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一愣, 立刻看向朱元璋,有些义愤填膺“父皇面如满月,雄姿英发, 怎么可能长着这样一副丑脸,这是哪个画师画的, 故意抹黑父皇,简直狗胆包天”
紧接着便听见天幕说有人说, 这是清朝人抹黑朱元璋。实际上不是,根据文人笔记来看,至少在明代, 这张鞋拔子脸的画像就很普遍了。
关于这张鞋拔子脸画像的由来,有很多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是, 这是朱棣上位时干的事。
朱棣对朱元璋进行了神化。
比如明实录中写“朱元璋的母亲梦中服了神药, 怀上了朱元璋,而且出生的时候红光满室。”
可是基本哪个皇帝都有这种东西, 显得不怎么特别, 不如刘邦的斩白蛇出色。
朱棣很喜欢相面, 所以他另辟蹊径, 在面相下手。
那些古代大英雄往往有神奇的面相。尧眉八彩, 舜目重瞳,刘大耳双手过膝。
随着时间门流逝,皇帝的面相也开始越来越卷。西凉王胳膊上长字。隋文帝身上长鳞片,头上还长角。
朱棣心想,形容成龙挺不错的, 但是长鳞片太夸张了,换一种比较接地气的吧。
朱棣于是在明孝陵的碑文写“上龙髯长郁,然项上奇骨隐起至顶, 威仪天表,望之如神。”
龙须,额头和下巴凸起,这不就是鞋拔子脸吗
于是在官方的默认下,民间门画手就开始这么画。
一群兄弟们侧目而视“”
好小子,又是四哥干的好事
朱棣如芒在背,有些战战兢兢,心里叫苦不迭,仔细一想,这还真是他能干出来的事。
朱棣“父皇,我也不是故意的,您是真龙天子,像龙也正常。我未来这么做是崇拜你啊。”
朱元璋垮着个脸,指着那幅画像,声音状似平静“你说这玩意儿像龙”
朱棣“”好吧,更像妖怪。
他先前骂这张画像丑,现在却改了口“父皇,您别急,仔细看看这个画像,虽然不像龙,还是挺好看的,这脸长得多别致啊。”
朱元璋“逆子让你长得这么别致,你要不要啊”
他怒瞪了朱棣一眼,叫来宦官“明日把画师给朕叫来,给朕画上几百幅画,妥善保存,流传下去。”
朱棣尴尬地说“父皇,你不是说长相不重要吗好男儿应该建功立业才对,这些事情就由他们去说吧。”
朱元璋气得吹胡子瞪眼“有多远给我滚多远我当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人家都说了这是教科书上的东西,据说是给天下学子看的,这不纯粹误人子弟吗”
儿子们恍然大悟,果然如此,父皇只是不想让别人产生错误认知罢了,才不在乎自己被丑化。
实际上,朱元璋轻咳一声。他跟妹子天生一对,绝对不能是鞋拔子脸,显得多不般配呀。
明天给画师暗示一下,让他把自己画得更英俊些。
朱元璋二十五岁加入红巾军,在这里待了两年,点亮了军事技能,官位越来越高。
我们的解放军秋毫无犯,不取百姓一针一线。可是在古代,尤其是乱世,这些兵就跟土匪差不多。沿途劫掠,家家扫荡。
而且光是郭子兴待的小地方,就有好几个古代军阀,谁也不服谁。
朱元璋在这里混了两年,感觉这个公司不好,在这打工没前途,他要自己创业去了。
他拉起了自己的创业队伍,带着徐达还有发小汤和等人离开了。
他善于用人,情商较高,手下还有忠心耿耿的朋友,很快朱家公司就建起来了。
这时来了一个谋士叫做朱升,他建议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别小看这九个字,这九字真言,在古代就是屠龙技。
朱元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开始默默积攒力量,俗称苟。
在朱元璋苟着的时候,外面的各路枭雄都崭露头角,朝廷非常生气。
每到王朝末年,好像就会出现一个猛男试图拯救朝廷。比如大秦的章邯,比如大宋的岳飞,又比如元朝的脱脱和察罕帖木儿 。
大元先派出了脱脱,就是那个修宋史的。这人是伯颜的侄子,但是没那么仇视汉人,反而大义灭亲帮助皇帝搞垮了伯颜。
当时,盐贩子张士诚自立为帝,依照九字真言,他称王称得太早了。于是枪打出头鸟。
脱脱大败张士诚。
可就在元军一路高歌的时候,朝廷有人进谗言说脱脱要造反,然后脱脱就被撸了。
察罕帖木儿这人更猛,几乎百战百胜,连朱元璋都非常敬佩。他大败红巾军后,也引起朝廷猜忌,被手下杀掉了。
这些试图挽帝国之将倾的猛男下场往往都挺惨。
总之,这个时候,北边的元朝忙着打那些嚣张的称帝分子,打得两败俱伤。
