情动人。

    乾隆却是个没得感情的机器,把收到的报告记录一下,凑够五个字或者七个字就算完事。什么诗词的美感,他完全不管。

    有时候,凑五个字七个字对他来说,都有点难。

    他干脆不费时间想了,直接瞎写。

    “晓趁轻凉出苑门,札什伦布焕崇垣。辎重先云至,夏季生衣预沛恩。”

    这个寺庙其实叫做“札什伦布”,但是他非要写成“札什伦布焕”。像不像学生为了凑作文字数,瞎写的样子

    他于是又犯了写诗第二个忌讳生编硬套。

    乾隆还犯了其他的忌讳吗

    当然还有,诗文用典很重要,在这方面,李商隐和辛弃疾算是不可逾越的高峰了。但是典故这东西也很讲究,用得好就是有内涵,用不好就是掉书袋。

    某个曾经在军机处当过官的人写了本书,爆料了乾隆的八卦。

    乾隆每天都要写好几首诗。喜欢用典故,但特意不标明,故意让那些大臣去查,然后给自己的诗作注解。很多典故用得非常晦涩,古代又没有百度,根本查不出来。

    乾隆也很得意。

    在大臣们都查不出来的时候,他才姗姗来迟,亲自给自己的诗作注解,收获无数夸夸。

    比如,“ 虚舟若悟南华旨,所遇欣之总大佳。”这个虚舟就出自庄子。

    雨猎诗,其中有“著制”,这个官员根本查不出来,后来才知道这个词出自左传。

    乾隆的诗仿佛透着一句话“朕读书多吧就问牛不牛逼”

    用一句话总结乾隆的诗句句硬如铁,读来满嘴血。

    为了证明自己的话,古青青还放出了很多乾隆的诗。乍一眼看过去,根本不知道乾隆在写什么。

    别说普通百姓了,连很多饱览群书的文人都不能解读乾隆的诗。

    普通百姓“俺没见过几首诗,以为所有诗人都是李太白那样。谁曾想”

    “谁不是呢”

    前一期视频神仙打架,众人审美都被提高了,因为很多诗人写的诗都脍炙人口。结果乾隆给了他们一巴掌,告诉他们什么才叫诗坛的参差不齐。

    他们只好翻出李白等人的诗集,给自己洗洗眼睛。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曹丕、李煜、刘邦等人原本对乾隆期待极了。他们眼巴巴地望着天幕,准备学乾隆写诗,现在都沉默了。

    事到如今,他们几乎都反应过来了,乾隆根本就不是什么学生最喜欢的诗人,这个称号完全在阴阳怪气。

    他们将手头的竹简和纸张都丢了,心里都有点愁。

    从前,他们忧心和乾隆一起上榜,让自己丢脸。

    现在,他们还是忧心和乾隆一起上榜,让自己丢脸。

    李白笑了“如果这能叫做诗,杜子美,你应该能写几十万首吧”

    沉默,沉默是今天的杜甫。

    面对李白的夸赞,杜甫笑不出来。痛,实在太痛了,他的徒弟怎么这么丢人

    写诗,一要以情动人,二要力图准确,三要诗意流畅。

    乾隆绕过了所有的正确答案,选择了最错误的那个。

    清朝到了康熙年间,皇室受汉文化影响很深,就连皇帝也能吟诗作赋,康熙也不例外。

    康熙有审美能力,也不是瞎子。他看着天幕中滚动播放的诗,神色晦暗不明。

    康熙的朝臣发现,不知何时,康熙已经不再满面笑容了,空气中弥漫着尴尬的气息。

    事到如今,乾隆已经明白过来,面色阴沉。

    他自从开始写诗,就没听见过几句批评,几乎所有人都把他夸得天上有地下无。

    和珅曾经夸“皇上几余吟咏,分章叠韵,精义纷纶,立成顷刻,真如万斛泉源,随地涌出。”

    纪晓岚曾经夸得更有文采一点“自古吟咏之富,未有过于我皇上者是以圣学通微,睿思契妙,天机所到,造化生心。如云霞之丽天,变化不穷。”

    古青青说什么“学生最喜欢的诗人”,明摆着是在说反话,暗戳戳地嘲讽他。

    面对古青青的拆台,他一时间脑子都嗡嗡的。恨不得叫人把这女人从天上拖出来,乱棍暴打。

    诽谤这是赤裸裸的诽谤

    他的诗明明非常好。古青青认真读过自己的诗吗知不知道胡说八道是要砍头的

    乾隆希望有弹幕能跳出来反驳古青青,结果满屏幕都是“哈哈哈”。

    他面色越来越冷“和珅,纪晓岚,朕写的诗到底如何你们两个通晓四书五经,跟未来的人不一样,肚子里的墨水多多了,不会只说哈哈哈。朕只相信你们的话”

    和珅和纪晓岚额头冷汗直冒,如今有小孩说皇上没穿衣服了,他如果继续溜须拍马,万一皇上幡然醒悟,反攻倒算怎么办

    乾隆“你们俩人怎么都不说话”

    和珅眼珠子一转,说得保守“陛下,别管那些非议,您写的诗比不上诗仙和诗圣,但比普通才子好太多了。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讥讽而妄自菲薄啊”

    乾隆面色稍霁。

    纪晓岚心中暗恨,可恶,和珅把他的台词给抢了。

    纪晓岚只能另辟蹊径,转而说道“陛下,您是日理万机的皇上,能抽空写点诗已经是造福天下了,哪有时间去精雕细琢”

    乾隆吐出一口浊气,顺水推舟地接受了这个答案,这个借口很不错。

    “你说得对,这女人说话太偏颇了。朕是皇帝,如果要评价朕的诗,得用其他皇帝啊。朕写的诗文在皇帝群体里面可一点都不差。”

    纪晓岚尴尬不已,默默不言。

    从前,乾隆觉得自己的诗可比苏轼。现在却改口,要和同为皇帝的人相比了。

    看来乾隆表面没有异常,实际上已经被天幕打击到了。

    让乾隆心惊的是,古青青仿佛听到了乾隆的话,开始盘点其他皇帝的诗。

    可能有人要说了,乾隆文治武功不错,每天都忙于政事,能写这么多诗已经很厉害了,其他皇帝还没他厉害呢。

    那些文采飞扬的皇帝诗人表示不服,他们的写诗水平不亚于那些著名诗人。

    不过拉他们出来,有点欺负乾隆。我们就来看一看清朝皇帝写的诗吧。

    康熙也写了很多诗,现存1100首,比李白还多,数量一点也不差。

    澄海楼“危楼千尺压洪荒,聘目云霞入渺茫。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

    诗词的基本忌讳,康熙一个都没犯。通篇读来荡气回肠。

    而且这首诗是康熙十八岁时写的诗,划重点,十八岁,还是个高中生。

    乾隆的父亲雍正写得怎么样

    雍正清凉纪游入山“清凉境界梵王宫,碧染芙蓉耸昊穹。万古云封五顶寺,千株松纳四时风。”

    爷爷的霸气十足,父亲的文雅闲适。

    就连慈禧也写了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乾隆要想跟那些著名诗人比,得先打过自己的爷爷和爸爸。

    乾隆有些破防了“”

    啊啊啊混账他要砍了这个女人的头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