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在行间,人人讲求将略,讲求品行.并讲求学术,品学二者,亦宜以余力自励目前能做到湖南出色之人,后世即推为天下罕见之人矣。
原文意为:凡是在军中,人人讲求将略,讲求品行,并讲求学术。品、学二者,也应自勉自励。目前能称为湖南出色的人,后世即可推为天下罕见的人。
曾国藩认为,在军队中每个人都讲究将略。即看一个人的品德及学术。如果做到品德兼优,学术有方,那就是最好的将领。而曾国藩在选拔人才的时候,重点考察的也就是这两点——品德和才能。这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也有精辟的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其意思是指,才为德打好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德才兼备是用人的首选,也是用人的原则。
曾国藩用人常常以“德”为先,道德和品行是用人的时候最先看重的东西,“德”必须与“才”合理搭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德”上面有问题、有缺口就容易腐败堕落。而如果只有“德”而无“才”,那么这个人只是个本分善良的愚者。只有德才兼备、具有真善美的人,才能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只有曾国藩这样德厚才高、心灵纯美的统领者,也才能培养出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之类优秀的下属,令他们各有建树。
一个人还要做到学术有方。《孙子》认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其意是说,没有不用计谋的战争,也没有离开谋略的胜利。曾国藩曾经告诫子弟说:“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要求子弟要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要莽撞,事情的条理,起因要了解熟悉了以后再做,不要逞匹夫之勇。
在战争中,古今中外以谋取胜、以谋兴邦的实例不胜枚举,如“孙膑巧用三军胜魏兵”,齐国智将“田单巧布火牛阵”,“韩信智破魏”,“贾翊献计败曹军”等都是施计用谋战胜敌人的光辉范例。有勇无谋而亡国灭军的也不乏其例。比如,商纠王失身亡国的深刻教训之一,就是因为他在决定同家命运的牧野决战中,用谋失当所致。
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军事上的出色将领就是经常三省其身,做好自身勉励,从而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学术有方的人。讲求将略、品行、学术
凡在行间,人人讲求将略,讲求品行.并讲求学术,品学二者,亦宜以余力自励目前能做到湖南出色之人,后世即推为天下罕见之人矣。
原文意为:凡是在军中,人人讲求将略,讲求品行,并讲求学术。品、学二者,也应自勉自励。目前能称为湖南出色的人,后世即可推为天下罕见的人。
曾国藩认为,在军队中每个人都讲究将略。即看一个人的品德及学术。如果做到品德兼优,学术有方,那就是最好的将领。而曾国藩在选拔人才的时候,重点考察的也就是这两点——品德和才能。这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也有精辟的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其意思是指,才为德打好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德才兼备是用人的首选,也是用人的原则。
曾国藩用人常常以“德”为先,道德和品行是用人的时候最先看重的东西,“德”必须与“才”合理搭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德”上面有问题、有缺口就容易腐败堕落。而如果只有“德”而无“才”,那么这个人只是个本分善良的愚者。只有德才兼备、具有真善美的人,才能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只有曾国藩这样德厚才高、心灵纯美的统领者,也才能培养出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之类优秀的下属,令他们各有建树。
一个人还要做到学术有方。《孙子》认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其意是说,没有不用计谋的战争,也没有离开谋略的胜利。曾国藩曾经告诫子弟说:“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要求子弟要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要莽撞,事情的条理,起因要了解熟悉了以后再做,不要逞匹夫之勇。
在战争中,古今中外以谋取胜、以谋兴邦的实例不胜枚举,如“孙膑巧用三军胜魏兵”,齐国智将“田单巧布火牛阵”,“韩信智破魏”,“贾翊献计败曹军”等都是施计用谋战胜敌人的光辉范例。有勇无谋而亡国灭军的也不乏其例。比如,商纠王失身亡国的深刻教训之一,就是因为他在决定同家命运的牧野决战中,用谋失当所致。
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军事上的出色将领就是经常三省其身,做好自身勉励,从而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学术有方的人。