三十岁的朱元璋还在南边偷偷苟着,猥琐发育。等到两边都不太行了,朱元璋就开始摘桃子。
三十二岁,攻破应天府。
三十六岁,攻破大军阀陈友谅。
朱元璋大败陈友谅之后,来到某处寺庙留宿。那里的和尚招待他的时候,不停问他的姓名,搞得朱元璋很烦。
当天晚上,他就在寺庙的墙壁上,写下一首诗。
不惹庵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门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这虽然是首打油诗,但气势磅礴。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位皇帝的心灵写照。
汉高祖刘邦望着这首诗,仿佛看见了那个杀气冲天的朱元璋。
他赞叹道“写得好啊,这就是英雄好汉该写的诗光是这杀气就能吓死人了。”
太上皇赵构并不喜欢武将,更不喜欢粗鄙之人,朱元璋恰好两者都占了,自然让他无法升起好感。
更重要的是,元朝终结了南宋,明朝即将终结元朝。这朱元璋越厉害,不就是在说他们南宋越没用吗
太上皇赵构看不上这种诗,他自幼饱读经书,诗词歌赋样样拿手,眉头一皱“俗不可耐。”
宋孝宗倒是挺喜欢朱元璋,为其说话“这朱元璋没读过几年书,能写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而且写得很好啊,颇有男儿何不带吴钩的气势。”
太上皇赵构冷笑“男儿何不带吴钩你觉得他能把蒙古人赶回草原”
宋孝宗略微思忖“很难,但未必不可以。天幕说了,元廷腐败,反倒是红巾军势如破竹,看来气运又回到了汉人身上。”
太上皇赵构阴阳怪气“你想得未免太美,你知道北伐有多不容易吗
往近了说,整个大宋都没做到。往远了说,恒温北伐,刘裕北伐,诸葛武侯北伐,孙权北伐,哪一个成功了你觉得朱元璋能比诸葛武侯他们还厉害”
宋孝宗心中刚涌起的豪情壮志被一盆凉水浇散,感到深深的无力。
是啊,自古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南征容易北伐难。无数英雄都死在北伐的路上。
朱元璋在南方起兵,想打到北方去,简直天方夜谭。
朱元璋顶天了,也就打下一个南方吧。
宋孝宗还是选择替他说话“朱元璋能像我们大宋一样盘踞南方也不错,起码南方的汉人过得会好一点。”
太上皇赵构“然后再被清朝所灭,南边继续水深火热,这有什么区别呢”
因为养子宋孝宗有些脱离他的掌控,太上皇赵构天天跟他呛声,只要对方坚持的,他就要反对。
谁知向来跟面团一样的宋孝宗却被惹急了。
他眼睛都有点气红了“光复一段时间门,总比不光复好,起码这些汉人还记得朝廷。那朱元璋总比您做得好”
“你”太上皇赵构气得手颤抖“不孝子,你怎么跟我说话的”
“儿臣只是在陈述事实。”
在父子二人吵架的时候,天幕播放了朱元璋打仗的结果。
三十九岁,朱元璋派徐达和常遇春攻破大军阀张士诚。
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打下了南方的大半地图,矛头转向北边的大元。
四十岁,朱元璋发布北伐檄文“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四十一岁,北伐大军攻破北京,元顺帝逃亡大漠。
大元灭亡。
同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洪武大帝。
天幕中出现了新的画面,朱元璋热度高,很多影视剧里都有他,还有人专门拍朱元璋的纪录片,所以素材很好找。古青青挑了央视拍的纪录片。
天幕放元末乱世的时候,bg低沉婉转,如今却一改颓丧之气,慷慨激昂起来。
皇宫恢宏,气吞四海。
只见中年男人身穿祭服,负手走进皇宫,来到苍天牌位前,对上苍三跪九叩。
“惟臣,上承天道,下顺臣民,驱除百年之患,戡定南北枭雄,于正月四日,设祭于紫金山巅,昭告天地皇祗,立国大明,建元洪武”
与此同时,弹幕爆炸了。
弹幕啊啊啊朱八八等了这么久,你终于上号了。
开局地狱模式,结局恢复中华,爽文都不敢这么写。
不和亲,不纳贡,不赔款,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陆秀夫负主跳海而亡是多么的绝望,好在还有大明。
两京相爱相杀,从此开始。
大宋的皇帝则羡慕极了。他们饱受异族铁骑欺凌,更加能体会到统一疆域的不容易。
宋孝宗瞠目结舌。他几乎贪婪地望着天幕放出来的疆域版图,实在没忍住,掩面痛哭“真是天佑我华夏壮哉大明”
“原来北伐是可以的”
北宋丢了二百五十年的中原,南宋丢了一百多年的江南,都回来了。甚至于,连燕云十六州都被收复了。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燕云十六州是宋朝三百年的痛。
终宋一朝都没能收复的燕云十六州,他们用一年就收复了
可太上皇赵构一点也不敬佩,心里反倒升起浓浓的难堪。
明朝收复得越多,岂不是在说南宋越没用
他冷着脸说“你这么高兴做什么。这朱元璋不过是个乡野村夫。大唐版图辽阔,后来总是丢领土,那是因为管不了那么大。你以为收复的燕云十六州,是那么好管的吗迟早要丢的。”
宋孝宗说道“父皇,要您这么说,那我们直接把大宋送出去吧,反正也不好管。”
太上皇赵构“逆子”
天幕下,无数中原人心神震颤,都有些不敢置信。朱元璋父母饿死,不得不沿街乞讨,二十五岁才去当兵,四十岁却光复华夏。
这是人能做到的事情吗
汉高祖刘邦喃喃低语“怪不得这个画像要画得这么怪,一般人怎么能做到这种事儿呢连想都不敢想啊。”
他话音落下,大声笑道“不错不错,又会用人,又会打仗,勉强能跟朕相比了”
吕后心中翻白眼,她通过这个纪录片,看出来了朱元璋的军事才能。这位并不是普通的领袖,他是能上场打仗的。
可是对于刘邦来说,他用人纳谏还可以,但是打仗
最好的策略就是不要御驾亲征。
秦始皇拿起酒樽,有些触动,遥遥相敬“难怪叫得位最正的皇帝,从异族人手里抢来的皇位,自然比篡位正得多。”
“光是这恢复中华的功劳,就足够朕敬你一杯了。”
他满饮此杯,感叹道“生子当如朱元璋”
他说过生子当如李世民,现在又加了一个朱元璋,算是他对君王最高的称赞了。
扶苏“”
能不能不要在他面前说这种话
天幕放出了朱元璋在位时期的版图。
很多人都觉得光复中原就不错了,可朱元璋的胃口大的出奇。
洪武四年,四十五岁,朱元璋派兵消灭四川的政权。
洪武十五年,五十五岁的朱元璋派兵攻打云南。
洪武二十年,六十岁,派兵北伐,击溃北元主力,把那边打得苟延残喘,再也不敢觊觎中原。
到此,明朝的版图硬生生扩大了一倍。地图的效果非常直观,让无数人心神激荡。
朱元璋的儿子们都很激动,父皇老了,喜欢回忆从前,经常提到自己的丰功伟绩。他们没啥感觉,听多了还很烦,现在才知道真厉害
朱元璋自己也觉得这个地图很美“你们知不知道,咱打了好几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咱敢打包票,你们绝对打不出来这么漂亮的仗。”
朱棣连忙捧哏“那当然了,那一场打陈友谅,火烧连营。天幕之前说,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赤壁,写话本的人不就是在抄袭父皇的功绩吗看来他们也觉得很精彩啊”
然而朱元璋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别跟朕说话滚一边去”
朱棣委屈巴巴地闭嘴了。
朱元璋重新望向天幕,恍惚间门,突然想到了给自己打下这个地图的功臣们。
开国功臣常遇春,洪武二年病逝,享年四十岁。
开国功臣刘基,洪武六年病逝。
开国功臣徐达,洪武十八年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大批的功臣勋贵死了,但还有很多人活着。早点死了不好吗非要他动手。
小崽子朱允炆还小,这些功臣却还身强力壮,他得动手啊。可是这些人也是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动起手来,心里说不难受是假的。
唉,如果朱标还在,怎么可能压不住这些老人,他哪里需要动屠刀
那些文臣勋贵正吹着朱元璋的彩虹屁,根本不知道朱元璋盯着他们的脑袋看。
这时,他余光扫到旁边的朱棣,很快收回目光。他现在还是很满意朱允炆的,对篡位的朱棣很抗拒。
要像杀功臣一样砍了朱棣吗他不舍得。
朱元璋下定决心,等到时候查清楚,就把他关到凤阳高墙里去吧。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